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DWI在监测兔肝VX2瘤生长特性方面的价值;评价不同时期、不同b值条件下VX2瘤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差异。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5只,成功建模的23只,随机分为3组,14 d组8只、28 d组8只及42 d组7只,在对应的时间内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检查(b值取100、400、600、800 s/mm~2),获得对应的ADC图,再分别测量肿瘤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全部肿瘤标本按MRI轴位扫描方向切层行大体病理检查。结果:1DWI图像上,VX2瘤均呈明显高信号,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对比鲜明;14 d组肿瘤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与DWI图像表现一致;28 d组与42 d组肿瘤中心可见斑片状低信号,且与大体病理所显示的坏死囊变区范围基本一致,而在常规T2WI上仅11例肿瘤中心见斑片状高信号。2同一时期不同b值条件下VX2瘤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时期,VX2瘤的ADC值随b值增大而下降(P0.05);不同时期同一b值条件下VX2瘤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既能通过不同组织间的信号差异区别解剖结构、反映肿瘤的病理特征,还能通过ADC值测量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属于形态和功能双重成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兔VX2肝肿瘤模型作动物实验,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在评价射频消融疗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 9例兔VX2肝肿瘤模型做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后1周做常规MRI检查确定肿瘤平面后,选择b值(扩散敏感度)为100 s/mm2,300 s/mm2和1000 s/mm2分别做水扩散加权成像扫描,与病理作比较分析正常肝组织、残留肿瘤灶和消融坏死灶的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差异.结果 由于受患兔呼吸与心跳影响,DWI图像均存在不同程度伪影.以DWI图像上正常肝组织信号作为对比,对应于病理观察到的存活肿瘤组织区域在DWI图像上表现为更低信号,而消融坏死灶区域表现为高信号.而在选定平面所重建的ADC图像上则刚好相反,存活区域色彩鲜明,而消融坏死区域色彩暗淡.正常肝组织、存活肿瘤组织与消 融坏死组织的ADC值(单位:×10-3mm2/s)分别为1.658±0.866、2.011±0.925、0.709±0.511(b=100 s/mm2);1.242±0.651、1.436±0.425、0.529±0.387(b=300 s/mm2);0.819±0.357、1.136±0.217、0.558±0.332(b=1000 s/mm2).在同一b值下,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存活肿瘤组织、正常肝组织与消融坏死组织,而存活肿瘤组织与消融坏死组织在同一b值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b值的升高,不同组织的ADC值普遍降低,在b值分别为100 s/mm2和1000 s/mm2时,同一组织的ADC测量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消融坏死组织除外),消融坏死组织在不同b值下测量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能从微观、功能成像的角度区别消融坏死灶与肿瘤残留灶,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型RFA评价手段,但图像质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兰为顺  胡道予  李震  李维  王梓  胡杉  胡遥  朴明哲   《放射学实践》2013,28(8):825-828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1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在其右侧大腿内侧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浮液约0.1ml,制备成荷瘤兔,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多b值(300、500、700、900s/mm2)DWI扫描,扫描后第2天在磁共振导引及监视下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分别于PEI治疗后第1、7、10天行磁共振扫描。观察PEI治疗前、后肿瘤信号特点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实质、正常肌肉组织、坏死组织的ADC值以及治疗前后肿瘤实质的ADC值。结果:PEI治疗前肿瘤组织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相同b值下ADC(肿瘤实质)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肝癌肿瘤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临床上评估肝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能力。资料与方法对53例肝癌患者行MR DWI、常规平扫T1WI、T2WI和T1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系统化分析并观察病灶内部存活的肿瘤组织与肿瘤液化坏死组织成分的DWI与增强图像上的信号特征,测量各组信号强度值,并计算出各组ADC值与对应的MR 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MR DWI像上肝癌病灶内残存或复发的肿瘤组织表现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正性强化;液化坏死部分表现为明亮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ADC图上肿瘤组织为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的高信号,肿瘤坏死组织部分为低信号;均数ADC值分别为:b=500 s/mm2时,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15±0.43)×10-3mm2/s,肿瘤坏死囊变组织约为(1.88±0.43)×10-3 mm2/s,正常肝实质约为(1.31±0.16)×10-3 mm2/s;b=800 s/mm2时,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02±0.37)×10-3mm2/s,肿瘤坏死组织约为(1.71±0.32)×10-3mm2/s...  相似文献   

5.
