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指出中医药治疗的适应症 ,并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回顾了有关乳腺癌的中医文献记载 ;然后从治病求本、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阐述了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原则与治法 ;最后总结了扶正补益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抗癌、抗转移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辨证和临床经验研究 ,并指明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热毒内蕴是结直肠癌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中医治疗结直肠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检索出近20年与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相关的研究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多种清热解毒类中药表现出良好的抗结直肠癌活性,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内信号通道等作用相关。清热解毒类中药在抗结直肠癌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的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唐汉钧 《中医药学刊》2003,21(2):168-172
对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指出中医药治疗的适应症,并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回顾了有关乳腺癌的中医文献记载;然后从治病求本、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阐述了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原则与治法;最后总结了扶正补益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抗癌、抗转移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辨证和临床经验研究,并指明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染料木素是大豆异黄酮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肿瘤、抑制激素等.近年来,染料木素抗乳腺癌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抗乳腺癌作用机制多样,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等.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染料木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雷蕾  万果果  耿小玉  陈建都  潘正 《中草药》2024,55(6):2113-2122
由于生长因子类生物制剂药物在治疗伤口愈合中的局限性,从传统中药中挖掘缓解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重塑上皮组织、加速伤口愈合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治疗慢性伤口有积极意义。除传统的活血止血类药物如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乳香Oliban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外,清热药如积雪草Centellae Herba、黄连Coptidis Rhizoma,补益药中黄芪Astragali Radix、淫羊藿Epimedii Folium等及其活性成分,复方托里消毒散、生肌化瘀汤等在伤口愈合各阶段都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通过对活血止血类、清热类、补益类药物及其活性成分和复方治疗伤口愈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了解中药药效物质在治疗慢性伤口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子对接和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方法,快速筛选清热中药中治疗冠心病的活性成分,并构建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靶标-疾病网络,对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从系统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方法可以体现5类清热中药的差异,并揭示中药中化学成分与相关靶标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而网络的构建和分析可以将化学成分的聚类、差异,以及有效成分与相关靶标及疾病的复杂分子作用机制可视化。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主要发生于女性乳腺上皮组织,发病机制复杂而尚未明确,病死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因此,寻找能高效低毒抗乳腺癌的药物迫在眉睫。乳房本非维持生命的必需器官,但癌细胞极易脱落转移,随着血液或淋巴液全身扩散是其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因其毒副作用和较难控制癌细胞侵袭转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中药因其多途径、多靶点、毒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研究和重视,并对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该文通过查阅和筛选整理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以黄酮类、多酚类、生物碱、萜类等中药成分出发,以其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迁移及黏附等作用机制为主要内容,以归纳总结其靶向作用的主要相关通路为辅,综述中药有效成分体外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中药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研制出高效靶向治疗乳腺癌的制剂提供参考,此后的相关研究中建议在深入挖掘中药有效成分的基础上,对作用于相同或相近通路、因子、蛋白质等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联合应用,结合中医药配伍理论,达到高效抗乳腺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藤类中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缺血性中风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回顾分析近年藤类单味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理作用,归纳总结临床应用体会,并结合现代医学,明确其在治疗中风等脑病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临床效果显著。指出对藤类中药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发展方向的探讨,可为中风的中医提供治疗思路,为临床用药及开发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补益类中药在抗肾纤维化治疗中应用广泛,对其研究也已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文章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补益类中药或其有效成分提取物以及其配伍的复方等在抗肾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显示了补益类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的药理优势以及良好的抗肾纤维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与"痰"关系密切,化痰类中药在临床治疗肿瘤中应用广泛,且现代药理研究也指出化痰类中药中有许多抗癌的活性成分。许多研究报道均显示,化痰类中药在肺癌防治中疗效显著。本文综述了化痰类中药在对肺癌患者癌细胞本身、癌周微环境、宿主环境、减轻不良反应几个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从痰论治肺癌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抗肿瘤方面有着明确的疗效。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来相关文献,对中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论述,整理了中医介入乳腺癌新辅助时期治疗的理论来源与发展,认为此时期的主导思想是“攻邪兼顾扶正”。