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N大鼠与豚鼠用于药物致敏性评价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豚鼠和BN大鼠过敏试验,以寻找用于致敏原检测的更为敏感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白色豚鼠和BN大鼠(Brown Norway rat)分别随机分为2组:1正常对照组,2牛血清白蛋白组.牛血清白蛋白组于试验的1,3,5 d分别腹腔注射0.6%牛血清白蛋白以致敏,1 mL/次,共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于末次致敏后第7,14天,牛血清白蛋白组分别静脉注射2.4%牛血清白蛋白1 mL/次以激发过敏;而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次及第2次静脉注射后,观察每只动物过敏反应情况,根据过敏反应症状评分,评价过敏反应强弱;并从眼眶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竞争试验法检测IgE含量;此外,采用激发后动物的血清,用SD大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计算蓝斑面积,测定并计算伊文思蓝染料的渗出量.结果:豚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过敏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N大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经非参数秩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显示,BN大鼠牛血清白蛋白组血清在SD大鼠上可造成明显的蓝斑和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增加.而豚鼠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蓝斑不明显,伊文思蓝渗出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同种动物比较,牛血清白蛋白组和对照组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BN在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中均显示牛血清白蛋白呈现阳性反应,而豚鼠反应不明显,因此,BN大鼠用于致敏原检测比豚鼠更为敏感.同时,BN大鼠在技术操作上比豚鼠更方便和容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中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的致敏性.方法 采用类过敏及过敏实验方法,观察CA对Beagle犬及豚鼠的行为学变化,检测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变化,判断CA的致敏性.结果 CA没有引起Beagle犬及豚鼠产生典型的行为学变化,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亦没有变化.结论 CA未引起犬及豚鼠发生明显的类过敏及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绿原酸致敏性的综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不同纯度绿原酸的致敏试验结果,结合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揭示绿原酸的非致敏原性。方法:设定了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组(绿原酸20%~99%)、注射用绿原酸组、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和注射用绿原酸的透析内液组和外液组、过期和降解后的注射用绿原酸组作为受试药物,以豚鼠和大鼠为受试动物,分别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进行致敏性验证;采用LC-MS法鉴定了透析内液中大分子残留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结果:质量分数高于92%的绿原酸提取物、注射用绿原酸及其降解物和含小分子的透析外液均未发生过敏反应;质量分数低于40%的绿原酸提取物及其透析内液均被LC-MS鉴定出大分子化合物并且发生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均证明了绿原酸没有致敏原性,而低纯度提取物中存在的大分子物质才与致敏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绿原酸和双黄连粉针剂致敏性比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评价绿原酸和双黄连粉针剂的潜在致敏性,并初步探索可疑致敏原绿原酸的致敏机制。方法:绿原酸与含等剂量绿原酸的双黄连粉针剂同时进行BN大鼠全身主动致敏实验(ASA),激发前取血测定抗体(IgE、IgG、IgA、IgM)、补体(C3、C4)、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4/8),记录激发后症状;单次静脉给予绿原酸与含等剂量绿原酸的双黄连粉针剂,测定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120、240min血浆中绿原酸浓度。结果:比较ASA激发后过敏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可知绿原酸过敏反应程度低于含等剂量绿原酸的双黄连粉针剂;绿原酸组和双黄连组抗体(IgE、IgG、IgA、IgM)、补体(C3、C4)各有不同程度升高,淋巴细胞免疫表型也有一定变化;单次静脉给药测定绿原酸血药浓度,给药后5、10、30、60min时,绿原酸组血浆中绿原酸浓度显著低于双黄连粉针剂组。结论:绿原酸对BN大鼠致敏性低于含等剂量绿原酸的双黄连粉针剂,原因可能是单体和复方绿原酸的代谢差异,也可能是因为绿原酸并非唯一致敏原。  相似文献   

5.
6.
对绿原酸在注射剂中是否产生致敏作用以及致敏的类型进行了探讨,并对绿原酸的致敏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测定致敏动物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抗体含量,观察其与过敏反应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提高过敏反应实验预测的准确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多种中药注射剂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实验(PCA)实验和类过敏反应研究,用ELISA 法对致敏动物血清进行血清IgE 水平检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SHL)、清开灵注射液(QKL)、鱼腥草注射液(YXC)、血塞通注射液(XST)、葛根素注射液(GGS)、穿琥宁注射液(CHN)的PCA 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刺五加注射液(CWJ)的PCA 实验结果为阳性。SHL、QKL、YXC、XST、GGS、CHN、CWJ 注射液组血清总IgE 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SHL、QKL、YXC、XST、GGS、CHN、CWJ 注射液均引起了豚鼠的类过敏症状。结论:SHL、QKL、YXC、XST、GGS、CHN、CWJ 均能引起豚鼠的类过敏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血清IgE 抗体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花酊对动物皮肤的急性毒性和致敏性。方法:用健康大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用豚鼠进行致敏性实验。结果:红花酊对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急性毒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反应。结论:红花酊局部用药具有较好的安全;陛。  相似文献   

9.
