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以武汉长江中心深基坑工程为依托,介绍了主体结构进行拆换撑的方式,利用楼板直接换撑和利用钢管传递侧向围压到楼板进行换撑,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侧向变形。分析了该支护体系的变形特征,发现拆撑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相较于基坑开挖阶段位移变化更大,开挖时地连墙最大位移出现在开挖面以上2m左右,拆撑阶段地连墙最大位移出现在拆撑面附近。分析了主体结构跨数与侧向变形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区流水施工条件下,优先施工临地连墙5跨主体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基坑侧向变形。  相似文献   

2.
预制地下连续墙结构具有墙身质量可控、节约材料、加快施工速度等方面的优势。为了发挥工厂预制结构质量可控的优势,预制地下连续墙结构可按"两墙合一"设计,即地下连续墙兼做基坑围护墙及永久使用阶段结构侧墙。为了克服运输及起吊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工程应用中可对预制地下连续墙墙幅进行分段制作、分段吊装与分段连接。由于墙幅上下拼接接头的存在,分节预制地墙墙身无法保证等刚度延续。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拼接接头刚度削弱对基坑稳定性及永久使用阶段结构受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拼接接头设置的位置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拼接接头位于坑底以上时,将对基坑稳定及结构受力产生较大影响,在设计中应尽可能将拼接接头设置于坑底以下。  相似文献   

3.
梁式换层结构上、下侧移刚度比是此类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控制指标,现行规范中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出入。针对这一问题,考虑了上部剪力墙与下部框架的共同作用,分别采用带刚域的框架模型和连续连接介质模型模拟框架和剪力墙,导出了带梁式转换层的框支联肢墙结构在侧向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框支联肢墙结构上下侧移刚度比计算公式。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法算得的侧移刚度比与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王文  赵平 《山西建筑》2010,36(9):96-97
针对换撑在基坑施工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上海某地铁基坑换撑时围护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换撑后围护结构的受力与侧向位移,验证了换撑设计的合理性,积累了基坑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5.
换撑设计多用在基坑围护中,尤其地铁围护结构基坑常采用换撑设计以控制基坑变形、周边建(构)筑物沉降等。以已建成苏州地铁某车站未设置换撑的超深基坑为工程背景,运用启明星等软件模拟不设置换撑与设置换撑不同工况下,基坑变形及周边管线沉降数据地墙位移等,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地铁车站围护结构换撑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依托上海宝山新城SB-A-4上港十四区07地块二期项目,其地下三层基坑整体一次性开挖至基底,因工程需要,需大幅提前特定超高层建筑区域的回筑进度。设计采用弹性地基板结合空间框架梁的计算方法,建立非完整状态下的基坑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耦合分析模型,计算特定状态下基坑及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及荷载分布。最终在基坑不分区开挖前提下,达成特定区域的先行拆撑及主体结构的回筑。实测数据证明,板墙结合预应力钢斜撑作为一种承载力大,结构刚度高的换撑结构,通过施加相匹配的预应力,可确保板墙具有较好的抗侧刚度及抗倾覆作用,具备作为深大基坑的跨阶段换撑体系的条件。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局部需提前回筑的深基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收集了上海市区31个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深基坑工程的实测变形资料,从统计角度探讨了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最大侧移介于0.1%H和0.6%H之间,平均值仅为0.25%H,H为开挖深度;且围护结构的最大侧移一般位于开挖面附近。进一步分析了墙底以上软土层厚度、围护结构插入比、支撑系统刚度、坑底抗隆起稳定系数及首道支撑的深度位置等因素对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实际明挖车站工程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分别计算车站主体结构在有无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情况下的结构内力,并进行比较分析。本次建模计算分别采用SAP84与ANSYS有限元软件,通过两个软件的计算对比,发现有无围护结构对侧墙的内力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侧墙中部。总的来说无围护结构方案计算过程简便,内力曲线更加连续合理,对地铁车站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开挖时,支撑体系的刚度是影响基坑变形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混凝土徐变引起的支撑刚度衰减对基坑性状的影响,目前仍未很好解决。本文以上海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在考虑钢筋混凝土支撑徐变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开挖过程中支撑体系刚度衰减对围护结构工作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时,土体采用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围护墙与土体之间采用接触模型,考虑徐变效应而引起的支撑刚度衰减时,支撑模量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进而分析了不同开挖阶段支撑轴力及围护墙侧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支撑的徐变效应对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在基坑工程设计计算中应考虑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受力特性,对单层双肢剪力墙结构在肢厚比、翼缘宽厚比及梁高变化时的抗侧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在不同的计算模型下结构抗侧刚度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考虑填充墙时结构的抗侧刚度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在墙肢间总长、厚度及层高不变时,肢厚比一定,抗侧刚度随着翼缘宽厚比增加呈对数变化;无论翼缘宽厚比是否变化,抗侧刚度随着肢厚比及梁高的增大呈抛物线变化,且在肢厚比小于4时,各模型的抗侧刚度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1.
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组合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组合技术克服了木结构耐火、耐久性差等缺陷,目前得到广泛应用。首先通过3个实例来说明两种结构互补互用;其次叙述两结构间的连接方法,分为木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屋面木桁与混凝土连机的连接、翼角的木老戗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及木檐椽与混凝土屋面的连接;最后介绍了两种结构组合的屋面构造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对施工图设计中遇到的一些与剪力墙构造相关的问题,包括剪力墙截面尺寸、边缘构件尺寸、墙体分布筋、边缘构件纵筋及箍筋、轴压比、短肢墙等方面,从一线设计师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不同做法。针对各种做法,结合规范要求,从理论上加以分析,从受力和抗震的合理性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经济合理的施工图设计做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木结构住宅的结构与施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PFC是加拿大木结构住宅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该系统具有结构简洁合理、施工快捷等特点,已经成为国外木结构住宅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和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结构计算模型与结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选择结构计算简图的原则、结构计算高度的确定、错层结构的处理、剪力墙计算方法的选用等方面讨论了结构计算模型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其目的在于说明如何正确地选用结构计算模型以用于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与异形柱框架的工程实践基础上,论述了这两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并分析了各自的结构计算、构造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剪力墙结构是目前建筑施工领域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结构设计方式,其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建筑物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建筑综合施工质量问题的影响非常显著.目前来看,剪力墙结构的应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剪力墙结构设计及施工研究也在不断增多.对此,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施工综合水平,简要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运用,希望可以为建筑施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高磊 《城市建筑》2013,(14):52-52,59
钢骨混凝土结构亦称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以钢结构为骨架并外包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骨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节点构造较为复杂,施工时候难度较大。通过节点构造和相关技术措施可以解决钢骨与钢筋之间连接和交叉的难题,且可以提高施工进度,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8.
向明景 《城市建筑》2013,(16):36-3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结构也开始偏向于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发展。因此,建筑设计中的板柱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本文针对建筑板柱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希望可以为提供设计者在进行板柱结构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实例设计过程,阐述了钢结构厂房结构设计中的框排架结构.即底下是框架结构、上层是排架结构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国外在发展混凝土材料方面的新动向,以及城市化给混凝土工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绿色”混凝土工业,需要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工程设计要做到科学合理,努力降低结构工程材料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