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揭示了柞蚕林N循环与放蚕强度、土壤肥力、剪伐周期等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柞蚕茧收获和周期性剪伐柞树枝叶是影响柞蚕场N平衡的主要因素。放蚕强度和剪伐周期必须根据柞蚕场土壤肥力水平和柞树生长势来确定。调整林下植被组成、种植固N植物能明显提高土壤供N能力。适当施用速效N肥能有效地促进保苗场幼树、幼龄作墩和恢复老龄柞墩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2.
伍律 《昆虫学报》1975,(3):281-288
放养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的柞树均属于壳斗科(Fugaceae)栎属(Quercus)。栎属在我国有五十多种,其中用来饲养柞蚕的主要有六种:即檎栎(外棡)(Q.aliena)、柞栎(椁椤)(Q.dentata)、蒙栎(蒙古柞)(Q.mongolica)、辽东栎(辽东柞)(Q.liatungensis)、麻栎(尖柞)(Q.acutissima)及栓皮栎(黑栎)(Q.variabils)。在辽宁柞蚕产区,栓皮栎很少,但有以杨柳科的蒿柳(Salix viminalis)作为代饲料的。除栓皮栎外,上述五种柞树及蒿柳在饲养柞蚕上,究竟谁优谁劣,迄无定论,各柞蚕产区对它们的评价也不一致。但这个问题,对于今后发展柞蚕生产是个关键问题,必须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在柞蚕茧丝产量占全国80%左右的辽宁蚕区进行了如下的试验,其目的是从柞蚕的生长发育、抗病力及茧丝质量等方面来鉴定各种柞树的优劣,以及代饲料蒿柳的饲蚕效果,为今后柞蚕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从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对柞蚕空胴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为该病的生物防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柞园土壤中细菌,利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效果显著的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利用自然转化法对拮抗菌进行荧光蛋白标记,测定其在柞树叶片和柞蚕肠道内的定殖规律,并对其室内和野外防效进行测定。【结果】从柞园土壤中分离获得87株细菌,其中BF-49对柞蚕肠球菌的拮抗效果显著(P<0.001);鉴定结果显示该BF-49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故将该菌株鉴定为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B. velezensis BF-49。荧光蛋白标记菌株BF-49-GFP在柞蚕肠道中能定殖5d,在柞树叶片上接种20d后浓度仍达1.25×104CFU/g。BF-49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柞蚕空胴病的室内防效为78.25%,野外防效为74.42%,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结论】筛选获得的B. velezensis BF-49对柞蚕空胴病防效显著,可作为开发柞蚕空胴病...  相似文献   

4.
<正> 拆带黄毒蛾Euproctis flava Brom.是辽宁地区柞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大发生时常将柞叶食光与柞蚕争食,造成柞蚕茧减产。此虫的成虫及幼虫均有毒毛,人接触后皮肤红肿,痛痒难忍,影响工作和学习。1978—1979年,我们对此虫进行了一些研究,仅将防治和天敌情况做一简要报道。 一、利用病毒防治 1978年春,我们在柞蚕场发现感染病毒(NPV)的折带黄毒蛾幼虫,经体表消毒后混蒸馏水捣碎为病毒液,应用时再以清水稀释成每毫升液体中含100万个多角体的病毒液,喷在柞树叶上,黄毒蛾取食后感染死亡率为92%,死亡高峰在喷毒后13—15天。 二、利用药剂防治 用0.01—0.5%浓度的辛硫磷乳剂在室内做防治试验,杀虫效果均为100%;在野外柞  相似文献   

5.
隆肩圆蛛(Aranea abscissus)已知分布于辽宁和吉林,在辽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广大山区的柞林里。隆肩圆蛛不仅能捕食多种林业害虫,而且能大量为害柞蚕。据观察,一头隆肩圆蛛每天最多能捕食一龄柞蚕18头,平均10.4头,是小蚕期食害柞蚕最严重的一种蜘蛛。为此,  相似文献   

6.
<正> 辽宁省蚕区,一年放养二代柞蚕,春蚕以制种为主,秋蚕则大量饲养采茧。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tibialis(Chao)一年发生一代,柞蚕啮食了带有蝇卵的柞叶而被寄生。蝇卵进入消化管后很快孵化成蛆,穿过消化管壁进入体腔,形成包囊,最后在寄主的气门附近形成呼吸漏斗,以呼吸外界空气,病蚕仅能作一薄茧。几天后蝇蛆从寄主体壁及蚕茧钻出,入土化蛹。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许多地区蚂蚁为害柞蚕极为严重,有的蚕场密度大,蚕民称之“蚂蚁塘”或“蚂蚁冈”,不能放蚕。为有效地控制蚁害,几年来对蚂蚁的生活习性,发生情况及防治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柞蚕区发生最多的几种螽蟖,每年加害春秋蚕很严重。主要加害柞蚕的卵、稚蚕和春茧,这就使幼虫的苗和茧受到损失,形成减产。尤其1958年在辽宁省放养柞蚕的数量达到了18万把,产量为120亿粒,除了扩大蚕场  相似文献   

