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0例RA患者,2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群中血清GPI抗原的浓度,并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RA患者还检测了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结果:RA组的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且GPI水平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GPI 为 0.49 μg/mL时,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92.3%;GPI与RF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指标CRP、ESR无相关性(P>0.05);GPI和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无明显差异.结论:GPI、抗CCP抗体、AKA与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因子阴性患者在诊断上可起到互补作用,GPI对RA的诊断及活动性判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2例RA患者、198例非RA患者和177例健康正常人血清中的GPI、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浓度,计算RA组患者的DAS28评分,将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组中GPI浓度为(0.41±0.23)μg/ml,高于健康组(P<0.01),GPI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6.08%和24.14%;RA组中抗CCP抗体为(126.94±104.48)Ru/ml,高于非RA组和健康组(P<0.01),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69.67%和93.41%;抗CCP抗体联合GPI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84.43%和57.22%。结论: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度高,GPI联合抗CCP抗体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可增加RA的检出,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活动期RA患者40例(活动期组)、稳定期RA患者35例(稳定期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TNF-α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活动期组血清TNF-α水平为(42.6±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rs2004640位点T等位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对136例RA患者进行IRF-5rs200464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分期,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水平。结果 X线分期为Ⅲ+Ⅳ期组RA患者的T等位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18)。关节外表现<3个的RA患者的T等位基因阳性率显著多于关节外表现≥3个的RA患者(P<0.01)。结论 IRF-5 rs2004640 T等位基因与RA患者关节破坏程度(X线分期)和关节外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D-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及D-D对RA发病过程的意义。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门诊及住院197例RA患者,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将患者分为低度活动组51例、中度活动组65例、高度活动组81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外周血D-D、IL-6、TNF-α水平变化及与DAS28的相关性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关联性。结果 RA组与对照组比较D-D、IL-6、TNF-α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与对照组及低度活动组比较D-D均增高(P0.05)。RA组D-D、IL-6分别与RF、ESR、CRP、DAS28呈正相关关系(P0.05),TNF-α与RF、DAS28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RA组D-D、IL-6、TNF-α与DAS28呈正相关性,所以D-D可作为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评估指标之一,提示RA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体内有高凝-纤溶系统异常活动,故抗凝治疗可作为RA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he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08例RA患者、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50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PI浓度,RA患者同时检测了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nti-CC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结果 GPI浓度:RA患者为(1.840±2.821)μg/ml, SLE患者为(0.143±0.426)μg/ml,其他风湿病患者为(0.074±0.279)μg/ml,健康体检者为(0.092±0.232)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SLE、其他风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GPI浓度与类风湿因子(R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1),与其他检测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GPI浓度大于0.209μg/ml时对RA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其特异性可达93.7%,敏感性为56.5%.表明GPI的变化在RA诊断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RA患者157例,根据疾病活动度分为轻、中、重度三个亚组;对照组为体检中心的体检健康者32例。观察其肿、痛关节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 RA组的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活动性RA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高低可作为反映RA病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的相关性,探讨PAD4对RA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收集90例RA患者和7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同时收集RA患者的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PAD4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对89例RA患者及146例非RA患者测定血清AKA,比较两组病人AKA阳性率,并对AKA与类风湿因子(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AK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患者(P<0.001);对于RA诊断AKA特异性为92.5%,RF特异性为75.2%.提示血清AKA检测对于R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弥补RF对RA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70例RA患者与30例其他疾病患者的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比较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结果:70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54%,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6%。结论:抗CCP抗体阳性有利于早期的RA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和miR-199a-3p表达水平,以及两者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102例RA患者为RA组,另选取102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RA组与健康组之间血清lncRNA TUG1、miR-199a-3p表达水平,以及不同疾病活动度RA患者之间血清lncRNA TUG1和miR-199a-3p表达水平、基于C反应蛋白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CRP)、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血沉。分析RA患者血清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血清miR-199a-3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DAS28-CRP、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血沉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lncRNA TUG1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血清miR-199a-3p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均P<0.05)。随RA疾病活动度增加,RA患者血清lncRNA TUG1表达水平、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DAS28-CRP及血沉均呈升高趋势,而血清miR-199a-3p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均P<0.05)。RA患者的血清lncR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青藤碱或甲氨喋呤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血清中TNF-α、IL-1β、IL-10的含量及抗CCP抗体的滴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增加(P<0.01),IL-10的含量无明显变化.青藤碱及甲氨喋呤能显著降低RA患者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P<0.01),而对IL-10的含量及抗CCP抗体的滴度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青藤碱可通过降低RA患者中血清TNF-α、IL-1 β的含量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13.
