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妞  张光华 《煤化工》2020,48(1):23-29
以市售阳离子淀粉为原料,以过硫酸铵(NH4)2S2O8作为引发剂,分别加入苯乙烯磺酸钠(SSS)和丙烯酸(AA)、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和丙烯酸(AA)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两种两性改性淀粉CSSAS和CSMAS。将其作为分散剂用于神华煤制浆,探讨两性改性淀粉分散剂对水煤浆制浆性能的影响。CSSAS分散剂的最佳用量为0.4%,制浆质量分数为65%,表观黏度为837 mPa·s,7 d析水率为4.7%,CSSAS在神华煤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为2.36 mg/g;CSMAS分散剂的最佳用量为0.4%,制浆质量分数为65%,表观黏度为910 mPa·s,7 d析水率为5.2%,CSMAS在神华煤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为2.25 mg/g。两性改性淀粉中的阳离子与神华煤表面的负电荷可以很好地吸附,提供更多吸附位点,在煤表面的吸附较为理想。结合神华煤的结构特点及分散特性,分析了吸附模型和吸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淀粉反相乳液法三元接枝共聚改性研究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对木薯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改性,生成淀粉-丙烯酰胺-丙烯酸三元接枝共聚物(St-g-AM/AA)。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共聚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红外光谱等表征共聚物结构。实验结果显示: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三元接枝共聚改性反应影响显著;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表征证明接枝共聚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经三元接枝共聚反应淀粉已被AM和AA成功改性。  相似文献   

3.
在氧化还原体系中,以淀粉为主链,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梳状淀粉接枝共聚物水煤浆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动态接触角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分散剂的用量和水煤浆浓度对神华煤制浆性能的影响.分散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水煤浆浓度为65%(质量分数)时,水煤浆的分散性能最佳,表观黏度为852 mPa·s.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玉米淀粉为主链,与3种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一种新型淀粉接枝共聚物。将它作为分散剂应用于神华煤制备水煤浆,并和萘系分散剂进行对比。探讨改性淀粉对浆体的表观黏度、流变性及吸附量的影响。该分散剂用量为0.4%时,可以制备66%浓度的水煤浆,表观黏度为943 m Pa·s,符合国家标准;改性淀粉在神华煤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为2.61 mg/g,比萘系分散剂具有更好的分散、稳定和降黏作用。结合改性淀粉和神华煤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吸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淀粉与乙烯基单体的接枝共聚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述了丙烯腈、丙烯酰胺、丙烯酸、丙烯酸酯类及苯乙烯等几种较常见的乙烯基单体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重点讨论了淀粉糊化、引发剂和单体的浓度、种类及配比、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淀粉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化学引发法制备了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高吸水性共聚物,并研究了丙烯酸与淀粉的配比、丙烯酸羟乙酯与丙烯酸的配比、接枝聚合温度、接枝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对共聚物吸液率的影响。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吸去离子水能力可达560g.g-1以上,吸0.9%溶液达62g.g-1以上。  相似文献   

7.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的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本课题较系统地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中和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物料的二次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该反应的接枝效果,并对该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8.
淀粉-丙烯酸-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铵 亚硫酸钠为引发剂,研究了淀粉 丙烯酸 (AA) 醋酸乙烯酯 (VAc)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9.
