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195-4196
选取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模式组(H组,n=20)与CSI稳定模式组(C组,n=20),H组以控制患者血压在基础血压±20%,心率60~100次/min内为目标实施麻醉,C组以控制患者CSI值在40~60内为目标实施麻醉;记录术中知晓例数、插管、切皮,气腹时血压、心率超出目标范围及CSI值超出目标范围的持续时间。两种麻醉模式患者均无术中知晓,两组中插管,气腹时血压、心率超出目标范围与CSI值超出目标范围的持续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压与CSI的相关性均高于心率与CSI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率相比,血压更好的反映麻醉深度;患者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CSI无法同时控制在目标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行胆道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胆道手术患者18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静吸复合全麻,连硬复合全麻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应用MEC-509多功能监护仪监测SP、DP、HR、SPO2、ECG,并记录下麻醉前、切皮时、牵拉后各时相观察指标。结果:连硬麻中,胆道区域操作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尤以老年人为甚;静吸复合全麻及连硬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以连硬复合全麻为优。结论:(1)连硬麻简便易行,肝功能损害小,术后护理方便。(2)静吸复合全麻镇痛完善,肌松好,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3)连硬复合全麻具备(1)和(2)的优点,且术毕清醒快,拔管时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47-3548
目的对比分析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行急诊手术治疗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全凭组49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吸组45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在麻醉前和术后24h,全凭组麻醉前和术后24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切皮时、切硬脑膜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静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凭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较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显著,可改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术后效果,值得应用于在临床手术中。  相似文献   

4.
低流量氧化亚氮麻醉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闵龙秋 《华西医学》1995,10(4):445-447
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采用固定比例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吸入不同浓度低流量氧化亚氮氧化,MAP,MPAP、SVR、、SV、LVW、LVSW、CO及LVDP的变化,表明氧化亚氮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兴奋心血管,同时抑制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麻醉对猪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巴马香猪16头随机分为:麻醉休克组和清醒休克组,每组8头.按30 mL/kg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记录建模前及建模后4 h内不同时点的核心体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血红蛋白(Hb)、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血气分析变化,并计算氧摄取率(O2ER)、氧供指数(DO2I)和氧耗指数(VO2I).结果 模型建立后清醒组动物核心体温略有下降,但麻醉组动物核心体温下降更加明显.两组的HR、MAP、PaO2、PaCO2及pH值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清醒组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麻醉组.尽管模型建立后两组的DO2I和VO2I都出现了相同幅度的下降,但清醒组的DO2I、VO2I和O2ER在模型建立前后都显著高于麻醉组.结论 麻醉可以减轻失血性休克后的氧代谢紊乱,麻醉引起的诱导性低温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因手术的刺激及心脏位置的变化,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并且冠心病病人本身心脏就有严重的供血障碍,因此手术中血流动力学调控的好坏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颖妍 《大医生》2021,(3):123-125
目的 探究全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术后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12?h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下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4 4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平均分为全身麻醉组 (G组 )和硬膜外麻醉组 (E组 ) ,根据放血量公式V =EBV× (H0 -Hf) /Hav,麻醉后两组分别用 5 0mL注射器从桡动脉放血 ,放血速度平均 4 0mL/min ,同时等速输入等量血定安 ;测定并记录稀释前后的血红蛋白 (Hb)和红细胞压积 (Hct) ;两组于麻醉前 (HD)、麻醉后 30min (HD0 )、血液稀释后 5min (HD1)和 30min (HD2 )时分别测定并计算HR、SAP、DAP、MAP、CVP、MPAP、PAWP、CI和SI。结果 两组血液稀释后Hb和Hct明显下降 ( P <0 .0 1) ,组间差异不显著 ( P >0 0 5 ) ;G组麻醉后 (HD0 )HR、SAP、SDP和MAP值比麻醉前 (HD)明显下降 (P <0 .0 5 ) ,低于E组同时间点各值 (P <0 .0 5 ) ;两组稀释后CI和SI明显增加 (P <0 .0 5 ) ,其中血液稀释后 5min(HD1)和 30min(HD2 )时 ,G组CI比稀释前 (HD0 )分别增加34 97%和 31.79% ,SI比稀释前分别增加 19.89%和 2 6 .6 4 % ,E组与G组CI和SI的增幅相似。结论 血流动力学受全身麻醉的影响比硬膜外麻醉大 ,但仍具有代偿血液稀释的能力 ,可能与本组全身麻醉深度合适以及全身麻醉机体氧供需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了解病情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96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感染患者及63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行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处理数据,行成组比较t检验。结果与正常人比较,96例急性感染患者心率(96·61±9·35次/分)增加非常显著(P<0·01),心指数(3·47±0·62L·min-1·m-2)明显增加(P<0·05)。患者中SIRS评分4分组与正常人比较则表现为:心率(P<0·01)及心指数(P<0·05)均显著增加,体循环阻力指数(P<0·05)显著降低。结论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表现为“高排正常阻”、“正常排低阻”、“正常排高阻”、“高排低阻”及“低排高阻”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和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EA的1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血流动力学[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即刻(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即刻(T4)]、血氧饱和度(T0、T1、T2、T3、T4)、术后认知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T4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对受体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总结1230例肾移植术的麻醉处理,以提高麻醉管理水平。