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为了了解半冬性小麦矮源开95016的遗传特性,2003—2005年对开95006的遗传特性进行初步分析,从开95016(株高50cm)与7个高杆亲本(平均株高75cm)杂交F1株高结果可知,开95016矮杆基因为隐性遗传。从以矮源为母本的正交及其反交F1株粒重结果可知以矮源为母本的正交,且父本为分蘖力强,多穗,中杆类型的品种,F1杂种优势最强。  相似文献   

2.
选用7个显性矮源与11个普通小麦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的致矮能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矮变1号致矮能力最强,奥尔森,矮苏3和西农02致矮能力较强,BAU-Rht21,BUA-Rht12和西农10的致矮能力较弱;西农02的致矮能力与奥与森,矮苏3相当,与矮变1号的致矮能力差异极显著,其致矮能力比矮变1号大为减弱,西农02不同于矮变1号,显性矮源所配组合F1代株高的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都比较高,F1代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各显性矮源的加性效应值均为负效应,杂交父本的加性效应值除了91-27亲本的加性效应值为负效应外,其他亲本的加性效应值均为正效应;各个显性矮源F1代株高与杂交父本株高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根据回归方程的预测,除了矮变1号以外,其他显性矮源F1代株高均可达到理想株高。  相似文献   

3.
选用7个显性矮源与11个普通小麦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的致矮能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矮变1号致矮能力最强,奥尔森、矮苏3和西农02致矮能力较强,BAU-Rht 21、BUA-Rht 12和西农10的致矮能力较弱;西农02的致矮能力与奥尔森、矮苏3相当,与矮变1号的致矮能力差异极显著,其致矮能力比矮变1号大为减弱,西农02不同于矮变1号.显性矮源所配组合F1代株高的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都比较高,F1代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各显性矮源的加性效应值均为负效应,杂交父本的加性效应值除了91-27亲本的加性效应值为负效应外,其他亲本的加性效应值均为正效应.各个显性矮源F1代株高与杂交父本株高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根据回归方程的预测,除了矮变1号以外,其他显性矮源F1代株高均可达到理想株高.  相似文献   

4.
美国稻种RA73与6个不同矮生基因品种进行等位性测定表明,其矮生基因不仅与sd-1基因不等位,也与sd-s(t),dg(t),sd-s(g),d-1以及小粒特特普、KL908等矮生基因不等位,是一个新矮源。  相似文献   

5.
以籼型南京11、IR36、中灿3037和粳型Balilla、秋光为测验种,研究云南稻品种矮嘎的广亲和特性。结果表明:在矮嘎与籼粳测验种的三交F1群体中,小穗育性发生明显的分离;在3个三交群体中稃尖有色株的平均小穗育性均极显著地高于稃尖无色株,说明控制矮嘎的广亲和性基因与色素原因C存在连锁关系,推测矮嘎中也带有广亲和基因S5^n。不同来源的广亲和品种均携带有的S5^n基因,与水稻品质起源、进化、选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双桂1号、双桂36号和丛桂226等半矮生性品种的株高遗传。结果表明,其半矮生性受二对基因互补作用的控制,基因型为sd-1 sd-1 dg(t)dg(t),sd-1和dg(t)分别渊源于矮仔占和桂阳矮1号。研究证明,“丛生快长型”籼稻育种是我国籼稻育种矮源利用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用20个矮源作母本测配的F1代株高,研究矮源的致矮力及其与父本的关系,结果表明:致矮能力强的显性矮源有矮变1号、绵11RhI3和黄抗Rht 10;致矮能力较弱的隐性矮源有农林10、贵农40、渝46和84-2014;致矮能力较强的半显性矮源有13个矮源。矮源F1代株高与杂交父本株高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达极显著,对父本株高降幅较大的矮源有矮变1号、绵11Rht3和黄抗Rht0,降幅较小的矮源有渝46、84-2014、贵农40、农林10和西南06;其他12个矮源影响适中,是杂交小麦育种首先考虑应用的矮源。聚类分析表明矮变1号为Ⅰ类,绵11 Rht3和黄抗Rht 10为Ⅱ类,BAU-Rht 12为Ⅲ类,矮苏3、奥尔森、西南02、西南04、西南04-1、西南05、BAU-Rht 21、西南06、西南07、渝183、渝172、早农林10为Ⅳ类,农林10、渝46、84-2014和贵农40为Ⅴ类。  相似文献   

