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手术前后心脏结构变化和心功能状态情况,以及三尖瓣反流程度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对照组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对比对照组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手术前1周和术后三月左心房横径(LA)、右心房横径(RA)、左心室张舒末期内径(LV)、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左室收缩期射血分数(LVEF)、右室收缩期射血分数(RVEF),对三尖瓣瓣环舒张以及收缩末径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准确地算出三尖瓣瓣环缩短率Rt,计算公式是Rt=(TD-TS)/TD;随后将三尖瓣返流束描绘出来同时计算其面积大小,计算返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比值TRA/RAA;测量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V,4V2+10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 MS术前一周组较对照组LA、RA、LV、RV、LVEF、RVEF、Rt、TRA/RAA及PAS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RA/RAA将TR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对比三组结果显示中、重度FTR组较轻度FTR组RV、TRA/RAA、Rt、PASP测值增高,其中RV、Rt、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FTR组较中度FTR组PASP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MS术后三月组较MS术前一周组比较,LA、RA、RV、LVEF、RVEF、Rt、TRA/RAA、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末内径(LV)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根据二尖瓣置换术中是否需要三尖瓣成形术将患者分为成形术与非成形术两组三尖瓣成形术组与非成形术组比较,RA、RT、TRA/RAA、PA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及RVEF测值无统计学差异。21例施行三尖瓣成形术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中,14例术后TR消失(占67%),7例转为轻度TR(占33%)。结论术前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心室功能及肺血管病变情况,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是否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不同保留瓣下结构方法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和体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102例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的患者,实施了保留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均置换的机械瓣膜),其中男性48例,女性54例,年龄22~67岁,平均(46±10.1)岁,术前诊断二尖瓣狭窄为主22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5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24例,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38例,合并心房颤动35例,合并左心房血栓3例。术前射血分数(EF)33%~65%,平均(52±8.2)%。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级7例、Ⅲ级76例、Ⅳ级19例。同期选择行保留后叶及瓣下结构以及不保留瓣膜和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各102例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术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保留全瓣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保留后叶组术后早期死亡2例(1.96%),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1例死于肺部感染;不保留组术后早期死亡5例(4.90%),3例死于左心室后壁破裂,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术后6个月心脏超声随访结果显示保留全瓣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保留后叶组和不保留组有改善,其中LVEF和LVE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近期效果优良,适合各种类型的二尖瓣病变,主要是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病变。该方法操作上较为复杂,适合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保留后叶适合二尖瓣狭窄为主,瓣环偏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二尖瓣置换50例。研究主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级终点:死亡、中风、二尖瓣再次手术、心力衰竭、NYHA分级恶化、二尖瓣再次反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0 d、1年复合心脏事件终点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1年LVESVI及LVEF改善、基于SF-12评分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二尖瓣成形组再发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P=0.002)。结论: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全瓣保留二尖瓣置换术更低的远期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可能使患者更多的获益,但要权衡人工瓣膜置换的利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收治的98例PH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PASP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重度患者34例(PASP≥70 mm Hg),中度患者46例(PASP为50~69 mm Hg),轻度患者18例(PASP为35~49 mm Hg)。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及不同严重程度PH患者PASP、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血浆NT-pro BNP水平,分析PASP、血浆NT-pro BNP水平与PH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ASP、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PH患者PASP、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中度、轻度PH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低于中度、轻度患者;中度PH患者PASP、血浆NT-pro BNP水平高于轻度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低于轻度PH患者(P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ASP、血浆NT-pro BNP水平与PH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1、-0.796,P0.05)。