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位于甘肃靖远地区的水泉尖山-崛峿山南麓断裂带早第四纪前为走向逆断 层,第四纪中期出现左旋走滑迹象。研究结果表明,水泉尖山-崛峿山南麓断裂带断裂 活动的横向迁移与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形成和强烈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位于甘肃靖远地区的水泉尖山-崛Wu山南麓断裂带早第四纪前为走向逆断层,第四纪中期出现左旋走滑迹象。研究结果表明,水泉尖山-崛Wu山南麓断裂带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与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形成和强烈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讨论   总被引:54,自引:11,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结合所采集的各条断裂之上的覆盖物或断层带物质的热释光 (TL)或电子自旋共振 (ESR)样品年龄 ,对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 :后山断裂在第四纪早 -中期曾有过活动 ,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 ;中央断裂早更新世或前第四纪是活动的 ;前山断裂在白龙江以北变成一些小的、零星分布的断裂 ,它们在第四纪早期以前有过活动。而已有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西南段晚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造成龙门山断裂带不同段落新活动时代不同的主要原因 ,可能是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所导致的活动地块边界的变化。龙门山断裂带的北段现在已不构成活动块体的边界 ,加之岷山隆起对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的屏障作用 ,使得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活动减弱。而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南段和岷山隆起构造带共同成为块体持续挤压作用的东界。这为研究青藏高原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第四纪沉积差,断层出露不明显,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资料零星。为了提高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构造活动性的认识,探索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文中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貌以及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跨盐井-五龙断裂、大川-双石断裂和芦山盆地的青衣江不同段的6级河流阶地进行了差分GPS连续测量和细致研究,结合对高分辨率航拍影像的地质解译,得到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青衣江各段的河流阶地横剖面,通过不同河段河流阶地的对比分析,建立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青衣江河流阶地纵剖面。通过对河流阶地的变形分析,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晚第四纪以来,盐井-五龙断裂的平均垂向断错速率为0.6~1.2mm/a,大川-双石断裂没有明显的垂向活动,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控制的山前褶皱最新活动。结合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壳深部结构资料和芦山地震的精定位余震资料等,认为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大川-双石断裂,而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山前盲逆断层和反冲断层。  相似文献   

5.
1龙门山断裂带概述 龙门山断裂带为青藏高原川青块体与华南四川盆地间的边界断裂,沿龙门山展布,走向北东,全长约500km,宽40~50km.该带主要由茂汶-汶川断裂(后山断裂)、北川-映秀断裂(主中央断裂)、江油-灌县断裂(主边界断裂)和后山、前山和前缘三条推覆构造带组成.全长约500km,宽40~50km.断裂带中段与岷江斜交并断错了岷江及其支流的河流阶地.本文应用河流阶地变形研究了该断裂带中段晚第四纪的活动速率.  相似文献   

6.
继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危险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深化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的认识,我们对横跨该断裂带的青衣江上游河段开展了河流阶地调查与测量。在卫星影像和高分辨率DEM分析的基础上,基于SCGNSS(Sichua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ite System,四川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服务平台)对河流阶地进行了精细测量和对比,开展了河流阶地的光释光测年,建立了青衣江上游河流阶地纵剖面图。耿达-陇东断裂、盐井-五龙断裂和小关子断裂(大川-双石断裂西支)均垂直断错了青衣江二级以上阶地,表现为逆冲活动,其晚第四纪平均垂直错动速率分别为0.21~0.30mm/a、0.12~0.21mm/a和0.10~0.12mm/a。晚第四纪以来,大川-双石断裂东支垂直错动不明显,金汤弧形构造带没有活动。通过青衣江河流阶地变形得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冲断带晚第四纪地壳缩短速率为0.48~0.77mm/a,该缩短速率约为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一半。结合前人对前陆区构造变形的研究,认为龙门山南段前陆褶皱带可能吸收了一半以上的地壳缩短量。龙门山断裂带南段3条主要分支断裂均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具有发生强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航卫片、第四纪地质、地貌、浅层地震、钻孔、年代学等资料,分析了厦门篑筜港北东向断裂带的第四纪晚期活动特征,并阐述了其构造组合特征。结果表明:①断裂带中的文灶-龙山-五通断裂和虎尾山-钟宅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②篑筜港断裂为晚更新世早、中期活动断裂,晚更新世晚期(约3万年)以来不活动;③文灶-龙山-五通断裂和虎尾山.钟宅断裂将厦门岛切割为3个地块,分别形成了仙岳山地垒、篑筜港地堑和云项岩地垒的构造组合,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地壳以整体性上升运动为总趋势。  相似文献   

8.
1 研究背景 郯城—庐江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延伸最长的深大断裂带,也是我国地震危险性最高的断裂构造之一.据史料记载,1668年郯城8?级地震(史称郯城大地震,位于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处)发生在该断裂潍坊—嘉山段郯城附近.近年来,郯庐断裂带第四纪活动地质证据被陆续发现,如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曹筠等, 2018)以及郯庐断裂带北段(依兰—伊通断裂黑龙江通河段、吉林舒兰段,以往认为不具活动性)第四纪晚期活动证据(闵伟等,2013).此外,一些原有第四纪活动段,如新沂—五河段、乌云山—合肥段(郑颖平等,2014)等,也在近年被发现了活动证据.  相似文献   

9.
夏垫断裂带深部构造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讨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重力、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工作成果,由深及浅垂向上“接力拼接”的方式,结合钻探等手段,把夏垫断裂带分解为基岩断裂带和第四纪断裂带2个部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夏垫断裂带的基岩断裂带由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构成.其北段(马坊-西集一带)较窄,由2条主干断裂构成.其南段(西集-凤河营一带)较宽,由3条主干断裂构成.2)第四纪断裂带是基岩断裂带向上延伸的部分,是断裂带最新活动的直观表现,并受控于基岩断裂带.夏垫第四纪断裂带同样由主干和次级断裂构成,北段(马坊-西集一带)由2条主干断裂和分布于北端尾部次级断裂构成,与基岩断裂带一一对应关系较好.2条主干断裂产状差异较大,最新活动时间均为全新世.而南段(西集-凤河营一带)断裂分布不连续,很难分清主次断裂,同基岩断裂带的对应关系较差,推测为基岩断裂中夏垫断裂的活动.这些主、次级断裂产状均较为陡立,最新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3)夏垫断裂带内上、下两盘全新世沉积底界垂向累积位错量为1.7 ~4.8m,晚、中、早更新世以来则分别为6 ~ 26m、26 ~ 167m和44 ~ 330m,其中最大累积位错量位于夏垫地区,向南、北逐渐减小.4)以张家湾断裂为界把夏垫断裂带划分为南、北2段.北段第四纪活动性强,中强震及微小地震时有发生,而南段第四纪活动性弱,仅发生微小地震.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带东地堑边界断层在断裂带演化过程和现今构造格局中都是重要断层,对该边界断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有助于了解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历史和地震活动性,而有关该边界断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较少且至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东地堑两边界断层开展系统的断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结果显示,昌邑-大店断裂(F_1)第四纪以来未见构造运动证据,白芬子-浮来山断裂(F_2)在第四纪早期曾发生有关活动,晚更新世以来未见活动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