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比较亚急性、慢性期主动脉夹层(AD)腔内隔绝术(EVG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EG治疗AD 10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近期及中期疗效。结果亚急性期43例、慢性期65例,与慢性AD相比,亚急性AD组心包积液(67.7%与6.2%,P=0.00)、胸腔积液(69.8%vs.18.5%,P=0.00)、肢体缺血(9.3%与6%,P=0.02)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行EVEG治疗的近中期并发症发生率(32.8%与18.5%,P=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与慢性AD组比较,亚急性组AD组的内漏发生率、死亡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亚急性期B型AD安全有效,其并发症与就诊时病情急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覆膜支架已日益广泛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文中观察研究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对77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观察疗效与长期预后.结果 77例均成功封堵主动脉破口,近期死亡2例,存活患者5年生存率为73.3%,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结论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Background  The perioperative aortic dissection (AD) rupture is a severe event after endovascular stent graft placement for treatment of type B AD. However, this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has not undergon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reasons of AD rupture after the procedure.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 data of 563 Stanford type B AD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 from 2004 to December 2011 at our institutio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Double entry and consistency checking were performed with Epidata software.
Results  Twelve 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perioperation after 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 with an incidence of 2.1%, 66.6% were caused by aortic rupture and half of the aortic rupture deaths were caused by retrograde type A AD. In our study, 74% of the non-rupture surviving patients had the free-flow bare spring proximal stent implanted, compared with 100% of the aortic rupture patients (74% vs. 100%, P=0.213). The aortic rupture patient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ascending aortic diameters 4 cm (62.5% vs. 9.0%, P=0.032), involvement the aortic arch concavity (62% vs. 27%, P=0.041) and have had multiple stents placed (P=0.039).
Conclusions  Thoracic AD endovascular repair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AD with relative low in-hospital mortality. AD rupture may be more common in arch stent-graft patients with an ascending aortic diameter ≥4 cm and with severe dissection that needs multi-stent placem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 proximal bare spring stent that has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inducing an AD rupture. Post balloon dil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with serious caution, particularly for the migration during dilatio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与保守治疗 Stanford?B 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 2015 年 6 月—2016 年 6 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 72 例 Stanford?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 性随机对照研究。患者均无并发症,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划分为腔内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 36 例,腔内 治疗接受腔内修复治疗,保守治疗组接受保守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转 院当日至 2017 年 12 月,观察中期预后。结果??腔内治疗组中 35 例(97.22%) 、保守治疗组中 27 例(75.00%) 症状缓解出院,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保守治疗组症状缓解出院者较腔内治疗组少 ; 两组院 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随访期间,两组累积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0.05) ; 腔内治疗组血栓形成率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腔内治疗组高 于保守治疗组 ; 腔内治疗组治疗后假腔最大直径与保守治疗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腔内治疗 组小于保守治疗组。结论??腔内治疗的院内近期疗效较保守治疗好 ; 对症状缓解出院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 中期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5.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文锋  杨康  廖克龙  吴蔚 《重庆医学》2004,33(12):1779-1781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手术指征、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方法 2002年5月~2004年8月, 对多病并存的3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全麻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动态监控下施行了腔内主动脉修复术.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年龄39~83岁.其中Stanford B型胸腹主动脉夹层2例,腹主动脉瘤1例.其中2例经腔内人工血管支架修复后动脉夹层消失,1例腹主动脉瘤消失.3例随访1~24个月,螺旋CT提示血管内移植物无移位.结论腔内主动脉修复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缩短了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能减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感染及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方法入选从2011年
9月到2012年10月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住院资料完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预防性抗生素组(PA
group)和非预防性抗生素组(non-PA group)。感染的判定由两位卫生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根据2001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感染的术后体温大于37.5 ℃。结果共入组95例患者,
包括35例PA组和60例non-PA组。non-PA组一例发生感染相关的死亡,PA组一例患者出现支架近端逆撕形成Stanford A型夹
层并死亡(1.67% vs 2.85%,P=1.00)。两组间术后感染发生率(5% vs 2.86%,P=1.000),住院时间(9.30±7.21 vs 10.06±5.69,P=
0.094),感染相关的死亡率(1.67% vs 0%,P=1.00),术后发热发生率(70.90% vs 91.43%,P=0.20)。根据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手
术后不同时间点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31,P<0.001),而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F=0.978,P=
0.326)。结论目前的数据不能证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但未使用预防性性
抗生素的患者发生的术后感染可能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2例(男84例,女18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TA)、经胸心脏超声(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102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4个月),99例行CTA复查,有3例病人在术后1个月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8.
