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普及,引发了深刻的科技变革,催生了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创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商业模式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章通过简要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内涵、物联网产业链,再结合物联网自身的商业特点和不同行业的市场需求,重点设计未来物联网的八大商业模式,分析和比较各类商业模式的特征,并且提出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商业模式发展策略,期以实现模式设想与市场需求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冰菜生产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通过构建物联网系统架构、选择和布局合适的传感器、建立实时监测系统等,设计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冰菜栽培环境的全面感知。利用无土栽培试验,验证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提升冰菜生长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有效性,为农户提供了高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技术能够将所有物品跟用户端实现有效的连接,使物品之间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油田数字化建设,是油田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中国路径。在油田生产建设不断发展的助力下,数据采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和传感网络之间的有效结合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基于此,本文对物联网技术在油田化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聂影 《山西机械》2012,(5):191-192
基于光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对传感器的认识,结合当前科技最前沿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趋势,探索构建一套将物联网应用于校园之中的可行性方案,以期为未来的校园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人工巡视、纸质记录等传统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基建管理与进度把控的要求。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电网施工现场数字化平台,利用视频监测、 ZigBee 无线网络技术和 RFID 数据采集技术,实时定位检测现场施工人员、设备和材料,监测异常行为,提高事故响应速度与处理能力。同时,该平台通过电网建筑模型信息系统( BIM ),优化项目设计,实现现场管理高效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7.
为实现生产线智能化,开发一套基于Niagara应用框架的物联网生产线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物联网三层架构体系,实现生产线设备远程操作和实时监控.基于深度学习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和故障预测技术,实现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实时反馈.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生产线智能化,开发一套基于Niagara应用框架的物联网生产线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物联网三层架构体系,实现生产线设备远程操作和实时监控.基于深度学习的产品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和故障预测技术,实现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实时反馈.  相似文献   

9.
随着北京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运营里程数不断增加,日均客流量逐渐增大,地铁线路的维护工作日益加重,大型养路机械设备的配置数量也逐步增多。传统的纸质管理、手工台账化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目前高效、便捷、物联的设备化管理需求。笔者公司结合“六个一”的设备信息化管理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4G/5G技术等,搭建了一套大型机械设备智能管理系统,以实现大型养路机械设备数字化、物联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逐步走向大数据时代,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系统.以物联网作为基础硬件支撑,通过RFID标签对物流数据进行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利用C#语言对系统进行开发,并结合GPS导航系统对物流车辆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完成物流运输中的人与货物、货物与车、货物与货物之间的交流,实现物流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图书馆,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中间件技术等。通过正确设计智能图书馆体系结构和合理进行图书馆功能设计,智能图书馆可解决传统的以条形码标识图书所带来的馆员工作量大、费时费力等问题,开创图书馆管理和应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通过亚临界水水解技术处理秸秆的装备,并针对其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架构的远程装备监测系统。搭建了基于STM32的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和位置信息的硬件实验平台,该硬件平台通过NB-IoT无线通信技术传输数据,并基于MQTT协议与云平台通讯;利用微信小程序,结合云服务器的消息转发功能,实现实时远程监测,以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该新型无害化处理秸秆装备的智能化水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有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基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建立了一种制造企业信息化智能网络概念模型,并构建了制造企业智能网络结构框架,分析了智能网络运行原理,描述了智能网络具体应用实现过程。该智能网络可为某个或者某类实体对象创建惟一标识,同时借助定位系统进行实体对象定位,并通过惟一标识和定位信息,实现信息化数据在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智能、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丁露  倪佳 《仪表工业》2013,(9):26-29
由于物联网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抓住机遇、突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通用体系架构,分析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物联网的基础和重要感知器件—传感器入手,详细讲解了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战略意义,最后给出了我国传感器标准化发展现状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有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基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建立了一种制造企业信息化智能网络概念模型,并构建了制造企业智能网络结构框架,分析了智能网络运行原理,描述了智能网络具体应用实现过程。该智能网络可为某个或者某类实体对象创建惟一标识,同时借助定位系统进行实体对象定位,并通过惟一标识和定位信息,实现信息化数据在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智能、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16.
节能减排是国家制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方针,而空调系统是城市耗能的主要方式。为了有效地监管和合理的使用能源,基于物联网技术,结合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的设计实现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中央空调SCADA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中央空调末端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节能测控系统。采用分层构建机制研究了物联网的感知、网络通信和应用三层架构的实现方法,论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央空调SCADA系统的设计实现实例。实验证明,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工业无线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业无线网络技术兴起于21世纪初,通过支持设备间的交互与物联,提供低成本、高可靠、高灵活的新一代泛在制造信息系统和环境,推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升与扩展,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的重要使能技术。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和市场分析公司ARCGroup、IMSResearch、OnWorld等都将工业无线网络列为技术成熟度最高、市场前景最好的物联网方向,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行技术。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研发的用于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无线网络标准WIA-PA,于2011年10月14日,经国际电工委员会工业过程测量、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委员会IEC/1C65的全部26个P成员国投票,最终以100%的通过率,成为正式IEC国际标准。这标志我国的自主技术在工业无线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得到了认可,取得了先机。WIA-PA技术在工业物联网技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 位和作用。工业物联网技术目前有三个比较公认的技术体系:无线HART、ISAl00和wIA-PA。WIA-PA的独特之处在于并非针又寸和依赖于现场总线应用,而是面向未来的工厂泛在信息感知和物联的独立无线技术。由于在拓扑结构、自适应跳频、分簇报文聚合等方面开展了原创性研究,在规模可扩展性、抗干扰性和低能耗运行等关键性能方面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从而成为继无线HART之后新的IEC国际标准。WIA-PA不仅具有技术优势.其市场前景和发展应用空间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同,IMSResearch在年度市场报告中对WIA-PA的市场前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们将通过本专题向大家介绍我国工业无线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相信通过大家对这个专题的关注会促使我们不断完善ⅥA人工业无线技术及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模式,进而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业无线技术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领域把物联网作为一个更为普遍的元素,在正确的时间安全地做出正确的信息能使整个企业的运营回报更大。无缝集成企业、供应链和工厂正成为差异化竞争的下一次浪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在物联网环境下,不仅包含过去的网络环境组件,更加入了智能对象,因此将形成数以亿计的数据量,这些庞大的数据将造成感知层庞大的计算成本。为此,该文在感知层使用安全水平协议的概念来降低计算成本,并在中介层与感知层之间以数字签名的概念提出轻量级安全机制,通过中介层使感知层内感测节点的身份具有可验证性与不可否认性,进而提升物联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振动监测系统感知层,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感知层的结构,阐述了感知层的设计理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更人性化,便于操作和管理;融合WSN的RFID读写器设计方便了感知层信息的获取。系统设计为特定环境的工业现场实时监测提供了方便的手段,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入实时在线振动监测系统,使整个系统更加智能和快捷,为旋转机械的故障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