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郭江林  李明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0):1262-1264
目的 了解绍兴市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颗粒物浓度,分析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7—2018年绍兴市宾馆(酒店)、理发店、美容店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及相关因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绍兴市主要公共场所室内PM10合格率为99.1%,高于PM2.5的82.9%(χ2=52.331,P<0.001);宾馆(酒店)、理发店、美容店室内PM10的质量浓度中位数分别为61、63、85 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844,P<0.001);室内PM2.5的质量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3、47、59 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399,P=0.003);PM2.5对PM10贡献率中位数为0.80;室内温度与室内PM10、PM2.5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s=-0.316,P<0.001;rs=-0.304,P<0.001)。结论 绍兴市主要公共场所均存在室内颗粒物污染,但浓度较低,以室内PM2.5为主,美容店受影响较大,冬春季低气温天气有加剧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六安市公共场所卫生现状和主要健康危害因素,预防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方法 2018年度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六安市部分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测和评价。 结果 共监测六安市6类50家公共场所,监测样本数4 619份,合格数3 833份,合格率为82.98%。美容店合格率最高,为95.80%,游泳馆合格率最低,为71.20%。六类场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96,P<0.001)。不同类别场所中,宾馆噪声合格率最低,为8.64%。游泳池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合格率最低,为0.00%。沐浴场所浴池水的消毒剂余量合格率最低,为0.00%。理发和美容场所室内空气的PM2.5合格率最低,分别为31.25%和50.00%。候车室湿度合格率最低,为0.00%。公共用品用具问题主要为菌落总数超标。冬季室内PM10和PM2.5浓度高于夏季(t=-3.126,P<0.05;t=-8.467,P<0.001)和夏季室内甲醛浓度高于冬季(t=6.58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六安市公共场所整体卫生状况较好,但部分监测指标合格率较低,特别是宾馆的湿度和噪声及游泳场所消毒剂余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合格率较低,沐浴场所消毒不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上海市南汇地区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探索卫生监管对策。方法对上海市南汇地区8家大型公共场所集中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和风管积尘的卫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8家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均未设置风管检查口,6家新风口设计不合理,7家未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全面清洗消毒;8家场所均有卫生管理制度,但均无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卫生学评价报告;送风中细菌总数、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送风中真菌总数、送风中PM10的合格率分别为27.5%、70.0%、75.0%、92.5%,风管积尘量合格率为87.5%。结论上海市南汇地区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卫生隐患,应加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切实落实集中空调预防性审核和竣工验收,完善集中空调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有效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惠州市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不同方式清洗后的卫生状况,为酒店的集中空调清洗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4年度监测不合格的酒店中,随机选取选择自行清洗的酒店和选择专业机构清洗的酒店各20家,按照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要求及标准进行卫生学评价,检测项目包括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冷凝水和冷却水嗜肺军团菌。结果分别采集选择自行清洗的酒店和选择专业机构清洗的酒店空调送风口样本各100份,两者PM10的合格率分别为51.00%、100.00%,细菌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47.00%、100.00%,真菌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52.00%、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采集选择自行清洗的酒店和选择专业机构清洗的酒店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样本各100份,两者细菌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53.00%、100.00%,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56.00%、100.00%,积尘量合格率分别为46.00%、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选择自行清洗的酒店空调水嗜肺军团菌总阳性率为12.50%(5/40),选择专业机构清洗的酒店空调水嗜肺军团菌总阳性率为0(0/40)。结论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清洗集中空调的效果比自行清洗的效果好,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以保障酒店集中空调的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了解常德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状况,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42家不同类别的公共场所,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2家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的空调送风(PM10、微生物)、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积尘中微生物、冷却(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合格率分别为65.31%(33.65%、79.66%)、55.88%、44.24%、47.06%.其中,12家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的空调送风、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积尘中微生物、嗜肺军团菌等的合格率比清洗前有明显提高,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按照<规范>由有资质的专业清洗机构清洗消毒后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要求.加强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管和行业自律,才能为人民提供舒适和卫生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上海某超市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污染情况, 并对清洗前后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12)对上海市某超市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前及清洗后3个月的送风口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主风管和分支风管内部的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积尘量以及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明确污染关键控制点; 并对清洗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评价空调清洗的卫生学效果。
