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低湿地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铁还原酶活性特征与氧化铁的形态、铁的活化及水稻土的发育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土壤剖面的耕层的铁还原酶活性都较高,不同发育度的水稻土具有不同的剖面分布规律。脱潜型水稻土剖面上下层铗还原酶活性均较高,且有随深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而脱潜潴育型水稻土则随深度而下降。铁还原酶活性是与土壤通气、透水、氧化还原状况、氧化铁活化度、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状有密切关系的综合性生物学参数。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低湿地水稻土的发育度。此外,本文还对铁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作了探索,尝试性地提出了自然铁还原酶活性的概念。自然铁还原酶活性的测定,简便易行,洲定时条件较为接近田间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型红壤性水稻土及其起源土壤的表层腐殖质 H/F 值,由红壤→渗育型→潴育型→潜育型水稻土逐渐增大。晶胶率是区分不同水型红壤性水稻土的良好发生指标。渗育型水稻土剖面晶胶率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潴育型 W 层晶胶率较其它土层高;脱潜型 P 层晶胶率高于其它土层;潜育型 G 层晶胶率<1.0。红壤性水稻土磁化率大大低于起源土壤,不同水型水稻土具有不同的磁化率剖面.磁化率剖面也可作为水型的划分依据。母质对水稻土的粘粒硅铝率、粘粒铁富集系数、质地及耕层有机质含量都有明显的影响。红壤性水稻土分类中土属的划分必须对母质因素加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3.
水稻土是在母土(起源土壤)上经人工水旱交替耕种形成的土壤类型,土壤粘粒矿物中具有较高活性的、占氧化物中主要地位的氧化铁部分、发生着形态和性质上的变化。本文对两种不同起源的水稻土与相应的起源土壤进行铁的活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说明,土壤无定形态氧化铁的数量和铁的活化度,在水稻土剖面层次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分异,并显示出相似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广东省两种不同起源(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和滨海沼泽土)水稻土的发育特征及其分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的H/F比值随淹水时间增长有增大的趋势;砖红壤与滨海沼泽土发育成水稻土的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方向不同,不同起源水稻土的pH、盐基代换量、晶质铁以及晶胶率有明显的差别,受起源土壤的影响很大,相反,同一起源不同水型水稻土的性质差异则较小;水稻土应是一个独立土类,土壤剖面形态,铁的晶胶率,腐殖质的H/F比值,pH,盐基总量以及盐基饱和度等可作为鉴别水稻土发育特征和划分土壤类型的依据,供试土壤可划分为砖红壤性水稻土和滨海沼泽土性水稻土两个亚类,每个亚类可按不同水型(淹育、潴育、潜育和脱潜等)划分土属。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福建省典型的4种母质发育、3种不同水育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剖面的表面电荷特性参数 ZPNC,δ_P 及有关物质组成,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明:(1)ZPNC 均偏于水合氧化物 ZPC 的酸侧,剖面分布呈自上而下递增.(2)除玄武岩母质系列外,其它水稻土耕作层 ZPNC 均小于起源土壤.(3)渗育型水稻土 W_1层和潴育型水稻土 W_2层 ZPNC 较其它土层高.(4)δ_P 变化与 ZPNC 呈反相关趋势.不同水型水稻土剖面 ZPNC 变化主要受水分运动影响下的腐殖质积累和氧化铁淋淀的制约,其中活性铁 Fe(?)的影响最大.(5)不同母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铁和低铁母质水稻土剖面 ZPNC 变异较小。中铁母质者则变异较大,同时亦受到粘粒 SiO_2和 SiO_2/(Al_2O_3+Fe_2O_3)摩尔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黄潮土上发育的水稻土的发生特点。对水稻土与起源土壤共六个主要剖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游离铁含量在1—2%的范围;(2)起源土壤(黄潮土)中无定形铁含量是低的,而水稻土耕层含量高;(3)铁的活化是水稻土形成的中心过程。这有助于徐淮地区水稻土发生分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稻土离铁作用明显,并以耕层最为强烈.