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岫岩-海城MS 5.4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引言1 999年 1 1月 2 9日 1 2时 1 0分在辽宁省岫岩 -海城地区发生了 MS5.4地震 ,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广 ,震感强烈 ,为广大地震工作者所关注。截止到 2 0 0 0年 2月 2 9日止 ,共记录该地区地震 2 30 0余次 ,最大的余震是 2 0 0 0年 1月 1 2日 0 7时 4 3分发生的 MS5.1地震。岫岩 -海城地震发生于辽宁省南部台站分布较密的地区 ,全省各台站从不同的方向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序列活动。我们利用数字台网记录地震初动清楚的特点 ,在主震发生前 ,就做了几次 4级以上前震的震源机制解 ,并且密切关注较大地震初动符号的变化 ,随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省局分…  相似文献   

2.
岫岩-海城Ms5.4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张萍  谷光峪  高艳玲 《地震》2001,21(1):98-102
应用 P波初动符号资料 ,求解得到了岫岩 -海城 5.4级地震前、主、余震 2 0个 ML ≥ 4.0的震源机制解。分析表明 ,该地区的主压应力轴 (P)大多为 NEE- SWW向 ,主张应力轴 (T)大多为 NNW- SSE向 ,P、T轴仰角基本上小于 30°,表明力轴以水平者最多。N轴大多较陡。A、B节面的走向分别为 NWW向和 NNE向。岫岩 -海城地震主要为走滑断层类型。余震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与主震相近 ,结果比较稳定 ,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主震震源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城MS7.3地震震源机制、余震分布和MS5.6地震震源位置变化的分析认为,海城MS7.3地震震后产生的Coulomb静应力变化可能是这次地震的主要力源,并结合震区地壳的地球物理性质和这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对这次地震的发震过程和邻近地区的地震形势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海城MS 5.4地震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海城5.4地震是继1975年2月4日海城7.3地震后又一次作出成功预报,并取得减灾实效的地震,本文简述了该地震预测预报及震后应急的整个过程,综合叙述了地震各种参数及震害情况,并对“九五”期间建立起来的辽宁地震信息网络和辽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在这次地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岫岩—海城5.6级地震地震地质背景及其发震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5.6级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并依据地震震中分布、等震线形态、地震与断裂的关系等分析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表明,官次地震仍然是海城地震区内的地震活动,其发震构造是NW向海城河断裂。  相似文献   

6.
李宇彤  焦明若  李芳 《地震研究》2005,28(3):231-235
1999年海城-岫岩交界地区的Ms5.4地震和1975年海城Ms7.3地震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具有大量的前震和前兆异常。但由于两者震级不同,所以前兆异常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通过对这两次地震前地震活动特点及前兆异常的对比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两次地震共性和个性可能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1999年海城-岫岩地震序列的精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11月29日,北京时间12点10分39秒(04:10:39 UTC)在我国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发生了一次Ms5.4地震.这次地震是继1975年2月4日海城Ms7.3地震之后该地区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区域性的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了这一序列的前震、主震与 余震.本文运用该台网的记录资料,用双差法对海城-岫岩地...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地震局数据中心及沈阳遥测传输台风钫录的地震数据,通过对辽宁省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参数进行时、空扫描,发现在岫岩-海城5.6级地震前,有些参数出现了异常变化,分析认为,前震序列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岫岩-海城5.4级地震前小震震源机制解与记录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Pn、Pg初始波初动符号,利用乌尔夫网上半球投影,用作图方法求解了岫岩-海城震区(1999年1月-1999年11月29日)主震前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ML≥2.5)的41个小震的震源机制参数。结合前震记录的某些特征,对主震前应力方向的时空变化,震源错动性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使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基于GIS地震分析预报系统”提供的用地震初动符号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求解了2002年4月30日营口~海城震群中4个ML≥3.0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同时用59个地震和213个P波初动资料,得到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并将其结果与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MN5.4地震序列中4级以上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威远MS 5.4地震背景与活动特征研究,表明自贡地震监测中心加强流动监测提高了威远MS 5.4地震序列地震参数的精度和地震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威远MS 5.4地震前经历了区域地震平静至活跃、再发震的过程,威远MS 5.4地震为一般主—余型地震,其ρb值异常可能反映了其后将发生资中MS 5.2地震。威远MS 5.4地震序列及其附近的华蓥山断裂地震带和马边地震带震后时间扫描地震学参数均正常,威远MS 5.4地震区近期再次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并认为威远MS 5.4发震断裂为荣县—威远基底断裂,华蓥山断裂带及其附近荣县—威远—资中地区2018年开始的4—6级地震活跃与川西地区东昆仑断裂带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 7.0地震的发生存在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搜集辽宁地震台网1997~2004年8个台站记录的ML≥2.5地震观测资料,结合前期工作,对岫岩5.4级地震前后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岫岩5.4级地震前,P波初动、P波和S波振幅比、小震综合节面解及岫岩ML≥4.0地震震源机制解等同时出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We present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joined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by the permanentand the temporary networks operating in the area ofthe earthquake sequence that followed (andanticipated) the 26 September, Central Italy, mainshocks. In particular, these earthquake data haveallowed us to determine a well constrainedwave-velocity model (both P and S) with stationcorrections which demonstrated to produce robusthypocentral locations. These velocity modelswith station corrections have been used forre-locating the whole September 1997–July 1998subset of data of the permanent network, and theprevious background seismicity, starting from May1996.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largest events werealso obtained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first-motionpolariti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seismic activityaligns on a SE-NW trend for a total length of about50 km of extension; 2) the focal depth of theseevents is restricted to the range 0–9 km; 3) mostevents can be related to sub-parallel SW dipping faultplanes; 4)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largest shocks(ML > 4) show a coherent behaviour, withnormal fault solution on SSE-NNW striking, SW dippingplanes; 5)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of the activitydisplays a discontinuous mode of energy release, withdifferent episodes of activation and an apparentclustering of aftershocks at the edges of the areaswhich presumably ruptured in the main shocks.  相似文献   

