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再灌注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使用四血管阻断方法 (4 VO)制作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前体细胞 (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 ,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3、6、1 2、2 4、36天时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空白干预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与缺血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缺血对照组大鼠和空白干预组大鼠则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明显促进缺血再性灌注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上调 ,其机制可能与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健脑方对脑缺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以及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取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作全脑缺血模型。术后治疗组给予健脑方灌胃干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使用BrdU标记技术观察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在缺血后第7天达到最高峰。而缺血后7、14、20、28 d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或P<0.01)。水迷宫试验显示术后第14天治疗组大鼠寻台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结论健脑方能持续明显促进脑缺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并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Noggin蛋白后对D 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能力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D 半乳糖构建衰老小鼠模型后,连续7?d侧脑室注射Noggin蛋白,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42?d后对各组小鼠进行Y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用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 结果Y迷宫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模型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而模型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侧脑室给予Noggin蛋白可改善衰老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能力,可能与Noggin能保护海马神经元并促使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FGF)对海马伞切断造成的阿尔茨海默氏病(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AD处理组及AD对照组大鼠单侧海马伞切断制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D处理组造模后每天侧脑室注射bFGF共7天;AD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同时间注射生理盐水.BrdU标记增殖细胞.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凋亡细胞.计数海马齿状回各区域BrdU阳性细胞与凋亡细胞数.结果 AD处理组大鼠与AD对照组大鼠相比,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增加明显(P<0.01), 而凋亡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AD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bFGF可促进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增殖.是治疗AD等神经缺损性疾病有希望的一种神经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影响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海马伞切断造成的阿尔茨海默氏病(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AD处理组及AD对照组大鼠左侧海马伞切断制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D处理组造模后每天侧脑室注射bFGF共7 d;AD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同时间注射生理盐水.BrdU标记增殖细胞.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凋亡细胞.计数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与凋亡细胞数.结果 AD处理组大鼠与AD对照组大鼠相比,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增加非常显著(P<0.01),而凋亡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AD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bFGF可刺激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发生.是治疗AD等神经缺损性疾病有希望的一种神经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NOS抑制剂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应用7-硝基引唑(7-NI) 进行干预可抑制脑损伤后第2、4、6天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P<0.05)。应用氨基胍进行干预可明显减少大鼠弥漫性脑损伤诱导的各个时间点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P<0.01)。结论NOS可能是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不同类型的NOS在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单侧海马锥体细胞被损毁后,海马齿状回(dentategyrus,DG)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neuralstemcells/progenitorcells)原位激活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用海人酸(kainicacid,KA)建立单侧海马损毁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损毁后不同时间点损毁侧及对侧海马DG表达BrdU的细胞数。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各时间点假损毁组双侧海马DG区均可见到少量BrdU阳性细胞,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双侧DGBrdU阳性细胞均于损毁后第3d起明显增多(P<0.01),第5d达高峰(P<0.01),第9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损毁侧阳性细胞数目较对侧略多。结论成年大鼠单侧海马损毁可增强双侧海马DG的神经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损毁引起的机体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浓度的改变以及损毁侧局部微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分化情况,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实验大鼠的远期行为学变化.方法: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bFGF干预组,建立HIBD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氧处理),分别于术后5、10、14、21 d取脑,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并应用Y-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测定.结果: 缺氧缺血组及bFGF干预组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于术后10、14 d较5 d时有所升高(P<0.05),21 d下降至5 d时的水平.与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组比较,bFGF干预组于HIBD后各个时间点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均有所增加(P<0.05).Y-迷宫测试显示bFGF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较缺氧缺血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 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存在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现象,bFGF能够促进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并可以改善大鼠后期行为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FGF)对海马伞切断造成的阿尔茨海默氏病(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AD处理组及AD对照组大鼠单侧海马伞切断制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D处理组造模后每天侧脑室注射bFGF共7天;AD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同时间注射生理盐水。BrdU标记增殖细胞。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凋亡细胞。计数海马齿状回各区域BrdU阳性细胞与凋亡细胞数。结果 AD处理组大鼠与AD对照组大鼠相比,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增加明显(P<0.01),而凋亡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AD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bFGF可促进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增殖。是治疗AD等神经缺损性疾病有希望的一种神经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0.