方法:随机选择40肾移植术受者,在硬膜外麻醉前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行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硬膜外阻滞后30min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SVR)下降明显,阻断髂内动脉后MAP,CVP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肺循环阻力(PVR)则明显升高。开放供肾血流后20min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PVR明显升高,CVP、SVR明显下降。开放后60min循环趋于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术效果理想、确切;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手术步骤而不同,并相对较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替代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A组)20例和丙泊酚组(B组)20例,A组:诱导剂量0.5μg/kg,10 min输注完毕,术中维持剂量2.5μg/(kg.h)。B组:诱导剂量1.0 mg/kg,术中维持剂量100μg/(kg.min)。记录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手术结束时(T6)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氧分压(SpO2)。结果与B组比较,除T1时点外,A组其余时点HR均显著下降(P<0.01),T4、T5、T6时SBP、DBP、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替代丙泊酚用于维持腹腔镜手术的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过程平稳,镇静深度充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BioZ.com,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围术期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9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ASA Ⅰ~Ⅱ级,连接BioZ.com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5、15 min,胎儿娩出前1 min,胎儿娩出后3 min,术毕时记录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左室射血时间(LVET).结果:围术期各时点HR、TFC、LEVT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15 min SVR开始下降,术毕时仍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SV、CO、CI在麻醉后15 min开始升高(P<0.05);MAP除在术毕时显著低于术前(P<0.01)外,其他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前后相比,胎儿娩出后产妇的 HR、MAP基本维持稳定,而SV、CO、CI明显升高,SVR则明显下降(P<0.05);SV、CO、CI与SVR呈负相关(P<0.01),MAP 与SVR呈正相关(P<0.01).结论:应用BioZ.com监测剖宫产围术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围术期的处理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30例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相关指标(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1 h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前(T0)、麻醉5 min后(T1)、麻醉30 min后(T2)、术毕(T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研究组麻醉良好率(100.00%)略高于对照组(90.00%)(P>0.05)。两组术后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相当(P>0.05);研究组术后1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0~T3时HR、MAP、CVP、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3时HR、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球后麻醉、结膜下麻醉及表面麻醉对眼底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比较3种麻醉方式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57例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19例行球后麻醉(球后麻醉组),20例行结膜下麻醉(结膜下麻醉组),18例行表面麻醉(表面麻醉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组患者麻醉前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结果球后麻醉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显著降低,术后各流速逐渐恢复。结膜下麻醉及表面麻醉组各血流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为眼底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诊治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膜下麻醉及表面麻醉对眼底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优于球后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异丙酚1mg/(kg.h)组,异丙酚3mg/(kg.h)组,连续观察三组在检查前、检查中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结果:1mg/(kg.h)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3mg/(kg.h)异丙酚静脉麻醉同样可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结论:小剂量异丙酚持续静脉泵入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骨盆骨折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对进入急救部的18例严重骨盆骨折的患者经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进行了动态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死亡者和存活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死亡者和存活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明显的不同,死亡者7例均于入院后24h内死亡,经液体复苏后4~8h,职显著降低,MAP、CI显著升高,但10h之后MAP、CI又降低非常显著,MPAP、PCWP显著升高,CVP升高非常显著。存活者11例,经液体复苏后血流动力学逐渐平稳,复苏4~6h后职降低非常显著,MAP、CVP、MPAP、PCWP、CI均升高非常显著,16~24h之后血流动力学参数趋于稳定并逐渐回到正常范围。结论:经液体复苏后血流动力学难以稳定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53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行腔-房转流术或脾肺固定术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麻醉处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腔-房转流组,麻醉诱导及人造血管开放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脾肺固定组对麻醉诱导耐受力较强,术中循环较稳定。因而腔-房转流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应采用对循环干扰小的药物,且剂量要小,使能保持一定的容量血管及交感神经张力。开放人造血管后及时给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而脾肺固定患者的麻醉诱导可按一般开胸全麻选择药物和剂量,亦不致引起较大的循环波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