复方苦参膏由苦参、蛇床子、地肤子、荆芥、防风等制成的软膏,具有祛风止痒、清热燥湿、宣散疹毒之功效,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经本院临床多年应用,疗效确切。为了科学的评价该制剂的安全性,本实验观察了复方苦参膏对家兔的皮  相似文献   

10.
彭冰洁  肖丽娟  伍翔  朱琪  许诗豪  王征 《中草药》2015,46(17):2580-2585
目的 研究绿原酸对高脂饲喂SD大鼠骨骼肌糖代谢的调节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20、90 mg/kg)绿原酸组,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取骨骼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骨骼肌糖代谢过程中相关基因蛋白激酶B(PKB,又名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激酶A(PKA)、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α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PPARβ、PPARγ)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中GLUT-4、AMPK-α2和PPARβ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 0.05、0.01);与模型组相比,绿原酸干预能提高糖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绿原酸高剂量组Akt、PI3K、IRS-1、GLUT-4、PKA、AMPK-α2、PPARα、PPAR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 0.05、0.01)。结论 高剂量绿原酸能显著减缓高脂饲喂SD大鼠体质量增加,并通过调节PI3K/Akt途径、AMPK途径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骨骼肌中糖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哮喘模型的高效方法。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哮喘组,哮喘组每只腹腔注射1 mL卵蛋白与氢氧化铝生理盐水混合液(4%卵蛋白40μg+10%氢氧化铝100μg加1 mL双蒸水)致敏并以1%卵蛋白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最后一次雾化激发24 h后,分别取2组大鼠血清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取支气管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镜下观察。结果哮喘组大鼠哮喘症状明显,气道病理改变明显,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Eotaxin、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以4%卵蛋白40μg+10%氢氧化铝100μg能建立较为稳定的哮喘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刺五加注射液的过敏性,筛选刺五加注射剂中的致敏物质。方法:采用体内外方法同时评价刺五加注射液的过敏性,将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方法进行改良,应用改良后的方法,以随机选取的三批刺五加注射液经冻干浓缩后与弗氏佐剂混合作为抗原,进行对大鼠的PCA试验,结合致敏后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内外组胺量判断刺五加注射液的致敏性,采用PCA试验对致敏批次的刺五加注射液的致敏部位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三批刺五加注射液中,有一批可引起大鼠产生阳性蓝斑过敏反应,致敏大鼠细胞组胺量升高,经PCA试验初步分析,醇沉部位可引起阳性过敏反应。结论:临床上出现的有过敏反应的某些批号的刺五加注射液可引起大鼠产生过敏反应,但由于动物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临床用药缺乏合理性,未能将收集到的所有临床上发生过敏反应的刺五加注射液的过敏性检出,临床应用刺五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中,应考虑I型变态反应的存在,其致敏物质可能是由于刺五加注射液生产工艺中醇沉不完全,导致大分子物质残留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ELISA法检测双黄连注射剂中小分子半抗原物质绿原酸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效价。方法:取新西兰种家兔,自家兔耳中心动脉采血10ml,制备致敏前血清。将绿原酸与家兔血清体外孵育,制成绿原酸-血浆蛋白完全抗原,将完全抗原皮下注射以免疫动物,1月内共5次。末次注射后7天,麻醉动物,自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血清,即为绿原酸-血浆蛋白全抗原的抗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血清的抗体效价(OD值);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家兔抗血清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兔免疫球蛋白E(Ig E)ELISA试剂盒检测家兔抗血清中Ig E抗体的含量。结果:绿原酸的抗体效价高于致敏前血清OD值的2倍,说明绿原酸有潜在的致敏性。绿原酸免疫后的家兔抗血清中的抗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经过多次免疫后的家兔体内产生了外源性Ig E型抗体。结论:绿原酸在本实验条件下对家兔有致敏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中药防敏润肌唇膏对皮肤的刺激及致敏作用,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用皮肤刺激及致敏反应评分表评价中药防敏润肌唇膏对皮肤的刺激、致敏反应。[结果]中药防敏润肌唇膏对家兔正常皮肤及破损皮肤的平均刺激分值均﹤0.50分,即家兔单次及多次性涂用此唇膏后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的涂药部位均未见异常改变。在致敏性实验中,中药防敏润肌唇膏对豚鼠未见致敏作用,而阳性药2,4-二硝基氯苯见有极强致敏性。[结论]中药防敏润肌唇膏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无致敏性,是一种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免疫豚鼠获取抗血清,观察金银花与山银花中间体等对豚鼠的致敏性及其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金银花和山银花各中间体等免疫豚鼠并观察豚鼠致敏情况,收集致敏后豚鼠血清,将其与大鼠PBMC细胞共孵育24 h,建立致敏细胞模型。