MR DWI监测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兔肝VX2肿瘤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成像参数与成像特征。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雄性,2.5±0.3 kg),9只经手术制作肝VX2肿瘤模型,分别于种植前、种植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行MR DWI检查,b值分别设为100、200、300、400、500和600 s/mm2,使用EPI-SE序列,扫描时间为30 s。由扩散加权序列产生表观扩散系数图(ADC map)。兴趣区(ROI)以DWI为参考手工绘制,计算平均ADC值。以ADC值作为统计指标,使用随机区组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兔肝VX2瘤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边缘清楚。不同b值时正常肝脏与VX2瘤组织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随着b值的增大,病灶与周围肝组织对比度降低,同时病灶内部的ADC变异度降低。b值为400 s/mm2以上时,同一ROI所得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值100、200和300 s/mm2时,同一ROI所得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在发现、追踪肝脏VX2瘤生长过程有重要价值,在肝脏DWI成像参数中b值选择400 s/mm2以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成像参数及图像特征.方法 将传代兔瘤块种植到30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的肝左叶,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接种后用二维超声监测肿瘤长至1~2 cm大小,用头线圈进行MRI成像及DWI检查.结果 肿瘤的接种成功率为100%,2周后可在B超下监测到肿瘤.2~3周肿瘤生长最旺盛,其体积迅速增大.T1WI肿瘤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初期可见肿瘤明显强化,后强化程度较前减低,与肝实质强化程度相近.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在350、550 s/mm2和1000 s/mm2时,对应的肝组织和肿瘤组织的ADC值分别为(3.0732±0.5326)±10-3mm2/8和(1.7900 4-0.5310)×10-3mm2/s;(2.7204±0.4726)× 10-3mm2/s和(1.5611±0.2007)±10-3mm2/s;(2.0843±0.3312)×10-3mm2/s和(1.2000±0.2148)×10-3mm2/s.b值增大,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ADC值减小.结论 随着b值增大,肝组织和肿瘤病灶ADC值呈下降趋势.b值大小影响DWI上肿瘤的显示及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月我院确诊的27例胰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胰腺癌3.0T MR影像学特点。结果 MR直接征象T1WI呈低信号22例,等信号2例,T2WI稍高信号21例,等信号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呈相对低信号,门静脉期、平衡期病灶中心低信号,边缘强化不规则,程度不等,延迟扫描图像与平衡期相似;肝内外胆管扩张者16例,远端胰管不同程度扩张9例。ADC平均值正常胰腺组织与胰腺癌、瘤周组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与瘤周组织ADC平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WI可清晰显示胰腺癌病灶,对直径2.0cm的小病灶显示较好,结合定量分析ADC值可区分肿瘤与正常胰腺组织,对胰腺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导引与实时监控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兔VX:脑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2只新西兰兔,全麻下通过颅骨钻孔种植瘤块的方法建立VX2脑肿瘤模型.脑肿瘤生长到最大径0.8 em,在MR实时导引和监控下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制模成功并符合实验条件的兔20只.取4只进行预实验,以了解最佳冷冻时间.预实验兔2只肿瘤冷冻5 min,2只冷冻10 min,均为2个循环.治疗后牺牲动物进行病理检查,显示冷冻10 min治疗效果好.另16只实验兔分为对照组与冷冻消融治疗组,每组8只.对治疗组兔脑肿瘤进行冷冻消融治疗10 min,给予20%甘露醇静脉注射及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进行脱水及预防脑水肿处理;对照组兔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手术后瞬间、7、14及60 d对2组兔行脑MR扫描,观察肿瘤体积及生存期.治疗组兔,分别在消融后瞬间、7、14 d MR扫描后牺牲1只,剩余的在冷冻治疗后60 d MR检测后全部牺牲,观察肿瘤组织冷冻消融后的病理变化.结果 22只兔2只术中感染死亡(其中1只成瘤),制模成功并存活的20只.MR扫描T1WI 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较均匀强化,肿瘤最大径线0.7~1.0 cm;同期检查显示肿瘤大小较一致,形态规则.冷冻消融后肿瘤病理检查显示术后瞬间、7、14 d消融区呈凝固性坏死表现,60 d时呈液化性坏死表现.MRI显示的T1WI低或等信号、T2wI低信号区与病理检查的凝固性坏死区相对应;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病理检查液化性坏死灶或周围水肿性改变相对应.大体病理标本可清晰显示冷冻消融区最大径线为1.0~1.5 cm,而术中MRI显示的冰球最大径线范围为1.5~2.0 cm.