耕层中的晶质铁和非游离铁被活化、淋溶,使耕层的全铁、游离铁、晶质铁及非游离铁量均随发育度的提高而渐减.耕层下淋的活性铁在心土层氧化淀积,导致心土层的全铁.游离铁和晶质铁量随发育度的提高而渐增.氧化铁的晶胶率和晶化度在剖面中有显著的分异,其变化趋势可确切地反映出不同水型下的成土特点。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福建省黑云母花岗岩,凝灰岩、玄武岩和石英闪长岩母质发育的3种水型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的钾素 Q/I 曲线,获得钾位缓冲容量 PBC~K,速效钾含量-△K,钾离子平衡活度比 AR_c~k 和钾位 pK-1/2 P(Ca+Mg)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不同水型水稻土PBC~K,潴育型>潜育型>渗育型>超源土壤.主要受水稻土形成发育过程中土壤胶体表面性质的综合影响.(2)不同母质红壤性水稻土 PBC~K,渗育型系列玄武岩者>黑云母花岗岩者>凝灰岩者>石英闪长岩者,潴育型系列玄武岩者>凝灰岩者>石英闪长者者>黑云母花岗岩者,主要受到腐殖质、粘粒和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影响.(3)黑云母花岗岩母质水稻土的现实速效钾最大,玄武岩母质者最小;但在 AR_c~k 一致的条件下则机反.(4)钾位和 AR_c~k 的分析与上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垄作免耕水稻土团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垄作免耕水稻土中,游离铁有所增加,但无定形铁却有下降趋势;腐殖质增多,有机无机复合度提高,从而使水稻土团聚性增强,>0.001mm 水稳性微团聚体和<0.001mm 粘粒团聚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无机微团聚体数量增多,有机微团聚体相对减少,但 Al、Fe—有机微团聚体却表现出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东台市范公堤(通榆公路)以西水稻土地区,地处苏北里下河碟形洼地平原东部边缘,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占洼地平原的3.67%。该地区由于微域地形的差异,土壤粘粒含量和渍水类型都有区别,影响土壤肥力的平衡发展和提高。本文以该区分布面积较广,代表性较大的红沙土、底黑缠脚土(同属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鸭屎土(脱潜型水稻土亚类)三个主要土种为例,研究其粘粒含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以借助必要的轮  相似文献   

11.
几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土对磷的吸附曲线与简单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基本吻合,土壤对磷的吸附及解吸能力主要受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及土壤活性铁、活性铝含量的影响,而与土壤本身有效磷含量无关。同一种水稻土随吸附磷量的增加,其解吸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黄棕壤和黄褐土粘粒胶膜的元素组成特征与粘粒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棕壤和黄褐土粘粒胶膜中元素和粘粒矿物的分析。比较了粘粒胶膜和基质土壤的性质,元素和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粘粒胶膜的pH值,粘粒含量,有机质,P2O5,MnO2,Fe2O3,盐基等的含量和铁的活化度均比基质土壤的高;粘粒胶膜能富集Co,Pb,Zn,Cd等重金属元素。2种土壤的粘粒胶膜和基质的粘粒矿物均由1.4nm矿物,水云母,高岭石组成;黄棕壤基质和胶膜中的1.4nm矿物为1.4nm过渡矿物和蛭石的混合相,而黄褐土基质和胶膜中的1.4nm矿物全部由蛭石组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贵州省部分水稻土铁还原酶括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还原酶括性是区分不同水分作用下的水稻土发生类型及其肥力水平的较好指标。水稻土铁还原酶活性受到土壤中铁的晶胶比与活化度、MnO2含量以NH4^ 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宁镇丘陵十个剖面和里下河圩田二个剖面的腐殖质含量及其组成和络合态铗含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冲田水稻土耕层腐殖质含量高于旱地黄刚土,低于圩田水稻土,腐殖质积累层厚度随水稻土发育程度而逐渐加深;(2)冲田水稻土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占优势,胡敏酸碳/富里酸碳比值高于早地黄刚土,但比圩田水稻土低;(3)冲田水稻土胡敏酸的E_(465)低于圩田水稻土;(4)络合态铁含量在全剖面上的分布与腐殖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5个省的20个水稻土土样的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等22项测定结果,进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铁、有效锰、脲酶、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通气孔隙及非毛管大孔隙等7项肥力因素在评价水稻土肥力水平时贡献较大。