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谷外糙米含量的稻谷在储藏期内对其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两种类型的稻谷(粳稻和籼稻),测定不同谷外糙米含量稻谷储藏过程中蒸煮品质、糊化特性等指标,并与食味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谷外糙米质量分数(2%~10%)的粳稻和籼稻的米汤固形物、米汤pH值以及碘蓝值随储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吸水率随储藏时间延长而下降,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以及回生值在储藏过程中总体上缓慢地增加,崩解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品尝评分值则随储藏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纯糙米各指标在储藏过程中相对较净稻谷和不同谷外糙米含量的稻谷变化更为显著;当粳稻的谷外糙米质量分数大于6%以及籼稻谷的谷外糙米质量分数大于4%时,其蒸煮食用品质、糊化特性以及感官评分较净稻谷变化更快。因此,建议在稻谷储藏过程中,粳稻中的谷外糙米质量分数控制在6%及以下,籼稻中的谷外糙米质量分数控制在4%及以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粒型优质籼稻低温储藏解除后的品质变化,为稻谷的品质变化及科学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新收获的长粒型优质籼稻为对象,对低温储藏解除后的稻谷进行低温(15℃)、常温(25℃)和高温(35℃)储存180 d,每20 d取样进行品质指标检测,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 在3个温度条件下,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水分含量、发芽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品尝评分值呈下降趋势,黄粒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丙二醛含量、脂肪酸值呈上升趋势,15℃条件下继续储存可以有效地延缓稻谷品质的劣变,低温解除前后的温差对稻谷储存前期品质变化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储藏时间和温度与稻谷各品质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性;温差与稻谷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强。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水分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脂肪酸值的变化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在相同储藏温度条件下,丙二醛含量的活化能均小于水分含量和脂肪酸值的活化能。结论 稻谷低温解除后,短时间储存稻谷应避免温差较大,长时间储存应在较低温度下储存,既能延缓稻谷品质劣变,又能节约储存成本。丙二醛含量可作为低温解除后稻谷品质变化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储藏温度的2个不同稻谷样品的糊化特性的特征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0℃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糊化特性变化缓慢.35℃储藏下,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回生值都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籼稻:峰值粘度变化缓慢,衰减值随时间的延长减小;粳稻:峰值粘度随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大,衰减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降低.储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对稻谷糊化温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储藏特性指标及其糊化特性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样品为原料,对其主要储藏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糊化特性等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年限的增加,两个品种稻谷的发芽率、酶活性、巯基含量降低,降低幅度基本一致;脂肪酸值、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增加;增加幅度基本一致。糊化特性中糊化温度上升,两种稻谷的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峰值时间在储藏两年时达到最大;且籼稻高于粳稻。