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煤岩变形破裂电磁辐射可以用来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冲击矿压等煤岩动力灾害。利用固定质量法对煤岩电磁辐射多重分形维数进行了计算,电磁辐射强度序列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电磁辐射多重分形 D_(q-q)曲线的陡峭程度反映了其数据的波动程度,并用△D_q指标来表达这种波动规律。通过对现场测试的煤岩电磁辐射序列的分析,其多重分形维数指标与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程度有较好的一致性,为电磁辐射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一种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动态、连续预测,根据煤岩强度统计损伤理论,分析煤岩电磁辐射强度与应力关系,建立不同泊松比煤岩动力灾害与电磁辐射响应模型。利用基于该模型研制的KBD7在线式电磁辐射监测仪,对沈阳煤业集团红菱煤矿1200工作面集中运输巷和1204工作面回风顺槽进行连续监测,预测两工作面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结果表明:电磁辐射强度与常规预测指标、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有很好的相关性;1200掘进工作面电磁辐射临界值为49 mV,煤与瓦斯无突出危险预测准确率为100%,有突出危险预测准确率在70%以上;1204工作面未预测出瓦斯突出危险情况。该方法可实现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非接触、动态、连续、定向及区域性监测,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灰色系统理论在煤与瓦斯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煤体温度变化、电磁辐射、声发射以及煤的破坏类型和煤层的地质构造综合起来考虑,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多维灰色评估方法,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进行预测,以提高瓦斯突出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并编制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软件,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灰色系统理论在煤与瓦斯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煤体温度变化、电磁辐射、声发射以及煤的破坏类型和煤层的地质构造综合起来考虑,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多维灰色评估方法,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进行预测,以提高瓦斯突出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并编制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软件,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煤与瓦斯突出的微震监测可行性,在贵州某矿11112掘进工作面开展了巷道掘进过程中瓦斯异常涌出的微震响应规律研究,寻求了微震、声发射、电磁辐射三者与敏感指标瓦斯浓度之间的内在关联特征。通过分析煤与瓦斯突出的微震监测预警机制,结合该掘进工作面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微震技术内因(瓦斯压力)、外因(地应力等)的联合监测机制是瓦斯突出预警的前提和基础;(2)瓦斯异常涌出是煤与瓦斯突出的直接征兆,瓦斯涌出变化伴随有较明显的微震响应;(3)微震的震动频次、能量(震级)、分布规律等指标与瓦斯异常涌出之间存在关联规律;(4)以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异常为参照,对比验证了震、声、电参量与瓦斯数据的内在联系。本文研究初步探索了基于微震监测的煤与瓦斯突出前兆特征挖掘及预警方法,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监测预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多重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固定质量法对煤岩电磁辐射多重分形维数进行了计算,电磁辐射强度序列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电磁辐射多重分形Dq*q曲线的陡峭程度反映了其数据的波动程度,并用分形维数ΔDq指标来表达这种波动规律。通过对现场测试的煤岩电磁辐射序列的分析,其多重分形维数指标与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程度有较好的一致性,为电磁辐射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一种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准确预测煤岩动力灾害,基于煤岩电磁辐射产生机理、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监测及预警方法,研制了KBD5型和KBD7型电磁辐射监测仪,并将电磁辐射技术广泛应用于煤岩动力灾害监测及预报,包括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灾害的预测、采空区顶板稳定性监测、围岩应力分布及矿压观测、卸压带宽度确定等.  相似文献   

8.
