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运用现代建筑学和规划学的原理结合传统的风水理论与手法,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永春师范学校。通过实例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阐述了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应采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当代、造福后人。”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中自然观比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祥 《重庆建筑》2002,(1):54-55,53
中西传统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大相迳庭,西方人视自然为上帝的造物,且从上帝处获得了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权力,而中国人则视自然为万物的本原,对自然采了敬畏与呵护的态度。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刻地影响了传统中国的城市、建筑与园林。  相似文献   

3.
曹娟 《中国园林》2007,23(1):4-5
2006年12月25日下午《,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国造园史》首发式暨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举行。首发式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承办,与会者约200人。《中国古代园林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园林专业创始人汪菊渊先生(1913-1996)的遗著《,中国造园史》是我国著名造园学家陈植先生(1899-1989)的遗著。两位先生皆有志于系统总结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几乎耗费毕生精力收集古籍文献、现场考察、研究整理,20世纪80年代初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现国家建设部)为两位先生立科研课题,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寿山石馆建筑设计创作思路的小结、思索建筑与环境、传统与时代、形式与功能,以及地域文化等在建筑设计构思中的和谐运用、交融共存。  相似文献   

5.
建筑犹如语言,外显的是其实际的功用,内含的却是文化的底蕴。中国建筑自两汉以来,饱受儒、道、佛诸家的浸染,使之在文化层面上表达出诸多抽象的语义与深刻的哲理。今天,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中国古代建筑,其实更像一个文化的载体与容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笔者在丽江束河茶马驿栈规划设计创作中的体会,阐明传统不仅处在一种历时性的过去,更处在一种共时性的情境之中,提出恰当地发扬地方传统文化中可为现代地域建筑创作所延续的精华部分是建筑地域性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建筑文化的春天——"中国建筑新文化运动"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回顾自1989年第一班“全国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以来先后8次会议的历程、特点和成果,首次概括并提出“中国建筑新文化运动”这一概念,而且对“科学与民主,创新与复兴”这一文化主题所引起的建筑思想变革以及其社会反响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剖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异同,论述了人们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决定了社会秩序、伦理道德体系的建立,进而规定了礼制、法制、制度,最终决定文化、艺术、建筑的发展。从而得出地区主义建筑差异的根本因素是由各地域的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的不同所决定,重新回归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从新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重新探求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精髓所在才是维系和发展地区主义建筑,重建中华建筑文化之评价体系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关于“中国建筑为何用木构”的讨论出发,揭示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西方古典建筑理论框架的局限性,认为中国建筑应该寻求新的诠释。建构作为一种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是研究中国建筑体系的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居》2011,(5):42-47
千百年前,当许多外族人建造房屋纷纷将坚固的石头作为首先材料时,我们的祖先却看中了弱不禁风的木头。"木文化"与"石文代",历史上曾经分庭抗礼,相映成辉。  相似文献   

11.
赵敏 《建筑知识》2012,(6):62-63
会后徐宗威秘书长接受了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独立撰稿人赵敏的采访,他说,中国的建筑创作应该"少些浮躁奢靡的风气,多些务实求稳的风格"。方向的选择,源于思想的碰撞,人们期待着2012年徐宗威秘书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姜梅 《新建筑》2007,(6):113-119
通过对王澍的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园"与文本作品《那一天》的交叉阅读,试图厘清在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现代思想(特别是结构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建筑师的建筑"思"路,指出在传统从基础坍塌陷落为深渊的当今世界,意义性的建筑解构的出现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中,柱式是最具特征的构件之一。柱式一般包括柱头、柱身和柱础三个组成要素,其中中国的柱头就是人们熟知的斗棋。对于柱式的比较研究,本文选择了中国宋代的营造典籍《营造法式》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学著作继筑十书》作为载体,把两本文献中有关柱式的内容提取出来,从造型、材料和做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种不同建筑文化背景下柱式体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陆徐徐 《建筑》2013,(22):77-78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在建筑领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遗产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迥然有别于西方建筑,主要以木料为架构材料,大致包括屋顶、构架及台基三部分,故有“三段式”之称,而其中尤以屋顶部分最为庄严美丽、最富有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地域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明,我们应充分挖掘其优势,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改造中。研究在实地考察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其为什么既有建筑要改造、传统地域建筑有哪些优势特征、又以怎样的思路进行既有建筑改造,为传统地域建筑优势融入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筑构造》和《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建筑学专业里两门各自独立的必修课程。在认识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主体是以“土木/营造”为代表的建构文化之当下,应该将“营造”作为充分研讨的主题。以原型、规律与形制、造型拓展3个层面,把中国传统建筑从简单到复杂的形式演变,以“土木/营造”的规律进行了体系化的归纳与诠释。通过学术性认知,意图表明不必受制于至今建筑学科规定的构造和建筑史课之界限,可在建筑学学术本质上将二者合一去理解,以更整体统一的思路去认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30年2月,北洋政府时期的交通系大员朱启钤先生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在当时学术界一片欧风美雨中,他却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之上。朱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中即西之学”的文化精神,一个根植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立足于汲取西学,倡导对中国传统建筑加以思想革新与学术重识的民间学术组织从此成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域建筑与文化研究院开展地域建筑文化专题研究的过程,对研究坚持的原则、主题,内容框架等进行了阐述。与此同时,通过对策划过程的总结与分享,为项目自身完善以及有志于此项研究的机构和个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在昆明召开的全国第五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中的重要学术观点及对“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组编工作的研讨作了扼要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