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外科手术进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外科治疗临床资料。结果:2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均获成功。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腺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气管旁淋巴结转移3例,甲状腺滤泡状癌伴气管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通过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的占85.19%,颈部领式切口并胸骨正中劈开入路的占11.11%,开胸入路并颈部领式切口的占3.7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93%,其中术后伤口出血较为常见,占42.86%。结论: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是可行的,它容易操作且安全可靠,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手术切除的入路及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来外科治疗的全部患者共46例的资料。结果: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占73.9%;甲状腺腺瘤4例占8.7%,甲状腺恶性肿瘤8例占17.4%。通过颈部入路手术切除的占91.3%(42/46),胸骨正中劈开切除的占4.4%(2/46),颈前切口加开胸切除的占4.4%(2/46)。良性甲状腺肿物大都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入路,按甲状腺切除的方法给予处理。其中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在胸外科行胸骨正中劈开入路,胸骨后甲状腺乳头状癌,大都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部分与纵隔大血管关系密切者加胸骨正中纵切口,行肿瘤姑息切除加气管切开术。46例患者中,10例(21.7%)出现并发症;5例(10.8%)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出血4例(8.6%);气胸1例。结论:颈部低领式切口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理想入路,由于颈部入路相对并发症少、损伤小、建议对良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和部分恶性肿物行颈部低领式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   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0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04例患者中, 102例通过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 2例患者加用垂直胸骨劈开切口, 无手术死亡患者, 所有患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 甲状腺腺瘤41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 甲状腺滤泡癌1例。   结论   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可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 加强术前影像学检查、娴熟的手术技巧、完善的术后管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进路切除纵隔甲状腺肿对于减少副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2012年20例纵隔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放弃手术治疗,其余18例患者全部采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进路行纵隔甲状腺肿切除术,均完整切除肿物,术后无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窒息或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颈部低位领式切口进路切除纵隔甲状腺肿,在完整切除肿物的同时,能极大的减少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5.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因其与纵隔关系密切 ,给外科治疗造成较大的困难。以往因外科医生对此手术经验不足 ,常常以开胸或胸骨劈开入路来切除甲状腺肿物。近年来 ,头颈外科医生开始采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我们回顾分析我院 6 8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病历资料 ,以探讨此手术的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80年— 2 0 0 0年我院头颈外科收治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共6 8例 ,女性 4 9例 ,男性 19例 ,女∶男 =2 .5 8∶ 1;年龄 2 9岁~ 75岁 ,中位年龄5 2岁。发生于甲状腺右叶 2 5例 ,左叶 17例 ,双叶 2 6例。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研究低位胸段气管纵隔造口术的适应征、手术技术难点以及在气管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肿瘤长度5.6cm的颈胸段气管癌患者设计采用了前上胸壁大块切除、右胸大肌皮瓣的建立与转移,带血管蒂大网膜经胸骨后间隙填塞气管造口周围以及低位胸段气管造口端转至无名动脉下方等多种手术步骤,最终完成喉及颈胸段气管切除,无名动脉下方纵隔气管造口术。结果:切口基本一期愈合,手术获得成功。随访一年,未出现无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认识。方法同顾性分析2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资料,均在超声刀配合下采用胸骨上1cm低位领形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术中常规湿露喉返神经全程。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并发短暂的低钙血症,经补钙处理后缓解;4例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结论颈部低位领形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可行的,显露喉返神经全程有助于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术中使用超声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开放性锁骨上入路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比较传统颈前低位弧形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同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患者美观满意度、手术效果、手术时间等,探讨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  22例行开放性锁骨入路甲状腺切除术(B组)较29例行传统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A组)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P < 0.05),与传统切口具有同样手术疗效。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与传统切口持有同样手术疗效。  结论  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于需单侧叶切除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以及部分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甚至对于大于切口直径的肿瘤仍适用,其在保证手术治疗疗效同时具有较佳的美观度。   相似文献   

9.
胸腺囊肿(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天津市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60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胸腺囊肿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2~78岁,平均44.6岁;病期2天-2年,平均99.8天。术前胸片、CT、MRI检查诊断:胸腺囊肿1例,皮样囊肿1例,14例诊断前纵隔肿瘤(前上纵隔肿瘤12例,前中纵隔肿瘤2例)。结果:1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5倒完整切除:胸骨柄上颈横切口3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左腋径第二肋间切口1例,右后外切口5例,左后切口3例。1例右纵隔胸腺囊肿与心包及上腔静脉粘连,未能全切除,病理检查:肿瘤有完整包膜,囊肿,内含暗红色液体,多为单层。病理诊断为胸腺囊肿,无手术并发症,随访4个月~10年,患者完全生存。结论:胸腺囊肿为纵隔良性肿瘤,易误诊,但囊肿必须有朐腺组织才能确诊,手术切除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纵劈上部胸骨入路手术治疗食管颈、胸上段癌王明元,吴和康解放军95医院(福建省莆田市351100)食管颈、胸上段癌因其部位关系,无论从颈部或开胸手术操作均较困难。自1990年以来对5例颈、胸上段食管癌采用纵劈上部胸骨入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本组5例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骨后各种病理类型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合并症发生率14.47%,1例术后死亡。结论:绝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与颈部甲状腺有关,多属结节性甲状腺肿;胸部X线片和胸部CT可以明确诊断;经颈部低位领形切口可完成绝大多数手术。甲状腺未分化癌呈浸润性生长,多不能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 年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 例。观察组采用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对照组采用颈前切口颈白线入路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美容满意度、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侧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腔镜辅助)实施甲状腺癌根治手术要明显优于传统的颈前切口颈白线入路,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实施。  相似文献   