结论 脑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兔VX2肝癌模型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肿瘤扩散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45只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前及HIFU治疗后1、3、7、14、21天5个观测点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术后5个观测点肿瘤与术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兔VX2肝癌模型HIFU术后1、3、7、14、21天,ADC图上呈高信号的肿瘤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术后3、7、14、21天,ADC图上呈混杂信号的肿瘤,高信号区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而低信号区病理为肿瘤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无差异性(P>0.05).结论 磁共振DWI ADC值能够准确反映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后的肿瘤坏死组织及存活组织,并能够作为HIFU治疗兔VX2肝癌疗效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对VX2瘤兔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PEI)消融时,对T2WI监控无水乙醇分布的效果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制备18只肝VX2瘤兔,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下,应用快速翻转自旋回波(FRFSE)T2WI序列完成PEI术中监控的扫描。结果在对VX2兔行PEI时,T2WI在治疗后有多种信号改变,利用乙醇治疗前后的信号变化,无水乙醇分布范围与病理上肿瘤的坏死范围有正相关性。结论PEI时,T2WI能初步地用于监控无水乙醇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VX2兔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PEI)消融时,对化学位移成像和T2WI监控无水乙醇分布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制备18只肝VX2瘤兔,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下,应用FRFSE序列结合化学位移成像和FRFSE,T2WI序列完成试验模型和PEI术中监控的扫描.结果:化学位移像上,注射部位的局部无水乙醇信号明显增加.在对VX2兔PEI时,化学位移成像使在肿瘤弥散的无水乙醇成像,T2WI在治疗后有多种信号改变.病灶信号在化学位移像与T2WI的信噪比和对比信噪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无水乙醇分布范围与病理上肿瘤的坏死范围有正相关性.结论:PEI时,化学位移成像能够比T2WI更精确地用于监控无水乙醇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培安  周正荣  张国福   《放射学实践》2012,27(3):337-341
目的:建立兔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于软组织肿瘤成像的合适的b值。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月龄2~3个月,体重1.5~2.0kg,雌雄不限),将肿瘤瘤株种植在左前上肢内侧。在种植瘤株后2~3周使用1.5T磁共振仪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200、400、600、800和1000s/mm2。在MRI检查后3~4周分批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观察肿瘤的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肿瘤成瘤率96%(24/25)。种瘤后14、21和28天,肿瘤直径分别约为2.0、4.0和5.5cm。肿瘤直径比较小(14天)时,质地硬,肿瘤坏死、瘤周水肿很少见。在常规T1WI上肿瘤实质多呈等信号,瘤内出血少见;T2WI上肿瘤实质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中央和瘤周可见信号更高的坏死、水肿区;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强化更显著。DWI图像上,当b值较小时(200s/mm2)受T2透过效应影响明显,b值比较大时(1000s/mm2)图像信噪比下降明显,b值为600和800s/mm2时,图像质量比较好;b值为200、400、600、800和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56±0.11)、(1.32±0.12)、(1.25±0.10)、(1.19±0.08)和(1.14±0.07)mm2/s;b值为600和800s/mm2时,肿瘤实质的ADC值明显小于坏死区及周围肌肉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DWI可以用于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的观察,b值为600和800s/mm2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DWI图像。肿瘤组织、肌肉组织及坏死组织的ADC值明显不同,DWI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兔VX2肝癌模型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肿瘤扩散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45只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前及HIFU治疗后1、3、7、14、21天5个观测点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术后5个观测点肿瘤与术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兔VX2肝癌模型HIFU术后1、3、7、14、21天,ADC图上呈高信号的肿瘤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术后3、7、14、21天,ADC图上呈混杂信号的肿瘤,高信号区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而低信号区病理为肿瘤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无差异性(P>0.05)。