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对阻塞性黄疸(以下简称阻黄)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IL-2活性的调节作用. 1.材料与方法:选择行胆道引流手术的29例阻黄病人,分组:阻黄组15例,治疗组14例(术后第1天开始静滴西咪替丁0.02 g/kg.d),连用14 d,对照组26例(无黄疸胆系手术病人).分别在术前1 d, 术后1,7,14 d清晨抽取静脉血,用酵母菌花环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放免法检测IL-2.  相似文献   

2.
精氨酸对阻塞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检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率(RC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酵母菌花环率(RICR),并观察精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阻塞性黄疸时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精氨酸能改善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因此,精氨酸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应用于临床,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增强及其抗感染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前瞻性地观察了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免疫状态的变化及精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IL_2-R)表达及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均明显降低,且术后患者免疫受抑更加明显。精氨酸是-T细胞刺激剂,能明显改善围手术期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测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者胆道引流术前1天、术后1、3、7、14和21天免疫功能变化。另设20例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为对照。结果显示:总补体、补体C3参与术后的炎症反应;SIL-2R术后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再次上升,表明减黄术对改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有效;SIL-2R为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当归对阻塞性黄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当归注射液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治疗(共14d),观察其外周血淋巴细胞IL-2的活性及IL-2R表达的变化。结果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淋巴细胞IL-2活性及IL-2R表达阳性率与正常人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给予当归治疗后,发现术前其IL-2活性及IL-2R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其IL-2活性及IL-2R表达阳性率与术前相比虽略有下降,但与用药前相比仍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当归具有改善阻塞性黄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机理。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10)、阻塞性黄疸组(n=20)和谷氨酰胺治疗组(n=20)。血清TNF-α和IL-10水平测定用放射免疫法,肝功能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同时检测细菌移位情况。结果 阻塞性黄疸组在制模后1、2周血清TNF-α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TBIL、ALT及AST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在应用谷氨酰胺后1、2周血清TNF-α较空白对照组和阻塞性黄疸组有明显升高,IL-10、TBIL、ALT及AST较阻塞性黄疸组明显下降,细菌移位较阻塞性黄疸组也明显减少。结论 谷氨酰胺能够改变阻塞性黄疸大鼠血清TNFa、IL-10功能的变化,增强大鼠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阻塞性黄疸病人的细胞免疫状态,我们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53例阻塞性黄疸病人胆道引流前后淋巴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病人按疾病的良、恶性分为两组。结果:①高亲和力IL-2R位点数良、恶性两组都低于对照组。胆道引流21天后,良性组恢复正常,恶性组虽比引流前有明显提高,却仍低于对照组,胆道引流42天后恶性组进一步提高,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②低亲和力IL-2R位点数在胆道引流前后无变化,但恶性组都低于对照组和良性组。③在恶性组,胆道的内外引流对淋巴细胞膜高亲和力IL-2R表达的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阻塞性黄疸可抑制淋巴细胞膜形成高亲和力IL-2R的能力,恶性肿瘤的存在可增强该抑制作用;胆道引流后这种抑制作用基本恢复,而恶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是不能恢复的。  相似文献   

8.
中药黄芪对阻塞性黄疸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阻塞性黄疸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中药黄芪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腹腔内注射黄芪(250mg/kg/d)2周,测定血中T细胞表型CD3、CD4、CD8含量和血清白介素-2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胆总管结扎3周后大鼠血中T细胞表型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CD4减少相对更明显,血清 明显下降。腹腔注射黄苑2周可使大微CD3、CD4和CD8升高至接近正常,纠正IL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状态及精氨酸免疫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前瞻性地观察了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免疫状态的变化及精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及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均明显降低,且术后患者免疫受抑更加明显。精氨酸是-T细胞刺激剂,能明显改善围手术期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黄疸伴内毒素血症时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阻塞性黄疸时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机制的意见仍不一致。通过对胆总管结扎大鼠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早期血清ET水平无明显升高时,血清IgG、IgA、IgM、IL-2和T细胞表型CD4、CD8及CD4/CD8均轻度升高或保持正常;在中后期血清ET水平明显升高时,则IgG、IgA、IgM、IL-2、CD4、CD8及CD4/CD8均明显下降。血清ET与IgG、IgA、IgM、IL-2、CD4、CD8及CD4/CD8呈负相关。提示阻塞性黄疸时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受损程度与血清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及CD+3、CD+4、CD+8细胞作为观测指标,测定了3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疾病组患者术前红细胞及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人(P<0.001),术后5天变化不大,术后14天较术前1天明显增高(P<0.05),但尚未恢复正常。