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液体复苏患者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对56例重症肺炎液体复苏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在入院即刻与6 h分别进行动脉血乳酸浓度以及氧合指数,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同时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10~19分(A组);20~29分(B组):≥30分(C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氧合指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B组早期6 h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早期6 h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而C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APACHEH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PACHEHⅡ评分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659,P0.05),而与早期氧合指数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763,P0.05)。结论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以及氧合指数能够客观反映重症肺炎液体复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能够作为预测患者转归的两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2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测定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治疗后6 h乳酸清除率,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1~7.1(5.3)mmol/L及2.3~7.6(5.7)mmol/L,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11~29(20)分及16~30(2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3~7.1(5.5)mmol/L及2.1~7.6(5.8)mmol/L,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11~30(21)分及16~29(2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为25%,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的56%,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监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3月12月56例重症肺炎患者,入科即刻和6 h时测定动脉血乳酸浓度和早期ScvO2,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并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10-<20分组(A组),20-<30分组(B组),≥30分组(C组),比较不同组别早期乳酸清除率和ScvO2的差别,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B组初始动脉血乳酸较A组高,C组初始动脉血乳酸较B组高,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B组早期6 h乳酸清除率、ScvO2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早期6 h乳酸清除率、ScvO2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B组病死率高于A组,C组病死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④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ScvO2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⑤APACHEⅡ评分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r=0.661,P<0.01),与早期ScvO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79,P<0.01)。结论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ScvO2水平是反映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转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26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一般资料、入ICU即刻的动脉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治疗12 h后的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等资料,分别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患者人ICU时性别、年龄、初始血乳酸浓度、APACHEⅡ评分等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死亡率(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早期评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9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后进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6、12和24h后再次行动脉血乳酸测定,并计算12和24h后的乳酸清除率。入住ICU24h内,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统计28d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存活组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而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P均0.05)。所有患者12和24h后,乳酸清除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和-0.347),而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和0.387)。结论 12h乳酸清除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作为评估脓毒性休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血乳酸清除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3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测定入组时(0 h)及入组后6 h、24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6 h、24 h乳酸清除率,入住ICU后24 h的APACHEⅡ评分、48 h的器官衰竭数目及28 d内死亡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的差异。结果: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24 h APACHEⅡ评分、48 h器官衰竭数目及28 d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指导脓毒症的治疗及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及动脉血碱剩余水平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73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患者28天转归及乳酸清除率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6例)、高乳酸清除率(≥10%)组44例和低乳酸清除率(<10%)组29例,收集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时及治疗后6小时的肝素抗凝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入EICU时动脉血碱剩余,24 h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动脉血碱剩余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24 h 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24 h 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动脉血碱剩余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联合动脉血碱剩余水平是判断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测定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20例。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6、24、48 h血乳酸浓度,观察两组患者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存活组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时、入院后6、24、48 h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可准备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7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138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测定初始动脉血乳酸、入院6h、24h、48h的动脉血乳酸乳酸和乳酸清除率。根据早期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早期乳酸清除率≥10%)72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早期乳酸清除率<10%)66例。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7例和死亡组41例。着重观察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住院期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发生休克例数、MODS发生例数及死亡率。同时观察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6、24、48h的乳酸清除率。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97例,死亡患者41例,存活患者入院6、24、48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清除率可反映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血乳酸清除率越低,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动态检测动脉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 68例重症肺炎患者中,52例存活(存活组)及16例死亡(死亡组),分析比较两组动脉血乳酸、6 h内乳酸清除率、ScvO2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合急性生理学、年龄及既往疾病评估预后系统(APACHEⅡ)评分,分析其在疾病转归与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其血乳酸在入院治疗12~24 h迅速降低到正常水平,而死亡组血乳酸呈持续高水平状态;存活组患者的ScvO2明显高于死亡组,且维持在正常水平,而死亡组ScvO2低于正常且持续下降。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72 h内无明显下降,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APACHE评分与血乳酸浓度呈正相关(r=0.656,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ScvO2及D-二聚体水平在评估疗效,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乳酸清除率与剩余碱(BE)对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115例,记录患者预后、入院时血乳酸、BE、APACHEⅡ评分、治疗后6h的血乳酸、BE及乳酸清除率。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94例和死亡组21例;按照患者乳酸清除率水平(以10%为界)分为高清除率组92例,低清除率组23例;按照BE水平(以-8mmol/L为界),分为高BE组96例,低BE组19例。