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75-1677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数均为60例,观察组接受舒脑欣滴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卡马西平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组内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的比较: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AS疼痛评分治疗前最高、治疗7 d后次之、治疗14 d后再次之、治疗28 d后最低,任意两个时间点之间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VAS疼痛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维度评分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PSQI各维度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PSQI各维度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28 d后,观察组PSQI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两组患者严重便秘,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不仅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还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舒脑欣滴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近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舒脑欣滴丸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对比2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72/78),高于对照组的62.8%(49/78)(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舒脑欣滴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连上清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黄连上清丸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PSQI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2组患者BDI/B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DI/BA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黄连上清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不良情绪,减少复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许佳平 《山西中医》2012,28(9):30-3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观察两组三叉神经痛发作的频率、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观察两组三叉神经痛发作的频率、程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缓解疼痛症状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逯红莲  张祖善 《河北中医》2021,43(1):134-13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6/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73/1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8/1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8.0%(18/10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太阳、下关、合谷、温流、百会、印堂)。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疼痛发作频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埋针结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43例),实验组予埋针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1组仅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对照2组仅埋针治疗,10日为1疗程,总治疗时间均为3个疗程。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三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三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组及埋针组(P0.01),卡马西平组与埋针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月后实验组仍优于卡马西平组及埋针组(P0.05),卡马西平组与埋针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埋针配合卡马西平可有效提高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脉软膏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予以卡马西平片,首日剂量400 mg,分2次口服;若效果不佳,1周后每日用药次数增加1次,每次200 mg,至疼痛停止,或者达到每日最大剂量800 mg.试验组加用白脉软膏,均匀涂擦患侧皮肤,每次1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时进行生存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对卡马西平片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4周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周时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4周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卡马西平片用量为(452±154) mg/d,对照组为(561±139) mg/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白脉软膏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用卡马西平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叉神经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和卡马西平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镇脑宁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镇脑宁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卡马西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8周、12周分别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提高更显著,患者疼痛程度减轻(P0.05)。结论:镇脑宁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频电针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用高频电针联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连续治疗28d。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电针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卡马西平药物治疗,且用药量小,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芎芷愈风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卡马西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芎芷愈风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30±1.09)分、(5.67±0.99)分;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17±1.12)分、(7.27±1.05)分,VAS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芎芷愈风汤可以减轻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效果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腺苷钴胺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疗程均为5周,随诊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不良反应发生率3%;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不良反应发生率12%。2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三又神经痛疗效优于口服卡马西平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并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孔令常  张东伟  樊帅  郝彬  张洪涛 《陕西中医》2018,(11):1533-1535
目的:探讨熄风通络头痛片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TN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头痛片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VAS评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3、4周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SI-B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和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SI-B评分提高,头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P<0.05)。结论: 熄风通络头痛片联合西药卡马西平可显著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疼痛症状,疗效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治疗后疗效区别。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7d、14d及28d时,治疗组VA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治愈率(54.39%)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15.79%)(P<0.01)。治疗组有效率(91.23%)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6.14%)(P<0.01)。结论:针灸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发作,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疼痛、瘙痒、烧灼感及睡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指标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郑江炬  沈凤  陆燕虹 《新中医》2021,53(9):154-157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缓解高血压病患者头痛的护理疗效。方法:将高血压病头痛患者6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疼痛症状、收缩压、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收缩压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和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总分评分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和PSQI总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指导、人员素质、病情观察和症状改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病头痛患者的疼痛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收缩压,提高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卡马西平片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卡马西平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75.0%,组间比较P<0.05.结论:电针配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息风通络止痛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给予息风通络止痛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主要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评定疗效,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息风通络止痛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