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化医学是将墓础生物医药的成果和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基础与临床双向互动(BtoB)的一门新学科.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处于从传统中药经过中药现代化到创新中药的发展阶段,继承与创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创新中药的核心思想.这与转化医学BtoB的研究模式关系十分密切.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的优势和中药整体调节的特色,探求还原与整合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地综合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小河  王伽伯  鄢丹  吕旸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1513-1516
现行中药品质评价控制指标众多,但大多数为定性的且彼此孤立,与安全性、有效性关联不紧密。该文首次提出构建基于产区相对历史、产地生态适宜性、商品规格等级、组分黄金比例和生物效(毒)价的中药材品质数字化一体化评价控制方法和指标体系(简称道地综合指数,DDI)。DDI指数有助于更全面、更客观、更有效地评价控制和保证中药材品质,有望发展成为真正具有中医药原创思想且行之有效的中药品质评价控制标准,同时对中药"品-质-性-效(毒)-用"一体化与临床合理用药等也将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医药学与转化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动物-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药杂志》2011,(10):1408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杂志协办,广药集团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转化医学与清热解毒类中药的基础及临床再深入研究研讨会》于2010年4月1日在广州顺利召开。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作大会主席,来自广东及武汉等地的各级医院的近200名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转化医学与清热解毒中药基础及临床研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中药受药物自身、患者机体、临床用药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效益与风险并存.中药临床效益-风险评价要充分考虑中药的认知与应用特点,其中"性-效-毒"是根基.立旨于此,文章在梳理剖析"性-效-毒"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中药特色的效益-风险评价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中药临床效益-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7.
转化医学即通过双向转化通道,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进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医疗快速转化与应用。中医药转化医学模式,旨在梳理并建立多维的中医药转化医学模式,理性开展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探讨基于临床试验的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的方法,确定了三种转化路径,即:源于文献-证于临床;源于临床-证于临床;源于实验-证于临床;本研究是探讨建立转化医学关键技术研究路径之一“源于实验-证于临床”的方法学,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开展了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药物、治疗失眠中药复方药物、治疗感冒后咳嗽的复方药物为示范,进行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为候选药物的确定和向中药新药研究转化,提供临床试验资料的支撑。建立了转化医学关键技术研究路径之一“源于实验-证于临床”的方法学。  相似文献   

8.
李强  程诚  何平  高寒  郑艳芳  方志娥  王英豪 《中草药》2022,53(1):270-277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的视角和观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以《本草图经》为例,探究毒效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实践认知。主要从"毒"-"效"中药的涵变及认识发展变化、"毒"-"效"与《本草图经》及药味分析、基于"毒"-"效"的《本草图经》药味的认识发展变化、临床中药安全观及实践方面来研究以《本草图经》为例的"毒"-"效"药物理论基础及实践转化情况,主要从毒效相关、毒效转化、毒效同质、毒效衍化、毒效安全/警戒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为"毒"-"效"相关的科学内涵认知及实践转化,尤其是"毒性"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安全/警戒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时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一动物一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相似文献   

10.