9.
樗蚕与柳蚕     
由于蓖蔴蚕与柞蚕推广饲养,要适应当地的气候与饲料的条件,才能成功,如果能找到和它们相近的种类进行杂交试验,以提高其生活力,便有着重要的意义。樗蚕与蓖蔴蚕杂交,已经中国科学院试验成功;柳蚕经华东工学院试验,其蚕茧可供纺织用,但柳蚕比柞蚕丝量少,品质差,如能把柞蚕与其相近的柳蚕杂交,来提高柞蚕的生活力,却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柞蚕的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因其喜食柞树叶得名。柞蚕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柞蚕的营养价值高,具有生津止渴、消食理气、镇痛等功效。现将柞蚕高产、稳产、高效综合养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蒙古柞表观资源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比较研究了模拟干旱及自然水分梯度条件下蒙古柞树种光合生理指标,模拟干旱处理试验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85%-100%(CK)、65%-85%(MEW)和45%-65%(LW)。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蒙古柞幼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表观CO2利用率和表观光能利用率等生理指标均产生明显影响。野外自然条件下水分梯度对蒙古柞大树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和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但对蒸腾速率、表观CO2利用率和表观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不显著,中等水分条件可明显提高蒙古柞大树叶片的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率,说明蒙古柞树种叶片气体交换和表观资源利用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不同。蒙古柞树种是干旱可变植物,长期水分胁迫可提高树种的耐旱能力,特别是中等水分胁迫能保持蒙古柞固有的强劲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惠  代力民  邵国凡  郎庆龙  杨宝山  邓红兵  王庆礼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149-2149,2152,2151,2150
通过5年连续调查研究,发现辽宁丹东地区天然次生柞林中及部分柞树经济林中柞树菌根菌种类共有36种,隶属于7个科13个属,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柞树菌根菌的生态分布与共生树种、树龄及季节的关系,结果表明,与蒙古栎共生的菌根菌种类最多,达29种;红菇属种类与柞树共生的树龄范围最广,鹅膏属种类偏重于与树龄较大的柞树共生;夏季的7、8月份为菌根菌发生的高峰期,75%的种类在7月份发生。100%的种类在8月份发生,8月中下旬菌根菌发生的相对密度最高,分别为19.5%和18.4%。  相似文献   

13.
柞蚕和柳蚕雌蛾粘液腺及内容物的研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测定了柳蚕卵表面的胶着物质的含量以及粘液腺的形状、大小,并对粘液腺的内容物进行了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柳蚕卵表面的胶着物质的含量为1.11mg/卵,与柞蚕(1.01mg/卵)相当。柞蚕、柳蚕雌蛾的粘液腺整体呈较细长的管状结构且几乎无枝状部分枝,柳蚕粘液腺的干状部长约为2.0cm,柞蚕为1.8cm,二者相近。柳蚕粘液腺的内容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出现了7条蛋白质谱带,分子量分别为114kD,92kD,78kD,53kD,50kD,23kD,12kD,与柞蚕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4.
蚕分为桑蚕和柞蚕两种。我们北方主要以养柞蚕为主。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蚕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活动的,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关系。外界环境条件发生的任何变化,蚕体不能适应,表现出机能紊乱,发生病态。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柞蚕常见的病害和敌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柞蚕寄生索科线虫(Mermithidae)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我国,柞蚕寄生线虫是柞蚕的主要寄生虫病,在辽宁、吉林、山东、河南、贵州五个省的部分放养柞蚕区均有发生。寄生线虫以辽宁省的分布最广,危害也最重,目前已知分布在16个县102个公社,其中受害严重的蚕场也有70万亩之多。在没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柞蚕的感染率通常为50—60%,严重的高达90%以上,使柞蚕生产受到很大  相似文献   

16.
1970年以来,我们先后在辽东、辽北、辽南各柞蚕主要产区开展了利用蒿柳建设柞蚕保苗场的科学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试验证明: 1.利用蒿柳(Salix viminalis Linn.)密植建设柞蚕专用保苗场,具有易繁殖、成活率高、生长快之优点,而  相似文献   

17.
红假单胞菌H菌株生长细胞光照放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报道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H菌株光照放氢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H菌株除利用苹果酸外,还可以利用葡萄糖、丁酸钠、乳酸钠等底物光照放氢,尤以葡萄糖产氢量较高。H菌株光照放氢的适宜pH为7.0,与细胞生长最适pH值一致。可以明显地抑制生长细胞放氢,在气相完全为N条件下,H菌株仍能以较高速率光照放氢。H菌株光照放氢的适宜温度为30℃。空气能抑制光照放氢,加入一定浓度的NaS可以缓解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羊草地上部生态场二维行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定位定量观测和理论建模分析,对羊草地上部生态场的场特征函数(生态势)及其二维图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地上部生态场的作用大小与场源羊草的相对生长速率成正比,与所处的资源利用效力成反比,与生态势消减系数成正比,种群密度变化影响个体生态势的大小,二维图形能够反映羊草生态场的行为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德利  祝廷成 《生态学报》1996,16(2):121-127
本文通过对羊草种群与个体的定位观测与理论分析,给出了描述植物生态属性质的场特征函数──生志势和场梯度的定义,建立了羊草地上部生态场的生态势和场梯度模型。应用实验观测数据进行了模型运算,分析了草草地上部生态场随作用距离改变的生态势与场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羊草地上部场势与场源植物的相对生长速率、资源利用效力以及种群密度相失,场梯度能刻划生态势的空同变化速率,生态势和场梯度均有季节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文航  卜颖 《生态学杂志》2003,22(6):137-139
柞蚕生产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柞蚕生产能否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生产的角度,分析了柞蚕场和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柞蚕场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柞蚕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