籼稻的脂肪酸值、巯基含量在年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过程中变化最为敏感;粳稻的发芽率在年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过程中变化最为敏感。两种稻谷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年限间的差异性基本相同。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储藏年限籼稻/粳稻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粳稻的气味变化、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探讨不同收获期对粳稻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的粳稻气味差异显著(p<0.05);随着收获期的增加,尤其是齐穗后54 d,粳米的硬度较低,弹性升高,黏附性较高,胶黏性低,粳米的食味品质较好;研究还发现,随着收获期的增加,粳稻横断面的放射形状由不清晰到清晰再到模糊甚至消失,胚乳细胞表面由光滑少孔、淀粉体纹路不清晰,到粗糙多孔、淀粉体纹路清晰,淀粉粒则由复粒淀粉居多排列疏松到复粒淀粉居多排列紧密再到淀粉颗粒居多结构疏松。由此表明,不同收获期粳稻的微观结构和粳米蒸煮品质密切相关,此为最佳收割期的确定提供新的数据支撑,有利于稻谷品质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储藏条件下优质籼稻的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sity analysis,RVA)特性进行研究。将含水量为13.5%、14.5%和15.5%的优质籼稻两优234试样,分别在15、20、25、30和35 ℃下模拟储藏720 d,每隔60 d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其相应稻米的RVA特征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和含水量对稻米RVA特征值有非常显著性影响(P<0.01),其中温度为主要因素。随储藏时间的延长,稻米的峰值黏度和衰减值在储藏前期增加,后期降低。30和35 ℃储藏条件下,稻米的峰值黏度和衰减值在后期明显比其他储藏温度降低更快。最终黏度、回生值、消减值、糊化温度在整个储藏期内增加,高温(30和35 ℃)储藏下的回生值、消减值、糊化温度的变化大于常温、准低温和低温储藏(25、20和15 ℃),充分反映储藏期稻米食味品质的优劣。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稻米食用品质明显下降,储藏温度超过25 ℃劣变加速,可作为稻谷储藏条件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氮气气调结合控温储藏对晚籼稻品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新收获的晚籼稻为对象,采用99%浓度的氮气包装,在高温(35℃)、常温(25℃)、低温(15℃)3个条件下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180 d的储藏。同时设立常规储藏条件作为对照,每30 d取一次样,进行加工、储藏品质及米饭蒸煮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 在3个温度条件下,相比于常规储藏,氮气气调稻谷能够有效延缓出糙率和水分的下降。在35℃条件下,氮气气调稻谷的整精米率、品尝评分值下降幅度及黄粒米率、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米饭吸水率的上升幅度均较大。在15℃和25℃条件下,氮气气调稻谷则能够有效延缓整精米率和品尝评分值的下降,并抑制黄粒米率、脂肪酸值、直链淀粉含量和吸水率的上升。在25℃和35℃条件下,氮气气调能够抑制蒸煮后体积膨胀率的上升,但在15℃条件下的效果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种子储藏时应避免使用氮气气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氮气气调比低温常规储藏效果更好,能够延缓稻谷品质劣变。而品质特征指标与储藏条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对稻谷品质的影响较小。结论 将温度控制在25℃的氮气气调储藏方式在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北高水分粳米低温储存及解除低温后的试验研究,探索高水分大米低温储存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米初始水分为17.54%,在温度低于15℃、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储存10个月,大米水分维持在16.0%,脂肪酸值低于25 mgKOH/100 g,大米品质无明显劣变,在宜存范围内。储存过程中大米L值降低,b值升高,a值变化无明显规律。TPA质构分析显示,蒸煮米饭硬度增大,黏性、弹性下降,内聚性增加。储存6个月后,各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低温解除后,在夏季,高水分大米储存1个月后发生霉变,水分、脂肪酸值、色差值均发生明显变化。扫描电镜观测结果表明:随储藏时间延长,米粒表面裂纹空隙增大,淀粉粒裸露,去胚部后形成空洞。胚乳细胞表面小孔增多变大,细胞表面被包裹的复合淀粉体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蛋白质膜明显翘起。  相似文献   

9.