结果 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中清洗前送风中的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Q25~Q75)分别为1.21(0.37~1.56) mg/m3、198.0(10.0~454.0) CFU/cm3、98.0(22.0~171.0) CFU/cm3, 平均积尘量(32.2 ±13.2) g/m2; 主风管内部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Q25~Q75)分别为7.0(3.0~16.0) CFU/cm2、20.0(1.0~44.0) CFU/cm2, 平均积尘量(141.3 ±37.8) g/m2; 支风管内部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Q25~Q75)分别为6.0(1.0~10.0) CFU/cm2、14.0(2.0~37.0) CFU/cm2, 平均积尘量(78.3 ±10.5) g/m2。清洗后3个月, 各指标结果均较之前下降, 其中送风PM10, 送风口细菌总数, 送风口、主风管、支风管内部真菌总数、积尘量均较清洗前减少,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清洗前后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未检出。
结论 集中式空调送风PM10, 送风口、主风管、支风管以及冷却水和冷凝水均是该超市集中式空调污染的关键控制点, 定期清洗后可明显改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7.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风险性评价,为制定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险评价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具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共40家进行卫生学评价,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送风系统可吸入颗粒物(PM10)合格率为80.66%,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为97.62%,送风系统与风管内表面的细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87.57%、99.40%,冷却塔中军团菌检出率为45.71%。结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卫生学风险,应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的定期检测、清洗和消毒,建立经营者、清洗公司、卫生检测机构三方模型,有效预防由此带来的空气传播性疾病和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后卫生状况,了解该地区集中空调清洗机构的清洗能力,预防和控制由于空调污染所引起的空气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随机抽取广州、佛山(以下简称广佛地区)和深圳市公共场所10家,对清洗后的空调送风管道内表面积尘量、积尘中菌落总数、真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菌落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检测。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评价。结果广佛地区和深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送风管积尘量平均值分别为5.58 g/m2、3.63 g/m2,合格率分别为91.49%(43/47)、92.31%(36/39);送风系统中PM10平均值广佛地区超过《规范》0.88倍,其合格率为65.15%(43/66);在所检的集中空调送风管和送风系统中菌落总数、真菌总数及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均为100.00%;除PM10外,其他指标广佛地区和深圳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调查的珠三角部分地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后卫生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厦门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19年随机抽取该市105家具有集中空调的大型公共场所,按照GB/T 18204.5—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和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有关规定对场所的集中空调开展卫生监测。结果 共检测105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总合格率为88.28%。冷却塔水中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2.10%。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菌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76.61%、76.61%和100.00%,风管内积尘量、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99.16%、91.46%和85.63%;送风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于风管内微生物指标,不同年度风管内积尘、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总体卫生状况尚可,β-溶血性链球菌污染的风险较低,送风细菌和送风真菌的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对集中空调的监督管理、监测评价和定期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评价厦门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的要求,于2009年5月~9月对厦门市四星级以上宾馆及大型公共场所共43家集中空调进行卫生检测,检测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积尘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检测冷却塔水中的嗜肺军团菌。结果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送风系统可吸入颗粒物(PM10)合格率93.55%,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0.32%,真菌总数合格率为96.77%,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为98.49%,风管内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7.24%,风管内真菌合格率为94.97%,送风系统及风管内β-溶血性链球菌均未检出,冷却塔水中的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29.17%。结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加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监测评估2020—2021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间烟台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方法 2020—2021年对116家具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进行了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集中空调送风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新冠病毒,冷却水和冷凝水中的嗜肺军团菌等项目。