结论 PASP、血浆NT-pro BNP水平与PH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价PH患者右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腱索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MVR)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膜钙化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为主伴闭锁不全M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切除全部瓣膜及瓣下结构(A组)55例,切除全部瓣膜后植入人工腱索组(B组)7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左心室大小与功能、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无围术期死亡;A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5.4%),1例死于左室破裂,1例死于反复室颤,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术后6、12个月心脏超声随访结果显示B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A组有明显改善,LVEF和LVESD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并发症B组均优于A组。结论植入人工腱索可保留乳头肌及瓣下结构的功能,有利于维持左室形态及左心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超声心动图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前、后左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且在术后1. 5年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的11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有无二尖瓣反流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二尖瓣狭窄58例,B组为二尖瓣狭窄并二尖瓣反流55例。比较手术前、后房室大小、左心功能及左房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左心房内径(LA)、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均为P 0. 05),且B组上述三个变量在术前及术后均大于A组(均为P 0. 05)。A组[(2. 34±0. 52) cm~2比(1. 06±0. 26) cm2]和B组[(2. 39±0. 48) cm2比(1. 92±0. 74) cm~2]的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EOAmv)均较术前显著增大(均为P 0. 05),且两组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PGmv)、二尖瓣速度时间积分(VTImv)、二尖瓣压力降半时间(PHTm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均为P 0. 05),但两组的二尖瓣E峰血流速度(Emv)手术前后无差异。此外,B组术前EOAmv明显大于A组,MPGmv、VTImv、PHTmv均小于A组(均为P 0. 05);而术后上述四个指标两组间无差异,且两组间Emv在术前及术后均无差异。同时,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均无显著变化(均为P 0. 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反流患者的左心房重构的程度较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严重,二尖瓣置换术能部分改善其左心房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心功能状态二尖瓣狭窄病人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程中病人出现的心功能最差状态将所有病人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59例,心功能Ⅲ级组62例,心功能Ⅳ级组25例。记录所有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不同心功能状态二尖瓣狭窄病人二尖瓣置换术后围术期效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影响二尖瓣置换术后效果的因素。结果3组术前一般资料(除左室射血分数、左房血栓及心房颤动、栓塞病史外)、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心功能Ⅱ级组,呼吸机辅助时间长于心功能Ⅱ级组和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和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Ⅳ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心功能Ⅱ级组的5.895倍(P=0.019)。结论心功能状态越差,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越高,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中度及以上的病人,一经确诊,应尽早干预,严密监测心功能,对于心功能Ⅱ~Ⅲ级的病人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降低左心房压力,防止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老年患者选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同时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MVR)(BV)与CABG行二尖瓣成形(MVP)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017-06因IMR行CABG+MVR(BV)或CABG+MVP的老年患者59例,比较其围手术期超声心动图指标及术后第1、2、3、4、5年随访资料。终点事件为术后死亡、再次行二尖瓣手术、术后出现心力衰竭和二尖瓣重度反流。结果:CABG+MVP(BV)组与CABG+MVP组在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主动阻断时间、心力衰竭及死亡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MVP(BV)组术后重度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CABG+MVP组(P0.05)。CABG+MVP(BV)组与CABG+MVP组手术前后LVEF均无明显差异,术后左心房内径(LAD)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CABG+MVP(BV)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1.5个月,CABG+MVP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2.8个月。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MVR(BV)与CABG+MVP治疗老年IMR的手术风险、中远期心功能与死亡比例差异不明显。CABG+MVP术后有出现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可能,CABG+MVR(BV)纠正反流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16例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程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MR患者,按返流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三组,检测并分析治疗前后N_端脑钠肽前体(NT_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值。结果治疗前各组间NT_pro BNP、LVED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值在轻度组与中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轻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治疗后在轻度和中度组NT_pro BNP、LVEF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LVEDD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NT_pro BNP、LVEDD及LVEF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心脏病MR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MR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MR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优化药物治疗对轻、中度MR者效果较好,对部分伴中度MR药物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不明显和重度MR及扩张型心肌病伴MR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0.
