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水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武水源地是我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地下水源,它对淄博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自水源地投入使用以来,随着用水规模的迅速增加,相应出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地区水质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和水位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后,研讨了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的成因和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水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水源地各时空断面上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给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土地辽阔,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年人均水量只有743m^3,亩均水量403m^3。近30年来,由于大量开垦荒地,抽取地下水以补充地表水源不足,造成多年连续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面污染水不断补给地下水,致使流域中下游地下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7,(2):77-81
从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变化和环境质量改变两方面,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超量开采影响,北京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幅减少;地下径流由原来的北西向南东流动变成现在的受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影响,流向漏斗中心;由于污染物大量排放和对地下水超量开采,因此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并造成了水位持续下降和地下水资源亏损等水环境问题出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截断污染源和减少地下水超采可以控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抓住南水北调水进京之契机,实行地下水减采和回补涵养以恢复地下水资源及改善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9,(12):73-78
为掌握强降水条件下豫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响应规律,利用豫北平原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和水质动态监测资料等,建立了豫北平原强降水条件下地下水流系统数值模型,对地下水位、水质动态响应和地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强降水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可分为基本平衡区、缓慢下降区、急剧下降区、缓慢上升区和急剧上升区5个水位变幅分区,受7—9月强降水影响,地下水位埋深明显减小;受强降水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和水化学组分均发生变化,地下水水质超标率减小;保持当前地下水开采量和降水量不变,7—9月增加降水量30%,其他月份降水量减少30%情景下,10 a后,地下水位整体有所下降,出现一定面积的疏干,但深层地下水未疏干;濮阳、内黄县和留固镇典型漏斗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后期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主要根据豫北平原2006-2010年地下水动态1449点次监测数据(浅层1125个,深层324个),对该地区地下水位历时变化、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演变、地下水流场变异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且地下水漏斗面积逐渐扩大,人类活动和有效降水入渗补给量减少是影响地下水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辽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及氮污染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辽市近年来工业、农业、牧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大,通辽市东郊工业地下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范围也在逐年扩大,随着地下水的汇集,通辽市区及近郊区地下水的污染日趋严重,除了重金属、微量元素的污染外,三态氮的污染极为突出。1通辽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1.1通辽市地下水区域下降区和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通辽市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范围及对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往往将通辽市地下水水位区域下降区也称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本文所指的水位下降漏斗是指通辽市区域水…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本文结合陕西关中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实际,系统分析了因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而造成的水位持续下降、水量超采、环境地质、水质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并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安阳市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监测数据,分析了浅层地下水再利用回灌对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温度场及地下水水位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安阳市浅层地下水再利用回灌未对地下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治理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的上升, 促进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利用, 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格尔木地区地下水位的响应进行研究, 对格尔木冲洪积扇 30年来降水量、 地表径流量、 地下水埋深以及格尔木河人类活动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近 30 年来,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地下 水系统, 致使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发生了明显变化, 地下水水位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格尔木河 径流量是近年来引起格尔木地区地下水水位升高的主要因素, 径流量对地下水水位影响较为显著, 显著水平为 0 1 038。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浅层地下水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长春市浅水层观测井的检测资料,从水位埋深、水温和水质等3个方面对各自变化趋势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地下水位埋深值减小,减小原因与限制开采地下水有关;地下水温度上升,水温与气温密切相关,但响应存在滞后;研究区水质不容乐观,而随着浅层地下水位的升高,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垃圾的堆放等更容易对地下水差生污染,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靖边县饮用水源多为地下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严重影响着当地供水量。为了进一步厘清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统计学及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位统测结果和90组地下水水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7年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显著下降,在郭家庙等地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中TDS浓度明显增加;部分区域TDS、NO3-超标,尤其是农灌区常年施用含氮肥料导致地下水中NO3-浓度超标且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当地应及时控制地下水开采量,采用新型灌溉、合理施肥等措施来减缓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与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前后东平湖地区枯水期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引入云模型,选择总硬度、SO_4~(2-)、Cl~-、NO_3~-、NH_4~+、F~-6个水质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前后的东平湖地下水水质实测数据输入云模型,得到各评价因子的确定度和基于权重计算的各采样点的综合确定度,由最大确定度确定各采样点的水质级别。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所采集的7个地下水水样的水质级别并未降低,湖区东部水样的水质劣于西部。  相似文献   

13.
