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激光主动成像系统探测距离的计算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计算主动成像系统的工作距离,利用激光照明模型,根据成像过程中影响系统成像质量的因素,建立了激光主动成像系统的信噪比模型。根据相机发现识别目标所需要的信噪比阈值,脉冲激光器I、CCD接收器的性能指标,大气消光系数等参数,推导出激光主动成像系统的工作距离公式。利用工作波长为0.532μm的脉冲Nd∶YAG激光器,CCD相机,以及基于CPLD技术设计的距离选通同步控制板,进行了主动成像实验,并且完成了系统探测距离的计算与仿真。  相似文献   

2.
高距离分辨率脉间频率步进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高距离分辨率观点出发,介绍了采用脉间频率步进技术来实现系统高距离分辨率的方法。阐述了脉间频率步进的高距离分辨率原因,并深入讨论了峰值功率、信噪(杂)比,采样速率以及频率稳定度等参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脉间频率步进系统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激光主动成像系统探测距离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计算激光主动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借助于激光照明模型,根据成像过程中影响系统成像质量的因素,推导了激光主动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方程.根据相机发现识别目标所需要的信噪比阈值,脉冲激光器、ICCD接收器的性能指标,大气消光系数等参数,估计了激光主动成像系统的最大探测距离.利用工作波长为0.532μm的固体激光器,Basler 201b相机,以及基于CPLD技术设计的距离选通同步控制板,进行了主动成像实验,并对系统最大距离方程进行了仿真与验证.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束主动照明,是对远距离暗目标进行成像探测和精确跟踪的有效途径.从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的成像关系出发,分析了距离选通方式和非距离选通方式下的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的信噪比,从理论上说明了采用距离选通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后向散射等背景噪声.讨论了激光距离选通成像关键技术,分析了传统的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快速DsP控制器完成测距和距离延迟,产生纳秒级的选通脉冲选通ICCD摄像机,实现距离选通.该系统克服了传统的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需要已知距离,需要精确测量激光器的传输时间延迟等缺点,可以获得目标的距离信息和距离选通图像.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距离选通技术是克服激光后向散射,提高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信噪比的有效方法。阐述了激光距离选通成像原理,详细分析了距离选通关键技术,指出了传统的距离选通同步控制方案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讨论了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使用EDFA长距光纤纤维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使用EDFA中继器的长距光纤系统的限制因素和设计考察,评述了近期的实验演示,并讨论了使用WDM和光孤子的未来系统。  相似文献   

