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建祯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5):11-13,17
针对大采高采煤工作面开采中存在的工作面间煤柱留设大、局部采高小于煤层厚度、工作面两端头三角煤过渡段留顶煤等问题,通过采用加大工作面长度、增加采高、跨巷回采、三角煤回收、改变工作面布置形式为跳采式的工作面开采顺序,实现窄煤柱回采等方式提高煤炭采出率。结果表明:大采高工作面布置及开采方式的合理选择,可以使资源采出率达到75%~80%。  相似文献   

2.
郑跃兵 《矿山机械》2005,33(9):73-74
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深入,古书院矿3^#煤矿资源日益枯竭,为有效延长矿井开采服务年限,回采逐步向边角、“三下”等残留煤柱延深。长期以来,我矿煤柱回收采用传统的回采工艺,资源回收率仅能达到40%左右,回收率极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根据矿井现有36211工作面布置条件,综合考虑上水平采空区开采情况及附近F4-2断层赋存条件,采用留设窄煤柱沿空掘巷回采三角煤柱.介绍了沿空掘巷支护设计、施工以及对顶板和煤帮进行支护的方法,达到安全回收三角煤,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某衰老矿井存在大量综采残留三角煤柱和断层煤柱,开采技术条件差,回采难度大的现实问题后,针对矿井残留煤柱分布特征,分析了残留煤柱"L"型开采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回采方案、巷道布置、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等技术研究与实践,实现了6816-1煤柱的成功开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沈煤集团清水煤矿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对-260煤柱回收工作面进行开采的具体实践,取得了减少矿井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提高回采工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冯利宁 《山西煤炭》2010,30(5):59-60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采区内工作面的持续回采,到全采区的回采结束时,势必留下采区上下山孤岛煤柱,且煤柱内残留巷道往往是纵横交错.如何安全回收采区上下山孤岛煤柱,提高矿井资源采出量,是矿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之一.陶一矿通过采用高水材料提前充填煤柱内残留巷道,实现了孤岛煤柱的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6,(6):88-90
分析了旺格维利采煤法在七五生建煤矿的应用,以及旺格维利工作面的巷道布置、回采工艺。采用这种采煤方法可灵活机动地布置工作面,回收普通综采方法难以开采的煤炭资源,是解决"三下"压煤、不规则块段和残留煤柱煤炭开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残留煤柱回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收边角煤柱是衰老矿井延长服务年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不少老矿井都在尝试回采残留煤柱,并取得了不少经验,对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白庄煤矿自2009年以来,为了提高矿井回采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陆续对矿井边角残留煤柱进行了开采实践,在煤柱工作面分类、回采工艺选择、巷道布置、回采技术等环节进行了有效的尝试,达到了争产争效的目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对相似条件下残留煤柱回采具有推广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邵明喜 《煤矿开采》2008,13(3):37-38
介绍了兖矿集团杨村煤矿通过采用扇形转角开采法开采三角煤、根据物探成果优化过断层方案、通过科学论证提高3煤开采上限、优化放顶煤工艺等技术措施,回收煤柱2.89M t,创经济效益43380万元,延长矿井服务年限2.5 a,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煤柱工作面的分类,选择不同的回采工艺,在巷道布置、合理支护强度计算、工作面过废巷技术等环节进行了有效的尝试,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也是衰老矿井延长服务年限的有效途径。回收残留煤柱不仅可以回收看似报废的煤炭资源,还可以解决因顶板大面积垮落引发的地质灾害,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对残余煤柱的实践开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对相似条件下残留煤柱回采具有推广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建平  王永强 《煤》2003,12(3):25-26
综采工作面扇形调采能有效地解决开采三角煤的问题。其技术关键在于预先采取措施防止输送机和支架的下窜 ,防止工作面支架的咬架 ,并需要处理好调采与收尾工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在满足条带开采采出率的基础上,对安全开采深度和条带开采的极限开采深度进行了计算分析。探讨了深部条带开采的定义以及合理的开采深度范围。对确定建筑物下深部压煤是否采用条带法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矿新模式--合同采矿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矿业快报》2005,21(11):17-18
合同采矿制,即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从事采矿。改变矿山办矿办社会的生产模式。业主从具体的生产中淡出,加强技术生产的监督、控制。采矿单位即乙方充实到具体的生产组织中去,满足生产的需要。大红山推行的合同采矿制,降低了采矿投资成本,使50万t采矿工程一年达产、第二年就超产,是新矿模式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淮南矿区近年来的开采实践,总结出了以采煤方法、煤巷支护技术、优化巷道布置等方面的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以开滦唐山矿为例,通过分析其开采过的7.5m落差的断层,研究我国的大采高综采面开采技术。首先对开采的唐山矿的工作基本情况进行概述,然后阐述了过断层的方案,最后分析了开采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张北铁矿现有露天开采实际情况,结合该矿资源现状,对大张北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可为类似矿山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宇驰 《现代矿业》2018,34(11):66-68
为对弓长岭露天矿独木采区山坡转深凹露天开采过渡开采境界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建立采场地形数据库、钻孔数据库、优化初始模型进行断面优化步长评估与计算,计算出了各个断面步长的导数,进而根据导数给出总体优化步长,进行总体优化迭代计算,从而确定了总体最优方案。采用MATLAB软件编写了适用于独木采区的开采境界优化软件,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新的优化境界,净增加高级别矿量0.188 3亿t,净利润提高了5.156 4亿元,矿山服务年限提高了约7.5 a。  相似文献   

18.
开采沉陷对矿区土地资源的采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场理论和GIS技术研究矿区土地资源的采动效应。首先介绍了采动土壤特性测算、采动变化规律分析及土壤采动损害评价的程序方法;然后叙述了采用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资源各采动生态位指标进行量化,并基于生态场理论和开采沉陷学分析土地资源的采动空间分异特征、采动累积效应及其延迟效应的过程。对山西潞安集团五阳矿井采煤沉陷区的实例分析表明,耕地土壤特性与开采沉陷明显相关,1997年至2002年间采动生态元耕地和植被覆盖率上升而建设用地覆盖率下降,研究区土壤侵蚀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且明显存在采动延迟,土地利用集约度指数终采后10 a逐步进入稳定期,各地类的流失与来源组成趋于稳定,说明土地利用方式摆脱采动影响并进入新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鹤壁八矿31011工作面对应地面位于扒厂西,地表大部分为耕地.为了防止地表沉陷影响公路立交桥下沉变形破坏,工作面由放顶煤开采改为顶分层开采,以减缓地表沉陷速度.  相似文献   

20.
吕兆海  李立波 《煤》2010,19(8):14-17,46
复杂条件下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围岩运动规律是保证安全回采的关键技术,以宁东矿区清水营煤矿大倾角"三软"富含水大采高工作面为背景,根据现场监测,系统分析了开采扰动过程中工作面采场应力应变演化的特殊规律,判断出工作面直接顶垮落步距12 m,老顶初次垮落步距39.3 m、周期来压步距为10~15 m左右,并针对现场开采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