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柴油微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配比对形成柴油微乳液水增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戊醇为最佳助剂,碳链太长、太短或带支链均不易于形成微乳液;复配体系D0821/AEO3要比D1221/AEO3增溶效果好,与TX-4/AEO3和D0821/TX-4/AEO3体系进行对比,确定D0821/TX-4/AEO3为最佳复配体系,不仅增溶的水量多,成本也大大减少。在m(D0821):m(TX-4):m(AEO3)为15:14:21时,最大增溶水的质量分数将近29%,总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6%多,正戊醇质量分数3%多。  相似文献   

2.
汽油微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考察不同醇,表面活性剂与助剂不同配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形成单相微乳汽油的影响,并进行粒径测量和流变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为最佳助剂,D0821与正丁醇在最佳配比下增溶水量最多,复配体系AEO-3/D0821比AEO-3/1831增溶效果好,此微乳液为塑性流体,粒径在60nm-100nm之间。  相似文献   

3.
杨楚芬 《广东化工》2012,39(8):11-12
乙醇柴油的开发有助于缓和石油系燃料的供需矛盾,同时乙醇柴油的使用可以减轻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为提高乙醇柴油的稳定性,文章采用乳化与互溶法制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的乙醇柴油微乳液,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对该体系的乳化和助溶效果,并探讨了温度对该体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表面活性剂AEO-3与正庚醇的复配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能源、可再生资源日益短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微乳化汽油代替纯汽油作为汽油发动机的燃料是一种节能技术。通过相图分析法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进行筛选,得到应用范围广、价格低廉、环保的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作出saa/汽油/正丁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微乳液区域,并对该微乳液进行电导率、密度、稳定性等一系列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汽油进行微乳化,使之具有高的掺水量,应用范围广且成本较低,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明显减少。该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微乳液的形成机理,阐述了微乳液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通过本体聚合得到一系列不同氨值、不同分子量大小的氨基硅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即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3 h、催化剂用量0.1%、封端剂用量0.5%。采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非离子表面乳化剂、正丙醇为助乳剂乳化氨基硅油,制备出了颗粒透明、高稳定性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此方法原料易得,成本低,反应操作简单、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无醇复配乳化剂,在常温下制备油包水(W/O)型微乳化柴油,并绘制柴油-乳化剂-水的拟三元相图,通过对拟三元相图分析,考察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对无醇微乳化剂增溶性的影响;对微乳液中的水滴粒径、表面张力进行测试,考察HLB值与掺水量对微乳液水滴粒径、表面张力的影响,并对微乳液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醇复配乳化剂微乳化性能较好,乳化剂用量为10.2%时,微乳体系的增溶水量为22.1%;当复配乳化剂的HLB=7.5时,体系拟三元相图的面积最大,且制得微乳液的水滴平均粒径与表面张力最小;当乳化剂用量为5%时,含水量为12%的微乳液能保持180 d外观透明。  相似文献   

8.
药用物料的流变特性,是反映药品物料品质和物理特性的重要参数。文章综合了目前国内外在微乳黏度与剪切率、剪切应力与剪切率、温度与黏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并结合具体对天然维生素E微乳制剂的流变性研究加以说明。对目前流变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微乳流变性研究,应以流变成因为核心等方面着手优化更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纳米微乳化技术,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得到了优化的制备工艺。得到优化制备条件为:在30℃恒温水浴下,薄荷油载量为12%(质量分数,下同),乳化剂用量为12%(其中T20为10%,P1570为2%),助乳化剂PG用量为20%,PEG-400用量为5%,去离子水为51%,剪切乳化速度为5 800r/min。产品理化指标为:外观澄清泛蓝光,水溶性良好,为O/W型微乳,粒径≤100nm,相对密度为1.0270,折光率为1.3944,薄荷油实际载量为(11.0±0.5)%,30℃时包封率为90%,在60℃条件下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马路遥  吕效平  韩萍芳 《现代化工》2012,32(5):71-74,76
用烷基苯磺酸钠、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和MOA多元复配乳化剂制备了微乳化柴油。此柴油微乳液粒径在60 nm左右,乳液颗粒分布均匀,且实验重复性好。在温度为45℃,搅拌时间为60 min,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水质量分数为15%条件下,对制得的微乳化柴油的十六烷值、闪点、黏度等理化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均满足0#普通柴油国标标准。通过柴油发电机组台架试验,微乳化柴油最高节油率约为7.5%,比纯柴油烟度降低83.1%,NOx排放量比纯柴油降低86.5%。研究了该微乳化柴油的热稳定性,通过微乳化柴油高温稳定时间(80℃)与常温稳定时间之间的近似关系推得其常温稳定时间。此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测定常温稳定时间的方法而言,可节省大量检测时间。经实验证明,高温稳定时间在30 min以上的柴油微乳液,可以储存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有机硅微乳液在纺织、橡胶等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微乳液组分对其增溶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杨酸甲酯(正庚烷)/吐温80(吐温60)/正构醇/水等微乳体系的增溶水量进行了研究,由拟三元相图计算并比较各个体系的微乳区域及液晶区域面积大小.结果发现:当微乳界面膜上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总量增多,则相应的微乳体系增溶水量较大;微乳界面膜的混乱度增大,柔性增大,使得微乳界面膜易于弯曲,使微乳易于形成规整的球体,相应的微乳增溶水量较大.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杀虫单与三氟氯氰菊酯复配成微乳剂的研究方法 ,概述其药效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拟三元相图的方法研究了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对乙草胺微乳液区域的影响,确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酚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助表面活性剂使用正丁醇,最佳乳化剂配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5:2:3.通过电导率测定,确定了乙草胺,乳化剂,水三元体系中乳液区的W/O、O/W类型.通过对液晶现象观察,绘制了在混合制剂(A)/混合制剂(T)/水拟三元相图中液晶区域范围.并讨论了微乳剂配制过程中的相行为变化.  相似文献   

15.
微乳形成机理及其药物增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微乳形成机理的主要学说,对微乳增溶难溶药物在注射、口服和经皮给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在微乳液体系中的酶促反应。讨论了表面活性剂、溶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对微乳液中酶促反应的影响及酶在反胶束中的增溶位置。庚烷、辛烷、壬烷是较好的溶剂 ,酶分子可增溶于反胶束中的水池 ,或吸附于油—水界面层极性头微乳液膜附近。描述了微乳液中水含量和缓冲溶液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酶活力与水含量一般呈钟形曲线 ,与 pH可呈钟形或S形曲线。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微乳形成机理的主要学说,对微乳增溶难溶药物在注射、口服和经皮给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0.5%溴敌隆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锋  王宏光  高宏航 《农药》2000,39(10):13-14
报道了0.5%溴敌隆微乳剂的组成和制备方法,研究了温度、水质和贮存时间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老查了制剂的杀鼠毒力和对鼠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9.
10%甲氰菊酯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陈立 《农药》2000,39(3):17-18,20
以10%甲氰菊酯微乳剂为例报道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微乳剂的组成和制备方法,研究了温度、水质等因素对该制剂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该制剂的杀虫活性。证明该制剂成本低,药效好,质量稳定,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微乳液萃取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酸钠-正戊醇-正庚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对水相中的Co2 进行萃取研究,考察了微乳液中油酸钠的浓度、料液与微乳液的体积比(R)、温度、接触时间等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微乳液中油酸钠浓度为0.17mol/L,正戊醇体积分数为20%,料液与微乳液体积比为8,接触时间为6min时,Co2 的萃取率达到98.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