结果 2020—2021年两年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的合格率分别为39.0%(30/77)、56.4%(2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7,P=0.074);不同场所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P<0.05),其中商场的合格率最高(65.0%),而娱乐场所和医院合格率较低,分别为0.0%、33.3%;送风和风管内表面的检测样品中均未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和新冠病毒。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的检测合格率相对较高,为98.2%,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合格率比较低,分别为65.5%和71.6%。结论 应加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的监管力度,消除集中空调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M2.5浓度与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关联。方法 收集2015-2017年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气象指标、11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或就诊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每种疾病发病情况与PM2.5浓度的关联。结果 2015-2017年武清区月均PM2.5浓度范围为41.00~137.00 μg/m3,中位数为62.00 μg/m3,每年4-9月份53.00(46.50,63.00)μg/m3较低,10月-翌年3月份74.50(61.00,94.25)μg/m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000,P<0.001)。三年间的月均PM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35,P=0.488)。研究病种每年4-9月份和10月-翌年3月份两时间段发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肺炎(t=2.850,P=0.007)、上感(U=30.000,P<0.001)和急性咽部炎症(U=79.000,P=0.009)和急性气管炎(t=3.529,P=0.001),三年间百日咳(H=6.751,P=0.034)、肺炎(F=16.671,P<0.001)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H=16.727,P<0.001)的发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病种中与PM2.5浓度单因素分析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病种是水痘(r=0.375,P=0.024)、上感(r=0.503,P=0.002)、急性咽部炎症(r=0.385,P=0.020)和急性气管炎(r=0.575,P<0.001)。多因素因子分析中月均PM2.5浓度在各自因子上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865、0.841、0.807和0.841,四个病种与含月均PM2.5浓度的各因子得分相关系数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气管炎与前一月的月均PM2.5浓度单因素分析有关联(r=0.591,P<0.001),多因素分析与含月均PM2.5浓度的因子得分也有关联(r=0.360,P=0.031),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结论 环境空气PM2.5浓度的增加可使水痘、上感、急性咽部炎症和急性气管炎这些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升高。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减少环境空气污染,做好大众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PM2.5地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情况。方法 选取廊坊市、呼和浩特市居民共2 139名填写呼吸系统流行病学调查表,统计2016年两地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比较两地区患病率差异。收集2013-2016年两地区年均PM2.5浓度,根据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和PM2.5的相关性。结果 廊坊市年均PM2.5浓度[(97.34±8.41) vs. (44.50±9.61) (μg/m3), t=8.278,P<0.001]、AQI[(135.33±5.40) vs. (77.67±9.70), t=10.39,P<0.001]明显高于呼和浩特市。2016年廊坊市鼻炎(30.92% vs. 19.63%,χ2=36.137, P<0.001)、鼻敏感(17.11% vs. 6.60%, χ2=56.536, P<0.001)、咽炎(27.44% vs. 19.26%, χ2=20.042, P<0.0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3.81% vs. 20.02%, χ2=4.499, P=0.034)、支气管炎(9.12% vs. 5.49%, χ2=10.411, P=0.001)、哮喘(5.73% vs. 3.81%, χ2=4.337, P=0.037)、COPD(7.33% vs. 1.21%, χ2=49.194, P<0.001)、肺炎(9.12% vs. 3.07%, χ2=34.352,P<0.001)、间质性肺病(6.86% vs. 0.56%, χ2=59.721, P<0.001)患病率均高于呼和浩特市。廊坊市51~岁(8.28% vs. 0.63%, χ2=10.923, P=0.001)、61~岁(8.57% vs. 1.55%, χ2=13.416, P<0.001)、71~岁(15.92% vs. 2.67%, χ2=26.929, P<0.001)年龄组人群COPD患病率高于呼和浩特市。21~<31岁人群哮喘患病率呼和浩特市高于廊坊(10.26% vs. 1.27%, P=0.040),71~岁人群哮喘患病率廊坊高于呼和浩特市(8.57% vs. 2.67%, χ2=8.446, P=0.004)。廊坊市PM2.5浓度与鼻炎、咽炎、上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廊坊市年均PM2.5 浓度、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于呼和浩特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郊区和城区空气污染物浓度差异及空气污染指数与儿童哮喘患病情况的关系,为哮喘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211例哮喘患儿,均进行肺功能、哮喘评分评估,同时选取辽宁省沈阳市城区面积23.71 km2,郊区面积22.86 km2进行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并分析城区、郊区空气污染物、儿童哮喘患病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城区空气污染物中总计PM10浓度[(0.139±0.032)mg/m3]、API浓度(65.455±8.741)、PM2.5[(0.061±0.010)mg/m3]高于郊区空气中总计PM10浓度[(0.048±0.012)mg/m3]、API浓度(56.955±8.774)、PM2.5[(0.061±0.010)mg/m3](t=24.256、6.827、17.575,P<0.001)。从哮喘发生情况分析,城区总计哮喘发生率高于郊区(χ2=26.626,P<0.001),组间对比FEV1、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63,P<0.001)。经Pearson法分析,城区、郊区患者哮喘评分与NO2、SO2、PM10、PM2.5、API呈正相关性(r城区=0.197、0.318、0.252、0.451、0.167,P<0.05;r郊区=0.281、0.241、0.428、0.395、0.487,P<0.05);经Spearman法分析,城区、郊区哮喘病情严重程度与NO2、SO2、PM10、API、哮喘评分、PM2.5、FEV1、PEF呈正相关性(r城区=0.458、0.398、0.478、0.498、0.356、0.524、0.511、0.528,P<0.05;r郊区=0.457、0.419、0.589、0.524、0.398、0.425、0.424、0.407,P<0.05)。