比较各组参数间的不同。结果存活组患者入院时乳酸、APACHEⅡ评分及治疗6h后的乳酸均明显低于死亡组,而BE及治疗6h后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高清除率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病死率明显低于低清除率组,而BE则明显高于后者;高BE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病死率低于低BE组,而乳酸清除率高于低BE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与BE、治疗6h后的乳酸清除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5、-0.705,P0.05),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52,P0.05)。结论乳酸清除率联合BE检测对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和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0月的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28 d是否存活为标准将88例患者分为存活组(48例)和死亡组(40例)。观察2组患者的6 h及24 h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差异,不同6 h乳酸清除率患者的存活率差异,以及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 2组初始乳酸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组的6h和24h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1);6h及24h乳酸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1);6 h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存活率91.49%,显著高于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存活率12.20%(P<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6 h及24 h乳酸清除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6 h及24 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作用.方法 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86例高乳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预后情况,分析不同乳酸水平的病死率、APACHE Ⅱ评分差异;根据入院7d内的转归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pH、HCO3-、BE、Lac等参数的差异,并对严重高乳酸血症进行上述分析,比较存活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对严重高乳酸血症患者按照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低清除率组,比较两组间参数的差异.结果 按乳酸水平分层(≥2,<4 mmol/L; ≥4,<10mmol/L;≥10 mmol/L),其对应的病死率分别为14.04%、46.67%、78.79%,随着乳酸上升,pH失代偿比例上升,APACHEⅡ评分增加,病死率也上升.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乳酸、乳酸清除率、APACHE Ⅱ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治疗6h后APACHE Ⅱ评分、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乳酸和初始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868,P<0.01),乳酸清除率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0.823,P<0.01).结论 乳酸分层、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危重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结合动态APACHEⅡ评分,三者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室2015-07-2016-08期间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28d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ROC曲线,分析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寻找出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分析2组乳酸、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收集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存活44例,死亡34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0.793、0.881。最高约登指数0.60时,对应的早期乳酸清除率为29%时,以此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收住我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测定入院时(0h)及入院后6、12、24和72h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血氧分压,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6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28d病死率为67.2%。死亡组患者0、6、12、24和72h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所有患者入院时乳酸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P<0.05),与血氧分压无相关性(P>0.05)。46例患者入院时血乳酸>2.5mmol/L,随着12h血乳酸清除率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降低(P<0.05),存活组6、12、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1,P<0.05)。6h乳酸清除率≥20.0%者,其病死率较<20.0%的患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血乳酸值、6h乳酸清除率及12h乳酸清除率均为独立预后评估指标之一。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持续高乳酸血症提示预后不良,24h血乳酸值、6h乳酸清除率及12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林荣海  崔可  张胜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10-1511
目的:探讨血乳酸、氧合指数在脓毒症所致的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疾病严重度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对ICU 21例脓毒症所致MODS行CRRT治疗的患者,CRRT时行APACHEⅡ评分,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乳酸值,记录比较CRRT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及氧合指数的变化,以及死亡组和存活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和氧合指数的差异.结果:存活患者CRRT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含量、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和乳酸清除率有显著性改变.死亡组由于病情重,其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含量、氧合指数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善.存活组患者的初始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含量较死亡组低而氧合指数较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亦较死亡组高.结论:监测血乳酸浓度、血乳酸清除率及氧合指数可以较好评估脓毒症所致MODS患者CRRT治疗的疾病严重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其6 h清除率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8例重症患者,入ICU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在6 h后复检,计算出该患者6 h血乳酸清除率及相应的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5例);按患者入ICU时的血乳酸浓度,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38例)和乳酸性酸中毒组(20例);根据6 h血乳酸清除率值,将患者分为低乳酸清除率组(23例)和高乳酸清除率组(35例)。结果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6 h血乳酸清除率高[(38.74±2.24)%vs.(16.28±2.31)%,P<0.01],而入ICU时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组患者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乳酸性酸中毒组(P<0.05);低6 h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高6 h乳酸清除率组(43.43%vs.14.28%,P<0.05),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患者随着血乳酸水平增加APACHEⅡ评分也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而6 h血乳酸清除率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8.
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与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7例重度脓毒症患者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入ICU 12 h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31.03% vs 83.33%,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31.86±16.34)% vs(14.77±10.35)%,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9.45% vs 90.48%,30.67% vs 85.71%,P均<0.01)。APACHEⅡ评分与病死率无相关性。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炼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717-718
【目的】评价动态血乳酸监测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并与入院后6h的数值进行比较,计算6h乳酸清除率,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性别构成、年龄、入ICU时的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值在存活与死亡两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血乳酸监测对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动脉血乳酸水平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和乳酸清除率对其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动脉血乳酸浓度升高的老年脓毒症患者56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血乳酸水平、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等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显著降低(P<0.05);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6h乳酸清除率、机械通气使用、APACHE II评分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入院时动脉血乳酸值和6h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