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红系造血的影响。对16例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移植患者的ABO血型,IgM和IgG抗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6例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恢复造血功能,与ABO血型相合组比较,ABO血型不合组在粒细胞植活时间、血小板植活时间无差异,但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长;ABO主侧不合与双侧不合受者抗供者凝集素消失时间与红系恢复时间有相关性。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会导致红系造血迟缓。移植前用供型血浆置换法或输注供者红细胞来中和受者体内抗供者红细胞的凝集素能缩短红细胞植入时间,减少红细胞的输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评价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按干细胞采集程序采集HLA配型相合、ABO血型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能,观察未去除红细胞和(或)血浆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采集28例异基因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并选用同期ABO血型相合15例作对照。检测采集物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比例及CD34+细胞计数,观察造血功能重建情况和转变为供者血型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ABO血型不合和相合组采集物中的NC、CD34+细胞数、MNC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ABO血型不合组和相合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4例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红系造血明显延迟,ABO血型不合组28名患者于移植后35-193天血型成功转变为供者型,和ABO血型相合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BO血型不合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障碍,主要不合可能是红系造血明显延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患者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5年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105例,血型相合移植53例,血型不合移植52例,其中ABO主侧不合20例,ABO次侧不合24例,ABO主次侧不合8例,统计移植后3个月内患者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输注量,以及粒系和巨核系植活时间,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ABO血型是否完全相合分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发现粒系植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0,P0.05)。以年龄、性别分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时,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Z值在-0.036~-1.072,P0.05)。以不同血液疾病类型采用多组间Kruskal-Wallis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在0.011-3.392,P0.05)。对ABO血型主侧不合、次侧不合以及主次侧均不合的患者进行多组间Kruskal-Wallis分析,发现粒系植活时间、巨核系植活时间以及3个月内红细胞悬液输注量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分析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BO血型主侧不合组与次侧不合组之间在粒系植活时间、巨核系植活时间以及3个月内红细胞悬液输注量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发现ABO血型主侧不合组与主次侧均不合组之间在巨核系植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移植在粒系的植活时间上比ABO血型相合的延迟。ABO血型主侧不合的移植在粒系植活时间、巨核系植活时间以及红系恢复上比ABO血型次侧不合的延迟。ABO血型主次侧不合的移植在巨核系植活时间比ABO血型主侧不合的延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明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的,但仍可能出现血液免疫学并发症.以同期ABO血型相合的受者作对照,分析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红系重建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85-04/2006-04进行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155例,ABO血型相合患者83例,ABO血型不合72例,包括主要不合32例,次要不合33例,主、次要双向不合7例.骨髓移植30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24例,骨髓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ABO血型相合与不合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疾病的缓解程度及预处理方案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实验方法:行骨髓移植,ABO血型相合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采髓量1 010~1 430 mL,抗凝后当日回输;ABO血型主要和双向不合者用羟乙基淀粉沉降去除供者红细胞,次要不合者去除血浆,经静脉输注给受体.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干细胞动员后,采集的干细胞悬液当日直接输注给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0.5×109 L-1时为植活时间;血红蛋白达100 g/L为红系恢复的标准;血小板恢复指血小板稳定于20×109 L-1以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移植后网织红细胞数量< 1%的时间超过60 d,骨髓穿刺红系前体细胞缺失.③实验评估:分析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无病生存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①造血重建:细胞移植后,共4例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3例,双向不合患者1例.与ABO血型相合患者比较,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的粒细胞植活时间、血小板输注数量无明显变化(P > 0.05),红细胞输注量显著增加(P < 0.05),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长(P < 0.05);ABO血型次要不合、双向不合患者上述4项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无病生存率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与ABO血型相合患者比较,ABO血型主要不合、次要不合、双向不合患者在细胞移植后1,3,5年的无病生存率均基本相似(P > 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均基本相似(P > 0.05).结论:ABO血型主要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而导致红系造血恢复迟缓及红细胞输注量增加,但对髓系和巨核系造血恢复无影响,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存率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红系恢复情况,以评价血型不合、HLA是否相合等对红系恢复、造血重建、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14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仅1例发生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13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1例发生纯红再障未计算在内)与同期进行11例ABO血型相同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比较,血红蛋白恢复在血型不合组明显延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两组无差异;在血红蛋白恢复和血型转换的时间上血型不合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组明显要迟于全相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相关合并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红系恢复情况,以评价血型不合、HLA是否相合等对红系恢复、造血重建、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14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仅1例发生纯红再障。