Noggin基因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noggin基因对成年海马BrdU标记细胞的调控。方法 原位杂交与RT-PCR检测noggin基因在海马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BrdU标记细胞数,反义技术阻断内源性noggin基因表达。结果 侧脑室注射反义寡核苷酸后,成年大鼠海马内noggin mRNA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而BMP4mRNA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同时大鼠海马齿回及齿回颗粒下区的BrdU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正义寡核苷酸无此效应。结论 内源性noggin可促进成年内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与1型糖尿病脑病发病的相互关系以及用胰岛素干预后所发生的变化。方法分别用链脲佐菌素和胰岛素建立1型糖尿病脑病大鼠模型和胰岛素治疗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以及5-溴脱氧尿嘧啶(BrdU,一种神经干细胞DNA合成的标记物)单标、BrdU+NF(神经丝,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双标、BrdU+GFAP(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双标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在光镜下观察处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存活、迁移和分化的程度。结果1型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海马齿状回BrdU单标、BrdU+NF双标和BrdU+GFAP双标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下降(P〈0.01);用胰岛素治疗后可提升以上各项指标几乎接近正常水平(P〈0.01),但各种阳性细胞形态以及细胞迁移的方向、路径和终点均不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个体内长期缺乏胰岛素,导致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生存率和分化率下降,可能是诱发1型糖尿病脑病的一个因素;尽早用胰岛素进行干预可逆转神经发生障碍和学习记忆异常,这将有利于防治该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单侧海马CA1区毁损后,海马齿状回(DG)神经发生新生细胞存活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建立海人酸(KA)损毁单侧海马的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于毁损后3d标记增殖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阳性细胞,采用体视学的计数方法计算DG的BrdU阳性细胞总数。用自噬特异性抗原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与BrdU双标的方法检测这些新生细胞的减少是否有自噬的参与。结果假毁损组DG区可见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与假毁损组比较,实验组在海马毁损后DG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rdU给药后第1天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均未见BrdU和LC-3双标细胞。结论成年大鼠海马毁损可增强DG的神经发生,新生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而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新生细胞减少的调控中可能不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缺血后24h开始灌胃补阳还五汤(13g.kg-1),1次/d,缺血后第5~7天腹腔注射Br-dU(50mg.kg-1,2次/d,间隔8h),分别在缺血后第8和35天处死,免疫组化检测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后第8、35天,补阳还五汤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TSG)对癫痫(epilepsy,EP)大鼠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二苯乙烯苷干预组。应用立体定向脑室内微量注射的方法建立海人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给药,致痫后6 h腹腔内注射TSG溶液(3 mg/kg)剂量,次日开始每日8时给予腹腔注射TSG溶液(3 mg/kg)剂量,每日1次,连续注射,共注射42 d,KA模型组动物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TSG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BrdU阳性细胞数目及海马齿状回区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殖的影响。结果癫痫发生后各组海马齿状回区及皮层均存在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经统计分析二苯乙烯苷干预组较模型组GFAP免疫反应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显示二苯乙烯苷干预组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增殖数目增加(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二苯乙烯苷存在抑制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促进增神经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海马CA1区损毁后,齿状回(DG)细胞先增殖后减少的原因。方法用海人酸(KA)建立单侧海马损毁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海马DG区增殖的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记后不同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并用无偏差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rdU与裂解的caspase-3的共表达。结果实验组动物在损毁海马后各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总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BrdU阳性细胞总数在标记后第1天最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颗粒细胞层和门区均有少量BrdU/cleaved caspase-3共表达的阳性细胞。结论损毁成年大鼠海马CA1区后,增殖的细胞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相关的细胞死亡及异位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术后4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血7、14、2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SG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7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14d达峰值,21d减少(P〈0.01)。川芎嗪组7d时,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7、14和21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数均增加显著(P〈0.01),至21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SGZ的细胞增殖可能有持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m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成功建立AD大鼠模型后,采用微量渗透泵连续14 d向右侧海马注射proBDNF、羊抗proBDNF抗体或正常羊血清,浓度均为1μg/μl,速度0.5μ/h,同时给予5-溴-2'-脱氧尿核苷(BrdU)50 ms/kg·体重腹腔注射,每日 2次,持续14 d.免疫组化染色并统计新生细胞数量;应用BrdU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抗体/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免疫三标记法,鉴别BrdU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结果 proBDNF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羊血清对照组,而抗proBDNF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roBDNF组、抗proBDNF组以及对照组中各细胞类型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oBDNF能够抑制AD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而采用特异性抗proBDNF以拮抗内源性pwBDNF能够促进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这一功能对于AD的治疗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巢蛋白(nest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后3、7、14以及21d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HDG)神经巢蛋白的变化。给予模型大鼠通心络灌胃,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 神经巢蛋白阳性细胞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值增加,第7、14、21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通心络组BrdU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和BrdU+nestin免疫双标荧光强度值均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SVZ、HDG区神经干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