用悬浮接枝法,以丙烯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荆,羟丙基纤维素为分散剂,在一定的水油比下合成AAS三元接枝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用量、分散剂浓度及丙烯酸丁醇含量对合成反应及产品颗粒形态、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8小时后转化率增大的趋势较缓慢;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及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丁酯含量的增加,产品的相对粘度(η)下降;分散剂用量在0.5%时,可得到良好颗粒形态的产品;当丙烯酸丁酯的含量为30%时,AAS树脂的Tg达最大值;由红外光谱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苯乙烯—丙烯腑—丙烯酸丁酯的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
耿慧琴  张秀玲 《煤化工》2006,34(1):39-41
研究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利用木质素磺酸钠和丙烯酸在硝酸铈铵引发下进行非均相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接枝共聚物作为水煤浆添加剂。经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单体体积与木质素磺酸钠用量比为5:1,引发剂硝酸铈铵的用量为0.12mL,中和度为75%。在微波炉内反应3min,用所得的接枝共聚物配制的水煤浆质量分数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氧化法(H2O2为氧化剂)、酸解法(HCl)两种不同的方式制备降解淀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以丙烯酸(AA)、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单体,H2O2-Fe2+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3种淀粉基水煤浆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产物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将3种分散剂应用于彬长煤制浆,考察对比了浆体的表观黏度、分散剂最佳添量、最大制浆浓度、流变性、Zeta电位、吸附特性及静态稳定性等。结果表明,经氧化降解制备的淀粉基水煤浆分散剂在最佳添加量0.4%(质量分数)时,水煤浆最大制浆浓度可达到67%,表观黏度为906mPa·s,煤粒表面的Zeta电位由–12.1mV变化到–47.3mV,相较于由玉米淀粉及酸降解淀粉制备的水煤浆分散剂对彬长煤具有更好的降黏、分散、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过硫酸盐氧化方法将丙烯酸接枝到木薯淀粉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丙烯酸用量对接核反应的影响。反应温度升高,过硫酸盐分解速率加快,淀粉游离基增多,能提高接枝量和接枝效率。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单体转化率,但对接枝量和接枝效率影响不大。引发剂用量以3.0×10~(-3)mol/L为宜。丙烯酸用量以2.5~5.0mol/L为宜。增加丙烯酸用量,均聚反应加快,对淀粉接枝不利。红外吸收光谱证明,淀粉-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出现淀粉和支链聚丙烯酸的特征吸收峰。电子扫描电镜图片表明,原淀粉表面光滑,呈球形颗粒结构。接枝淀粉表面沉积着聚合物,形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升高而急剧下降可以看出,接枝共聚物的水溶液呈假塑性流体。高接枝量的接技物表观粘度较大,有较高的剪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中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马来酸酐进行了溶胀接枝反应,当接枝率控制在11.5%时可以获得微-纳米表面粗糙结构的接枝聚合物,水在SBS接枝共聚物的表面接触角明显减小。关键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溶胀接枝法;微-纳米表面结构;表面接触角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利用木质素磺酸钠和丙烯酸在硝酸铈铵引发下进行非均相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接枝共聚物作为水煤浆添加剂。经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单体体积与术质素磺酸钠用量比为5:1,引发剂硝酸铈铵的用量为0.12mL,中和度为75%。在微波炉内反应3min,用所得的接枝共聚物配制的水煤浆浓度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氧化还原引发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马铃薯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考察了不同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并确定反应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物理变性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及其应用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经过热处理的变性淀粉分别与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 ,并用红外光谱验证了该反应。应用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 :变性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最佳反应条件是 :单体浓度为 0 .63 mol/L ,引发剂浓度为 2 .6mmol/L,反应温度 70℃ ,淀粉浓度 70 g/L ;变性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是 :单体浓度 0 .42 mol/L ,引发剂浓度 3 .0 mmol/L,反应温度 70℃ ,淀粉浓度 70 g/L。将该接枝共聚物作为胶粘剂用于纸浆的粘合 ,与纯变性淀粉粘合剂比较 ,所压制纸板的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的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对微波辐射和常规加热接枝共聚反应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同时测试了接枝共聚物在水煤浆中的分散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微波辐射可以得到较高接枝率的木质素磺酸钠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其对水煤浆的分散稳定作用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22,(10):1852-1855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对氯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MAH)为聚合单体,采用非均相聚合方法,合成对氯甲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通过与蔗糖反应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蔗糖共聚物(SP)。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减水剂结构进行表征。并以净浆流动度、水泥颗粒表面吸附量和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P能有效地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改变水泥颗粒表面的电位,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双电子层,在静电斥力的作用下,水泥颗粒之间保持稳定,水泥浆体流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过硫酸铵(APS)/无水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淀粉与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的接枝共聚物,探讨了引发剂用量、淀粉与单体配比、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对反应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6.0%,m(淀粉)∶m(单体)=1∶4,单体的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均参与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15,(10):1852-1855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对氯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MAH)为聚合单体,采用非均相聚合方法,合成对氯甲基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通过与蔗糖反应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蔗糖共聚物(SP)。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减水剂结构进行表征。并以净浆流动度、水泥颗粒表面吸附量和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P能有效地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改变水泥颗粒表面的电位,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双电子层,在静电斥力的作用下,水泥颗粒之间保持稳定,水泥浆体流动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