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乙基紫(EV)为光谱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了两种维生素(V)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特性.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包合过程,主-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影响了包合物的稳定性.包合能力β-CDHP-β-CDSBE-β-CD.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多组分分解后白术挥发油(DVOA)与β-环糊精(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固定挥发油质量,考察了β-CD和HP-β-CD的浓度及包合时间对挥发油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挥发油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比及包合常数,并进一步研究了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热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的荧光强度随β-CD和HP-β-CD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包合比均为1∶1;25℃下挥发油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10、172L/mol,表明包合稳定性为HP-β-CDβ-CD。温度25℃、35℃和45℃下,挥发油与HP-β-CD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72、130、83L/mol,△G、△H和△S均为负值,且△H小于一般反应热,表明升高温度挥发油与HP-β-CD的包合稳定性降低;包合反应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反应,包合过程是挥发油分子与HP-β-CD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抗凝药物华法林的荧光增强作用,探讨了华法林与HP-β-CD的包合特性.并与β-环糊精(β-CD)对华法林的荧光增强作用和包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P-β-CD的荧光增强作用强于β-CD.基于HP-β-CD的荧光增强作用,研究建立了一种荧光光谱测定华法林的新方法.华法林在10.3~2266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92μg/L.此法已应用于华法林钠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单6-脱氧-氨基-β-环糊精(NH2-β-CD)和单6-脱氧-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对灯盏花乙素的增溶作用,并测定了主-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的平衡常数。结果表明,当灯盏花乙素与上述5种环糊精形成可溶性包合物时,对应的相溶解度曲线均为AL型,说明其与环糊精的包合比均为1∶1;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包结配位过程,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了主-客体配位能力。5种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对灯盏花乙素客体分子的增溶能力的大小为:en-β-CD>NH2-β-CD>HP-β-CD>SBE-β-CD>β-CD。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在室温下,及一定pH值的三酸缓冲溶液中对儿茶素的包合作用.在固定儿茶素浓度和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儿茶素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以及荧光强度的增强表明了包合...  相似文献   

6.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β-环糊精(β-CD),单(6-脱氧-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单(6-脱氧-二乙基三胺)-β-环糊精(dien-β-CD),七(2,3,6-三-O-甲基)-β-环糊精(TM-β-CD),七(2,6-二-O-甲基)-β-环糊精(DM-β-CD),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 在25 ℃时,pH=10.5缓冲液中与两种印楝素客体分子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配位过程,主-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决定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环糊精衍生物的取代基影响主体配位能力.6种环糊精主体化合物对印楝素客体分子的包合能力的大小为:HP-β-CD> en-β-CD≈dien-β-CD>β-CD> DM-β-CD≈TM-β-CD.对印楝素A和B给出相似的键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维生素B_1的包合作用.在固定维生素B_1浓度和改变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维生素B_1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以及荧光强度的增强表明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维生素B_1的包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7.4的体系中,β-环糊精对维生素B_1的包合能力最强,且四种环糊精与维生素B_1的包合物的包合比均为1∶1.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pH=2.0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姜黄素浓度,逐渐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的浓度,姜黄素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同时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姜黄素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室温下,在pH=2.02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能力最强,四种环糊精与姜黄素的包合比均为1∶1。初步探讨了SBE-β-CD荧光增敏作用对姜黄素的定量测定,线性范围为5.0×10-7~4.5×10-6 mol/L,检出限为1.2×10-8 mol/L。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包合作用,求得了二者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进一步研究了CDs、KDTN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子体系,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结果表明:β-CDs-KDTN-BSA能形成1∶1∶1的三元配合物,环糊精与KDTN的包合有利于与BSA作用,其结合常数大于KDTN与BAS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6种不同取代度(DS)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大豆苷元的包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法(IR),X射线衍射法(XRD),紫外光谱法(UV)等对其进行了包合鉴定.又采用相溶解度法计算了其中4种HP-β-CD/大豆苷元包合物的表观平衡常数(Kc),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度的HP-β-CD对大豆苷元均产生了包合作用,且DS=7.8的HP-β-CD/大豆苷元包合物的表观平衡常数最大(Kc=2.162 7×10^-2),达到了最佳的包合效果.  相似文献   

