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任志富  谢伟  王景彦  谭磊  张力 《中医正骨》2008,20(10):18-19
目的:探讨自制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自制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2例56个椎体。术前术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并参照Lee方法测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畸形角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评分由术前(8.6±0.8)分降至术后(1.7±0.5)分。手术前后椎体前壁和中间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角度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经济,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是一种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注入椎体以填充压缩骨折椎体,改善外形,增加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减轻疼痛并修复功能,疗效满意。Crandall[1]将骨质疏松骨折分为3期:急性期(〈10周),亚急性期(10~16周)和慢性期(〉4个月)。临床上对于陈旧性(慢性期)骨质疏松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3.
王翠娟  俞霞 《中医正骨》2007,19(6):74-75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taneous kyphoplasty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 VCF)的一种新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放置可膨胀性气囊(inflatable bone tamp IBT),扩张后再注入骨水泥。PKP手术不仅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而且可以恢复被压缩椎体的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硬度,提高术中灌注骨水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患者疼痛缓解和椎体高度恢复的程度,研究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2004年至 2009年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58例,共 79椎体行经皮后凸成形术.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椎体恢复高度进行了观察.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明显,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由 8.4分(术前)下降至 2.3分(术后).术前椎体前柱高度平均压缩为 57.9%,术后高度恢复到 88.6%.后凸畸形 Cobb角基本矫正.58例术后 6个月均无疼痛复发,以及骨水泥渗漏至椎管或椎旁的现象.结论:经皮后凸成形术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疼痛缓解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种新的微创介入技术,通过在椎体内形成一空腔,注入骨水泥,使骨折塌陷的椎体复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从而可以增加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迅速减轻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疼痛。我们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对28例共32个椎体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0VCF)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是指由于骨质疏松症造成椎体骨组织内钙的逐渐丢失,引起骨密度和骨强度的降低,骨脆性增加,受到轻微外力即可造成椎体单发或多发压缩性骨折。常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治疗上传统常采用保守治疗,强调长期卧床休息,但不能迅速缓解疼痛及后凸畸形加重。长期卧床会增加骨量的丢失,并可引起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近年来PVP及PKP手术的普及,其具有微创、迅速缓解疼痛等优点。本文就OVCFs治疗研究进展简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微创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其具有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畸形等优点,得到了临床骨科医师的青睐。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2月,应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共35例45个椎体,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见损伤,受伤后的腰背部剧烈疼痛和后期的脊柱后凸畸形所带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最严重的问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可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缓解腰背部疼痛,但对压缩骨折的复位作用有限,常遗留后凸畸形,治疗效果受到影响。2003-11—2009-04,我们应用传统的骨盆牵引先行复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成为了该病的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临床中椎体骨折为该病的高发类型,传统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难以解决骨折引起的疼痛、畸形以及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就近年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研究进展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硫酸钙人工骨灌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A组)经一侧椎弓根伤椎内灌注硫酸钙人工骨行椎体成形术,对照组40例(B组)不行椎体成形术。分剐于于术前、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2个月)3个时段观测伤椎矢状位指数、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脊髓神经损伤恢复情况、腰背疼痛改善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等。结果,脊柱矢状位指数和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术前后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脊柱矢状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后缘高度压缩率比较,两组间无差异(P〉0.05);腰背疼痛改善情况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脊髓神经损伤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A组无内固定并发症,B组内固定断裂者占10%。表明硫酸钙人工骨灌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减少后突畸形矫正度丢失,在降低内固定并发症及改善腰背疼痛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治疗例(个椎体)OVCF患者,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情况进行术前、术后比较.结果:VAS术前评分7.0±1 5,术后2.2±0.5.术前与术后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VP手术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起到迅速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和稳定脊柱的作用。我院自2004年6月-2007年12月采用PVP共治疗38例(4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半椎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于中山市人民医院,应用GE Voluson 730 Expert型及Philips HD11型实时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0827例胎儿中拟诊半椎体畸形36例病例进行二维检查及三维立体成像。结果:36例病例其中单发9例(发生腰椎6例、胸椎3例),多发27例,(发生于胸、腰、骶椎),多发病例均合并其他畸形,其中合并脊柱裂9例,合并脊膜膨出6例,脊柱侧弯、合并无脑儿3例,合并脑积水6例,合并其他畸形3例。结论:半椎体畸形二维超声声像图与实时三维图像比较,三维声像图更准确形象直观,可提高半椎体畸形的诊断水平,在产前诊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洪  张政伟 《新中医》2022,54(21):118-121
目的:观察壮骨活血汤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 例。对照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壮骨活血汤辅助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Cobb 角、椎体前缘丢失高度、疼痛程度及Barthel 指数。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76.47%(P<0.05)。2 组治疗后Cobb 角、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Cobb 角、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Barthel 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壮骨活血汤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确切,可降低Cobb 角和椎体前缘丢失高度,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都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向微创方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有止痛和恢复椎体的强度、硬度的作用,PKP还可恢复椎体的高度,从而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目前两者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转移瘤、骨髓瘤、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和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等。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或几乎全部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随着PVP技术的进步,对某些不需减压的脊柱骨折,如对于神经功能完好、后凸畸形小于20°、椎体压缩小于50%、脊柱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新鲜胸腰椎骨折,PVP有望取代外科手术达到复位、固定的效果,这将无疑会是脊柱外科的一场变革。近年来PVP逐渐推广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顽固性疼痛等患者,具有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作用。但临床上对骨水泥注入量的多少众说纷纭,本组治疗47例,60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35例(78椎体),术前CT检查明确病椎椎体后壁的完整性,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VAS)评分;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单侧椎弓根手术入路,单椎骨粘固剂注射量2~5 mL,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X线、CT检查骨黏合剂填充情况。结果35例手术顺利,骨黏合剂渗漏12个椎体,未出现并发症。椎体穿刺到位率100%,手术时间每个节段平均(18±6)min,骨黏合剂分布优良率93.4%。术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前,术后1 h、48 h、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30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2例发生其他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结论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引导下和监测下进行的微创治疗,经皮穿刺到椎体病灶内,将生物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等灌注剂注入到病变椎体,治疗椎体破坏性病变、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缓解或消除患者疼痛,预防椎体塌陷或发展的一种非血管介入治疗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35个椎体经皮单侧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3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ml,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病例经平均12.4个月随访,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高度无继续丢失。结论: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PKP治疗,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等指标的病化情况.结果: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相比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降低VAS评分,缩小Cobb角,使压缩的椎体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