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麻醉在外科中的规范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全身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很普遍,但仍不能代替局部麻醉在外科的应用。随着麻醉学、外科学、药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局部麻醉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实践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局部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广泛开展门诊手术和日间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然而,临床上对局部麻醉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价值仍存在不同看法。局部麻醉的范畴包括由手术医生实施和麻醉专业医生实施两个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由手术医生实施的局部麻醉及其在外科中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外科手术尤其是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麻醉药物的发展和麻醉技术的改进,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 部分欧美发达国家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已超过80%^([1])。日间手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内科和外科对心脏病人的处理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丰富的经验。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处理也获得了同样的进步。目前已普遍应用多种具有独特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吸入麻醉药、多种超短作用的麻醉药以及新型的适用于心脏病人的静脉麻醉药。同时,冠心病加强医疗病室(CCU)和手术后加强医疗病室(ICU)中行之有效的技术,已同样被麻醉学家用之于麻醉中。这为过去因麻醉危险而不敢进行手术的心脏病人获得有效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机会。正确地讲,这是生理学和药理学理论用于麻醉前、中、后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术后加速康复理念促使了日间手术向日归手术的加速转变。日归手术这一创新实践打破了我国日间手术需过夜留观的传统局限, 通过构建"当日住院、当日手术、当日出院"的当日归宅模式, 手术诊疗流程优化和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得以实现, 契合我国当前对择期手术服务迫切的医疗需求。本文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 依据国内日间手术发展基础和研究前沿, 围绕围术期管理措施、术后加速康复革新方案、以及手术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三大方面的一系列具体内容达成了初步共识, 本共识的制订旨在为规范化地探索和推进日归手术全程管理策略提供指导性意见, 进一步推动日归手术在我国日间手术领域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临床麻醉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麻醉学作为与外科唇齿相依、相互促进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临床麻醉学所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临床麻醉的范畴,已扩展到急救复苏、重症监测及疼痛治疗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麻醉药物、麻醉方法、麻醉技术、以及麻醉设备的更新与发展更加令人振奋。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基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来我国临床医学发展速度加快,外科专科化的精细分工,手术难度进一步扩大,经手术治疗的危重病人日渐增多和手术后病人监测治疗室的建立以及疼痛、呼吸治疗的开展等,临床各科在上述这些任务方面对麻醉学专业人员在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愈来愈高。面临这些任务,当前麻醉医师在质和量方面未能同步发展,远远落后于现实的要求,麻醉医师奇缺已直接影响临床医学的发展。一些医院已因缺少起码数量的麻醉医师而使手术推迟或病人转院,另一些医院也因缺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现代麻醉学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性学科。过去,因郁于认识、风气、习惯、人员编制、设备和水平,麻醉专业人员大都主动或被动地被困死在手术台边,限制了我国麻醉学的发展和麻醉工作的活动范围,以致拉大了与国际麻醉学水平的差距。在以往几年中,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都重新为麻醉学“正名”,确立了二级学科的地位。但要名副其实,说实在的,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日间手术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日间手术[ambulatory(day) surgery]的概念最早是英国小儿外科医师Nichol提出的,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病人。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病人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一般数小时)和办理出院,病人不在医院过夜。他报告了7000例日间手术,认为日间手术的满意度与住院手术相似。这种手术方式开始还不被广泛接受,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提高、护理观念的发展、病人更愿意享受类似家庭病房氛围的医护模式。另外,加上日间手术具有缩短住院等候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优势,故逐渐被医生、病人、政府和保险机构所接受。197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独立的日间手术中心,很多国家开始推广日间手术。在日间手术的实践中,针对一些因本身伴随疾病、或独居老人、或家属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不能及时发现术后病人病情变化者,又出现了延长恢复期的日间手术(ambulatoy surgery with extended recovery),即病人当日住院和手术后,  相似文献   

9.
<正>日间手术是一种按计划住院、手术,经过短暂的康复后于术后24 h内出院的手术模式,最早由苏格兰小儿外科医生Nicoll在1909年报道~([1])。近30年,由于微创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日间手术已经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模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欧美国家,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80%以上~([2-4])。近10年国内日间手术在上海、  相似文献   

