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煤自然发火过程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煤体自然发火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煤自然发火的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讨论了煤体自燃发生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所得结果对于分析和预测煤自燃的进程、防治煤体的自燃火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自然发火实验研究煤的自燃倾向性指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3种不同变质同程度煤样的自然发火实验为基础,通过对表征煤自燃特性参数的测算,分析了它们与煤自燃倾向性的关系,并提出用临界温度,煤耗氧速度,CO产生率和氧转化为CO的百分率作为鉴定煤自燃倾向性的指标,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何恩骐  李建 《煤矿安全》1992,(10):27-29
本文对煤的微观结构、煤结构与煤的自燃倾向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试图对煤自燃的机理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煤自然发火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煤自燃过程及总参数的理论分析,得出煤体自然发火期与表征外界散热条件的毕渥数Bi、表征煤体散热性的煤体导温系数α和表征煤体放热性的参数A有关.根据大型煤样自然发火实验台(1.5t)的测定结果,求出与发火期相对应的煤体等效放热强度,并拟合出等效放热强度与表征煤体自燃性强弱的特征放热强度的函数关系,从而建立了实验条件下煤体自然发火期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中未知参数少,易确定,预测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5.
王凯富 《国外煤炭》1994,(1):26-33,20
这篇文章通过论述了应用于自然发火控制中的专家系统的发展状况。该系统对各种实验方法取得的煤自然发火固有倾向性进行评估,已经建立了三个包括实验数据的数据库,并已应用具有商业效益的软件包中。ESSH系裂文件能访问数据库,完成数据恢复和数据修改等操作。该文对专家系统和外部数据库连接的功能作了说明。该系统利用实验结果,地质资料,开采参数及其它与开采方法相关的因素,结合应用确定因素方法作出了不确定分析,随时对  相似文献   

6.
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定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煤炭自燃,预测煤体最短自然发火期是非常必要的.以绝热圆柱形煤柱为物理模型,建立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预测模型,利用实测的煤自燃基本参数,通过解算分析了漏风速度、粒度等参数对煤自然发火期的影响规律,最终准确测试了6个矿井不同煤体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结果表明:随漏风速度的增大,煤自然发火期先减小后增大;煤体粒度越小,最佳风速呈线性增大;随煤体粒度的增大,最佳风速条件下的自然发火期先减小后增大;煤体自燃倾向性越高,最短自然发火期越短;以张集肥煤为例,自然发火的最佳粒度为1~3mm,最佳漏风速度为0.001 1m/s,其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为26d.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国10个局矿各种煤样进行的升温氧化实验及SO2产生、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煤中硫含量低于2%时,不增加煤的自燃危险性;硫含量高于3%时,煤的自燃危险性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辽源矿业集团公司西安矿残煤回采发火特征,分析了发火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总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宋元文 《煤》2011,20(6):40-41
依据现场考察及矿山压力的有关理论,研究了工作面顶煤中不同位置煤炭自燃氧化的不同特征,将工作面顶煤分成散热区、自燃区和不能自燃区三个区域,并通过对三个区域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影响放顶煤开采顶煤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验室研究的方法,现场采集凌志达矿15号煤新鲜煤样,对无氧、空气条件下煤升温中CO的产生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借此反演煤矿井下现场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采煤机截齿截割煤壁时CO的产生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煤层自然发火期测试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学者И.В卡连金建立的煤的最短自然发火期计算模型,简便易行,但其采用的煤吸氧速度为某一温度段的平均值,对最短自然发火期的计算结果带来误差。通过对其测试方法的改进,即分温度段测试并计算煤的吸氧速度,分段计算升温时间,提高了发火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6,(5):230-232
介绍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确定了70℃时煤样排气出口氧气含量(C_(70))与交叉温度点(T_(cpt)),分别是煤低温缓慢氧化阶段和快速氧化阶段升温特性的特征参数。结合C_(70)和T_(cpt),计算得出了煤在缓慢氧化阶段的平均升温速率与煤在快速氧化阶段的绝热氧化时间,实现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3.
鄢云龙  陈晓坤 《煤矿安全》2011,42(6):138-141
煤自然发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煤氧复合反应的过程,由于煤本身的煤质特点和其在开采时的周围蓄热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煤自然发火预测的困难性。实验得出的煤本身的自燃特性参数,结合现场观测生产中煤的外部蓄热等情况,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对煤自然发火预测进行了研究,避免了实验与现场实际结合度低的缺点,预测较为准确,为矿井防治煤层自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煤最短自然发火期实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邓军  徐精彩 《煤炭学报》1999,24(3):274-278
根据兖州矿区煤样自然发火实验,测算出煤不同温度时的发热强度和耗氧速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煤自然发炎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供风强度、散热边界条件和煤的粒度等对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影响关系,从而确定出实际开采条件下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  相似文献   

15.
煤最短自然发火期解等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更准确地预报煤层自然发火期,在总结前人对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解算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煤与氧反应的热平衡方程导出了煤最短自然发火期解算模型及实验方法,提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解算模型。经两个试验工作面观测验证,预测准确率达到74%-90%,说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是正确的,预测方法对现场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各煤种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我国不同煤种的煤在氧化自然过程中气体产物的组成和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指标气体与煤温的定量关系和早期预测预报自然发火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孙疃煤矿10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孙疃煤矿10煤最短自然发火期,通过对煤自然发火期确定方法的比较分析,确定实验条件下最短自然发火期的计算模型;对孙疃煤矿10煤层煤样在不同温度段的吸氧速度、失水量、解析瓦斯含量进行测定,进而分段计算了达到临界温度需要的时间,确定该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为制定防灭火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是一种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但由于在实验室测试煤在绝热条件下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周期长,难以实现测试的标准化,此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确定70℃时煤样罐出气口的氧气体积分数(C70)与交叉点温度(Tcpt)是分别能体现出煤在低温缓慢氧化阶段及快速氧化阶段氧化升温特性的特征参数。通过程序升温测试煤低温氧化过程的特征参数C70指标和Tcpt指标,实现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基于程序升温测试得到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与绝热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基于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型煤自燃试验台对灵新煤矿16号煤层煤样在常温170℃范围内的氧化特性和指标气体参数规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煤温以26 d和37 d为界呈现出不同的升温速率;期间CO、CO2为煤氧反应的主要产物,其余指标气体陆续由煤体氧化与分解产生且浓度较低;随着煤温的不断升高,实验炉内最高温度点的位置主要沿中轴线变化,并逐渐向进风口下移。此外,对于指标气体的讨论结果表明,炉内O2浓度沿气流方向从进口侧开始逐渐降低,而CO和CO2浓度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现场煤自燃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