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in JL  Huang LJ  Yu FC  Lü JN  Jiang S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15-1117
目的总结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14例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2岁(34~79岁).临床除1例无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腹痛;3例伴有咯血;11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行CT增强或MRI扫描确诊.局麻下切开一侧股动脉,在DSA监测下行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共置入16枚支架,全部成功,2例患者分别用2枚支架.Talent支架11枚,Aegis支架5枚.支架直径32 mm~38 mm,较近端正常主动脉直径大10%~20%.即刻造影示12例封堵完全,2例少量造影剂外溢.平均随访17.2月(1~42月),复查CT示:溃疡及假性动脉瘤消失,2例壁内血肿基本吸收.1例术后1个月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可发展为壁内血肿、局部夹层、假性动脉瘤及破裂,临床需积极治疗.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外科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的患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s)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夹层真假腔转归变化和主动脉重构情况。方法分析2003年2月到2008年3月有完整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的112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经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的1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56.6岁,男性94例)中,急性期病例54例(48.2%,平均63.8 h),慢性期58例(51.8%,平均22.3个月)。影像学观察术后夹层的形态学改变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测量主动脉不同部分真腔(true lumen TL),假腔(false lumen FL)及主动脉腔(whole lumen WL)直径的改变并计算真腔指数(TL index TLi)和假腔指数(FL index FLi),统计分析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术后TLi明显增加,FLi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DeBakeyⅢ型夹层可封闭原发破口,使真腔增大,假腔减小并血栓形成,主动脉重构以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肝功能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15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夹层组),其中急性期患者91例,亚急性期患者41例,慢性期夹层患者25例。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者95例为对照组。入选者采集空腹12 h以上静脉血,采用罗氏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GGT)、谷氨酰转肽酶(ALP)。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CT行全主动脉CTA,测定夹层原发破口,剥离范围。飞利浦5500型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行心彩超检查,评估主动脉瓣返流情况。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肝功能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HE:(9.31±3.02)KU/L比(8.28±1.78)KU/L;TBIL:(34.59±16.64)μmol/L比(13.22±6.59)μmol/L;DBIL:(7.07±3.53)μmol/L比(4.70±1.47)μmol/L;IBIL:(14.43±6.75)μmol/L比(6.93±3.39)μmol/L;TP:(65.16±8.33)g/L比(70.64±6.12)g/L;ALB:(38.63±6.40)g/L比(43.39±4.55)g/L;ALT:(0.04±0.02)U/L比(0.05±0.02)U/L;AST:(0.04±0.02)U/L比(0.06±0.02)U/L;GGT:(51.94±25.29)U/L比(35.56±16.24)U/L;ALP:(82.13±40.99)U/L比(71.25±24.21)U/L]。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之间部分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CHE与性别和夹层分型呈正相关(r=0.18,P=0.03;r=0.34,P=0.00);TBIL与主动脉夹层分期和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22,P=0.01;r=-0.24,P=0.00);IBIL与主动脉夹层分期呈负相关,与?  相似文献   

11.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华杰  谭利娜  梁长华 《当代医学》2010,16(23):487-48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38例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总结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的优点;有效的护理措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方法本组11例病人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患者行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将美敦立公司Talent主动脉覆盖支架置于降主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进入假腔.结果11例病人均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内膜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明显缩小.结论人造血管覆盖支架经皮介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具有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自2004年9月~2007年2月,采用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16例,所有支架均经股动脉置入,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结果支架释放全部成功,夹层破裂口成功封闭,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随访1~24个月,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血管覆膜支架适合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TBAD患者,均接受TEVAR介入治疗,根据介入治疗时间分为急性组(起病<14 d,65例)和非急性组(起病≥14 d,47例)。比较2组患者发病至TEVAR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观察手术前后主动脉真腔/主动脉直径比(TLi)、假腔/主动脉直径比(FLi)变化情况,随访2年,分析2组患者生存情况。 结果 急性组患者发病至TEVAR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非急性组,住院费用低于非急性组(t=20.686、8.090、3.071,P<0.05),假腔内血栓完全吸收率高于非急性组(χ2=5.993,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TLi较术前升高,FLi较术前降低,且急性组改善幅度高于非急性组(t=5.268、14.098,P<0.05);急性组患者总生存率(92.31%)高于非急性组患者(85.1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479,P>0.05)。 结论 急性TBAD患行TEVAR治疗的假腔内血栓完全吸收率较高,术后主动脉重塑效果较好,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更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刘清源  万建平 《海南医学》2010,21(11):24-27
