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全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若由于初时设计不当,将严重影响地下空间中广大民众的人身安全;科学的规划,将有效提升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能力。本文针对南京地下空间面临的主要灾种类别,系统梳理了其在防灾建设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未来地下空间应满足“内部防灾和外部减灾”两方面的需求,并针对火灾、水灾等主要灾种,布局相关防灾设施,制定实施措施;同时,明确了防洪排涝设施、避难场所与应急物资储备库等不同类型项目结合地下空间建设的策略和选址。最后,提出了平灾结合策略,以及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设施系统发展建设的三大契机。  相似文献   

2.
李军  叶勇 《室内设计》2016,(4):73-78
近年来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 损失严重,编制综合防灾规划的意义重大, 但具体编制工作仍举步维艰。本研究认为 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具有独特性,不能完全 照搬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 划的困境在于指导性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编 制体系不够完善、管理实施困难。本文借鉴 了美国和日本地方综合防灾规划的经验,指 出我国村镇综合防灾规划对策在于完善规 划法律体系、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突出规划 的实施性、重视防灾避难空间建设、探索规 划实施的新机制等,并以神农架松柏镇为例 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近年来各类灾害频繁发生,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需求日增,但是具体编制工作却又举步维艰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客观分析了城市防灾规划需要进行综合的必要性,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于理论体系、法规基础和实施主体缺乏,指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未来出路的突破口在于加强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需要从空间设施布局入手,协调各单灾种规划的关系和矛盾,对各类防灾空间与设施进行高效整合,充分融入法定规划体系,加快研究出台综合防灾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并建立统一的综合防灾管理机构和平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灾害的频繁发生,各地对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相关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此,研究试图从规划编制的实践角度出发,在回顾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概况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与类型,阐述了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体系及各层次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指出应加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实践,对各类防灾规划进行整合,探索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出路,并抓紧出台综合防灾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全国统一的灾害防救对策与实施工作的基本法,建立统一的城市综合防灾管理机构,力求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探析——以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行防灾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文章试图结合曾参与完成的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探讨:在加强防灾工程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防灾规划中各灾种分工负责的局面,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变传统的单纯抵御灾害为防灾、抗灾、避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力求使灾害发生时的各种损失降到最小,保障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障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综合防灾安全,探讨了我国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与相应层面重点解决的内容。通过对国内外综合防灾规划实践的调研与分析,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与编制体系现状,将综合防灾规划分为防灾战略研究、总体规划中综合防灾规划、综合防灾专项规划以及单灾种防灾规划4个过程,并重点针对总体规划中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势在必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研究以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现状防灾能力评价、防灾空间布局、规划对策与措施方面的方法及思路,并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城区综合防灾规划为例展开探讨,为类似地区的防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散落居民点防灾现状研究,从综合防灾实际出发,并以湖北麻城乡都城市设计为例,针对散落居民点防灾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防灾规划策略,旨在对全国散落居民点村庄综合防灾规划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来我国各类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显得尤为紧迫。但是,由于综合防灾法规和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的缺失,给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从面向实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处理的三大关键问题,即灾害风险与防灾能力的匹配度、相关规划的协调性以及规划对策的可操作性;进而针对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建设的六大板块提出了对策框架,并提出基于"三结合"的实施策略,即与法定规划相结合、平灾结合、部门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4,(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防灾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加强人们的防灾意识,对于提高城市防灾力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难点介绍,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阐述了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从现代系统工程和反馈控制理论的角度理解项目后评价在项目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众多后评价分析方法中指出了最重要的方法 ,通过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成果反馈 ,揭示了项目后评价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当代毯式建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毯式建筑这-20世纪中期盛行的原型,在20世纪末再次复兴,具有不同的语境。它可以作为特殊的策略和效应来重新阅读,作为前者。当代的毯式建筑延续了以程式弱化形式的策略。并发震出多样的手段,作为后者,当代毯式建筑更加注重表达的效应而非意义。既追求包容差异,具有生或潜力的基质效应;也追求截造开放场域,调和城市剧变的都市效应,最终形成建筑,景观和城市的渗透融合,体现了特殊的场地书写方式,可以视为扩展领域的地形学。  相似文献   

13.
针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Ⅳ~Ⅵ梁部位岸坡"深部裂缝"发育、坡脚阻抗段岩体单薄等结构特点,分析岸坡潜在失稳的边界条件及变形破坏模式.基于多个水电工程边坡雾化失稳实例的启示,从雾化降水对岸坡岩体的作用机制入手,指出雾化对该段岸坡稳定性影响的关键是深部裂缝充水及坡体饱水.据此,按坡内不同水位对稳定性系数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泄洪雾化情况下,Ⅳ~Ⅵ梁边坡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不能满足工程边坡安全稳定要求,应加强相应的工程处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的市场比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比较法是房地产估价中运用较多的方法之一,文章针对房地产状况修正,分析了AHP在该方法中的应用,实现了合理的确定房地产状况修正因素的权重,使得所确定的比准价格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以铁尾矿球替代普通混凝土粗骨料,以铁尾矿粉替代细骨料,并掺入外加剂、水和减水剂制成全替代铁尾矿混凝土,通过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和氯渗试验研究掺入不同外加剂的尾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氯渗性能,利用Rapidair457硬化混凝土微观结构测试系统获取土微观结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铁尾矿混凝土具有应用于实际工程的价值,且掺入外加剂2、外加剂4均能有效改善尾矿混凝土强度和抗氯渗性能。  相似文献   

16.
使用吉林地区原材料配制强度等级为C40的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强度、抗冻性能等进行试验。用Matlab和Excel软件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胶水比和粉煤灰掺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并推导出公式。  相似文献   

17.
PM型成型脱硫剂富硫气体脱硫剂,本文通过实验室试验、中试及沼气生产的试用,证明该脱硫剂具有净化度高,硫容大,再生易等优点,并有较适中的强度。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的时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观出发,分析城市空间中时间的存在形式,并以历史遗存为注记,以要素周期为尺度,将时间关系投射到城市空间.通过两个相关的案例,进一步研究城市空间中历史累积的不同方式,得出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文脉形态,为城市历史环境建立起内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2):49-54
<正>近年来,油画风景写生成为众多艺术家趋之若鹜的绘画方式之一,艺术创作者们把绘画工具从画室搬到户外,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下,激发出创作者无限的创作激情以及迸发创作灵感。在自然环境下,创作者更加直观的感受自然环境下的万事万物,感受色彩在自然光照的影响下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20.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 6种不同种类的国产土工合成材料为加筋材料 ,即针刺无纺土工织物、涤纶纤维经编土工格栅、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单向塑料拉伸土工格栅、双向塑料拉伸土工格栅和土工网 ,进行三轴试验比较各种土工合成材料对砂的加筋效果 ;进行直剪试验和拉拔试验比较各种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 (砂和石灰粉煤灰 )的界面作用特性 ,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可指导土工合成材料的优选和研究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