结论磁共振DWI ADC值能够准确反映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后的肿瘤坏死组织及存活组织,并能够作为HIFU治疗兔VX2肝癌疗效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弥散MRI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9例表皮样囊肿常规MRI和DWI的信号特征,定量测定表皮样囊肿、正常脑实质和脑脊液的ADC值.结果:17例表皮样囊肿T1WI、T2WI呈等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2例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肿瘤边缘弧线形增强或不增强.19例肿瘤DWI呈明显高于脑实质和脑脊液信号,肿瘤较脑脊液的平均ADC值显著减低,较脑实质的平均ADC值显著增高.结论:DWI优于常规MRI发现颅内表皮样囊肿,DWI上表皮样囊肿的高信号可能是肿瘤组织的T2余辉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15.
乳腺黏液腺癌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R平扫、动态增强(DCE)及DW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MR枪查采用1.5 T MR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包括MR平扫、3D DCE-MRI以及b值分别为500和1000 s/mm2的DWI.对8例行乳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形态学、T1WI及T2WI信号强度、肿块内部强化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上ADC值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乳腺黏液腺癌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标准.结果 8例乳腺黏液腺癌(5例单纯黏液腺癌,3例混合型黏液腺癌)的黏液含昔为60%~90%.8例在MRI上均表现为肿块,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和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1例表现为不均匀轻微强化,2例表现为内部欠均匀的渐进性强化,其余5例于动态增强早期时相均表现为边缘明显强化,肿块内部结构呈渐进性强化,强化方式呈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趋势.于DWI上病变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在b值500 s/mm2时为(2.41±0.28)×10-3mm2/s,b值1000 s/mm2时为(2.06±0.14)×10-3mm2/s,分别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71±0.32)×10-3和(1.43±0.24)×10-3mm2/s.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在MR平扫T2WI、DEC及DWI表现均不同于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这些特征性表现反映了其特殊的病理类型,MR多种成像序列相结合可对乳腺黏液腺癌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制作的完善及综合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的制作,比较种植肿瘤的CT、MRI及DSA影像表现,评价各影像检查对瘤体显示的优越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前期实验12只,后期实验24只),采用动物后肢皮下注射接种传代保存瘤种.模型前期制作采用包埋法接种,后期采用针头注入法接种于兔肝左叶,并于术前1 d及术后1、3 d、1、2周检查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接种2周后行CT、MR成像,随后行经股动脉肝动脉超选择DSA及纳米磁性粒子介入治疗.结果 前期实验肿瘤种植成功率66.7%,后期实验种植成功率100%.术后ALT、AST有一过性增高,无统计学意义;BUN、Cr无明显变化.术后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强化不明显,境界清晰;MR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EPI序列T2WI呈略高信号影;DWI成像见高亮信号影,显示清晰;介入术中DSA造影可见肝左叶孤立的丰富血管肿瘤,供血动脉增粗,经超选择注入纳米磁性粒子,肿瘤内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VX2瘤粒针头注入法较包埋法成功率更高,其建立过程对兔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CT平扫增强,MR平扫,EPI序列及DWI成像对于肿瘤的影像评价互有优势,EPI及DWI成像可更灵敏地显示肿瘤,DSA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及肝内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和弥散敏感系数(b值)在兔肝VX2瘤快速MRI扩散加权成像实验中的应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于VX2瘤种植后2~3周行快速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成像参数的缩减因子(reduction factor)取值为1,2,观察使用SENSE后扫描时间的缩短情况以及图像的信噪比变化情况。b值取100~600s/mm^2共6个。测量不同b值的兔肝VX2瘤与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以及相应的表面扩散系数(A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中应用SENSE成像缩减因子为2时扫描时间缩短约13.3%,而图像的信噪比没差别(P≥0.05)。