13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1例发生纯红再障未计算在内)与同期进行11例ABO血型相同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比较,血红蛋白恢复在血型不合组明显延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两组无差异。此外,在血红蛋白恢复和血型转换的时间上血型不合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组明显要迟于全相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相关合并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红系恢复情况,以评价血型不合、HLA是否相合等对红系恢复、造血重建、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14洌ABO血型不合患者仅1例发生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13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1例发生纯红再障未计算在内)与同期进行11例ABO血型相同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比较,血红蛋白恢复在血型不合组明显延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两组无差异;在血红蛋白恢复和血型转换的时间上血型不合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组明显要迟于全相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相关合并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红系恢复情况,以评价血型不合、HLA是否相合等对红系恢复、造血重建、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14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仅1例发生纯红再障。13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1例发生纯红再障未计算在内)与同期进行11例ABO血型相同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比较,血红蛋白恢复在血型不合组明显延迟,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两组无差异。此外,在血红蛋白恢复和血型转换的时间上血型不合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组明显要迟于全相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相关合并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但ABO血型不合在移植后血型转换期输血时应该制定何种输血策略值得研究。目的:研究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换期血型抗原抗体的变化及输血时血液的选择策略。方法:应用血型鉴定、抗体检测、抗体效价测定、交叉配血等方法,对24例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血型转换期进行血型抗原抗体的监测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并与同期30例血型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比较,选择适合的血液。结果与结论:24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于移植后全部获得造血重建,但在红系恢复时间上,主要血型不合组和主次要均不合组的时间均有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血型转换期监测的ABO抗原和相应抗体发生的变化,主要ABO血型不合移植者在血型转换期均输注了患者型红细胞;次要血型不合者根据抗原减弱的情况,从输患者型过渡到输供者型红细胞;主次要均不合的患者,从首先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再过渡到输注供者型红细胞,24例患者均未发生任何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输血策略,应根据患者血型转变情况及抗体效价动态变化,权衡所选血型对造血重建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输血,可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且不影响干细胞植活及血型转换时间,保证患者移植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型不合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重建、输血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移植病例,分为ABO血型相合组(24例),次要血型不合组(15例),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组(13例),比较3组间移植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植入时间,造血恢复期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移植后的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有无差异。结果 3组间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系植入时间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组比血型相合组明显延迟(P0.05),次要血型不合组与其余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输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目明显高于血型相合组及次要血型不合组(P0.05)。3组间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要及双侧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迟,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1.
ABO血型不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AST)的影响,回顾分析了15例ABO血型主要不舍,9例次要不合的HLA相合的NAST的临床特点,并选用同期ABO血型相合的NAST作成组比较。结果显示:24例ABO血型不合的NAST受者在输入供者外周血千细胞悬液时无1例发生急性溶血,但有2例发生迟发性溶血。统计学分析表明,ABO血型不合对NAST骨髓植活、血小板恢复、GVHD、疾病复发及无病生存均无影响。在ABO血型主要不合组,红系开始恢复时间明显延迟,其中1例“0”型血受者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持续5个月。结论:ABO血型不合不是NAST的障碍,仅在ABO血型主要不合时.红系恢复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12.
20例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中,6例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PRCA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以及Ⅱ-Ⅳ度aGVHD并无影响。6例PRCA患血型均为O型,而供血型5例为A型,1例B型,提示供/受血型A/O是主要ABO血型不合allo-HSCT后PRCA发生的高危因素。4例除给予RBC输注无其它特殊治疗,随着凝集素滴度降至<8,红系造血自然恢复,而另2例尽管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红系再障仍持续>300天,经供型血浆置换而红系恢复造血。在本组病例,环孢菌素在PRCA发生中并无作用,而GVHD发生则可促进红系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13.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 探讨HLA 相合,ABO 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 中存在的免疫及造血问题。方法 对本所38 例ABO 血型主要不合,23 例次要不合的HLA 相合的alloBMT 受者进行分析,并选用同期ABO 血型相合的alloBMT 患者作配对比较。结果ABO 血型不合的alloBMT患者,输注骨髓后无一例发生急性溶血。经配对t 检验及χ2 检验,ABO 血型不合对骨髓植活、血小板恢复,GVHD 及5 年无病生存率均无影响; 在ABO 血型主要不合组, 红系开始恢复时间明显延迟,使红细胞输用量明显增多;其中5 例患者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纯红再障) ,持续约7 ~24 个月。发生纯红再障者均为“O”型血受者,红系恢复与血型抗体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ABO 血型不合可以进行alloBMT,但对发生纯红再障高危的患者宜慎重。  相似文献   

14.