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品质及蒸谷米加工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的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品质变化,为蒸谷米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依据。以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 份样品为研究对象,将其加工成蒸谷米,并对蒸谷米的蒸煮特性、外观及其制备米饭的食用品质与质构特性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蒸谷米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探讨稻谷的蒸谷米加工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原料稻谷储藏年限的延长,蒸谷米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均呈上升趋势,与储藏1 年的稻谷相比,储藏4 年的籼稻和粳稻加工成的蒸谷米吸水率分别增加49.1%和35.9%,体积膨胀率分别增加70.6%和66.6%;米汤pH值、碘蓝值和固形物含量均无显著变化;感官评价总分均降低,米粒色泽加深,外观结构变差,米饭的适口性、滋味均降低,其中籼型蒸谷米的感官品质较粳型蒸谷米好;蒸谷米米饭质构特性各指标中除硬度、咀嚼性呈上升趋势以及粳型蒸谷米米饭的黏着性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在感官品质评价的基础上,引入质构特性指标分析,对蒸谷米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蒸谷米品质评价的数学评价模型;再对综合评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品质分类,并统计各储藏年份的样品数量,由此证实籼稻加工蒸谷米适应性优于粳稻,且储藏1、2 年的籼稻加工蒸谷米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籼稻在变温储藏过程中糊化特性变化规律,为低温储粮工艺合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初始含水率为14.0 %、14.5 %、15.0 %的籼稻在低温、准低温、室温储藏条件下糊化特性及食味品质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糊化参数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室温下籼稻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的增长幅度较低温、准低温下显著,平均增幅分别为1 866、1 215、1 572、523 cP,偏高水分样品糊化指标变化幅度相对剧烈,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更强(P<0.01),说明低温或准低温下储藏有利于延缓籼稻食味品质变化。采用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模型、高斯模型和傅里叶级数对各项糊化指标进行拟合,分析比较可知,高斯模型对籼稻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变化的拟合结果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在0.668~0.942和0.687~0.906范围内,傅里叶级数对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变化的拟合结果较好,R2分别在0.661~0.861和0.701~0.868范围内。动力学模型可为籼稻储藏过程中糊化等指标预测和可食用期评估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常温下储藏8个月的7个粳稻品种糙米和相应的新米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加工和营养品质、稻米淀粉粘滞特性(Viscosity)、食味品质、游离脂肪酸含量及米饭质地的动态粘弹性(Dynamic viscoelas-ticities)。结果表明:短期储藏对粳稻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没有明显影响;储藏米食味普遍比其相应的新米要差,但新米食味好的品种其储藏米也相对较优,储藏米的综合食味评价值与新米一样和米饭外观、滋味、粘性有很高的正相关;粘度谱的衰减值和峰值粘度有所上升;米饭质地的粘弹性和动态损失正切值(Loss tangent)分别比新米上升21.47%和下降26.76%;粳稻储蓄米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加是导致食味变差的主要原因,这在食味相对较差的品种中尤为明显。通过米饭质地动态粘弹性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可以评价储藏米的食味特性。  相似文献   

12.
稻谷储藏过程中其品质的变化深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外界因素包括温度、水分、空气比例以及虫害和微生物等,尤其是在储粮温度较高且稻谷水分偏大的条件下,稻谷霉菌生长较快,导致稻谷品质下降。综述储粮条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以及稻谷储藏期间储粮害虫和有害微生物和对稻谷的危害,讨论现有的稻谷储藏技术以及新型储粮技术的研究,目前低温储粮、气调储粮、利用CO2法检测稻谷霉菌以及天然防霉剂的研发等新型技术的开发为我国稻谷的安全储藏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保障,只是一些新型技术对粮仓的要求较高,实现全国性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龙粳31大米在高温高湿普通米桶、高温高湿负压米桶、室温普通米桶和室温负压米桶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规律,探究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大米质量状况的影响。检测和分析大米外观、脂肪酸值、食味值、直链淀粉、蛋白质、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米粉糊化特性等指标,并在贮藏环境和贮藏时间两个维度上对数据进行可视化雷达图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能加速大米品质的劣化,不同贮藏环境和时间对峰值黏度(1 991 ~ 2 859 cP)、最终黏度(2 650 ~ 3 334 cP)、最低黏度(1 459 ~ 2 182 cP)、脂肪酸值(2.74 ~ 32.58 mg/100 g)、油酸(1.12 ~ 1.81 mg/g)、亚油酸(2.68 ~ 3.53 mg/g)和食味值(68.72 ~ 80.30分)等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P < 0.05)。雷达图分析表明,高温高湿普通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品质指标主要为脂肪酸值、油酸和亚油酸;高温高湿负压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指标主要为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室温普通米桶和室温负压米桶贮藏大米品质劣化的指标为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不同贮藏时间上,峰值黏度和最低黏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脂肪酸值持续升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在贮藏到15天后急剧下降,食味值逐渐降低。综上,短时间(15天)的大米贮藏,负压米桶能更好地保持大米的品质状况;长时间(15天以上)的大米贮藏,普通米桶和负压米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低质粳米食味品质,以不同品质粳米为原料,在分析大米和米饭的理化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粳米配制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一种米质较差、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粳米为主料,与米质较好、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辅料米按一定比例配制,能够改善低质米的综合品质.较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与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混合,得到的米饭柔软,黏着性和咀嚼度好,食味值高,并且低直链淀粉米混合比例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5.