突破中药传统用量局限,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寻求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举措。通过对中医药疗效的现状、中药用量与疗效的关系、传统中药用量规定的合理性等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阐释了从增加中药用量角度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医药之所以屡屡受到诟病,关键还是中医药的疗效问题;中药疗效平平或者不够确切,剂量偏低是其重要原因,中药大剂量应用在中医临床上往往有上佳表现;从西药的临床剂量和中药有效成分的有效剂量看,一些中药传统用量设定是欠严谨和科学的;"中庸思想局限论"、"沙锅容积局限论"、"肚皮容积局限论"、"超大剂量风险论"等是中药用量难以突破的制约瓶颈;阐明中药量-效(毒)关系,突破中药传统用量局限,增加中药用量,可能将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乃至根本性举措。"治疗窗"摸查法、生物效价比测法等可作为寻找和科学制定中药临床最佳用量范围的重要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圣鼎  陈仁通  韦璧瑜 《中草药》2007,38(5):641-646
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继承传统,走出传统,走向现代。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和复方用药,弥补了西方医学在诊治上的不足之处,这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具有导向性的作用。由于西方医学对治疗疑难症和抗衰老上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使人们对中医药需求增加,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新医学体系将会逐步形成。从研发中药的角度,对传统中医药理论、整理和规范中药材及中药市场、中药炮制、微量元素测定、质量控制、制剂工艺、生物技术及专利保护等方面来探讨中药现代化,实现对传统中药的超越,把传统中药提高到现代药学的水平,能被国际社会所接纳,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杨红亚  王兴红  彭谦 《中草药》2005,36(11):1728-1731
中药行业是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传统行业之一,中药现代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药研究中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应用生命科学的新技术、新理论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中药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对中药微生物的深入研究,是认识微生物相关中药的形成机制、开发珍贵中药的替代资源、对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寻找新的中药资源,甚至是研究一些中药药理的重要途径。同时,微生物学在为中药现代化作贡献的过程中,也为微生物学的发展找到其独特的发展空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微生物学研究体系。概述微生物与中药的多方面关系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以预见,充分利用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必将为中药发展带来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中药指纹图谱及其对中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克  王曙东  宋炳生 《中草药》2002,33(11):961-963
简要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原理,探讨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促进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提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加工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赣申 《中草药》2002,33(12):1139-1141
实现中药现代化,促进中药更广泛地为全人类做贡献是整个中药业应负的责任,尽管中药材加工业是被人们忽视的一部分,在整个中药业所占比重不大,但是,没有中药材加工业(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不实施GMP管理也就谈不上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国内外文献,结合课题组应用蛋白质组学对药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的研究,介绍研究蛋白质组学的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以及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巨大应用意义,并分析了蛋白质组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中药现代化以及新型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蛋白质组学将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慧 《中草药》2015,46(6):938-942
在中药备受推崇的今天,跨国医药公司通过实施专利战略,获取了巨额市场利润,而中国中药企业却存在专利保护意识不强、专利挖掘的规划与管理不够科学、专利布局不够系统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围绕专利挖掘领域的拓展、发明构思的收集整合机制、专利布局类型的协同应用展开研究,以促进专利战略在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医药现代化的误区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现代化应吸收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促进中医药学发展,但在中医药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以西医理论解释中医,中药西药化,以还原论代替系统论的研究思路,以及中医实验研究刻意迎合西医等;同时中医本身存在一些弊病,主要有中医理论的固步自封,临床辨证缺乏客观性和规范性,故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明确两点:需要发扬和保留的是整体性的辨证思维;需要充实的是难确的易于与现代化交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生物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药在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天然药物筛选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和微卫星DNA等生物技术进行中药材的甄别和品种选育,利用遗传转化、组织和细胞培养进行药材资源的保护和有效成分或部位的大规模发酵生产。蛋白质组、生物芯片等高通量技术可应用于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从蛋白质图谱和基因表达的变化中寻找中药作用的靶点和途径。把机制研究成果应用于新药研发和中药的二次开发,将极大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代谢物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刘昌孝 《中草药》2004,35(6):601-605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代谢物组学已经用于评价实验动物模型和外源物产生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组织损伤。代谢物组学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要一部分,其应用涵盖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新药筛选、安全性实验和作用机制研究。因此,在模型识别和确证、药物筛选、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现代中药研究中,同样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陈晶  聂青  刘妍 《中草药》2014,45(20):2883-2886
分析我国中药基本药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完善我国具有中药特色的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我国中药基本药物现状,阐述我国中药基本药物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中药遴选多依靠专家经验,主观因素较多;中成药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比例不够明确;中药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较差;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隐患较多;中药不合理使用现象突出。提出完善我国中药基本药物的建议:加强循证决策,提高中药基本药物遴选依据的科学性;尽快明确中成药基本药物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比例;强化中药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强化中药的引导和宣传,减少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