14.
Conclusions The sequence of the November 29, 1999 Xiuyan, Liaoning, earthquake withM S=5.4 is relocated, and its rupture process is analyzed.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rupture extended mainly before the January 12, 2000,M S=5.1 earthquake. There are two phases of rupture extending: The first phase was before the November 29, 1999,M S=5.4 earthquake, epicenters were situated within a small region with a dimension of about 5 km, and the focal depth increased. It shows that the rupture mainly extended from shallow part to deep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second phase was between theM S=5.4 earthquake and theM S=5.1 earthquake, earthquakes migrated along southeast, the focal depth decreased. It indicates that the rupture extended along southeast and from deep to shallow part. Foundation item: The Project of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of the Strong Continental Earthquake” (95-13-05-04). Contribution No. 01FE2017,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相似文献   

15.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构造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张北-尚义地震极震区布设的微震仪所记录余震的精确定位结果,通过震中分布图,结合利用全球数字台网波形资料测定的震源参数结果,以及震区构造背景,对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构造活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1月24日发生在山西河津与万荣交界的4.8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对于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地震现场考察结果依据等震线图、余震分布特征,对震中区附近的主要活动断裂进行逐个排查分析,最终确定为NW向的西辛封断裂.  相似文献   

17.
武定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与频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武定地震序列数字化记录地震图资料研究了直接用速度谱和位移谱测定地震矩的方法,结果给出前者的误差比后者小50%,两者无系统差。对序列地震震源参数的研究结果给出,地震矩M0在1012~1016(N·m)之间,震源破裂半径a在100~350m范围,震源距r或震级ML与近场波谱拐角频率f0相关性不明显,序列地震应力降Δσ多数在10~80MPa的范围,表明武定地震序列是在高应力背景下发生的爆发性地震群。  相似文献   

18.
2017年8月9日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MS6.6地震,震中44.3°N、82.9°E,震源深度11km,精河地震发生在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附近,基于远震波形记录反演的震源机制为逆冲型,地质调查结果显示主震破裂未出露地表。利用地震精定位研究余震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余震展布与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的走向基本吻合,且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西侧,单侧破裂特征明显,余震的深度集中在5~15km。基于M-t图分析序列的衰减特征发现,截至2017年8月20日,序列中ML2.0、ML3.0余震相对丰富,衰减基本正常。G-R关系给出的b值为0.54,外推最大余震震级为MS5.6,h值为2.17,均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MS≥4.0余震的等待时间与发生时间较好地满足双对数线性关系,同样为主-余型地震的特征。断层面上静态滑动量分布相对单一且集中,最大滑动位于沿倾向10km处附近,与地质调查主震断层未出露地表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表明主震破裂较充分。基于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出的余震视应力与震级间很好地符合指数关系,扣除震级变化影响后的序列视应力未出现显著高值,也表明此次破裂的能量释放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19.
改善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定位精度的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3个月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资料,与四川省地震台网的资料用同一定位方法(LOC91)进行对比;后又将四川省地震台网的一些子台资料加入水库台网中,再用LOC91进行定位。经过对比,四川区域台网资料和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的资料,对该网内地震的定位精度较高,而网缘外的地震若只用水库台网的资料定位则不尽然。瀑布沟水库数字台网一期工程各台的台间距小(台间距约5千米),对网外地震,在定位时张角就拉不开,有时仅有四分之一的张角(甚至更小),因此定位精度不高。若把四川省区域台网的一些子台加入水库台网地震观测资料中,台站基本上"包围"地震,则定位精度就可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