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盐城附属医院行钻孔引流术的CSDH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在钻孔引流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1~3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持续治疗至出院后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10、30、90天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残余血肿量百分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90 d血肿复发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BI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BI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第30、90天治疗组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硬膜下血肿残余量百分比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硬膜下血肿残余量百分比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第30、90天治疗组患者血肿残余量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90 d两组患者血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促进血肿吸收,且未增加患者术后血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SDH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组(联合组),每组35例。2组均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方式。患者于术后当天开始药物治疗,共28d。随访期84d。比较2组血肿复发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评分(MGS)。结果联合组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0vs11.4%,P=0.039)。2组癫痫、感染、胃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MGS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GCS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0.8±0.5)分vs(1.5±0.9)分,(12.8±1.9)分vs(10.3±2.5)分,P0.05]。结论老年CSDH患者钻孔引流术后,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血肿复发率,并改善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单侧CSDH病人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对照组(31例)单纯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治疗,两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症状消失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可有效促进残余血肿吸收,改善预后,且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06例CS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引流术基础上口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1次/d;对照组口服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7%)显著高于对照组(72.9%)(P<0.05)。治疗前两组ADL、C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AD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C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14.6%)明显高于观察组(3.6%,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辅助钻孔引流术能显著提高CSDH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复发率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网、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2019年4月,检索有关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其中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者作为微创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者作为钻孔组。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包括1 1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RR=1.08,95%CI(0.99,1.17)]、治愈率[RR=1.05,95%CI(0.91,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MD=-24.40,95%CI(-30.15,-18.65)]、住院时间[MD=-3.42,95%CI(-4.54,-2.30)]短于钻孔组,术中出血量[MD=-38.03,95%CI(-46.57,-29.49)]、术后残余血肿量[MD=-8.43,95%CI(-11.24,-5.61)]少于钻孔组,术后复发率[RR=0.42,95%CI(0.22,0.78)]、并发症发生率[RR=0.37,95%CI(0.26,0.54)]低于钻孔组(P0.05)。绘制报道总有效率、治愈率、住院时间文献发表偏倚的倒漏斗图发现,散点基本均匀分散在直线两侧,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现有文献证据表明,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相似,但与钻孔引流术相比,微创穿刺术能更有效地缩短CSDH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未死亡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患者30例为研究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癫痫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意识恢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5,(4)
目的对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治疗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面积脑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36例。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存活率(86.1%)高于传统组患者(6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病死率(13.9%)低于传统组患者(3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3 d血肿清除率(83.8%)高于传统组患者(7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传统组为4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较快清除患者血肿,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后神经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SDH患者300例,根据入院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行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NSE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提高行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CSDH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血清TNF-α、NSE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医院收治的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的老年CSDH患者59例,其中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者29例(观察组),未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3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建议停用抗血小板药物7 d后手术,但期间需行急诊手术则在手术前输注10个单位血小板。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常规行钻孔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颅内积气及硬膜下积液的变化情况以及血肿复发情况。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Bender分级的分布、不同程度脑复张欠佳或少量颅内积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44、2.076,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5)。观察组中停药未满1周者和停药满1周者复发率分别为29.6%(5/13)、6.2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P<0.05)。 结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老年CSDH患者仍应积极首选钻孔引流治疗,虽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围手术期出血及复发风险,但围手术期合理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输注血小板可以降低抗血小板药物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病人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保守治疗的40例病人纳入对照组;钻孔引流术治疗的30例病人纳入钻孔组;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50例病人纳入开颅组。比较3组病人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同时比较钻孔组、开颅组手术时间、术内出血量。