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捷 《计算机科学》2000,(5):393-401
详述了中国在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致病与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理论与实践方面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和发生规律研究规律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进行了讨论;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茎腐病抗机制的基本模式;从侵染循环、血清学、可溶性蛋白、同工酶谱和DNA多态性分析等不同水平上,阐述了玉米穗腐病与茎腐病在病原学和发生规律方面的内在关系,为两种病害的综合防治奠定了重要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温室内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植株体内病菌的系统分离和田间自然病圃内植株体外病原菌的捕捉和致病性测定,明确了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和茎腐病侵染规律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串珠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均能沿植株体内向上扩展,串珠镰孢菌能够扩展到穗部籽粒,但当年未能引起穗腐症状,禾谷镰孢菌难以扩展到穗部。体外气流传播是两种镰孢菌引起穗腐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捷  付波 《计算机科学》2000,(5):490-493
采用美国生产的BG-2、Soilgard两种生物农药和国内生产的生物型种衣剂(ZSB)对玉米茎腐病和纹枯病苗期和成株期的防治试验表明:两种生物农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茎腐病菌在苗期引起的根腐病,其中BG-2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高达55.14%;Soilgard对腐霉菌的防治效果达55.57%。BG-2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比ZSB好。田间试验表明:ZSB对纹枯病比对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好。1:40的种子包衣量为最佳。粉锈宁与ZSB混用比单独粉锈宁拌种防治茎腐病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抗茎腐病玉米品种冀丰58号幼苗根组织被肿吓腐霉菌侵染后,细胞迅速出现严重的质壁分离,质膜消失、各种细胞器紊乱破碎。侵入根组织的肿囊腐霉菌数量少,幼嫩且形态异常,菌丝外周或整个菌丝中出理一些电子致密物质,可能与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有关。感颈腐病品种掖单13号幼苗根组织被侵染细胞的壁完整,但细胞质凝聚或细胞器发生解体。根组织内在大量胞间及胞内生长菌丝,菌丝较成熟、粗壮,含大量的泡囊及线粒体,结构正常。氟乐灵浸种后再接种肿囊腐霉,玉米根系的超微结构较单独接种肿囊霉处理有明显的不同,抗病品种的HR反应更加剧烈、迅速,甚至感病品种也被诱导产生了HR反应,尤其是被侵染细胞及其临近细胞有大量近球形的电子致密物质沉积,该物质可能与抗性有关。这些电子致密物质在抗感品种上均有出现,在单独接种肿囊腐霉处理中出现很少。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产生条件和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发现病原菌在Richard培养基中产生的毒素活性最高。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分别在活体外培养20d和25d产生的毒素活性最高。病原菌产生的毒素为糖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基于自适应模糊阈值的植物黑腐病叶片病斑的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研究植物黑腐病,对植物黑腐病病斑图像进行了分割研究,即根据病斑图像的特点,用图像模糊阈值分割法来分割病斑。针对目前图像模糊阈值分割法存在窗口宽度自动选取困难的问题,首先在预先给定隶属函数和图像像素类别数的情况下,提出了图像模糊阈值分割法的自适应窗宽选取方法;然后,针对用图像模糊阈值分割方法难于分割直方图具有单峰或双峰差别很大的图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方图变换方法,用来对直方图进行变换;最后根据变换后的直方图,再利用自适应模糊阈值分割法对植物黑腐病病斑图像进行分割。用采集到的病斑叶片进行的病斑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与鲁棒的。  相似文献   

12.
对沈阳、河北、吉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同种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相似性系数在0.86~0.98之间,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而两种病害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困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禾谷镰孢菌间均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系数在0.93以上;但沈阳地区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相似性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13.
14.
柱孢属(Cylindrocarpon)真菌是引致人参和西洋参锈腐病的重要病原菌。根据国内外相关献和目前生产现状,综述了引起参类锈腐病的柱孢属真菌的分布与危害、形态与分类、致病性和寄主范围、病原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对该属真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试验筛选出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3株细菌B2、B3、B9和1株真菌FT3(水霉菌)。它们对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的苗病有较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B9和FT3对由瓜果腐霉菌引起的苗病防治效果高达70%以上。B9和FT3在病菌接种量不高的条件下混合使用可表现出协同防病作用。化学农药福美双对生防细菌B9的防病功能有促进作用,但却抑制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其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抱菌均可交互侵染引起这两种病害,并且能从植株的外侧和内部由基部向穗部传染,初步证实引起穗腐病的镰孢菌是来自茎腐病的镰孢菌。穗、茎腐病的发病条件试验结果显示,玉米茎腐病与玉米品种的抗性、生育期、种植密度、地势、降水和施肥等的关系极为密切,而玉米穗腐病与玉米品种的抗性、土壤类型、种植形式和螟害的关系密切。通过施用钾肥和防治玉米螟可有效地减轻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18.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能清醒的认识到腐败将成为影响国家发展,明确提出“廉政三清”,必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国家长治久安保驾护行。随着反腐工作的不变深入,当高官落马成为每日必读新闻,随之而来的是,对于腐败的惩治问题。如何惩治才能惩之有效,起到必要的震慑作用,需要认真探索。文章提出“惩腐”的具体策略,即:惩要到位,要透明,要起到杀鸡敬猴的作用,要惩之有勇、惩之有力、惩之依法、惩之公平、惩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葡萄白腐病[Coniella diplodiella(Speg.)Petrak & Sydow]流行动态模型研究,初步明确葡萄白腐病主要影响因素为时间、积温和降雨,葡萄白腐病果粒发病率(x)与葡萄生长时间(t)、有效积温(T)、累积降雨量(R)关系可用LOGISTIC模型和GROWTH模型模拟;在普通果园内,葡萄出芽后69-81d(7月中下旬);或有效积温5473-6493℃,或累积降雨量324.1-351.7mm,是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腐脲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及最佳施肥时期。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腐脲比尿素平均增产39 4kg/亩,增产6 7%,达显著水平、施用时期以作基肥较佳、腐脲增产效果因土质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而异,一般在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