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东省广州市居民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按性别定额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22名15岁~的居民进行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体育锻炼、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其中社区居民200名,医院门诊患者222名.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本调查吸烟者11.85%;饮酒者6.2%;常参加体育锻炼者59.72%;主动获取保健知识者66.1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性别是影响吸烟(OR=19.68,95%CI=7.37~52.60)、饮酒(OR=7.84,95%CI=2.61~23.59)、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OR=2.05,95%CI=1.34~3.15)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是影响吸烟(OR=0.42,95%CI=0.21~0.83)、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OR=2.09,95%CI=0.31~0.73);在业状况是影响体育锻炼(OR=0.61,95%CI=1.02~2.62)和主动获取卫生保健知识(OR=1.77,95%CI=1.08~2.90)的主要因素.结论 本次调查对象健康行为与性别、文化程度、是否在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市社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为开展高血压人群防治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样武汉市某社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调查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情况,采用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本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6%;与高血压发病关系密切的因素有:体重指数(BM I)、吸烟、过量饮酒、口味偏咸、睡眠差、高血压认知差、缺少体育锻炼等危险因子。结论针对本社区高血压主要的行为危险因素采取膳食平衡、戒烟限酒和正确运动等有效干预措施,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浦东新区居民主要健康行为,为开展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的问卷对浦东新区2 746位居民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吸烟率为27.99%,饮酒率为25.35%,参加体育锻炼率为64.04%,健康体检率为65.55%,每天刷牙率为97.05%。吸烟人群中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1.42岁,戒烟率为25.56%。参加锻炼的居民平均锻炼时间为49.85分钟。结论:浦东新区居民健康体检率和体育锻炼率较高,居民的吸烟、饮酒率较高,居民的健康档案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青羊区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情况及相关健康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影响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法,明确今后社区工作的重点,为慢性病防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形式,由专业调查员完成调查问卷。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60岁及以上人群的危险因素为吸烟、超重肥胖、口味偏咸、睡眠不足,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有针对性地利用人群能接受的宣传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慢性病知识的认知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有效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人群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吸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20个县(市、区)年龄在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采用统一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每一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吸烟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8 563人,吸烟率为26.96%;男性吸烟率(51.72%)高于女性(4.05%);农村吸烟率(28.54%)高于城市(24.74%);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3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55~64岁组吸烟率达到最高,为31.38%。调查人群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1.7岁(中位数20.0岁),74.80%的人群开始吸烟年龄集中在15~24岁;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18.6±10.2)支,以每日吸烟20~29支最多,占49.65%。男性(OR值=20.95,95%CI:18.92~23.19)、农村地区(OR值=1.12,95%CI:1.03~1.22)、饮酒(OR=2.64,95%CI:2.46~2.84)居民更可能吸烟;以15~24岁、没上过学、未婚、在业为对照,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况也是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湖北省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控烟工作仍需加强;应对不同目标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表,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深圳市盐田区4个社区817名居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调查干预前后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行为危险因素以及慢病管治率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如确诊高血压诊断标准、成人每日食盐摄入标准、高血压是终身慢性疾病、确诊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导致残疾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原来的21.1%、32.3%、11.3%、6.9%、10.1%提高到77.7%、83.6%、65.9%、60.2%、61.3%(P<0.01);吸烟人数由原来的41.1%下降至35.1%(P<0.05),居民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6 g的人数和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分别从原来的58.6%、39.3%提高到89.2%、61.1%(P<0.01);居民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由原来的60.2%、52.8%提高到95.1%、90.3%(P<0.01)。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干预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控制吸烟、消除不参加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在社区开展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方法在干预社区内广泛开展政策环境支持,社区动员、多部门协调、提高个人技能、提供卫生服务等综合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社区干预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平均上升20%~40%,吸烟、不参加体育锻炼等不健康行为有所下降。结论采用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措施对于改变人群不健康行为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吸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吸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于2004年4-8月对广州市13个区(县级市)年龄在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调查其吸烟状况及16个可能相关因素,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5205人,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和重型吸烟率分别为23.3%、20.5%、18.4%、7.9%,标化率分别为21.3%、19.0%、17.1%、7.2%;男性吸烟率(46.5%)均高于女性(2.1%),男性吸烟率、现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型吸烟率均在35~54岁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女性吸烟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开始吸烟的年龄平均为20.7岁(中位数20岁),男性(20.58岁)早于女性(23.73岁);平均每天吸烟量为15.3支,男性平均吸烟量(15.4支)高于女性(11.4支);吸烟的种类以吸有过滤嘴香烟为主.年龄、性别、地区、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住房类型、喝酒、体育锻炼、家人吸烟人数占家庭人口比例是影响居民现吸烟率的相关因素.结论 吸烟仍然是广州市面临的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采取综合控烟措施,减少烟草使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选择自2000年起居住在典型社区的常住居民600户,15周岁以上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的基线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状况、体育锻炼及体育设施利用等情况;2006年采用同一问卷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2006年典型社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的知晓水平高于基线调查,如不吸烟、少吃盐、维持合理膳食、坚持运动可预防高血压,2006年居民知晓率分别为72.97%、93.11%、86.58%和87.25%,高于基线的67.38%、89.74%、82.12%和82.78%(P<0.01).基线与2006年调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对各种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最高;2006年常住居民在健康饮食、预防常见病方面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暂住居民(P<0.05).2006年常住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广播电视、健康报纸及社区的健康教育.结论 在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推广下,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实施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居民健康行为危险因素的情况;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数据库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调查中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岁及以上人口吸烟率为22.81%,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24岁前开始吸烟的占84.46%,29岁前开始吸烟的占93.4%;15岁及以上人口饮酒率为16.02%,经常饮酒率为7.4%,农村均高于城市。15~45岁年龄段,男性经常饮酒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女性饮酒率始终很低;15岁及以上人口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8.79%和5.87%,城市均高于农村。