10.
近十余年来我国临床医学发展迅速。随着外科专科化的精细分工,手术领域逐步扩大,新技术日新月异,各类疑难重大手术、心血管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等普遍开展;危重高龄和婴幼病人、严重外伤病人日渐增多。面临这些任务,对麻醉医师的业务水平要求也日愈提高,从而促进了麻醉学科在各方面的发展。麻醉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它集中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某些边缘科学的有关麻醉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1.
腹部外科在外科学的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没有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作为基础,没有麻醉学、抗菌无菌法作为手术条件,腹部外科便难以开展。因此,腹部外科的诊治能够达到安全有效的要求,可以说是外科学进入现代外科时期的标志。腹部外科也促进了有关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麻醉学、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并是后来发展外科各专科的起点。腹部外科的水平一般可以代表一个医疗单位的外科学或医学水平,因为现代医学的成就应当在腹部外科的工作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微创手术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是医学发展的一贯宗旨。外科学从一开始就追求在切除病变组织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创伤和对机体功能的影响。而麻醉学则致力于使患者在无痛、舒适的条件下,安全地接受手术和康复。微创外科学的发展,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问,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但是,微创手术并不等于“微创”麻醉,需要优化麻醉方案,以确保微创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微创手术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麻醉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麻醉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最终造福于患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日愈提高。可以认为,现代的医疗水平已经足以使任何严重的病情,都已不复再成为麻醉的禁忌,由于“不能耐受麻醉”而不能施行手术的情况,应已过去。这种成就的取得,显然是麻醉学内容的充实和发展的结果。麻醉学之所以成为“学”,其关键即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麻醉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学科始于50年代初。当时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医学中心首先建立了麻醉科。以后全国各地的医学院也相继建立了麻醉科。麻醉学的发展是外科学发展的需要。50年代也是我国外科飞速发展时期,尤其是胸心外科及脑外科。如50年代的肺结核外科手术治疗大大促进了肺外科的发展。1954年我国施行首次二尖瓣狭窄分离术。以后又开展了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50年代我国脑外科的发展也很快。这些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较高,如开胸手术要求间歇正压控制呼吸以克服开放气胸的影响,故要求麻醉医师接受严格的正规…  相似文献   

15.
RoyseC    F. 《麻醉与监护论坛》2010,(2):97-98
新的麻醉药物的出现升启了现代麻醉学的开端,给患者和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安全保证.推动了外科学的发展。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渐探入,麻醉药物的一些其他特性也被发现。近年来,有关麻醉药物,尤其是全身麻醉药物的神经毒性及神经保护作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Χ��������ʹ�Ľ�չ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 ,麻醉学和外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变化就是对围手术期镇痛的高度重视 ,甚至主张将手术后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 ,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同等对待 ,并给予及时治疗。随着疼痛理论、镇痛药物、设备及镇痛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已可使病人在无痛和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度过术后恢复期。1 围手术期镇痛的必要性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3个阶段 ,而手术后疼痛则是围手术期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调查发现 ,手术后约 30 %~ 75 %的病人有明显疼痛 ,其中 4 9%为中度疼痛、2 3%为重度疼痛、8%为极重度疼痛。Warfield等…  相似文献   

17.
麻醉学进展     
近十余年来我国临床医学发展迅速。随着外科专科化的精细分工,手术领域逐步扩大,新技术日新月异,各类疑难重大手术、心血管手术、器官移植手术等普遍开展,危重高龄和婴幼病人、严重外伤病人日渐增多。面临这些任务,对麻醉医师的业务水平要求也日愈提高,从而促进了麻醉学科在各方面的发展。麻醉学是一门年青的新兴学科,它集中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某些边缘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小儿麻醉诱导期心理健康保护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围麻醉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成人相比,更具有特殊性,涉及麻醉学、药理学、心理学、护理学、儿科学等多学科。虽然麻醉可以有效地防止患儿回忆起手术过程的事件,但是在手术准备期间,特别是麻醉诱导期,有约60%小儿遭受了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日愈提高。就麻醉学而言,“任何外科学的重大突破无不首先伴随着麻醉学的重大突破”。故麻醉学的内容当不断充实和发展。为提高急危病人的麻醉质量,现就  相似文献   

2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是1952年由我国现代麻醉学奠基人、著名的临床药理学家和临床麻醉学家吴珏教授创建的临床二级学科。著名的临床麻醉学家肖常思教授、蒋豪教授曾历任该科主任,方兆麟教授和兰凤英教授任副主任。蒋豪教授现为中华医学会上海麻醉分会主任委员、全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副主编,《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现任主任薛张纲教授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麻醉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华麻醉学杂志》及《中华外科学杂志》编委、《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麻醉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自1995年起该科进入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并于2001年被批准为卫生部麻醉临床药理基地。现有医务人员42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12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达74%。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麻醉科,共有28间手术室,手术涉及普外科、骨科、胸外科、血管外科、肝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脑外科、五官科、眼科、整形外科、心胸外科及内窥镜。2004年共完成各类手术的麻醉1.8万余例,其中心脏手术1400余例,肝脏手术1300余例,胸外科手术1200余例。1996年起主管外科监护室工作,目前拥有病床24张,收治包括各种休克、创伤、严重感染、急性呼衰、心衰及多功能脏器衰竭等病人,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迭84%。1999年建立并完善了麻醉后恢复室(PACU),增加了围手术期安全性。1992年起开设疼痛门诊,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急慢性疼痛,日门诊量30余人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