吴晓娟  吴伟 《食品科学》2019,40(1):16-22
以新收获籼稻‘金优207’和粳稻‘吉粳88’大米为原料,采用温度37 ℃、相对湿度85%的条件进行加速陈化储藏,研究蛋白质氧化对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大米蛋白氧化程度不断增加;米粉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米饭硬度与大米蛋白羰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巯基和游离巯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米饭咀嚼性、弹性、外观、气味、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与大米蛋白羰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巯基含量和游离巯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米粉最低黏度、米饭硬度与大米蛋白二硫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米饭黏聚性、回复性和黏着性则与大米蛋白二硫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这表明加速陈化储藏过程中,随着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增加,大米老化回生程度增加,米饭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粳米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后熟,后熟影响粳米的食用品质.通过不同的后熟条件处理粳米,测定处理前后粳米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并对处理前后的粳米进行品质特性测定.研究发现:高温加速后熟前后,粳米中直链淀粉和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变化显著,分别由17.2%和10.4%上升至22.7%和14.2%,蒸煮膨胀率由27.2%上升至38.9%.在110 ℃后熟粳米7 h可以明显降低米粉糊化黏度,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糊化峰值黏度由5068 cP降为1607 cP,物性分析仪测量黏度由357.4 g·s降至163.4 g·s.  相似文献   

17.
李佳  曹毅  赵旭 《粮油食品科技》2020,28(3):144-147
针对偏高水分稻谷过夏储藏期间易发生品质劣变的情况,利用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开展偏高水分稻谷品质变化研究实仓实验,跟踪测定过夏期间水分、脂肪酸值和米饭硬度等质构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温期间,偏高水分稻谷品质变化情况为水分基本保持不变;脂肪酸值、米饭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上升;弹性和粘性下降;内聚性基本不变。由此可见,利用低温储粮技术偏高水分稻谷可以安全过夏,并能达到保持储粮品质,保证储粮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温度动态变化对不同水分含量稻谷主要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温(10 ℃左右波动)、中温(20 ℃左右波动)和高温(30 ℃左右波动)动态储运条件下稻谷的糊化特性、表面颜色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情况,为稻谷动态储运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稻谷水分含量调节为14%、16%、18%、20%、22%,分别在低温(0 ℃左右波动)、中温(20 ℃左右波动)和高温(30 ℃左右波动)3 个温度条件下动态储运2 个月,每15 d进行一次品质测量。结果:稻谷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色度a*值和b*值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色度L*值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则呈下降趋势;回生值随着储运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或平缓;直链淀粉含量随储运时间的延长基本不发生明显变化,仅在高温后期有所降低。初始水分含量对峰值黏度、热浆黏度、色度a*值和b*值影响显著(P<0.05);对最终黏度和色度L*值影响显著(P<0.01,P<0.05);对崩解值和回生值影响不显著。温度对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和色度a*值影响显著(P<0.01,P<0.05);对热浆黏度影响显著(P<0.05);对色度L*值和a*值影响不显著。峰值黏度与稻谷回生值呈显著正相关(r = 0.571,P<0.01),回生现象越明显,稻谷的食用品质越差,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特性各指标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低温可以降低高水分稻谷品质的变化;温度动态变化的长时间运输过程中(30 d以内)稻谷初始水分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6%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