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送礼,送红包现象在社会各个层次,各个行业中都有所表现,在医患交往中也不例外存在着.在实施手术前后患者家属怀着不同心态为医生送红包送礼的现象就是比较突出的表现之一,这种现象严重的腐蚀着医务工作者,干扰医院的正常管理,我院对送红包送礼现象做了相应的心态分析及对策,并做了相关规定,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红包现象逐渐盛行了起来,似乎也成为一种风俗甚至一种时尚。或是病人出于安心,或是出于对医生的感谢,都将送“红包”作为看病的一个必经的手续。有这样两个故事:有一个病人到某医院做心脏手术,手术前给主刀医生送了一个红包,但是医生却拒绝了,家属心里不踏实,于是将病人转到了其他医院去了。医生问这是为什么,病人家属说:“你们不收我的红包,说明你们心里没底,没有这个水平,连红包都不敢收!”此时的医生听了,无语。  相似文献   

3.
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红包”现象,是医患之间不正常的经济行为,是医患关系被金钱关系所扰乱的一种典型表现,是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看病收“红包”虽然不是主流,仁它有严重的危害性,成为群众反应强烈的热门话题.为了医治“红包”现象这一医疗卫生行业的顽症,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分析.1、“红包”现象的类型及心态1.1.患者或家属送“红包”1.1.1“放心”心态.患者在安排住院、  相似文献   

4.
当今患者送红包给医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是对患者利益的侵犯,而且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文章从社会学信任的视角出发,从医生的角度研究患者送红包这一现象的产生机制以及解决此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红包屡禁不绝 ,医生道德素质是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还有医药代表的介入和患者的心态等原因。本文认为收红包的医生不配做人民医生。  相似文献   

6.
红包屡禁不绝,医生道德素质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医药代表的介入和患者的心态等原因.本文认为收红包的医生不配做人民医生.  相似文献   

7.
《肝博士》2011,(1):46-47
1、以前听说过患者给医生送红包,现在我们医生可以给患者“红包”了。 “爱肝一生计划”参与医生何浩 2、社会对于乙肝携带者与其说是“歧视”倒不如说是一种无知。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钊  相似文献   

8.
医患红包与信任——经济社会学视角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社会流行医院患者给医生送红包,并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医患红包不仅破坏了医生和患者间的关系,还会造成一种不良社会风气,对社会道德形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红梅 《当代医学》2004,10(4):59-60
医疗“红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公众对部分医务人员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以及服务质量低下等不正之风和医疗费用增长现象反映强烈。虽然在医疗服务中收取和索要“红包”的现象表现在个别医生身上,但它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形象,败坏医德医风,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必须予以彻底纠正。  相似文献   

10.
儿子住院记     
儿子每一次住院和手术,都得到了医生护士的精心照料,他们没有因为我们没送红包而另眼相看。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院院长》2012,(17):15-15
日前,卫生部就《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规定“患者人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此举引发社会热议,不知一纸协议能否根治屡禁不止的红包痼疾。  相似文献   

12.
江明洁 《肝博士》2017,(6):59-60
无论是门诊病区还是住院病区,当患者向医生咨询完关于肝脏疾病的饮食、起居、作息、运动的事宜后,总会焦急而又期待地问一句,“医生医生,我家里有某某保健食品,我能不能吃?”当医生追问患者该保健品成分为何物或者名称时,多数患者仍不清楚,因为这些保健品来源要么是看了电视广告后购买的,要么是自亲朋好友“送礼不如送健康”后盛情难却收下的。  相似文献   

13.
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宝琴 《海南医学》2009,20(1):130-132
患者的信赖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以高尚的道德、高超的护理技术、良好的仪表和情绪去影响患者、感染患者,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情,驱散患者抑郁、恐惧、焦虑、孤独等异常感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和平稳的心态对待即将到来的手术,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决定着心理护理和手术治疗的成效。我科自2007年3月始开展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32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的术前心理指导,使其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顺利的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做好心理护理。结果:132例患者手术顺利,效果满意。结论:充分做好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保证术中的各项工作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普遍心理负担较重,心态复杂,往往表现出恐惧焦虑等症状,再加之环境陌生,无家属陪伴,对手术效果不明确,各种穿刺疼痛,体位的约束、器械设备发出的响声、医生护士态度及语言沟通,手术野的遮盖,舒适度需求改变等,在加之氧气吸入,麻醉面罩等特殊准备诸多因素易造成患者紧张。现分析产生手术患者紧张因素及应对措施,以降低手术患者对手术的应激性,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医疗行业中红包现象由来已久,虽经整顿,但愈演愈烈,几乎已成惯例。红包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侵蚀了他们的职业伦理道德,扭曲了医患之间合理正常的关系,让人们深恶痛绝,更为重要的是它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秩序。找寻红包现象的深层原因,探讨医患双方对于红包的心理动机,分析红包现象形成、变迁与稳定的过程,研究相关的制度都是当今许多学者关心和探寻的问题。1红包现象的原因分析红包现象的产生原因有:以竞争性使用医疗资源为目的使用红包、以使医务人员提供恰当医疗服务为目的使用红包。1.1以竞争医疗资源为目的使用红包医疗…  相似文献   

17.
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的信赖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把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放在首位,护理人员应以高尚的道德、高超的护理技术、良好的仪表和情绪去影响患者、感染患者,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情,驱散患者抑郁、恐惧、焦虑、孤独等异常感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这里我们的体会是,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员通过护士的心理护理,以良好和平稳的心态对待即将到来的手术,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所以,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决定着心理护理和手术治疗的成效。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现将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2年12月进行了3例肾移植手术,在进行特级护理的同时,并重视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几点体会如下:一、注重术前心理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程长,痛苦大,对治疗容易丧失信心。在接受移植手术过程中,虽抱有希望,又担心手术不成功,恐惧、焦虑代表了患者的一般心态。实质上是对手术缺乏信心的表现。作为医护人员,除指导病人合作做好各种术  相似文献   

19.
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往往引起患者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预后。因此,如何使患者在坦然平和的心态下接受手术,准确地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积极实施有效的人文护理,对于手术成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医生收取“红包”的问题近年来成为严重破坏医患关系的主要不良因素,为此,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加大对“红包”问题的治理力度。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有关政策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政策的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激励的悖论”现象。同时,对“红包”产生的经济学本质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