经皮二尖瓣扩张术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二尖瓣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经房间隔穿刺二尖瓣扩张治疗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者二尖瓣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86例患者采用一步法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手术前后分别记录右心房压、左心房压、肺动脉压 ,二尖瓣口面积 ,并进行手术后随防。结果  86例患者中 83例治疗成功 ,3例失败 ,其中 1例为术中急性心包填塞 ,2例术后出现中度二尖瓣反流。术后即刻 ,左心房压、肺动脉压下降 ,二尖瓣口面积增加 ,心功能改善。 4 2例患者随访(4 .4± 2 .1)年 ,1例出现再狭窄 ,1例原因不明猝死 ,1例因二尖瓣反流行瓣膜置换术 ,其余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年龄≥ 5 0岁伴轻度二尖瓣和 (或 )主动脉瓣反流 ,瓣膜钙化或瓣下结构病变的二尖瓣狭窄患者 ,可安全有效地施行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采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同期施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仅采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心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胸液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大于对照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毕、1年门诊随访时的窦性心律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和心房纤颤的转复率,且不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冠心病(CAD)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病例及手术经验。方法 27例就诊于大庆油田总医院胸心外科的冠心病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MVR)手术5例。观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瓣膜反流程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大小。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瓣膜反流程度、左心室大小较术前均减轻(P<0.05),MVR组较CABG组在左室大小和LVEF方面改善更明显。结论对于CAD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瓣膜反流原因、心脏改变情况、反流束情况、心功能以及术中食道超声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标志物含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COPD合并PAH患者(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67例纳入研究组,其中29例轻度PAH,25例中度PAH,13例重度PAH;另取我院同期COPD患者52例纳入对照组。测定两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两组血清ET-1、CRP、NT-proBNP、VEGF水平及PASP,并分析血清ET-1、CRP、NT-proBNP、VEGF水平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ET-1、CRP、NT-proBNP、VEGF水平及PASP较对照组高(P0.05);重度、中度、轻度患者血清ET-1、CRP、NT-proBNP水平及PASP依次下降,VEGF水平依次上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ET-1、CRP、NT-proBNP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VEGF水平与PASP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合并PAH患者机体血清标志物水平异常改变,通过测定ET-1、CRP、NT-proBNP、VEGF变化可反映PAH程度,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腱索植入术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因患风湿性心脏病而需要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对二尖瓣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两组:A组(n=26),切除全部瓣膜及瓣下结构组;B组(n=24),为需切除全部瓣膜及瓣下结构的患者实行人工腱索植入术重建瓣下结构。分别于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者左心功能,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别。结果:术后3个月B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优于A组(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人工腱索植入重建瓣下结构的技术安全有效,对患者术后短期左心功能的恢复有良好改善,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肺动脉高压(PAH)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70例并发PAH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PAH者45例纳入对照组A,另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肺功能正常者30例纳入对照组B;对比三组血清VEGF、bFGF、肺动脉收缩压(PASP),并比较不同COPD患者(急性期、缓解期、稳定期)、不同COPD并PAH患者(依据PASP升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的血清VEGF、bFGF水平及PASP,分析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bFGF水平及PASP明显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A、对照组B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中,急性期血清VEGF、bFGF水平、PASP高于缓解期、稳定期(P0.05),缓解期、稳定期血清VEGF、bFGF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PD并PAH患者中,PASP重度升高者血清VEGF、bFGF水平低于PASP轻度、中度升高者(P0.05);单纯COPD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而COPD并PAH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P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H存在密切关系,在COPD并PAH患者中,随PASP升高,VEGF、bFGF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肺动脉高压(PAH)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168例COPD患者,心脏超声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根据PASP值将COPD患者分为COPD合并PAH组(实验组,PASP≥30 mm Hg)和非PAH组(对照组,PASP<30 mm Hg)。实验组根据PASP程度分为轻度(30 mm Hg≤PASP≤50 mm Hg)、中度(51 mm Hg≤PASP<70 mm Hg)、重度(≥70 mm Hg)3个亚组;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并对所有纳入患者常规进行CRP、D-D、FIB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CRP、D-D、FIB、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氧分压(Pa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亚组患者CRP、D-D、FIB、PaCO_2水平高于中度亚组,PaO_2水平低于中度亚组,中度亚组CRP、D-D、FIB、PaCO_2水平高于轻度亚组,PaO_2水平低于轻度亚组(P<0.05)。CRP、D-D、FIB、PaCO_2与PASP呈正相关(r=0.697、0.598、0.523、0.613;P<0.01);COPD轻、中度组CRP、D-D、FIB水平明显低于极重度组和重度组,PaO_2水平高于极重度组和重度组,重度组CRP、D-D、FIB水平明显低于极重度组,PaO_2水平高于极重度组(P<0.05)。CRP、D-D、FIB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98、0.446、0.683;P<0.01)。