Acu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following ABO-incompatible platelet transfusion: two case reportsAn ideal platelet transfusion should provide ABO identical platelet concentrate, and cross match compatibility is not routinely performed in the standard practices. However, ABO non identical platelet transfusions are not uncommon with the limited resources and short shelf life of platelet concentrate. Though rare, acu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AHTR) may occur following minor ABO-incompatible platelet transfusion. Here, we report two cases of thrombocytopenic patients (one child and one adult) type as Group B RhD positive and received Group O RhD positive platelet transfusions. Both patients experienced an AHTR evidenced by a drop in hemoglobin level, spherocytosis and small agglutinations on the blood film, and positive direct Coombs test. They were treated symptomatically,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well post-event without any morbidity. No anti-B isohemagglutinins titer were done to confirm the high titer of the antibody in the platelet donors. Our case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ABO-compatible platelet transfusion, especially to children and those vigilant groups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红细胞生成素 (EPO)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应用ELISA方法测定ABO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EPO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血清EPO水平在 0天和 2周时最高 ,分别为 2 33 73± 81.95mU ml和 2 2 6 .0 7± 113.87mU ml(P >0 .0 5 ) ,以后血清EPO水平显著下降 ,4周时为 12 8.4 9± 10 8.92mU ml(P <0 .0 5 ) ,血型转变后降至 73.0 7± 6 8.85mU ml(P <0 .0 5 )。血清EPO水平始终与红细胞输注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血清EPO水平与急性GVHD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移植后 0天和第 4周血清EPO水平与Hb水平呈负相关 (P <0 .0 5 ) ;移植后第 6周、8周血清EPO水平与Hb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与红系恢复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抗a凝集素滴度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ABO血型不合移植后受者体内EPO水平持续性升高 ,提示外源性EPO治疗移植后贫血的疗效可能不佳  相似文献   

16.
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主要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移植后患者PRCA的发病危险因素,比较抗A凝集素与抗B凝集素对红系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 100例ABO血型主要及主次要均不合allo-HSCT患者中,12例发生PRCA。A供O者9例,A供B者1例,B供O者2例。有抗A凝集素的患者(10例)较有抗B凝集素的患者(2例)易发生PRCA(P〈0.05)。PRCA的发生不影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发生PRCA时血型转换的中位时问为150.5d,显著长于无PRCA发生患者(60.0d)(P〈0.05);红系恢复的中位时间为203.5d,显著长于无PRCA发生患者(76.0d)(P〈0.05)。有抗A凝集素的患者血型转换中位时间为90.0d,显著长于有抗B凝集素的患者(55.0d)(P〈0.05);红系恢复中位时间为98.0d,长于有抗B凝集素者(80.0d)(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CA是ABO血型不合移植的合并症之一。A供O是主要ABO血型小合allo-HSCT后PRCA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大约1/3是在ABO血型不合的供受者之间进行的。目的:探讨ABO血型主要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不去除红细胞情况下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直接回输给受者的可行性。方法:27例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连续5d干细胞动员,于第5天开始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每次总处理血量为3.0~3.5个供者全身血量。ABO相合供者按常规方法进行单采,主要不合供者采取动态调整白膜收集量和保持稳定充足的血流量以减少红细胞污染。结果与结论:27例供者中ABO主要不合供者11例,相合供者16例。主要不合组产品体积及红细胞内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合组(P〈0.05),回输给受者均未出现急性溶血反应;2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受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相似(P〉0.05)。提示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ABO主要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可以保持稳定充足的血流量情况下通过动态调整白膜收集量参数,在不影响采集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显著减少红细胞的污染,预防回输后受者的急性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