结论 城区和郊区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存在差异,与哮喘儿童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污染越严重,儿童患病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大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为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强化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的要求,对18家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IO)、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均为100.0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均为89.19%;风管内表面的积尘量和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1.30%、100.00%和95.35%;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合格率为100.00%。结论目前大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还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对集中空调微生物污染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无锡市管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为卫生管理及清洗提供依据,预防和控制由集中空调污染引发的疾病。方法: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对无锡使用集中空调的41家市管公共场所(含22家宾馆、13家商场和6家医院)进行送风口空气和风管内表面积尘的采样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家市管公共场所中全部项目均合格的有13家,合格率为31.7%,其中商场合格率最低,仅为15.4%。结论:无锡市管公共场所集中空调整体合格率较低,存在卫生隐患,应加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和清洗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现况,为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部分公共场所(3所医院、2家酒店、1所办公楼)的20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对空调系统的卫生指标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所抽取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合格率为40.0%。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分别为64.3%、74.5%、93.9%和100.0%。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分别为63.1%、100.0%、91.7%和100.0%。冷却水与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1.9%。[结论]该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定期清洗消毒,加强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为规范卫生管理及针对性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的检测要求,从2016—2019年连续抽取深圳市南山区使用集中空调通风装置的303家公共场所进行卫生学检测,另从中随机抽取19家大型公共场所进行送风系统的卫生状况分析。结果2016—2019年南山区集中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历年合格率别为94.56%,96.96%,98.33%和95.65%,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之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9,P>0.05)。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和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100%,98.34%和98.67%。送风系统所有卫生指标的合格率范围在63.15%到100%之间,其中PM10,细菌和真菌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100%,63.15%和78.94%。嗜肺军团菌总体检出率12.21%,冷却水检出率大于冷凝水(P=0.037,P<0.05),其中大型商场检出率为20.83%,高于其他场所(P=0.046,P<0.05)。结论深圳市南山区2016—2019年公共场所通风系统卫生状况仍需改善,应加强日常清洗消毒工作并且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金华市大气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于Poisson 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GAM),控制气象因素、长期趋势和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2015-2016年PM2.5浓度和0~14岁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结果 2015-2016年金华市大气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50.32 μg/m3,PM2.5 浓度与5种气象因素日均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气PM2.5日均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日门诊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298, P<0.05)。广义相加模型结果分析,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门诊量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效应第1 d最强,PM2.5质量浓度每增加10 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0.048 8%(95%CI:0.030 1%~0.059 5%)。结论 金华市大气PM2.5浓度升高可导致儿童呼吸系统患病风险增加,应采取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深圳市新生儿早产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深圳市某妇幼保健院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的200例新生儿母亲为病例组,妊娠满37周~42周的200例新生儿母亲为对照组。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SO2、NO2、PM10、PM2.5、CO和O3逐日浓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影响因素。 结果 2014-2015年深圳市空气质量良好。病例组和对照组孕早期SO2暴露浓度分别为(10.00±5.10)μg/m3、(8.66±5.03)μg/m3,NO2暴露浓度分别为(38.23±15.98)μg/m3、(35.33±15.01)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孕晚期PM10暴露浓度分别为(54.26±28.00)μg/m3、(51.39±27.92)μg/m3,PM2.5暴露浓度分别为(32.96±19.20)μg/m3、(30.11±18.36)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产妇年龄分别为(29.2±5.4)岁、(27.6±6.0)岁,家族早产史所占比例分别为38.5%、26.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62.5%、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早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年龄(OR=1.009, 95%CI:1.002~1.018)、有家族早产史(OR=1.308,95%CI:1.019~1.714)、孕晚期PM2.5(OR=1.387,95%CI:1.112~1.579)、孕晚期PM10(OR=1.267,95%CI:1.108~1.531)、孕早期SO2(OR=1.118,95%CI:1.009~1.329)、孕早期NO2(OR=1.106,95%CI:1.009~1.273)对早产有影响。 结论 深圳市空气SO2、NO2、PM10、PM2.5污染、产妇年龄和家族早产史与早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