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冬瓜山铜矿主要的产尘点及粉尘职业危害,结合井下生产、通风、供水系统特点,分区域、分阶段采取了壁面清洗、巷道底板喷淋晒水保湿、通风机站除尘水幕、溜破系统高压喷雾、局部通风与除尘等方案进行了进风侧、溜破系统粉尘综合治理,可供类似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2.
除尘是煤炭生产企业的普遍难题之一,通过对选煤厂地面生产系统除尘效果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生产系统的除尘系统的改造措施,通过有效实施,解决了系统除尘效果不好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燃煤电厂输煤系统转运点的粉尘治理一直被视为重点技术难题。理论上只要实现负压除尘,就能实现根治。但按传统的设计理念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均无法实现预计的效果。而采用了输煤传送转运点除尘装置这项专利技术(专利号:2L992151554),攻克了这个难题。本文的分析有利于这项科技成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郭瑞娟 《煤》2015,(7):41-42
针对高河选煤厂产尘点及粉尘的危害,分析了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同时对选煤厂喷雾用水系统进行了改造,降低了吨煤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找到最佳的通风除尘系统,提高电铲机房内的散热除尘效果,分析了平朔露天矿区6种型号电铲的通风除尘系统,对比分析了各种通风除尘系统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滤筒式通风除尘系统过滤精度和过滤效率较高,散热除尘效果显著,改善了电铲机舱环境,减少了电气故障,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6.
赵强 《矿业装备》2022,(1):99-101
针对煤矿综掘工作面除尘系统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沉降效率低的问题,文章基于单片机、传感器技术设计高效控除尘系统.以89C52单片机为核心,根据检测到的粉尘浓度传感器值,控制电磁阀动作,完成喷雾降尘.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高效控除尘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改善井下作业环境,保证综掘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有爆炸危险存在的工矿场所的沉积粉尘厚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同时调研发现针对工矿场所的通风除尘管道沉积粉尘厚度检测国内外尚属空白的现状。首先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沉积粉尘厚度实时在线检测方法,其核心是将粉尘的沉积质量检测转化为沉积厚度检测,并通过理论研究推导出粉尘沉积质量-粉尘沉积厚度的数学关系式,据此进行信号处理设计完成了该种检测方法。再完成了实验管道选择、粉尘粒径筛选、实验环境条件准备以及由定量发尘器、静电除尘器、压气泵、除尘风硐、风速测定仪、电脑控制台和变频风机等组成的实验系统。基于此实验系统与实验准备,首先实验验证了粉尘沉积质量-粉尘沉积厚度数学关系式的正确性,同时进行了误差实验,验证了该种检测方法的分辨率达到0. 01 mm,精度达到0. 07 mm,证明了该方法对沉积粉尘厚度的检测效果。然后,对除尘管道内粉尘颗粒物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发现随着粉尘颗粒的粒径增大,颗粒所受的重力、拖拽力、Basset力和Saffman力作用逐渐明显。最后,基于此颗粒受力分析理论和实验系统,利用该种检测方法对通风除尘管道内的粉尘在不同风速和不同粒径下的沉积规律进行了研究,表明:随着除尘风速和颗粒粒径的增大,粉尘沉积率呈指数型降低和升高。文末,对管道内粉尘颗粒的沉积行为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给出了对现场除尘风速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霍林河选煤厂产尘原因分析及防尘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防止粉尘影响选煤厂高效、安全和洁净生产,以霍林河选煤厂为例,对选煤厂的粉尘浓度和分散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选煤厂的粉尘状况、粉尘的危害、粉尘产生和扩散的原因;通过对全厂粉尘分散度的分析,发现车间空气中粉尘质量浓度达到200~2660 mg/m3,可呼吸性粉尘分散度达到59%~75%,粉尘颗粒比较细微并且严重超过国家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分析了选煤厂在除尘方面存在的喷雾除尘技术管理差、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有待改善、运行管理质量偏低等主要问题,总结了粉尘防止的原则和措施;对该选煤厂的除尘设备给出了改进建议,确定了霍林河选煤厂的除尘设备为袋式除尘器.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连续采煤机除尘系统无法解决神东大柳塔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时粉尘超限问题,指出了现有连续采煤机除尘系统外喷雾难以雾化、除尘风量小和吸风口布局不合理的设计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案,设计了适合神东大柳塔煤矿掘进工作面的连续采煤机除尘系统,使掘进工作面煤机司机作业点的总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相较改进前分别提高了83.19%和67.23%。  相似文献   

10.