8.
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矮(Olesen dwarf)和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培育与征集的7个致矮力弱的显性矮源回交导入4个中、高秆(85~105 cm)轮回父本品种(BC4F1),建立了4套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2005~2006两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多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12个显性矮源在本试验统一遗传背景条件下株高为37.9~74.3 cm,显性矮源的株高与其株粒重呈高度正相关(r=0.8884),株高每上升1 cm,则株粒重增加0.24 g。随显性矮源株高的提升、致矮力减弱,其近等基因系的农艺性状得到改善。显性矮源的株高提升到60 cm以上时,即有可能达到和超过中、高秆轮回父本的单株生产力,从而作为新型矮源应用于小麦矮化育种。此外,12个显性矮源具有一致的延迟早熟轮回父本抽穗以及降低轮回父本千粒重的多效性效应,这些不利的多效性效应可以通过轮回父本遗传背景的修饰作用加以改良。【结论】株高在50 cm以下的强致矮力显性矮源,难以直接用于小麦育种,但通过矮秆主基因突变以及特殊遗传背景的修饰等途径可以衍生出株高呈不同程度提升、以致达到70~80 cm理想株高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加强株高提升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的研究是将显性矮源应用于小麦杂交育种的有效途径。推荐株高在60~75 cm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SW07、SW05、女水妖矮、SW02、Rht21用于小麦矮化育种。  相似文献   

9.
用20个矮源作母本测配的F1代株高,研究矮源的致矮力及其与父本的关系,结果表明:致矮能力强的显性矮源有矮变1号、绵11Rht 3和黄抗Rht 10;致矮能力较弱的隐性矮源有农林10、贵农40、渝46和84-2014;致矮能力较强的半显性矮源有13个矮源.矮源F1代株高与杂交父本株高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达极显著,对父本株高降幅较大的矮源有矮变1号、绵11 Rht 3和黄抗Rht 0,降幅较小的矮源有渝46、84-2014、贵农40、农林10和西南06;其他12个矮源影响适中,是杂交小麦育种首先考虑应用的矮源.聚类分析表明矮变1号为Ⅰ类,绵11 Rht 3和黄抗Rht 10为Ⅱ类,BAU-Rht 12为Ⅲ类,矮苏3、奥尔森、西南02、西南04、西南04-1、西南05、BAU-Rht 21、西南06、西南07、渝183、渝172、早农林10为Ⅳ类,农林10、渝46、84-2014和贵农40为Ⅴ类.  相似文献   

10.
四个云南矮秆稻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4个云南矮秆稻种的矮生性遗传以及矮秆基因对GA_3的反应。结果表明,3个籼稻矮秆品种的矮生性都受制于与sd_1等位的单一隐性基因;粳稻雪河矮早的矮生性受与大黑(d—1)及矮秆糯,单215(sd_1)均不等位的单一隐性基因控制,暂名为sd—s(t)。具有sd_1基因的水稻品种,其株高列GA_3反应敏感,将可能作为鉴别矮生基因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绿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分析及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33个绿豆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单位面积产量、单株荚数变异度较大,株高、荚长、主茎节数、百粒重变异度中等,单荚粒数变异度最小。籽粒大小以中粒型为主,占78.79%。单位面积产量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株高与主茎节数、荚长与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分枝数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荚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荚数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或品种改良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绿豆品种特性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严格选择,获得高产、粒大、植株矮健的优良品种。综合33个绿豆品种各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获得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绿豆材料3份。  相似文献   