杨孝乾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35-35,147
皮带斜井投产初期,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CH4矿井"。1978年发生一起特大型"煤(岩)与CO2突出"事故,被改定为"低CH4、煤(岩)与CO2突出矿井"。通过多年探测和井下瓦斯地质编录工作,证明皮带斜井瓦斯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突出的CO2气体具有来源的特殊性,分布的区域性,高压富集和突出的局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煤巷掘进过程中常发的瓦斯灾害事故中,以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破坏性最为严重,也是矿井灾害事故防治的重点。该文从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原则出发,对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进行探讨,为矿井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赵帅  孙志军  王彬 《科技信息》2009,(21):I0369-I0369
本文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传统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方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准确性较低。本文结合煤与瓦斯突出作用机理,着重介绍了微震预测、电磁辐射预测和煤层温度变化预测等四种很有前途的预测方法,指出了煤与瓦斯突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钻屑解吸法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煤屑瓦斯解吸规律,测定了煤钻屑解吸指标同煤层瓦斯压力的关系,进而确定了红岭煤矿的煤层瓦斯压力.经实际考察,确定的煤层瓦斯压力值可作为评价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2.
矿井抽放煤层气中甲烷的变压吸附提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压吸附(PSA)技术提浓矿井抽放煤层气中的甲烷(CH4)对解决煤层气对环境的污染、得到高效能源和化工原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以活性炭作吸附剂,PSA提浓抽放煤层气中CH4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状况,系统地从理论和实验上探讨了PSA分离煤层气的热力学关系、动力学过程以及PSA操作参数对浓缩CH4效果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井巷掘进揭煤时,较好的施工方法是震动放炮,金属骨架,钻孔排放和水力冲孔,尤以震动放炮为主。而震动放炮的实质就是利用爆破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大量的爆生裂隙来诱导煤和沼气突出。或释放煤层中积聚的瓦斯,使其压力降低,从而降低煤和瓦斯突出的强度,甚至完全避免突出。据此,实施立井掘进穿过煤层时,在检测和分析煤层内瓦斯的赋存情况后,先行钻孔排放以降低瓦斯压力和喷出速度,然后安设金属骨架,在其保护下,采用震动放炮的方法全断面一次揭开煤层。对震动放炮揭煤的爆破参数、起爆网络等进行了精心设计与施工,安全顺利地揭开了煤层。  相似文献   

14.
煤粒瓦斯扩散规律与突出预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第三类边界条件煤粒瓦斯扩散传质的理论,提出了一种预测煤和瓦斯突出的新指标,该指标包含了影响突出的多种因素,概括了已有的多种指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5.
南桐煤矿为一高沼气严重突出矿井。该矿煤层厚度的变化对其瓦斯突出有很大影响,无论是厚度不同的三个可采煤层间的对比,还是同一煤层不同厚度区段的比较,都明显地反映出煤层厚度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聂其能 《科技信息》2007,(36):305-305,332
分析煤矿煤与瓦斯突出规律,采取有效防突措施,为突出矿井煤与瓦斯的治理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用从头计算研究煤表面与甲烷分子相互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依据所提出的煤表面原子簇模型,量子化学从头计算(STO-4-31G)表明甲烷分子与煤表面相互作用是各向异性的,最大作用势(吸附势)为2.65KJ/mol,旋转势垒为1.34KJ/mol。结果表明甲烷在煤粒表面上的吸附属物理过程(表面凝聚)。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及突出过程物理特征,结合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提出以瓦斯浓度和煤体温度时间序列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指标,利用GIS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模型.某矿17180工作面的预警结果表明:预警模型可以为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理论在煤与瓦斯突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非线必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了可能发生突出的含瓦斯煤岩系统的内在动力特征,建立了考虑各种基本因素的较为全面的突出预测模型,并对突出起动的突变机制和突变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为突出非线性动力机制及其预测和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判识构造煤并获取其分布信息,以测井曲线技术为指导研究了构造煤的地球物理特征。总结了煤体结构测井参数变化规律并做出了测井曲线模版,并应用此原理对柿庄北区块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构造煤具有自然伽马负异常、声波时差正异常、低电阻率、井径扩径、人工伽马高幅值等特征;人工伽马与声波时差组合对于煤体结构划分具有较好的判识性。柿庄北区块15号煤构造煤(46%)比3号煤更为发育(13%),为制约15号煤煤层气产量的关键因素;柿庄北区块东北部与西南部构造煤发育,主要受西部NE-NNE向断层及褶皱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