从水泥生产工艺流程角度论述了水泥厂的粉尘来源部位,并分析了各部位粉尘的特性.针对各类粉尘的除尘难点,提出了除尘对策.阐明了袋式除尘器作为一种高效除尘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水泥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11.
杨文堂  喻胜  赵平生  熊翔 《矿冶工程》2006,26(3):71-73,77
以飞机机轮炭/炭复合材料刹车盘磨削加工为例,分析了炭/炭粉尘的产生和粉尘特性。针对炭/炭粉尘的特性,除尘设备采用了LGZ联合除尘机组,过滤材料采用覆膜涤纶常温滤料,对除尘机组和过滤材料性能作了介绍和分析,几年来,通过对除尘效果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要求,通过除尘机组排出的净化空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12.
《煤矿安全》2016,(7):163-165
针对红庆梁煤矿井筒施工过程存在的粉尘危害问题,通过研究矿井井筒建设时期粉尘的性质行状、产生粉尘的环节、粉尘源的产生粉尘机理、粉尘在井筒的逸散规律,对除尘方案的对比和优化,设计了红庆梁煤矿井筒掘进期间气水2路喷雾除尘技术方案,为煤矿井筒建设时期提供了安全技术保障,消除了粉尘隐患,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以爆破过程除尘降毒为目的,分析了金属矿山爆破尘毒来源,根据实验场所情况,选取水封爆破和喷雾除尘结合使用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水封爆破和水雾除尘对于降低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选煤厂筛分车间的除尘管道,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和气-固两相流理论,结合现场实测的数据,建立了模拟粉尘沉降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并应用FLUENT软件对该选煤厂筛分车间水平除尘管道内不同粒径的粉尘沉降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粉尘的沉降轨迹,从而为提高筛分车间除尘系统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产尘点、产尘环节角度分析了粉尘源,并针对生产环节制定控除尘措施,主要包含采煤机割煤、液压支架喷雾、转载点喷雾及巷道阻尘水幕,分析了综采面粉尘治理的方法,为工作面控除尘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邢东矿综采工作面的产尘量越来越大,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了职工的身心健康,矿井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通过分析邢东矿综采工作面不同条件下粉尘运动的变化规律和喷雾系统的除尘机理,设计了综采工作面高压喷雾除尘系统。使用该除尘系统后,采煤机割煤时对于整个工作面平均全尘除尘效率达85%以上,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可达75%以上;移架、放顶时平均全尘除尘效率达88%以上,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达77%以上;回风巷水幕下风向5m处,其全尘除尘效率达98%,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达95%。采用高压喷雾除尘系统在邢东矿综采工作面上防治粉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准格尔露天煤矿配套选煤厂生产过程的粉尘污染情况及产尘原因,介绍了粉尘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案和技术措施、除尘设备工作原理及运行工况和治理粉尘成功的关键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带式输送机转载点粉尘污染大的问题,分别提出了负压除尘与喷雾除尘两种方案。以霍州煤电集团木瓜煤矿为例,根据现场皮带转运点粉尘运移规律,应用气固两相流理论,分别对负压除尘与喷雾除尘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两种控尘方案的控尘机理,并通过现场试点应用,对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了应用比较。结果表明,负压控尘方案与喷雾控尘方案均能达到控尘效果,降尘效率均达到95%以上,但实际应用中喷雾除尘的成本更低,更适合应用于木瓜煤矿的输煤系统。通过研究,对负压控尘和喷雾除尘的控尘规律及应用进行了对比,为皮带转运点降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矿山溜破系统矿石在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与冲击气流,以凡口铅锌矿-455~-600 m中段溜井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及现场实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溜井冲击性粉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与溜井连通的平行井构成卸压系统可较好地解决冲击气压的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大风量湿式雾化除尘设备与微米级高压干式雾化除尘技术,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深溜井除尘的综合除尘净化系统,经过该系统进行多级除尘净化后,其粉尘浓度仅为0.02 mg/m~3,达到了较好的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20.
凡口铅锌矿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细微粉尘随井下风流排向大气,污染大气环境,为实现对新南风井排风进行有组织排放,凡口铅锌矿结合新南风井排风系统改造,根据喷雾降尘和共振弦水膜除尘机理,研发了湿式共振栅除尘系统,安装在地面风井出风段风道内,当含尘气流通过该除尘系统段时,在喷雾作用下,粉尘被雾滴和共振栅捕集,经挡水板脱水后,净化空气排至大气.改造后,喷水量为0.182 8 L/m~3,喷雾压力为0.5 MPa时,系统的平均除尘效率达到90.6%,排放平均浓度为4.1 mg/m~3,节约了井下除尘压缩空气耗电量和排水费用.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