金银花与山银花各中间体等与致敏细胞共培养24 h,CCK-8法检测大鼠PBMC的增殖情况。结果金银花中间体1、2发生豚鼠过敏反应;山银花中间体1、2发生豚鼠类过敏和过敏反应;金银花与山银花中间体等均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PBMC的增殖,但两者相比金银花抑制率偏低。结论参照热毒宁注射液单味模拟药物的制备工艺,金银花对豚鼠的致敏性、对大鼠PBMC的抑制率低于山银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消定膏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性及其对皮肤的致敏性。方法:家兔去毛后左侧区域为空白对照区,涂以蒸馏水0.5 mL;右侧区域为给药区,涂以0.5 g消定膏,每天涂抹1次,连续7 d,观察及记录红斑及水肿等情况,并按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研究其对完整皮肤的刺激性;通过与高致敏物2、4-二硝基氯苯比较研究其致敏性。结果:在连续贴敷消定膏第4天和第5天开始出现轻度红斑,贴敷第5天开始出现轻度水肿,停药后48 h逐渐恢复,对皮肤无过敏反应;消定膏过敏发生率为0%,无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消定膏对家兔完整皮肤具轻度刺激性,对皮肤无致敏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绿原酸(CGA)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O组),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组(BDL+NS组),胆总管结扎+CGA组(BDL+CGA组)。分别于术后7、14和21天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bcl-2、Bax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I、II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与BDL+NS组比较,胆总管结扎7天、14天时,BDL+CGA组可以提高Bax/bcl-2的比值,减少I、III型胶原RNA的表达。结论 CGA在大鼠阻塞性黄疸早、中期有促进HSC凋亡作用,减轻了阻黄时肝的纤维化,减轻了阻黄时肝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痛舒膏巴布剂的镇痛抗炎作用及致敏性。方法将50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即痛舒膏巴布剂高剂量组(外贴痛舒膏,5.73 g生药/kg),痛舒膏巴布剂中剂量组(外贴痛舒膏,3.82 g生药/kg),痛舒膏巴布剂低剂量组(外贴痛舒膏,1.91 g生药/kg),地塞米松组(外贴巴布剂基质贴剂,地塞米松0.000 81 g/kg),赋形对照组(外贴巴布剂基质贴剂),每组10只,每日予相应药物贴于足底至足趾部位,并用无刺激性纱布及胶布固定,外敷6 h,7 d后用甲醛法致炎,测定豚鼠足肿胀度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和β-内啡肽(β-EP)的含量。将3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即痛舒膏巴布剂组(外贴痛舒膏,3.82 g生药/kg),赋形对照组(外贴巴布剂基质贴剂),阳性药物组(2,4-二硝基氯代苯),每组10只,痛舒膏巴布剂组贴药于豚鼠背部左侧脱毛区,赋形对照组贴药于豚鼠背部左侧脱毛区,阳性药物组在豚鼠背部左侧脱毛区涂抹1%的2,4-二硝基氯代苯0.2 m L外敷6 h,在第7 d和第14 d用同样方法给药。末次致敏后14 d,在3组动物背部右侧脱毛区给药,痛舒膏巴布剂组和赋形对照组给药方法同前,阳性药物组涂抹0.1%的2,4-二硝基氯代苯0.2 m L,并用无刺激性纱布胶布固定,通过致敏接触和激发接触给药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甲醛致炎实验中,与赋形对照组比较,痛舒膏巴布剂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能明显降低豚鼠足肿胀度(P0.05,P0.01)。致敏实验中,根据皮肤致敏性评分标准,痛舒膏巴布剂组动物皮肤受试区自激发给药后72 h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致敏发生率为0.0±0.0。结论痛舒膏巴布剂具有很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且痛舒膏巴布剂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防喘固本方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机理,本文观察了该方对致敏大鼠血浆及肺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的影响。实验将各待测管取样品0.1ml,加酰化试剂6μl,依次加入0.1μl~(125)Ⅰ-cAMP或~(125)Ⅰ-cGMP。cAMP抗血清或cGMP抗血清混匀后置4℃培养24h。次日加入第二抗体和正常兔血清各0.1ml,混匀后置10℃培育1h。4000rev/min离心25min。抽去上清液,在γ计数器上测量。一、防喘固本方对致敏大鼠血浆环核苷酸的影响大鼠致敏后,血浆cAMP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给药组cAMP无明显降低,接近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致敏后,大鼠血浆cGMP升高,其中雌鼠更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视网膜和脉络膜中二酰基甘油(DAG)、活化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变化。方法:将12只BN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各6只,模型组采用532nm激光光凝建立BN大鼠CNV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周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于造模后5周处死动物,并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视网膜及脉络膜中DAG、PKC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5周后FFA及OCT检测可见CNV形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模型组视网膜及脉络膜上DAG、PKC表达水平均上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2nm激光光凝建立的BN大鼠CNV模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CNV的动物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视网膜及脉络膜内DAG、PKC的含量与BN大鼠模型CNV的形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