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硝基苯磺酸(TNBS)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理形态、结肠黏膜NLRP3炎性体蛋白表达、mRNA及其相关因子IL-18、IL-33的表达,从而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砒啶(SASP)阳性对照组,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连续治疗10天后,采集粘膜样本。观察大鼠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和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粘膜中IL-18、IL-33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结肠缩短和结肠质量增加,病理结果显示固有层崩解,出血、溃疡形成,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肌层及外膜内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溃结灵高(18.3 g/kg)中(9.2g/kg)低(4.6g/kg)剂量组和柳氮磺砒啶组(0.5 g/kg)上述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高(18.3 g/kg)中(9.2g/kg)低(4.6 g/kg)剂量组、柳氮磺砒啶组(0.5 g/kg)NLRP3、caspase-1、ASC mRNA表达均显著减少,溃结灵高(18.3 g/kg)中(9.2g/kg)剂量组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溃结灵低(4.6 g/kg)剂量组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8、IL-3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溃结灵高(18.3 g/kg)中(9.2g/kg)低(4.6 g/kg)剂量组和柳氮磺砒啶组(0.5 g/kg)IL-18、IL-33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溃结灵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体各组分蛋白和mRNA表达的表达,并下调结肠黏膜IL18、IL33的含量,使得炎症缓解从而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潘渊  张磊  刘兆辉  陈冬  刘道成  徐小平 《新中医》2022,54(20):64-68
目的:观察白芍七物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芍七物颗粒口服。疗程均为2 个月,观察比较2 组总体临床疗效,以及2 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氧化应激指标(MDA、SOD)、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MDA、SO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SOD 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MDA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RP、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CRP、IL-6、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RP、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白芍七物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助于改善体内MDA、SOD 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F)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并探讨其治疗UC的途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在实验第1~7天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水溶液制备UC模型,第8天,UC小鼠灌服黄芩汤(含芍药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检测芍药苷在结肠中的含量变化,检测时间点为给药0.5,1,3,12 h。另取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Sulfasalazine,SASP)和芍药苷组,每组8只。同时,SASP组(50 mg·kg~(-1))和芍药苷组(25 mg·kg~(-1))分别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0 d,并记录体质量变化。实验第11天,取小鼠脾脏称质量;采用动物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单核细胞数量;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结肠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和肠系膜中巨噬细胞的分布;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检测结肠组织巨噬细胞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蛋白共定位。ELISA试剂盒检测结肠匀浆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 UPLC-Q-TOF-MS检测结果表明,芍药苷在结肠中可以检测到,并且芍药苷可显著减轻小鼠结肠溃疡症状并显著促进UC小鼠体质量(P0.05)和脾指数恢复(P0.001),降低UC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P0.01)。减少结肠和肠系膜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数量,并通过抑制结肠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进而降低结肠组织上清中IL-1β含量(P0.01)。结论芍药苷可以在结肠中检测到,并可改善UC小鼠病理症状,抑制肠系膜和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抑制结肠巨噬细胞中NLRP3蛋白并抑制细胞因子IL-1β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予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西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6%,对照组为58.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IL-27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 (DSS) 法制备UC大鼠模型。药物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连续灌胃14 d,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简易埋线,每7 d 干预1次,共3次。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记录疾病活动度指数(DAI)、黏膜损伤指数(CMDI)和结肠长度变化;HE 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ELISA测定大鼠血清IL-18、IL-1β、IFN-γ、IL-27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IL-27的蛋白和mRNA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治疗可有效改善 UC大鼠一般状况,降低DAI和CMDI评分,增加大鼠结肠长度,并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同时降低了大鼠血清中IL-18、IL-1β、IFN-γ水平,升高IL-27的水平(P<0.05);下调结肠组织中NLRP3、 caspase-1的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了IL-27的表达(P<0.05)。 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DSS所诱导的UC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IL-27的表达,抑制NLRP3炎症小体通路激活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UC肠黏膜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芦丁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对NLRP3炎症小体信号分子活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美沙拉嗪组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灌胃,芦丁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00 mg/(kg·d)、50 mg/(kg·d)、25 mg/(kg·d)芦丁溶液灌胃,空白组、模型组以等体积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均连续5 d。灌胃结束后,比较各组疾病活动度(DAI)评分、组织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LRP3、IL-1β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LRP3、Cleaved caspase-1、Cleaved 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组织学评分,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和IL-18水平,结肠组织中NLRP3 mRNA表达量、IL-1βmRNA表达量和NLRP3、Cleaved caspase-1、Cleaved 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芦丁高、中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芦丁高剂量组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和IL-18水平,结肠组织中NLRP3 mRNA表达量、IL-1βmRNA表达量和NLRP3、Cleaved caspase-1、Cleaved 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P均<0.05)。结论芦丁可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临床症状,抑制黏膜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oprotein doma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探讨参苓白术散(Shenling Baizhu Powder)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70只SPF级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NLRP3抑制剂MCC950组以及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自由饮用双蒸水,其余各组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诱导BALB/c小鼠建立急性UC模型,造模的同时开始灌胃给药,为期1周。