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有什么属性?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来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反映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生机论者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加上超自然、超物质的因素构成的,而这超自然的因素在那里发挥主导作用,离开它,生物体就失去了生命。这是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另有人认为生物跟非生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生命现象完全可以还原成理化作用甚至机械运动。这就否认了生命起源中的质变、飞跃。这是“还原论”,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生  相似文献   

2.
生命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复杂形式。生命科学中,有许多矛盾体,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举例如下。1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生命体是具有生命运动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的物体。例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生命体。而非生命体是不具备生命运动特征的物体。例如房子、汽车、化学试剂等都是非生命体。病毒和类病毒都是超显微的、具有高度浸染性的物体。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DNA或RNA)内核组成。类病毒由RNA构成。病毒和类病毒在活细胞外,不能独立地进行繁殖,与一般的非生命体(如生化试剂…  相似文献   

3.
王素媛 《生物学通报》2004,39(10):29-30
1.1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是生命体的两种最基本组成物质,其序列的组成和变化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命世界。这两种承担了生命体遗传信息载体功能的物质,一方面在生命的不断繁衍中保持了各个物种的独特面目,另一方面又通过不断的演变改变着自身性状,同时又影响着与之  相似文献   

5.
近代的理论生物学指出,生命是结构和功能上高度有序的自复制和自组织的系统。为了解释生命须得首先澄清生命秩序的意义。按照平衡态热力学理论,物质结构的形成仅能在充分低的温度下实现,形成之后就与环境独立,例如晶体。因此,它不能用解释生命秩序的形成和演化。生命结构是个非平衡的动力体系,它在常温下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和能量,自我复制和自我组织。因为此种结构是在远离平衡态依靠耗散过程而形成和维持的,故命名为耗散结构。但是,耗散结构在无机界也大有存在,例如著名的B(?)nard现象。那么,生命体的耗散结构的形成有何深刻的特征呢?据比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有如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微生物作为最简单的生命体而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替代的基本材料,由此也奠定了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7.
郭爱克 《生命科学》2006,18(1):15-17
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而思维活动则是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DNA双螺旋结构是生命演化的一个伟大奇迹,人类的大脑是智力演化的又一伟大奇迹。恩格斯讲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类基因组计划”伟大工程的完成和深入发展完全改变了生命科学的面貌,它从根本上展示  相似文献   

8.
赵爽 《生物学通报》2001,36(7):45-46
恩格斯曾说过 :“生命是蛋白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也定义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特别是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可以不断繁殖的物质反馈循环系统”。再参考其它书籍也会发现 ,虽然各种定义的内容不尽相同 ,但绝大多数都提到“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核酸和蛋白质”这一层意思。但笔者认为 ,从广义上说 ,生命的物质基础不应只局限于此。目前 ,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 ,是因为已发现的生物近乎全部是由这两种物质组成的。但从逻辑推理上看 ,只能说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可能性较大 ,而不能绝对地断定生命物质基础只能是它们。这就好…  相似文献   

9.
正"基因"是一个外来词,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从英文"gene"翻译过来的,这是一个绝妙的翻译,中英文在读音和词意上都非常贴切,基因——生命的基本动因。在生命体中,不同的基因行使不同的功能,它们共同维系生命体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不同的物种包含不同的基因或基因类型,它们成就了物种独特的生命特征。地球上纷繁复杂的生命世界皆拜基因所赐。人类、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基因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脱氧核糖核酸(DNA), DNA双螺旋结构模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学报》2013,(2):216
微生物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有如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微生物作为最简单的生命体而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替代的基本材料,由此也奠定了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微生物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代谢产物多样性,同时又与人类、动植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使得微生物学也成为应用领域里十分活跃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学报》2013,(10):1079
微生物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有如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微生物作为最简单的生命体而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替代的基本材料,由此也奠定了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微生物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代谢产物多样性,同时又与人类、动植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使得微生物学也成为应用领域里十分活跃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了解生命起源,历来是人类最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只有了解了生命的过去,才能予测和开发未来。从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开始,人类就在这一漫长的征途中开始了艰难的探索。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及自身的由来,即组成生命元素的起源、生化物质的演化及生命的形成,都有了新的认识。二、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八个突破首先是对宇宙形成总体认识上的突破。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生命是宇宙形成过程中的产物。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从古代的神  相似文献   

13.
<正>糖类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在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一种生命体能离开糖类物质而存在,糖类不仅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而且在细胞的构建、细胞的生物合成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糖组学是从分析和破解一个生物或一个细胞特定阶段全部糖类物质所含信息的角度入手,研究糖类物质的分子结构、微观不均一性、表达调控、与识别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功能多样性以及其与疾病之间关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记得叶澜教授在她的文章《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中这样说。受她的启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使生物课堂生动有活力,生物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磁与生物研究的创新之路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梁恬  染福成 《生物磁学》2004,4(1):29-32
如果有人说,46亿年前地球上产生第一条生命体之时,磁就与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你不要以为这是美妙的神话故事。无数科学家辛勤劳动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为磁谱写着生命赞歌的奇特音符。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具体讲,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所以,它和非生命物质既有联系,更有区别。生物来源于非生物,又高于非生物,它的发生发展规律也不同于非生命物质的运动和变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有一种物质,最为简单,而分布最为广泛,占据宇宙物质组成的90%左右,这种物质就是氢。有人认为,对于高等生命来讲,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与氢何干?现在看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别忘了,自然不行无用之举,既然氢无处不在,肯定就有它存在的价值。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我们渐渐发现氢气对生命具有巨大的贡献,原来氢是如此让人着迷。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有一种物质,最为简单,而分布最为广泛,占据宇宙物质组成的90%左右,这种物质就是氢。有人认为,对于高等生命来讲,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与氢何干?现在看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别忘了,自然不行无用之举,既然氢无处不在,肯定就有它存在的价值。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我们渐渐发现氢气对生命具有巨大的贡献,原来氢是如此让人着迷。  相似文献   

19.
郭向云 《化石》1990,(2):11-13
生命的起源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大课题之一。根据科学的推算,我们居住的地球从诞生到现在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地球诞生后经历了近十亿年的化学进化才产生了生命——蛋白质和核酸相互作用的生命体系。目前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由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生物大分子;(3)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4)由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据推测,原始地球大气是还原性的,主要有甲烷、氨、氮、氢、水蒸汽和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一些硫化氢(H_2S),氰化氢(HCN)等其它成分。经过了30多年的  相似文献   

20.
张庆麟 《化石》2005,(1):21-22
生命是怎样起源的,这是自古以来最受人们关注的自然之谜。尽管自然科学发展至今,人们已有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发现,已渐渐撩开了笼罩在生命起源之谜周围的层层迷雾,愈来愈接近问题的核心。但遗憾的是,直到今日我们还未能最终使这一疑谜真相大白,而且还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是地球本身演化的产物;是早期的地球物质,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由非生命物质经化学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