结论血清CRP、D-D、FIB及血气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COPD患者的病情,并可作为评估COPD合并PAH患者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迷宫Ⅳ(Maze Ⅳ)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在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心脏外科因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治疗的患者217例临床资料。其中83例患者在Maze Ⅳ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MVP组),134例患者在Maze Ⅳ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组)。其中MVP组男性56例、女性27例,年龄23~72岁,平均(45.9±8.5)岁, BMI:19.1~31.4 kg/m~2,平均(22.8±3.4) kg/m~2;MVR组男性85例、女性49例,年龄27~75岁,平均(46.3±5.7)岁,BMI:19.4~31.2 kg/m~2,平均(23.3±2.6) kg/m~2。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超声结果、围术期资料、术后出院时及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分析Maze Ⅳ术联合MVP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P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较MVR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P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心排、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左心室破裂)、病死率、ICU滞留时间较MV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引流量、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MVP组出院时、术后3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较MVR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MVP组窦性心律维持率较MVR组明显改善(P0.05),MVP组术后6个月LAD回缩、LVEDD回缩、肺动脉收缩压下降、LVEF改善较MVR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Maze Ⅳ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在治疗二尖瓣病变和并心房颤动患者中能够降低围术期并发症,优化和改善左心房及及左心室的重构,提高患者窦性心律的转复和维持率,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 目的 总结我院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经验,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5年l0月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305例, 男167例,女138例,年龄43-78 (50.28±10.50)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反流量中度136例,中-重度108例,重度61 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根据二尖瓣病变Carpentier功能分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改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8例,三尖瓣成形术156例;Ⅲ型迷宫术18例。出院后进行随访,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及二尖瓣返流程度。 结果 全组围术期无死亡。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5例(4.92%),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9.84%),延迟性心脏压塞1例(0.03%),永久起搏器置入1例(0.03%)。术后随访272例,随访率89.2%(272/305),随访时间3个月-10年。随访期间,1 例于术后13 个月死于脑梗塞,1例死于交通事故,余270例均存活。1例患者因二尖瓣关闭不全复发于术后36个月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于术后45个月行二尖瓣置换术。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心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45.68±7.24 vs 37.21±8.6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62.30±6.56 vs 48.08±6.25)、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40.24±5.12 vs 35.16±6.37),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 (0.52±0.07 vs 0.64±0.05,P <0.05)明显提高。结论 根据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Carpentier分型,合理应用相应的成形方法,并熟练掌握相应的手术技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保留整个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 (MVR)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4年 6月我科完成的 4 3例保留整个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9例 ,平均年龄 (49± 13)岁 ;风湿性心脏病 36例 ,瓣膜退行性病变 4例 ,二尖瓣前瓣腱索断裂 3例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11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伴狭窄 2 3例 ,二尖瓣狭窄为主伴关闭不全 9例 ;NYHA心功能Ⅱ级 7例 ,Ⅲ级 2 7例 ,Ⅳ级 9例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平均 (5 5± 5. 5 )mm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 0 .4 6± 0 . 0 6 ;5例有脑栓塞史 ,4例有糖尿病史 ;手术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采用Miller法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改良的Miki法保留前瓣及瓣下结构 ;均置换机械瓣 ,其中 19例用国产C L短柱倾碟瓣 ,2 4例用CarboMedics双叶瓣 ;17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其中 2例行窄小主动脉瓣环拓宽术 ;1例同时行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术 ;35例合并三尖瓣返流者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 ;1例同时行COX迷宫术 ;5例同时行左心房血栓清除术 ;4例巨大左心房同时行左心房折叠术 ;心肌阻断时间平均 (10. 9± 36 )min ,体外循环时间平均 (16 7± 4 2 )min。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在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MR流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按照患者的MR流严重程度分为A组(轻度)和B组(中度、重度)。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的LVEF、LVEDD、MR和NYHA分级,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死亡率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LVEF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术后1个月时的死亡率、LVEDD、MR和NYHA分级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的死亡率和AD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可用于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不同程度MR流患者的治疗中,反流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远期死亡率和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