与乳腺癌术后治疗时期的中药应用不同,新辅助化疗时期“攻邪”为主、“扶正”为辅,消瘤是其主要目标,并将中药的作用归纳为3类:(1)降低肿瘤负荷,抑制肿瘤增殖与转移;(2)调节免疫功能;(3)缓解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评述,以期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时期的治疗及研究提供更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进行挖掘和整理,梳理郁-热-毒与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关联性。郁-热-毒是影响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郁-热-毒影响肿瘤微环境,尤其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机体炎症微环境。中医药的合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机体的炎症微环境,截断炎与癌的转化,延缓乳腺癌的发展进程。丹栀逍遥散具有疏肝理脾、清热解毒之功,影响因郁-热-毒引起的乳腺癌患者炎-癌转化。因此,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运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乳腺癌将为中医药防治乳腺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小力  刘芹  刘宝瑞   《陕西中医》2021,(11):1640-1643
重楼是清热解毒的传统中药,临床广泛运用于抗肿瘤、抗菌、止血等领域,重楼皂苷是重楼最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目前重楼皂苷的抗肿瘤效果缺乏系统总结,现从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认识入手,综合重楼皂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阐述了重楼皂苷通过内质网应激、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起到直接抗肿瘤作用。此外,进一步归纳重楼皂苷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等方面发挥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包括提高免疫细胞反应性、调节细胞因子和肿瘤血管生成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等,从中医角度对肿瘤微环境抑制机制进行解读,以期为该中药单体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多糖因在免疫调节方面作用明确,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医药从业者广泛关注,但是中药多糖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权威的结构表征方法、多方位的免疫调节机制探究途径。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多糖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多糖受体的研究进展及中药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潜能进行综述,为中药多糖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乳腺癌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较为多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复杂机制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物理、化学和手术治疗手段对女性治疗往往带来呕吐、恶心、头晕、头痛等不良表现。与传统治疗相比,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效果好等特点。本文首先统计了能够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有85种,其中69种中药材已被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16种中草药未被收录。这些中草药中治疗乳腺癌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生物碱、苷类、酚类、萜类、糖类、挥发油、香豆素等,并且按照中药对乳腺癌的作用进行了归类。然后,本文结合国内外最近研究,对中药治疗乳腺癌作用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中药对乳腺癌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抑制乳腺癌转移作用、增殖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以及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文章也从中药干预治疗乳腺癌3个方面途径机制进行了阐述,分别为中药干预肿瘤细胞相关凋亡基因抑制乳腺癌,抑制细胞膜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相关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阻止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中药可降低乳腺癌的耐药性和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可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也导致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促使乳腺癌细胞死亡,中药抑制乳腺癌是中药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化学药、手术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中药是治疗乳腺癌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综述清热类及补益类中药调控天然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清热类及补益类中药在炎症状态及炎性疾病中能通过诱导或下调天然免疫分子的表达,起到杀伤病原体、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到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特效药进行防治。清热药抗RSV作用显著,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RSV感染之间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及黏膜免疫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及防治,综述了清热药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黏膜免疫起到抗RSV作用,揭示肠道菌群及黏膜免疫可能成为抗RSV的新方向,为防控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开发高效抗病毒中药提供参考与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胶原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87-01/2007-01全部有关中药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的作用效果的文献,并参考部分国外有关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研究的文献。结果:中药治疗RA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途径发挥疗效:抑制免疫反应,调节T细胞亚群,调整致炎或抑炎的细胞因子、酶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平衡。结论:与作用途径相对单一的西药相比,中药治疗RA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巧红  赵瑜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2020,15(7):1075-107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炎性反应和黏膜免疫功能受损是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策略和治疗靶位之一,具有良好的前景。现综述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如益生菌、抗生素、黏附分子、肠菌移植,以及中医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综述近年中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概况。目前中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研究较多的中药单体及提取物有姜黄、人参、苦参等,中药复方有复方紫龙金、逆转胶囊、疏肝益肾方等;复方研究少、体内研究少、机制探讨不够深入是目前中药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