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例RA患者,2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了类风湿因子(RF)。结果70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01±1.01)μg/mL,2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组为(0.41±0.18)μg/mL,30例健康对照组为(0.090±0.030)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在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段回归分析发现GPI的浓度和RA病情活动成正相关。GPI抗原对RA检测的敏感性为61.4%,特异性为93.3%。结论GPI在部分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其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揭旭日  陆翔  王小超 《右江医学》2012,40(6):785-787
目的探讨血清锌离子、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与RA骨质疏松、关节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分析收治的108例R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X线分期。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乳胶凝集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免疫荧光法测定CRP,化学法检测血清锌离子浓度。结果 RF、抗-CCP抗体与锌离子浓度无关(P>0.05),CRP、骨质疏松、关节功能障碍与锌离子浓度有关(P<0.05或0.01)。RF、抗-CCP抗体、CRP与骨质疏松无关(P>0.05)。结论类风湿因子阳性、抗-CCP抗体阳性、CRP升高与RA患者骨关节破坏关系不大;锌离子浓度低下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关节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崇刚 《医学综述》2013,19(5):927-928
目的探讨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对类风湿关节炎(RA)软骨破坏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1例RA患者及32例健康人血清的COMP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并分析它们与COMP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组患者血清COMP水平显著升高(P<0.05),活动期RA患者COMP水平也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RA患者血清COMP水平与ESR呈正相关(P<0.05),与RF、CRP无相关性。结论 COMP能反映RA的严重程度,是RA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AKA APF及抗CCP联合检测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庆  顾德良  赵陆伍 《河北医学》2007,13(5):509-512
目的:联合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抗体(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探讨RA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已确诊的71例RA患者、207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同时测定抗CCP抗体(ELISA法)和AKA、APF(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AKA、APF及抗CCP抗体对早期RA的敏感性分别为46.5%、77.5%和69.0%;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98.8%.CCP及APF的阳性检出率高于AKA(p<0.01)而与类风湿因子(RF) 无差异(p=0.067).RF弱阳性或阴性的RA患者,AKA、APF及CCP可为阳性.结论:CCP抗体及APF对RA 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高度的特异性,联合检测AKA、APF、CCP抗体可作为早期RA病人及RF阴性RA病人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躯体症状及血清炎症因子、风湿四项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中途脱落3例)予以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中途脱落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乌芍蝎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症状(关节疼痛、肿胀、晨僵)评分结果、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检测结果及风湿四项因子[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CP)、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O",ASO)]阳性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症状评分结果、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检测结果及风湿四项因子(RF、AKA、ACCP、ASO)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躯体症状,调节炎症因子及风湿相关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梁华铭 《吉林医学》2011,32(15):2963-296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其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1例RA患者和58例非RA患者(其他风湿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抗-CCP抗体、RF对RA敏感性分别为77.23%和79.21%,特异性分别为91.38%和75.86%;两者联合检测对R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8%和98.28%。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RF可大大提高RA的检出率,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戴辰程  戴冽  郑东辉 《广东医学》2005,26(6):796-797
目的了解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RA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1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77例非风湿病患者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同时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程、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双手Sharp评分。结果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为63.1%,特异性为97.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病程、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无相关性,与双手Sharp评分之间有显著相关。结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同时是RA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01基因与武汉籍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78例RA患者和126例健康者的HLA-DRB1*01、*04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RA患者DR4基因频率为52.5%,对照组为21.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R1基因频率两组无差异(P>0.05).RA患者HLA-DR4的主要亚型为DRB1*0405(32.1%)与对照组(6.3%)有显著性差异(P<0.01).DR4阳性的RA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关节侵蚀性病变明显高于DR4阴性的患者(P<0.01).提示HLA-DR4基因与RA患者易感性及疾病严重性相关,其主要亚型为DRB1*0405、DRB1*0401.DR4基因检测可作为一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