7.
信号处理对红外搜索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红外搜索系统的信号处理单元视为脉冲接收系统,在考虑其带宽对输出信噪比的影响下,推导了红外搜索系统的作用距离方程。根据脉冲接收系统输出最大信噪比的条件,确定了红外搜索系统信号处理单元的频带宽度与探测器驻留时间的关系,并得到了相应的作用距离方程,为红外搜索系统的设计和系统性能的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需要已知距离及精确的激光器传输时间延迟等先决条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DSP的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并对其同步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探讨。该方案利用快速DSP控制器完成测距和距离延迟,产生纳秒级的选通脉冲选通ICCD摄像机,有效地实现了距离选通及精确的图像清晰度控制,在无需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目标的距离信息和距离选通图像。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载FLIR系统的使用特点提出了表征其主要性能的2个参数--最大可探测距离和最大可分辨距离,并对这2个参数在实验室和飞行状态下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LTE系统与GSM系统和UMTS系统共站址部署为共存场景,对2.6 GHz频段LTE系统与2G/3G系统的共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额外隔离度需求和工程隔离需求,给出了2.6 GHz频段LTE系统部署与2G、3G系统共站址时的天线隔离距离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红外成像探测和跟踪干扰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显裕 《光电子技术》1999,19(2):138-146
根据目标运动在成像平面上的描述及目标与背景温差对信噪比和探测跟踪影响的这一机理,在目标周围背景中实施各种不同的干扰手段,有效地对抗红外成像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12.
小目标与海空背景合成红外图像统计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空复杂背景下红外小目标识别的需要,对海空背景及其小目标的红外图像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分析了在有目标和无目标两种情况下3~5 μm和8~12 μm两个波段图像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等统计特性以及图像的局部对比度、信杂比和阈值随探测距离变化的规律;同时对生成的红外热像进行了直方图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探测距离的减小,导弹的辐射逐渐增大,到达一定探测距离时(大约8 200 m)可以从热像图中区分导弹的蒙皮辐射和羽流辐射。根据有目标和无目标两种情况下图像特性的差异,可以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目标,从而为目标识别提供了关于目标和背景的先验知识,研究结果可用于海空背景下红外小目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利用隐身飞机光学窗口的“猫眼”效应,采用激光雷达对其有源精确定位的方法,给出了系统构成及定位流程,计算了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影响可不予考虑。介绍了由接收机探测阈值确定发射峰值功率阈值的方法,选定了系统工作参数,结果表明,此系统可在3 s内将目标精确定位至2 m×2 m(8 km)或2.5 m×2.5 m(10 km),满足后续对其致盲或摧毁的战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邹前进  刘连伟  陈前荣  许振领  陈洁  姚梅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12):1204004-1204004(5)
辐射定标数据在目标辐射特性数据测量和仿真试验应用中均有重要作用。首先对焦距固定红外探测系统外场定标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近距离直接扩展源法、远距离扩展面源法和平行光管定标法对焦距固定红外探测系统进行了定标实验研究。实验发现:近距离直接扩展源法对旋转的红外探测系统不适用;远距离扩展面源法对路径辐射、路径透过率和环境辐射修正较为困难;平行光管定标法操作较为麻烦,但考虑目标特性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需考虑平行光管定标。文中对焦距固定红外探测系统辐射外场定标技术改造研究、红外目标特性测量系统研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适应红外隐身系统通过获取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实时改变自身的红外辐射分布从而与背景相一致。在此过程中,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是被目标所遮挡住的背景,这部分背景随着观察点的改变而改变,如何准确地获取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关系到整个系统的隐身效果。本文在背景获取过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参数的实际获取精度,对背景获取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得到各参数对背景获取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初始参数下的误差得到了实现完全隐身的最小距离,对比目前探测技术的作用距离,得出自适应红外隐身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被识别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远场相干光斑分布及干涉图样的条纹间距和条纹对比度满足激光主动相干探测的要求,对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原理的相干光发射装置发出的相干高斯光束在远场的扫描相干光场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推导了高斯光束远场扫描相干光场的解析光强分布公式,得到了高斯光束远场扫描干涉图样。利用物理光学相关原理推导了远场的相干光光程差、干涉图样的条纹间距以及条纹对比度的表达式。数值仿真分析了马赫-曾德尔干涉光发射装置的分束镜旋转角度、探测距离和扫描角速度对远场相干光强分布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远场扫描相干光强分布主要受到分束镜旋转角度、探测距离和发射装置扫描角速度等参量影响;干涉光发射装置的分束镜旋转角度同时影响远场接收屏上干涉图样的条纹间距及条纹对比度。该研究结果对实际探测中如何选取分束镜的旋转角、使其在满足条纹间距目标尺寸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调节旋转角度,获得尽可能大的条纹对比度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特殊状态的返回散射扫频电离图,提出一种用于提取电离层主模式区域MUF曲线分布的算法,为选频提供数据支撑。首先,计算出各个信道上的背景噪声,并根据背景噪声的分布特性,统计得出各个信道的补偿因子,结合补偿因子与背景噪声及空域滤波技术进行噪声消除,获得干净数据;然后,在干净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距离分段式均值处理的方法,对电离层特征参数MUF进行提取;最后,经过历史数据测试显示,算法结果与电离层的主模式区域边界分布符合度较好。该算法过程简单,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高斯背景干扰下的弱信号检测需求,在综述高斯化处理与扩展匹配滤波概念及思路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两种基于对称α稳定分布建模的高斯化处理方法,构建了相应的扩展匹配滤波检测器,并对比早先建立的混合高斯分布下的高斯化处理,对其高斯化效果、对应检测性能、运行速度等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表明,高斯化处理可以降低背景干扰的非高斯性,从而提高后续匹配滤波的检测性能;基于对称α稳定分布的高斯化处理,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In many real-world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channel noise is non-Gaussia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impulsive noise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Gaussian noise. In such situations, the conventional Euclidean distance based decoder may suffer from the problem of severe metric mismatch.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we recently proposed the joint erasure marking and Viterbi algorithm (JEVA) as a robust trellis decoder that does not require an estimate of the impulsive noise distribution. In this work, two ways to further improve JEVA are presented for systems with an error detecting code. Specifically, the JEVA is integrated with the list Viterbi algorithm (LVA) to form the two-dimensional joint erasure marking and list Viterbi algorithm (JELVA) and the switched JELVA, respectively. By combining the respective strengths of the JEVA and the LVA, the integrated decoding schemes are able to achieve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gains over the original JEVA and achieve a wide range of performance-complexity-delay tradeoffs.  相似文献   

20.
王振  金永  王召巴  陈友兴 《电视技术》2016,40(1):131-134
为保障工人的安全,对工人是否穿着工作服进行检测与跟踪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均值漂移算法中颜色直方图对工作服特征描述不准确、固定核窗宽不能对尺寸逐渐增大的目标进行有效跟踪两方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目标像素中心加权与背景颜色削弱权值的双权值颜色直方图建模法,建立颜色特征突出的工作服模型,并结合工作服两种显著颜色的质心距离变化,在跟踪中调节核窗宽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跟踪工作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