13.
病人男性,44岁,因吞咽阻挡感3个月在我院行食管钡剂造影,发现病人为颈段食管癌,病变范围3cm,后又到外地医院行内窥镜检查,发生医源性食管穿孔,病人胸痛,高热。再次钡剂造影见穿孔大小约0.7cm,钡剂溢入后纵隔,病人纵隔炎明显。入院后给予禁食、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处理,穿孔后两周,病人纵隔炎症控制,体温正常,一般状况好转。拟在全麻下手术治疗。术式为左颈、上腹双切口,胸内食管剥脱,颈部切除肿瘤行胃食管重建术。颈部切除肿瘤及腹部游离胃均顺利,胸内食管剥脱时,因纵隔炎形成搬痕,剥脱困难,上下两手指胸内会师盲式…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贲门癌术式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回顾性总结手术切除的117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例,对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做比较。方法:采用4种开胸入路手术方式。结果:1)右胸腹颈三切口手术157例发生并发症多。2)左胸颈二切口全胃食管床内移植123例,手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3)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215例,并发症最多。4)左胸主动脉弓下吻合684例,手术简单安全,并发症最少。结论:推荐食管上段癌手术选择右胸腹颈三切口术式,中段癌选左胸颈二切口,下段癌选择主动脉弓下吻合或左颈吻合,尽量少用主动脉弓上吻合。  相似文献   

15.
经典甲状腺术式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不断颈前肌群、上极切断后结扎的手术方法对经典甲状腺术式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1996年2月-2002年2月收治的185例甲状腺病人旅行低位小切口、不断颈前肌群、上极切断后结扎的改进术式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出血少,无喉上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此方法对于单侧良性甲状腺瘤、双侧良性甲状腺瘤、甲状腺机能亢进、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病人均适用,具有减少出血及神经的损伤、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切除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经前外侧入路切除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4例,随访6个月~5年。分析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4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颈前外侧入路具有椎管内外显露清楚,对颈髓、椎动脉、神经根损伤风险小等优点,是治疗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食管癌(Eca)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87年~1996年间手术治疗815例Eca中41例胃切除后Eca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胸下段Eca行切除并残胃食管弓下吻合术,40例右胸入路行右半结肠代食管术合并颈、胸、腹淋巴结清除术。结果:41例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中下纵隔和腹部淋巴转移率分别为34.1%、21.9%和19.6%。并发症发生率48.7%。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34.1%,无手术死亡。全组3、5年生存率41.6%和15.4%。根治性手术3、5年生存率46.6%和22.2%。姑息手术无1例生存超过5年。3年生存率14.3%。结论:对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和腹部淋巴结清扫很重要。结肠代食管术为安全有效办法。右半结肠经胸骨前、后径路代食管术是胃切除后Eca手术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食管中段癌经右胸、颈、上腹三切口切除后胃经胸骨后隧道与颈部残留食管吻合术的实用价值。(方法)将病变长度大于5cm的食管中段癌16例,右侧进胸将购段食管及区域淋巴结切除后,进腹游离胃并清除胃周淋巴结,将胃经胸骨后隧道上提至颈部与颈段残留食管吻合,然后再清扫下颈部淋巴结。(结果)16例中,10例行根治性切除,其余6例为姑息性切除;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7.5%,但均经恰当的引流后治愈;无心肺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切口”术式切除食管中段癌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而食管中段癌切除后胸胃经胸骨后上提至颈部与颈段残留食管吻合是可行的,对中晚期食管中段癌估计术后需辅助性放疗的病例可选择此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疗效,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并与传统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术前确诊的单发最大直径小于4cm的26例行颈前超低位小切口切除的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30例传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肿块均被完整切除,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超低位小切口组患者的疤痕长度、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费用低、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喉罩麻醉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中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经同一术者完成的102例喉罩麻醉下RATS治疗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剑突下入路(剑突下组)45例;经侧胸入路(侧胸组)有5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总引流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前纵隔肿瘤的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在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2、3天VAS疼痛评分方面,剑突下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装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TS剑突下入路在切除前纵隔肿瘤方面安全、可行,与侧胸入路相比,剑突下入路在术后快速恢复和术后患者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