结果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高于钻孔组、开颅组,且开颅组高于钻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再出血、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高于钻孔组、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钻孔组再出血、肺部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预后效果差于钻孔组、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钻孔组预后效果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钻孔组手术时间、术内出血量均少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保守治疗、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均能缓解病情,但保守治疗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较长,再出血及感染发生风险高;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均能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能将血肿彻底清除;钻孔引流手术时间较短、术内出血量低、创伤小;故可根据病人出血量选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钻孔冲洗引流术被认为是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简单而有效的疗法,但血肿复发率高达9.8%~38.0%[1].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较多,而研究表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血肿腔内结构是否存在分隔[2],血肿密度(密度越高复发率越高),脑萎缩程度,引流量(<200 ml/5 d易复发),血肿是否贴近颅底,硬膜下腔积气程度,手术时机,血肿纤维蛋白原抗体含量,血肿液的渗透压等[3].但对术中放置引流管的相应问题与血肿复发关系研究则较少.我科应用前瞻性单盲研究法,对收治的138例CSDH患者术中术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方法 52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开颅组各26例,分别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1 d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术后死亡率。结果手术治疗21 d后,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开颅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1、3、5 d血肿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逐渐减少(P0.05),微创组血肿量均显著少于同期开颅组(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行PICC的脑出血患者246例,按是否发生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无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组(A组)232例,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组(B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体积、血肿累及脑室情况、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情况、昏迷时间、感染史、糖尿病发生情况,并分析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酗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GCS评分为3分者所占比例、血肿体积、血肿累及脑室者所占比例、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者所占比例、昏迷时间、感染史、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9.508,95%CI(5.039,15.528)〕、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OR=3.025,95%CI(1.812,7.354)〕、昏迷时间≥1周〔OR=5.711,95%CI(1.123,19.780)〕、糖尿病〔OR=15.547,95%CI(1.382,74.898)〕为脑出血患者PICC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行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昏迷时间≥1周、糖尿病为脑出血患者PICC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形态功能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行神经导航下钻孔引流术,分别于发病前、发病后3个月进行患侧/对侧的各向异性(FA)值比率检查,比较皮质脊髓束损伤分级(CST)1~3级和CST4级差异,同时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及CST受损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前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FA值显著高于发病前(P0.05);观察组CST1~3级患者FA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ST 4级患者发病后3个月FA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发病前(P0.05);观察组发病后3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较保守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起病隐袭的独立性疾病,起病前多有头部外伤,高血压等病史。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冲洗引流术,但仍有3%~37%的复发率[1,2]。本文CSDH 106例均运用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其中对照组56例,观察组50例,对比其术后的复发率并评价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血清及血肿液中D-二聚体(D-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对老年CSDH发病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2017年收治的60例老年CSDH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于术中采集每位病人的血肿液及末梢静脉血,检测病人血清和血肿液中D-D、TGF-β1、NSE及VEGF水平。同时选取30名健康对象为对照组,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D-D、TGF-β1、NSE、VEGF水平。结果60例老年CSDH病人中复发11例,复发率为18. 33%。CSDH组血肿液中D-D、TGF-β1、NSE、VEGF含量较CSDH组及对照组血清水平均显著增高(P0. 05); CSDH组血清NSE浓度较对照组血清水平亦显著升高(P0. 05),但CSDH组与对照组血清中D-D、TGF-β1、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SDH复发组血肿液中D-D、TGF-β1、NSE、VEGF水平较未复发组血肿液样本均显著升高(P0. 01)。CSDH复发组血清NSE含量较未复发组血清浓度亦显著增加(P0. 01),CSDH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血清中D-D、TGF-β1、VEGF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D-D、TGF-β1、NSE及VEGF的异常升高与老年CSDH的发生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中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广西河池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重型HICH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血肿情况,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1个月、3个月试验组患者G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21d试验组患者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中医辨证治疗中重型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且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研究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实验组采用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颅内血肿量、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与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1、3、5 d时颅内血肿量更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ADL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3月时的ADL评分明显更优,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钻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再次手术策略。方法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高龄(年龄≥85岁)CSDH患者56例,其中术后血肿复发12例,其中再次手术11例,探讨再次手术策略及回顾性分析血肿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患者的平均年龄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759);混杂密度与密度较均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3%和12.8%,χ2=6.54,P=0.011);术前最大厚度大于1 cm小于2.5 cm与术前最大厚度2.5 cm及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和50.0%,χ2=4.753,P=0.029);术后1周最大厚度1 cm及以上与小于1 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0%和12.0%,χ2=1.823,P=0.177)。1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10例获得良好预后。结论高龄CSDH患者术后复发如无明显禁忌均可通过再次手术治疗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观察组患者联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和心绞痛发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