11.
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叶挥发油(艾油)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搅拌法合成了艾油-HP-β-CD包合物,其结构和性能经FT-IR和TLC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艾油产生了包合作用,形成了包合物,在包合过程没有改变艾油的化学成分。最佳包合条件为:艾油1 mL,m(HP-β-CD/g)∶V(艾油/mL)=8∶1,搅拌速度700r.min-1,于60℃包合3 h。在此条件下,艾油利用率为79.50%,收率为56.56%,含油率为12.57%。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溶解度法,通过测定丹皮酚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取代度为4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4-β-CD)以及取代度为7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7-β-CD)中的溶解度,绘制相溶解度曲线,丹皮酚的溶解度均随5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说明丹皮酚与环糊精以1∶1包合,实验结果表明,5种环糊精对丹皮酚均有增溶作用且SBE7-β-CD的增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获得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P-β-CD IC)、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DM-β-CD IC)和磺丁基-β-环糊精包合物(SBE-β-CD IC)。相溶解度法确定了二者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包合模型;粉末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核磁共振氢谱及扫描电镜等技术给出其可能的结合模式,并通过AutoDock分子模拟对接理论研究佐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证明,三种包合物稳定性顺序为SBE-β-CD/BHT ICDM-β-CD/BHT ICHP-β-CD/BHT IC,其中SBE-β-CD/BHT包合物增溶效果最显著。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法考察BHT三种包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结果是:三种包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清除效果,且与BHT相当。利用β-CD衍生物的包合技术改善BHT的水溶性,是一种拓展BHT应用领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种环糊精对奥美沙坦酯药物的增溶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糊精溶液中奥美沙坦酯药物含量的方法,利用相溶解度法测定了奥美沙坦酯在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溶液中的溶解度,并绘制了相溶解度曲线。在0~15 mmol/L环糊精浓度范围内,奥美沙坦酯的溶解度随3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呈AL型,奥美沙坦酯与3种环糊精均是1:1的比例包合;3种环糊精对奥美沙坦酯均有显著的增溶作用且羟丙基-β-环糊精的增溶效果最佳,其次为甲基-β-环糊精和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反相液相色谱(RP-HPLC)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苯基琥珀酸(PSA)对映体的色谱保留机制.苯基琥珀酸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10 mmol/L HP-β-CD,20% (体积分数)乙腈,0.05%(体积分数)三氟乙酸,pH 2.5,柱温25 ℃,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54 nm.该文建立了保留因子(k)与ce(HP-β-CD)、ce(H+)、包结平衡常数以及苯基琥珀酸的解离常数的关系式,并结合实验对该关系式进行了验证.保留因子的倒数1/k对ce(HP-β-CD)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HP-β-CD与苯基琥珀酸对映体形成了包合比1 ∶ 1的包合物.在低酸度值下,包结平衡常数的计算结果显示,R-(-)-苯基琥珀酸与HP-β-CD所形成的包合物的包结平衡常数(162.5)比S-(+)-苯基琥珀酸(97.4)的大很多.手性拆分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HP-β-CD对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分离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通过比较手性选择体结构,探讨了HP-β-CD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机理. 研究表明,分子尺寸大小相匹配以及构象诱导作用大小不同可能是HP-β-CD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主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虎杖甙的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法、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XRD)、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HP-β-CD与虎杖甙的主客体作用,并考察了包合作用对虎杖甙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P-β-CD与虎杖甙形成了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缔合常数为1308mol-1·L;包合后虎杖甙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10倍以上,热稳定性提高,分解温度从270℃提高至298℃;光稳定性实验表明包合后虎杖甙的光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这为虎杖甙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信息。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在室温下、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中,对葛根素(puerarin)的包合作用.在固定葛根素溶液浓度和改变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根据葛根素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陈德英  陈玉英  胡育筑 《色谱》2004,22(6):595-600
研究了不同色谱条件下HP-β-环糊精(HP-β-CD)作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手性添加剂对盐酸舍曲林异构体的手性选择性和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通过保留因子(k)的倒数1/k对[HP-β-CD]的良好线性关系证明HP-β-CD与盐酸舍曲林异构体形成了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并通过1/k对[HP-β-CD]的直线求得其结合常数。同时系统研究了pH值、缓冲液浓度(离子强度)、乙腈溶剂强度及温度对结合常数的影响,对结合常数与它们的关系做出了定量的描述;计算了手性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并结合所计算的结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溶解度法,测定1,2-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和1,8-二羟基蒽醌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以及羟乙基-β-环糊精(HE-β-CD)中的溶解度,绘制相溶解度曲线,并进行回收率及稳定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2-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和1,8-二羟基蒽醌的溶解度均随3种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蒽醌与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类型为1∶1型,3种环糊精对蒽醌均有增溶作用,增溶效应顺序为HP-β-CDHE-β-CDβ-CD,与HP-β-CD作用顺序为1,2-二氨基蒽醌1,4-二氨基蒽醌1,8-二羟基蒽醌.  相似文献   

20.
用氢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元素分析等测试方法研究了Veronicafolin (3,5,4′-三羟基-6,7,3′-三甲氧基黄酮) 和β-环糊精 (β-CD) 的固体包合物的谱学特征。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形成Veronicafolin-β-CD·20H2O包合物,其中C:39.58%, H: 5.75%,表明包合物中主客体比为1∶1。该包合类型属于AL-型。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存在下Veronicafolin的相溶解度曲线,测得校正曲线为y = 24148x + 0.0075 (r=0.9999),相溶解曲线为y=0.4738x-2.0×10-7 (r=0.9490),包结平衡常数Ks为4.5×106mol-1。HP-β-CD提高了黄酮醇Veronicafolin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