目的观察高危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病情况,探讨踝臂指数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93例高危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采用科林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受试者的ABI值,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高危患者中合并PAD者为121例,总的患病率为30.8%,女性PA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9.8%∶18.6%,P〈0.01)。PAD组年龄、总胆固醇、2型糖尿病显著高于非PAD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是高危患者伴PAD的危险因素。结论踝臂指数是筛查高危患者伴PAD的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指标,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是高危患者踝臂指数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腔内重建与旁路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股腘动脉TASCⅡ( 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 C/D型病变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103例(119条患肢)股腘动脉TASCⅡ C/D型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条患肢应用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重建股浅动脉血运(腔内组) ,48条患肢行旁路转流术(旁路组).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近远期疗效、再手术率、1 ~10 年通畅率及保肢率. 结果:与腔内组相比,旁路组住院时间更长[(13. 2 ± 4. 7) d vs. (6. 5 ± 3. 1) d,P<0. 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更高(10. 4% vs. 1. 4%, P=0. 039;58. 3%vs. 31. 0%,P=0. 003),近期显效率更高(25. 0% vs. 9. 9%,P=0. 027),远期恶化率更高[37. 5% vs. 18. 3%,P=0. 019],1~10年一期及二期累积通畅率更高(P=0. 001, P=0. 001). 两组近期及远期总有效率相当(89. 6% vs. 84. 5%, P=0. 426, 45. 8% vs. 56. 3%, P=0. 260);保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 3% vs. 94. 4%, P=0. 051). 结论:腔内治疗对于股腘动脉TASC ⅡC/D型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踝臂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测量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评价我国住院冠心病(coronary arterial disease, CA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入院的163例CAD患者进行踝臂指数测定,并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163例CAD患者中发现70例合并外周动脉病(平均ABI 0.63).与非PAD组相比,PAD组患者与年龄 (P=0.000),糖尿病史(P=0.000) 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吸烟史(P=0.731), 高血压病史(P=0.187)和血脂异常(P=0.614)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测量ABI确诊PAD简便易行;CAD患者易合并PAD,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患者合并PAD尤为常见;CAD合并PAD多见于高龄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TA)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移植物成功地被植入,高血压危象得到有效控制,胸痛明显缓解。术后随访3月,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性疾病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AMI多见于老年人,主要病理类型为动脉栓塞、动脉夹层及动脉血栓形成。不同AMI内科合并症及临床表现存在差别。65例中,25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40例接受介入治疗;54例获得症状缓解,3例出现短肠综合征,3例自动出院,5例在院期间死亡。动脉栓塞、动脉夹层组开放和腔内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栓形成组中腔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92.9% vs 40.0%,P=0.012 8)。介入手术相比较开放手术而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结论内科合并症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AMI类型。开放手术及腔内介入手术均为有效治疗方式,对于发病时间<24 h、无腹膜炎体征、无溶栓禁忌证患者可首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覆膜支架于腔内隔绝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52例主动脉夹层3B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9例,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相关的评估。结果:50例成功施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手术后的造影证明了夹层裂口完全封闭以及内漏的现象显著减少。在术后回访1—24个月中,1例在1个月内发生死亡,术后1年后主动脉均没有发生病变。结论:运用覆膜支架于腔内隔绝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比较好,具有安全、微创和高效的特点。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低,而且手术成功率比较高、生存比率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