实验期间对各组小鼠一般精神状态和疾病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统计评分。实验结束后,收取结肠和血清,使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NLRP3、IL-18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蛋白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 1,caspase-1)及其相关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以此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作用机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结肠病理损伤评分、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结肠炎症因子IL-18和MPO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P<0.01);结肠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其炎症因子表达含量升高,结肠中NLRP3、caspase-1、ASC、pro-IL-1β、cleaved-IL-1β、pro-IL-18、cleaved-IL-18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的DAI评分、病理学损伤评分、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结肠炎症因子IL-18和MPO的表达均降低,结肠中NLRP3、caspase-1、ASC、pro-IL-1β、cleaved-IL-1β、pro-IL-18、cleaved-IL-18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基于前期研究基础结合该实验结果发现,参苓白术散可改善由DSS诱发的UC炎症反应,改善肠道损伤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相关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肠道炎性非特异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反复发作。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与肠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UC)重要的治疗靶点。通过中医药与NLRP3的相关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NLRP3上游相关信号分子,影响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下游因子的释放,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现就中医药调控NLRP3炎症小体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炎症体是目前关注度较高且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炎症体之一,与多种肺部炎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阐述NLRP3炎症体的组成及生理作用、与其激活途径,及NLRP3炎症体及其相关蛋白和下游炎症因子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肺炎支原体肺炎及肺损伤中的作用表达,以及中药干预NLRP3炎症体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夏子健  李亚桐  刘晓露  梅志刚  赵旭  方凯歌  付烊 《中草药》2021,52(23):7221-7228
目的 探讨槐绛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以及对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槐绛方低、中、高剂量(0.2、0.4、0.8 g/kg)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其余各组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水溶液诱导UC模型,连续7 d。造模同时各给药组灌肠不同剂量槐绛方,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肠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日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便血、便形等症状改变,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Gasdermin D(GSDMD)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槐绛方明显减缓小鼠体质量下降,有效减轻小鼠结肠炎症状,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焦亡相关蛋白(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N)表达(P<0.05、0.01),对UC损伤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槐绛方具有改善UC小鼠炎症状态、恢复结肠形态、抑制细胞焦亡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NLRP3/Caspase-1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祁燕  袁志伟  万春平  李小丝  王华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229-233,I0027,I0028,I0029,I0030
目的探讨溃结康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NLRP3炎性体及下游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缓解期)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0.45 g/kg)、溃结康(12.8、6.4、3.2 g/kg)组。第8天(急性期)及第21天(缓解期)实验结束时,采集结肠组织,量取各组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MPO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肠组织IL-18、IL-33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NLRP3、ASC、Caspase-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单位结肠长度显著缩短,结肠组织损伤明显,MPO表达显著增加,结肠IL-18,IL-33水平明显升高,NLRP3、ASC、Caspase-1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急性期时,柳氮磺胺吡啶组及溃结康高剂量组单位结肠长度明显增加,MPO表达显著降低,IL-18释放减少,NLRP3及Caspase-1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同时,溃结康中剂量组IL-18水平也显著降低,NLRP3 mRNA显著下调(P<0.05);溃结康低剂量组Caspase-1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缓解期时,柳氮磺胺吡啶组及溃结康高、中剂量组单位结肠长度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溃结康高剂量组NLRP3及Caspase-1mRNA表达显著增加,溃结康中剂量组IL18、IL-33含量明显增加,ASC、Caspase-1mRNA表达明显上调,低剂量组IL-33含量也明显增加(P<0.05),NLRP3 mRNA表达上调(P<0.05或P<0.01)。结论溃结康可能通过调节UC小鼠发病不同时期(急性期、缓解期)NLRP3炎性体(NLRP3、ASC、Caspase-1)基因表达及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缓解期时结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亟待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作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部分,在环境刺激物、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失衡等作用下,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加剧神经炎症,抑制自噬,增加Aβ积聚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与AD的发生发展及病变趋势关系密切。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作用于NLRP3炎症小体,进而影响神经炎症、细胞焦亡以及AD病理产物等,在A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对中医药调控NLRP3炎症小体治疗A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AD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炎症和泛素(ubiquitin)、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UC的抗炎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条灸组和西药组。采用自由饮用35g/L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制备大鼠UC模型。艾条灸组取双侧天枢穴,给予温和灸治疗;西药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只做与艾条灸组相同的抓取和固定。治疗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并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结肠ubiquitin蛋白的表达;运用兔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白细胞介素(IL)-1β和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严重,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肠ubiquitin、NLRP3及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及西药组大鼠结肠损伤有所修复,炎症反应减轻,病理评分均降低(均P<0.01);ubiquitin、NLRP3及IL-1β蛋白的表达减少(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结肠组织ubiquitin蛋白与结肠病理评分、NLRP3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r=0.677,P<0.01;r=0.536,P<0.05).