b值400s/mm^2时VX2瘤具有最高信噪比为115.5±71.6;ADC值为1.575±0.218×10^-3mm^2/s(P〈0.05)。结论 合理应用SENSE技术能缩短扫描时间而图像信噪比没有差别,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400s/mm^2是最优b值,兔肝VX2瘤与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最高,其ADC值最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西兰兔VX2肝癌MRI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方法移植法建立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20只共32个瘤灶。模型建立后2~4周,全部兔肝癌模型行肝脏MRI平扫,10只兔肝癌模型(包括15个瘤灶)加做MRI增强扫描。MRI检查完成后,留取肿瘤最大横截面标本,行VX2肝癌MRI征象与病理学对照研究。结果种植瘤成活率为100%。T2WI 6个瘤灶呈均匀稍高信号,其余26个瘤灶显示特征性瘤内异常信号,其中"结中结征"5个瘤灶、"靶环征"7个瘤灶、"点彩征"14个瘤灶。对照研究证实此种瘤内异常信号病理基础为不同结构类型的坏死肿瘤组织。增强后肿瘤环形强化,轻微强化6个瘤灶,中等程度强化7个瘤灶,明显强化2个瘤灶,光镜下轻微强化者强化肿瘤组织有大量点状坏死区,明显强化者瘤内血窦明显扩张。结论MRT2WI可评价坏死肿瘤组织结构类型,兔VX2肝癌肿瘤强化程度与肿瘤内血窦扩张程度及瘤内点状坏死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1.5 T MR导向下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5 T MR引导下对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3例44个经病理证实、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肝脏恶性肿瘤病灶,其中11例为原发性肝癌、12例为肝转移癌,肿瘤最大径平均(3.3±1.8)cm,均采用MR兼容多极射频针在1.5 T MR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MR扫描观察消融情况,消融灶完全覆盖原病灶、范围超出病灶边缘0.5~1.0 cm为消融完全.结果 所有消融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3±33)min,消融灶均完全覆盖病灶,无胆瘘、膈肌穿孔、黄疸、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射频电极针在MR图像上呈低信号.消融灶在T2WI序列上呈低信号,周围可见薄层高信号环绕;T1WI序列上消融灶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晰;DWI上消融灶呈等低信号,周围呈环状稍高信号.结论 1.5 T MR引导下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arly changes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n VX2 rabbit tumors implanted into the back muscles by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and 18F-2-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18F-FDG PET). Percutaneous CT-guided RFA was conducted in seven rabbits with implanted VX2 tumors. VX2 tumors on the other side were untreated and served as the control. MR imaging was performed with a clinical 1.5-T instrument 2 days after RFA, and FDG-PET, using a high-resolution PET scanner for small animals, was obtained 3 days after the procedure. The 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s and radioactivity count of untreated and ablated tumors were calculated. Untreated VX2 tumors showed hyperintensity on T1-, T2-, and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es, ring-enhanced on 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 and ring-shaped FDG accumulation on FDG-PET. Ablated VX2 tumors showed slight hyperintensity on T1-, T2-, and diffusion-weighed images, slight enhancement on 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es, and low accumulation on FDG-PET. The ADC value of ablated VX2 tumors (1.52 ± 0.24 × 10−3 mm2/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treated tumors (1.09 ± 0.12 × 10−3; p < 0.05). The tumor/muscle ratio of ablated tumors (0.5 ± 0.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untreated tumors (11.6 ± 3.2; p < 0.05).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lack of viable tumor cells in the ablated le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ADC value and FDG-PET are potentially useful markers for monitoring the early effects of R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