利用这7项肥力因素指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水稻土肥力水平进行分级,接近生产实际,值得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地带性土壤发育成马肝土以后,表层、亚表层不同腐解程度的有机残体数量增加.铁质、铁锰质凝团数量减少,并形成许多腐殖质铗质扩散胶膜和根际铁质环状物。其渗育层、潴育层出现了许多体积较大的扩散状铁质,铁锰质凝团、凝块、凝粒集合体和无定形锈斑。 马肝土各发生层的孔隙壁、裂隙壁均无淀积粘粒胶膜的发育。相反原地带性母土在水稻土形成后,淀积粘粒胶膜消失并使扩散状胶膜出现褪色现象。在土壤微垒结类型上,除残留有起源土壤的特征外,马肝土多呈基质内有离析物的细粒物质微垒结。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十五种主要类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确定土壤钾的形态和含钾矿物的类型及其相对量以探明土壤供钾能力。试验表明:位于鄂南水稻土的各形态钾含量较低,土壤中含钾原生矿物主要为难分解的白云母和长石,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由湖积物、花岗片麻岩、鄂北Q_3母质以及鄂西北红砂岩发育的水稻土,各形态钾含量较为丰富,或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易风化钾矿物,其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由花岗片麻岩发育的土壤含钾量主要集中于粗粒部分,而其他土壤含钾量主要聚集于粉粒和粘粒中。15种土壤供钾潜力与成土母质,土壤地带性分布以及钾的风化系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了四川盆地9种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中铁、铝氧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游离铁为钙质紫色水稻土>中性紫色水稻土>酸性紫色水稻土,无定形铁为中性紫色水稻土>中性紫色水稻土>钙质紫色水稻土,络合态铁以中性紫色水稻土较高,络合态铝以酸性紫色水稻土最高,酸性紫色水稻土无定形铝比中性和钙质紫色水稻土高5-30倍。在中性紫色水稻土中,<0.002mm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游离铁、无定形铁和铝分别为土壤的32.8-58.3%、68f.3-91.8%和66.7-93.0%;络合态铁、铝集中分布在<0.002mm和0.01-0.002mm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肥施用对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铝具有明显的影响。有机质与无定形铁,铝和络合态铁,铝的相关关系数分别为0.9473**、0.4950、0。9412**和-0.8322**。络合态铁和铝间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r=-0.7998*)。在水旱轮作下,施用有机肥有利于紫色水稻土铁-腐殖质复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石灰性水稻土及其起源土壤中碳酸钙、有机质和各形态铁氧化物等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土壤剖面上碳酸钙、有机质及各种形态铁的分异特征,表明石灰性水稻土发育过程中,土壤剖面上碳酸钙、有机质、各形态铁含量的分异状况主要受水耕熟化过程的影响,碳酸钙含量还受母质遗传作用的影响,可以用有机质、各形态铁的A/C或C/A值来反映水稻土剖面的分异程度,这对进一步探讨喀斯特山区石灰性水稻土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耕条件促进了胡敏酸的累积和富虽酸的淋溶,使水稻土中耕层的H/F比值随发育度的提高而增大;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含量与活性铁含量,铁水合系数及活化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晶胶率和晶化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但是,与全锰.游离锰和活性锰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准;耕层的H/F比值不宜作为水稻土亚类划分的指标,而只宜在土属等基层分类单元划分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