结论:艾灸能下调UC大鼠结肠ubiquitin、NLRP3和IL-IP蛋白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其促进结肠炎性损伤修复、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连主要异喹啉生物碱单体成分盐酸巴马汀的抗炎活性,验证其机制之一为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通路激活。方法:本实验通过内毒素(LPS)联合三磷酸腺苷(ATP)刺激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beta(IL-1β)水平对黄连主要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以及药根碱进行抑制活性初筛,综合抑制活性强弱以及研究深入程度,选取巴马汀进行后续机制研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NLRP3、ASC、GAPDH、pro-IL-1β、cleaved-IL-1β、p-JNK和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30μM/L巴马汀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细胞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β水平;显著抑制NLRP3、cleaved-IL-1β和p-JNK蛋白表达。结论:巴马汀具有良好的抗炎功效,其机制与其抑制NLRP3、p-JNK和cleaved-IL-1β蛋白水平,从而减少下游细胞因子IL-1β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炎症性肠病(IBD),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有难治愈、复发率高等特点。UC发病机制与异常免疫反应、肠道组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有关。研究表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异常激活参与UC的病理进程,激活了肠上皮细胞中氧化、焦亡、炎症等病理机制,因此阻断NLRP3的异常激活有利于缓解UC。目前UC的西医治疗以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为主,但总体疗效不佳。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的优势。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UC的基础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研究发现通过中药干预NLRP3炎性小体可以明显促进肠黏膜愈合,治疗UC,其作用机制涉及到多靶点、多层次、多通路。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靶向调控NLRP3炎性小体对UC影响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发现NLRP3与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因子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了肠上皮细胞中促炎因子的释放及细胞焦亡,激活了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病理机制,中医药作用于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上下游因子阻断UC的病理进程,抑制肠黏膜的病理损伤进而缓解结肠溃疡。以期为UC的防治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亚东  徐志庆  夏丹  张梦翔  汪天明  邵菁  汪长中 《中草药》2022,53(13):3997-4006
目的 研究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对白念珠菌异常定植下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以及对Dectin-1/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0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DSS+白念珠菌组及BAEB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组和美沙拉嗪(200 mg/kg)组。对照组小鼠每日自由饮水;DSS组予3%DSS溶液,自由饮用连续7 d;其他组在DSS组基础上,在第1、3、5、7天ig白念珠菌(1×108 CFU/只)。第8天开始分别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7 d。每天称定小鼠质量,观察一般状...  相似文献   

17.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异常的激活与多种人类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有关,已有研究证实了其与罹患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NLRP3炎性小体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目前对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机制及介导炎症反应的通路的概述,综述NLRP3炎症小体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中西医干预治疗的现状。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中医药治疗中效果显著。一些单一的中药或者中药方剂通过激活或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靶向治疗某些消化系统疾病。NLRP3炎症小体可以接受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刺激信号,进而启动和激活并参与介导炎症反应,其自身炎症小体的形成和下游多种炎症因子不仅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主要机制,也参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轴和通路轴,因此可以作为理想的干预治疗某种疾病的识别靶点。未来可以针对多种炎性小体的再发现和深入研究将为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慢性肾脏病(CKD)主要病因,加重了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病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DN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其中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病级联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因此,针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治疗有利于缓解DN的疾病进展。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是一种经典的蛋白酶体,其作为先天免疫反应的诱导剂,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后产生和释放炎症介质,触发细胞焦亡和自噬失控,介导促肾纤维化的应激信号,参与DN肾脏的发生与发展。NLRP3炎症小体作为诱导炎症反应的核心位点广泛参与了DN疾病进程,可能是DN疾病进展的新靶点。中药单体及复方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有效防治DN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激活关系密切。从NLRP3炎症小体角度探究中医药治疗DN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但尚缺乏系统综述。该文通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NLRP3炎症小体组装与激活,在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DN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对NLRP3炎症小体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为防治DN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肠炎是肛肠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根治.西医治疗相对单一,主要以抗炎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存在治疗效果不明显,不良反应多等缺点.何永恒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治疗湿热型慢性肠炎须在清热利湿的同时重视调和气血,采用名方白芍七物颗粒,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发生于结直肠,该病病理机制复杂,与肠道的不可控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当前,西医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减轻肠道炎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遏UC的进展,但不良反应较大。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UC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显著降低该病复发率。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胞内促炎物质,介导UC肠道免疫反应。研究人员认为中医药对细胞焦亡的干预主要表现为促进细胞焦亡(损其有余)和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这与调节阴阳相一致。其中,中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减轻肠道免疫反应,起到治疗UC的作用。近年来,业界开展了大量研究探索中药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焦亡通路治疗UC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LRP3焦亡通路是中药治疗UC的关键靶通路。但目前尚缺乏关于中药抑制NLRP3焦亡通路进而治疗UC的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文以“细胞焦亡”“NLRP3”“溃疡性结肠炎”及“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和分析近年来该领域中英文文献,发现调控NLRP3焦亡通路的中药主要包括清热燥湿类、调和气血类、行气通腑类和健脾祛湿类,这可为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