12.
以7个优势小麦品种(系)和3个普通型(非优质)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优质小麦和普通型小麦农艺性状的差异以及优质小麦子粒产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与普通型小麦相比,优质小麦表现植株高大,生物学产量低,收获指数低,穗粒数少,公顷穗数少。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子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穗粒数、公顷穗数与子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改良优质小麦品种子粒产量的目标是降低株高,提高生产总量,改善光合产物分配,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大豆M2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50 Gy60Co-γ射线对10大豆品种(系)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研究了 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为:结荚高度>主茎节数>主茎有效分枝始节>株高>荚长>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宽>主茎分枝数.(2)分别从各品种的M2分离群体中选出株高、茎粗、结荚高度、百粒重、生育期、种皮颜色等一批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4.
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几种植物总DNA片段导入小麦,对变异后代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力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穗长。每穗粒数和每株穗数的遗传力最小。遗传变异系数以每株穗数和千粒重最高。在相关系数方面,株高与千粒重、株高与每株穗数、穗长同每穗粒数都有极显著的遗传型正相关;株高与每穗粒数、穗长与每株穗数、每株穗数与生产粒数、每株穗数与千粒重4对性状间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性状对单穗粒重的贡献大小,本试验选用了20个小麦品种(系),针对15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千粒重、每穗粒数、第1节长的遗传力很高;每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千粒重、第1节、第2节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I2、每穗小穗数、千粒重对单穗粒重的遗传直接通径为正贡献,每穗粒数、第1节、IL、第2节通过I2,穗长通过每穗小穗数对单穗粒重的间接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特征,以山西省建国以来审定品种为材料,在系统获得抽穗期、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穗颈长、穗下节间、沟数、分蘖、旗叶面积、旗叶长、旗叶宽等17个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基础上,进行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及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育种过程中不同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穗颈长的变异系数最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低;随着品种选育时间变化,农艺性状也随之发生变化。株型方面,平均株高由110~120 cm降低到75~90 cm,整体株型得到明显改进,由高秆披叶变为矮杆直叶,受光状态显著改善;产量性状方面,分蘖数趋于稳定,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不断提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与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山西省小麦发展历程中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协同提高趋势。关联分析发现33个SSR标记与农艺性状显著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5.6%~25.3%,这些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合与甘蔗、柑橘间套种的绿豆品种(系),为间套种生产合理选用绿豆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1个绿豆品种(系)与甘蔗间套种,5个绿豆品种(系)与柑橘间套种,进行绿豆筛选试验,调查其生育期、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结果]参试绿豆品种(系)均为早熟、矮秆、大粒型品种,除精L011为毛绿豆外,其余均为明绿豆.其中与甘蔗间套种的11个绿豆品种(系)中,中绿5号、大新本地品种和中绿1号表现较好,单株结荚数多、粒大、产量高、籽粒商品性外观好;与柑橘间套种的5个绿豆品种(系)中,中绿1号和F8表现为早熟、株高适中、主茎分枝强、单株结荚数多、粒大、产量高.[结论]适合与甘蔗间套种的绿豆品种(系)有中绿5号、大新本地品种和中绿1号;适合与幼龄柑橘间套种的品种(系)有中绿1号和F8.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13个辽宁省新育成品种产量结构及穗部性状的研究表明:高产品种与低产品种的主要差别在于穗粒数、株穗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降低株穗数、增加穗粒数是高产品种获取高产的关键。育种上在注重穗粒数和一次枝梗粒数的同时,应把二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栽培上则应控制株穗数、增加一次枝梗粒数和着粒密度,同时适当兼顾二次枝梗粒数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19.
小麦经济系数与其它若干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省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各个品种(系)的经济系数与生物学产量、株高、穗颈和和粗、剑叶长和宽、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穗长、小穗密度、穗粒数、穗粒重、茎粗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济系数与其他若干性状在相关方向和程度上均有差异。同时用逐步回归分析了经济系数与各性状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系)的经济系数与生物学产量及穗粒重显著相关,同时某些品种(系)的经济系数与其他变异参数也显著相关。可见,以经济系数作为小麦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荚高度、株高、百粒重、生育期。2)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和结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4)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的大豆专用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