提示解除胆道梗阻及切除肿瘤有助于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当归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当归围手术期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用当归注射液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外周血淋巴细胞IL-2活性及IL-2R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淋巴细胞IL-2活性及IL-2R表达均明显下降。术前应用当归可以显著改善患者IL-2活性和IL-2R表达;术后继续应用能有效缓解手术介导的免疫抑制,表明当归具有改善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sIL—2R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梗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的水平. 结果梗黄患者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其表达分别与梗阻程度、梗阻时间和营养状况呈显著正相关(r=0.734, P<0.01; r=0.646, P<0.01; r=0.594, P<0.05 ).恶性梗阻性黄疸(恶性梗黄)组术前血清sIL-2R显著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良性梗黄)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 恶性梗黄组中有转移者,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呈现暂时抑制到逐渐恢复的过程,术后第21天,良性梗黄患者血清sIL-2R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恶性梗黄患者则仅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梗黄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其血清sIL-2R异常表达与梗阻类型、梗阻程度、梗阻时间、营养状况以及是否转移有关.检测梗黄患者血清sIL-2R可作为其免疫状况评价、病情、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黄疸患者肝脏巨噬细胞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的原因,对3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肝脏Kupffer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进行了观察,并与20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胆道梗阻后Kupfer细胞吞噬功能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内毒素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经手术胆道引流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则逐渐降低。随着Kupfer细胞吞噬功能恢复,血浆内毒素进一步降低。由此表明,胆道梗阻后Kupfer细胞吞噬功能变化与血浆内毒素水平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阻塞性黄疸模型鼠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及其与胆汁酸血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胆道梗阻1~2周,心脏、肝脏和肾脏细胞均有线粒体等超微结构改变;管饲胆酸钠使血清胆汁酸峰浓度接近胆管结扎2周组的平均浓度时,上述脏器的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相似。提示胆汁酸滞留是造成阻塞性黄疸全身性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 ,初步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胰腺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34例胆道恶性肿瘤病人及 1 6例健康人前瞻性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测定胰岛及 C-肽释放的动力学。1 6例健康人为 A组 ,1 6例轻度梗阻性黄疸病人为 B组 ,1 8例中、重度梗组阻性黄疸患者为 C组。结果  1血糖反应 :口服葡萄糖后 ,A组与 B组血糖值在每个时点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C组血糖在每个时点均高于 A组 ,在 30、6 0、1 2 0、1 80 m in明显不同(P<0 .0 5 ) ;2胰岛素反应 :A组与 B组胰岛素值在每个时点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C组与 B组 ,在 30、6 0、1 2 0 m in有显著差异 (P<0 .0 5 )。 3结论 梗阻性黄疸与糖耐量受损及胰岛素代谢失衡有直接关系 ,梗阻性黄疸导致胰岛 β细胞功能受损 ,胰岛素分泌低对口服葡萄糖呈低胰岛素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和胆囊结石患者全身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消炎痛的调节作用,作者将7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分为<60岁非消炎痛组(A1组)、消炎痛术前组(A2组)、消炎痛术后组(A3组)和老年梗阻组(A6组),检测其全身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胆囊结石(B组)患者比较。结果:梗阻性黄疸各亚组每搏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1);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显著低于B组(P<0.01);A2、A3两组与其余各亚组比较,其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虽有显著改善,但与B组比较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消炎痛有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循环功能、门脉血流和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和死亡原因。方法 对 1991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间的 12 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 1995年以前的 5 8例患者作为 A组 ,1995年之后的 6 2例做为 B组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围手术期处理和死亡原因的探讨进行总结。结果  (1)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内毒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及肝功、肾功受损和术后死亡有密切关系。(2 ) B组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分别为 4 0 .3% (2 5 /6 2 ) ;6 5 % (4/6 2 ) ,较 A组并发症 81% (47/5 8)和术后死亡率 2 0 .7% (12 /5 8)有显著降低 (P<0 .0 0 1)。(3)血清胆红素 >342 μmol/L 患者的病死率 (45 .8% )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 342 μm ol/l(8.6 % )患者 (P<0 .0 0 5 )。恶性病例的病死率 (38.1% )也显著高于良性病例 (4.8% ) (P<0 .0 0 5 )。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手术、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黄疸(阻黄)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本实验目的是研究阻黄时肠粘膜免疫功能的改变。实验包括阻黄组和对照组,采用胆总管结扎制造阻黄模型,以胆汁外引流组作为对照,每组15只动物。制造阻黄模型后2周,取小肠检测肠液中分泌型IgA(S-IgA)浓度、肠粘膜内淋巴细胞体外刺激转化能力、粘膜固有层内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阻黄鼠肠液S-IgA浓度降低;肠粘膜内淋巴细胞刺激转化能力降低;粘膜固有层内含IgA浆细胞、CD4阳性和CD8阳性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差别有显著性(P>0.05)。因此,我们认为阻黄时肠粘膜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