The population of the St. Lawrence Lowlands platform in south-western Quebec, Canada,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groundwater. The present study summarizes the quantity, qu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estimations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found mainly in sedimentary rock aquif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in the considered domain of 1,500 km2 is 97.7 Mm3/y with: 86.6% infiltration from precipitation, 9.6% inflow from neighboring aquifers, and 3.8% induced recharge. The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is defined with simulated drawdowns from uniform withdrawal scenarios. The current withdrawal rate of 18 Mm3/y results in median drawdown of 0.6 m, compared to pre-development conditions. This drawdown is situated well in the sustainable range, an indication that regional aquifers are not overexploited. Hypothetical pumping rate of 24 Mm3/y resulting in an average drawdown of 2.2 m is estimated as sustainable limit. Increasing exploitation from 24 to 51 Mm3/y would need tight control and planning. Pumping rates beyond 51 Mm3/y are judged not sustainable as regional drawdowns become high, ∼8 m. The water levels in recharge areas are the most sensitive to groundwater extraction. Combining drawdown maps, groundwater quality zones, and aquifer vulnerability to surface contamination delineated the areas most suitable for future groundwater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及途径分析,建立了包含地下水本质脆弱性、地表水系和地下工程特殊脆弱性以及污染源荷载3个部分16个指标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进行案例解析。结果表明:金山区地下水脆弱性较高,中等脆弱以上级别面积达到449.80 km~2,占评价区面积的70.67%,主要受本质脆弱性和地表水系特殊脆弱性较高影响叠加而成;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价"中"级别以下风险区面积达到555.44 km~2,面积占比达87.27%,其主要潜在污染源为化工类工业园区及加油站;金山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处于较低级别状态,"中"以下级别风险区面积为553.38 km~2,"低"级别风险区面积为231.13 km~2,"高"级别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金山南部,是该区域较高的地下水脆弱性、密集的工业区等多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南通地区浅层地下水与土体盐分特征的相关性,采集了31件水样、220件土样,并收集了60组水质资料,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土体盐分特征.研究表明:浅层地下水自西向东,TDS逐渐增大,主要为咸水和盐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TDS与各离子(K+、Na+、Ca2+、Mg2+、Cl-、SO42-)的相关性高;土...  相似文献   

16.
多元统计方法能同时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是一种可用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相关分析的有效工具。基于12组水样的9项指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新疆巴里坤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内主要分布低矿化度的HCO3·SO4-Ca·Na型水(占总取样点的33.3%)和HCO3·SO4-Ca型水(占总取样点的25.0%),地下水中各离子的空间变异性为中等以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以Na+、Ca2+、Mg2+、Cl-、SO42-、总硬度(TH)、溶解性总固体(TDS)为主要荷载变量的蒸发浓缩作用和以HCO-3为主要荷载变量的溶滤作用影响,两种作用的贡献率分别达76.17%和14.87%。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和田河流域绿洲区地下水质量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疆和田河流域绿洲区1980、2014和2017年地下水化学检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单指标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关键指标识别,并分析该区域地下水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和田河流域绿洲区潜水质量总体较差,1980年浅层地下水有Ⅱ类水存在,Ⅳ类和Ⅴ类水共占总水样的61.8%;2014年Ⅳ类和Ⅴ类水共占91...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改性凹凸棒土/纳米铁复合材料(简称复合材料),考察了该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及其作用下"三氮"(NO_3~--N、NH_4~+-N、NO_2~--N)的变化情况,阐明了地下水环境因素(DO、温度、光照)对复合材料去除NO_3~--N的影响。模拟地下水环境时,3种材料去除NO_3~--N的反应活性顺序为:复合材料纳米铁改性凹凸棒土,且复合材料作用下NH_4~+-N的转化率低,几乎无NO_2~--N生成。DO、温度对复合材料去除地下水NO_3~--N的影响较大;而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地下水中NO_3~--N的去除率及NH_4~+-N、NO_2~--N的生成量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成果旨在为NO_3~--N污染地下水工程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bimodal and high rainfall leads to infrequent flood that can be extremely damaging.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persistent intra-seasonal drought and also to reduce flood damaging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rainwater storage is a prerequisite that keeps water far from evapotranspiration, increases groundwater level and decreases flood hazards modification to exchange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through flood spreading, dams,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lineate and explain variations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along an ephemeral stream that has been modified by flood spreading.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4 deep wells locate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flood spreading projection area (FSPA) in 1 month interval during September 2005 to September 2008. Groundwater quality was followed via Na+, K+, Ca2+, Mg2+, Cl-, Hco3- SO42-,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and pH measurements for two time periods between 2005 and 2008.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impact of flood spreading in groundwater table and groundwater salinity variation. Groundwater table decreased in all study wells, but groundwater drawdown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distance to FSPA (during 4 years study, 11.02 m in the well located at 20 m of FSPA versus 38.88 in the well located at 1,825 m). Also 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in all of the well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but the increasing ion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mportant in FSPA closeness.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老龙洞地下河出口(G3)与表层岩溶泉(G1、G2)水化学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利用统计方法对2012年月尺度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成以Ca~(2+)、Mg~(2+)、HCO_3~-、SO_4~(2-)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_3型;Ca~(2+)、Mg~(2+)、HCO_3~-浓度变异系数较小,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地层溶蚀,且以石灰岩溶解为主;硫酸与硝酸参与了碳酸盐岩的溶蚀,其中硫酸对碳酸盐岩溶蚀的影响更大;地下水中SO_4~(2-)、PO_4~(3-)、Na~+、K~+、Cl~-和NO_3~-浓度变异系数较大,主要受农业施肥、畜禽粪便、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因素的影响;SO_4~(2-)、PO_4~(3-)、Na~+、K~+、Cl~-浓度表现为地下河高于表层岩溶泉,而NO_3~-浓度表现为地下河低于岩溶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