结论吸烟、饮酒和肥胖是影响居民健康行为的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长沙市城区居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调查长沙市城区3个居委会的751名居民,直接问答方式填写调查表,运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居民接受意愿的作用。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愿意接受率为94.5%;影响居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意愿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健康状况、预防保健意识等。结论 健康状况较差、预防保健意识强、接受到常见病的卫生服务、离家最近的转诊医疗单位的距离较远、以及定点医疗单位为省级和无定点医疗单位的居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意愿较强。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农村成人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农村地区成人的健康素养水平,为进一步调整公共卫生政策、合理有效地分配卫生资源、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抽样方法,对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的150名15岁~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监测调查。结果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是24.00%、16.00%和49.33%;具备5类问题健康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73.33%、传染病预防36.00%、安全与急救32.00%、基本医疗21.33%、慢性病预防2.37%。结论定期开展人群健康素养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评估干预策略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闵行区七宝镇中小学在校学生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的患病率,分析引起肥胖症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择七宝社区14所中小学的在校学生14988人,由社区全科医生按统一标准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并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校学生中,男孩超重发生率32.7%,肥胖发生率12.0%;女孩超重发生率31.1%,肥胖发生率7.9%,男女幼儿在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和正确饮食行为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间与肥胖发生呈负相关,遗传与肥胖症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肥胖症问题不容忽视,应当及时调整肥胖症患儿的膳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参加适当锻炼,并采取其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Baton Rouge, LA, has in recent years seen rocketing rates of syphilis, alcohol abuse, and other health problems. In response, 10 local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met in 1993 to form the Baton Rouge Health Forum. The forum began its work by conducting a community needs assessment. The forum organized three task forces. One compiled existing data on area demographics, public health, economics, and education. A second task force employed personal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to gather residents' opinions on the area's top 10 healthcare needs. The third task force kept local media and community leaders informed about the assessment's findings. As in other U.S. communities, Baton Rouge residents' top 10 needs centered around social issues with health implications. The number one perceived need, for example, was a central clearing-house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healthcare to those who lack it.  相似文献   

15.
奉贤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奉贤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南桥镇古华南区450户15岁~69岁的常住人口,选取900人作为本次健康素养监测的对象;采用上海市健康教育所设计的问卷对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男性知晓率(63.8%)高于女性(60.1%),但是行为形成率男性(54.4%)低于女性(57.2%);中间年龄段知晓率(63.2%)高于低年龄段(61.8%)、高年龄段(58.7%),而高年龄阶段行为形成率(56.9%)高于低年龄段(54.8%)、中间年龄段(54.3%);经济水平越高,其知识知晓率也越高,相反,其与行为形成率却不成正比,中等收入者的行为形成率高于低、高收入者。文化程度及职位越高,其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也越高。结论今后健康宣传方式应更集中于媒体、宣传画册及讲座上,因为这些传播方式更易使文化程度低者接受,有利于平衡因文化程度差异而带来的健康素养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效果,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利用邮政分发系统作为第三方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群众满意度的评价。结果第三方评价真实的反映了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3%以上。结论利用邮政分发来对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第三方的评价,客观、快捷,而且可行、可信。  相似文献   

17.
The ecosystem approach to human health was applied to guide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in an inner-city Havana community. A pre- versus post-interven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tudy community of Cayo Hueso, and Colon, a concurrent comparison community. A household survey of 1,703 individuals was conducted in 30 neighborhoods, equally divided between the two areas.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housing, local infrastructure, and exposure to risk were perceived to have occurred in the targeted community, more s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nefit to the community rather than with regard to the residents' own households. Improvements in some lifestyle-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self-rated health in the most vulnerable subgroups (elderly and adolescents) were also achieved. Overall, the Cayo Hueso Plan was considered highly successful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mid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Its lessons are being embraced by other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8.
社区健康信息系统的功能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健康信息系统,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与以往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相比较,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方面,实现了“渠道单一”向“多档合一”的转变;在掌握社区人群健康方面,实现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在优化服务流程方面,实现了“环节繁多”向“流程简化”的转变;在监测服务提供行为方面,实现了“事后控制”向“实时控制”的转变;在方便居民诊疗方面,实现了“重复检查”向“结果互认”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ommunity perceptions of and coping responses to a petrochemical refinery in Oakville, Ontario. The analysis of in-depth interviews (n=29) revealed the effects of social and community factors on residents' everyday life experiences of refinery emissions, and the factors that shape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responses after the refinery's implementation of extensive measures to reduce emissions and odours. Overall, residents reported a reduction in odours from the refinery. While the refinery now poses a minimal or tolerable level of risk to some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it is still intolerable to others. The results show residents' shifting concerns, with their fears now focused on invisible emissions. Residents continue to employ both action-focused and emotion-focused coping strategi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finery intervention may have to move beyond the focus on technological measures to reduce odours to address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oncerns of residents.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解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从而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方法:对杭州市下城区选定的几个社区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杭州市人群年龄结构趋向老化,慢性病成为主要健康危害因素。73.9%的社区居民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55.9%的居民愿意去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而社区居民不愿参加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还未与社会福利制度挂钩,以及居民对服务站的具体功能不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普遍以诊疗为主,家庭医生的潜在需求量很大。结论: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体系已初步形成,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已经显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立是必需的,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