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研究用两种不同的酒曲制作米酒,并对两种酒曲的糖化液化、能力及其发酵米酒的pH、总糖、酒精度、氨基酸态氮、总酸和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酒曲发酵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 差异。 结果表明:酒曲2发酵米酒的总糖、酒精度、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固形物都明显优于酒曲1。 酒曲1发酵米酒中检测出24种物质。 酒曲2发酵酒中共检测出23种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和醛类物质,两种酒曲发酵米酒主要风味成分组成种类基本相同,差异主 要表现在成分相对含量上。 酒曲1发酵米酒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丙酸(41.85%)、乙酸(31.48%)、糠醛(9.99%)、乙醛(6.90%),酒曲2发酵 米酒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丙酸(65.86%)、乙酸(17.68%)、戊酸乙酯(4.06%)、乙醛(3.46%)。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米酒酿造中优良的生香酵母,通过嗅闻法初筛得到6株香气突出的菌株,通过测定菌株发酵米酒过程中乙酸乙酯、β-苯乙醇、乳酸乙酯和乙醇的积累量,复筛获得菌株11Z1,其积累量分别为(2.883±0.260)、(0.301±0.028)、(0.080±0.008)和(37.296±1.036)g/L。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11Z1为Cyberlindnera fabianii;对其发酵液进行风味物质分析,检测出主要风味物质共21种,包括醇类5种、酯类3种、酸类5种、酚类1种、酮类1种、烷烃类2种和其他类4种,这些风味物质对增加酒的香气及形成酒体风格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风味前体物乙酸、L-苯丙氨酸和L-乳酸,进一步探究其对菌株11Z1酿造米酒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体积分数0.3%乙酸发酵9 d、8 g/L L-苯丙氨酸发酵4 d、体积分数0.4%L-乳酸发酵8 d,乙酸乙酯、β-苯乙醇及乳酸乙酯积累量分别达到最大,与未添加前体物相比分别提高了160.71%、215.48%和144.04%。综上,菌株11Z1具有突出的生香能力,展现出在米酒酿造中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甜酒曲华根霉淀粉酶菌株紫外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平板菌落观察和显微镜检,从甜酒小曲中分离出华根霉淀粉酶菌株,通过平板菌落初筛测变色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E值)和摇瓶复筛测液化力、糖化力,筛选出1株HE值最大,液化力、糖化力最强的优良出发菌株,对其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到1株较出发菌株酶活力高的优良变株SCLG-华根霉28.该菌株的HE值为1.52、液化力为70 min、糖化力为520 mg/(g·h),分别较出发菌株高出8.57%、12.50%、30.00%,且遗传性能稳定.将此优良变株制作的甜酒曲用于甜酒发酵实验对照,糖化相同重量的糯米,糖化时间减少3 h~4 h,液体渗出量明显增加,所得甜酒风味更足,甜味更浓.  相似文献   

4.
以绿豆和大米为原料,对绿豆米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了研究.工艺要点为将浸泡好的绿豆煮熟煮烂,进行液化、糖化,再将糖化好的熟绿豆醪液与绿豆汁混合,蒸好的米饭冷却后加入米酒曲糖化,然后用糖化后的绿豆醪液和绿豆汁冲缸,并接入黄酒干酵母,22℃发酵5d,15℃陈酿3个月,最后经澄清、灭菌、包装等.酿制得绿豆米酒.醇香怡人、风味优雅,且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5.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福建各地区药白曲中的根霉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株根霉纯菌株。经菌落形态特征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确定这6株根霉均为米根霉属Rhizopus oryzae strain CBS 112.07。通过糯米基质固态发酵法跟踪测定米根霉产液化酶、糖化酶以及产还原糖和总酸能力,结果显示:6株米根霉的液化力在前5 d呈递增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1,M2,M3产液化酶活力最高,并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糖化力则在前5 d内呈现快速上升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其中以菌株M2,M3,M6产糖化酶活力最高,其糖化力均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三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还原糖产量变化趋势与糖化力相似,其中以M2、M3产还原糖量最高,并与其他菌株之间呈显著差异性;此外,M4产总酸能力最高,可达到1.17%(以乳酸计),其产还原糖量和糖化酶活力最低。M1,M2和M3是可应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优良米根霉菌株。  相似文献   

6.
研究桂林传统甜酒曲中常添加的桑叶、辣蓼,对根霉生长形态及酒曲质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4%浓度范围内,桑叶比辣蓼均对酒曲根霉菌丝表现出更好的促生长作用,但在抑制黑孢子萌发作用上,辣蓼更有优势;筛选出0.3%桑叶及0.4%辣蓼最适合制备药曲,得到桑叶曲糖化力,发酵力、糖度最大,辣蓼曲总酯含量及感官评分最高;米酒风味物质的检测,桑叶曲、辣蓼曲的风味物质数量略少于传统米酒,但增加了一些微量风味物质,主体香味物质差异不大,浓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大米、小米、黑米、糯米、糯玉米6种米为原料,以米根霉和酿酒活性干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对6种淀粉质原料米酒酿造用麸曲和酒曲的种类、比例及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进行研究,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六粮风味米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麸曲与酒曲最佳质量比为1∶1,加曲量为0.6%,30℃条件下发酵48 h;玉米∶大米∶小米∶黑米∶糯米∶糯玉米的质量比为1∶1∶1∶2∶2∶2。此时的米酒质量最佳,酒质地均匀、酒醪清澈、醇香浓郁,柔和爽口,具有独特的甜米酒风味。  相似文献   

8.
米酒因制作工艺简单、香甜可口、酒精度低而被人们喜爱。米酒的品质受酿造原料、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根据酿造原料,糖化、发酵过程中添加其他物质对米酒的种类进行分类总结,并对米酒糖化和澄清工艺中添加的酒曲和澄清剂的使用情况进行阐述,旨在为米酒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孝感米酒酒曲中分离的14株根霉(Rhizopus spp.)为试材,以糯米饭为培养基,筛选一株高产糖化酶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 生物学鉴定。 同时,按照孝感米酒的酿造工艺,以其为菌种酿造米酒,测定米酒的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并进行感官评定。 结果表 明,筛选得到1株高产糖化酶的根霉菌株Q1,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其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按照孝感米酒的酿造 工艺,以Q1为菌种酿造米酒。 30 ℃发酵36 h后,米酒中总糖含量(407.40 mg/g)、还原糖含量(221.74 mg/g)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73.75 mg/kg)高、酸度适宜(6.09 mg/g)、酒精度低(1.14%vol),感官品评(80分)结果较好且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丰富,符合孝感米酒 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开展纯菌种液态曲糯米酒酿造工艺研究,对九种传统糯米酒曲进行优良菌种筛选试验.经液化力、糖化力测试选取3种酒曲,从中分离纯化出9株根霉,对其进行糖化试验,筛选出一株30℃糖化70h产总糖(354.0g/L)、葡萄糖(153g/L)最高的根霉E-2.经产酒精能力测试选取4种酒曲,从中分离纯化出10株酵母,对其进行发酵力试验,筛选出一株30℃发酵80h产酒精量最大,发酵效率(92.9%)最高的酵母Y-1Y.  相似文献   

11.
黄酒糖化菌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黄酒糖化菌的活力,对保存的黄酒糖化菌进行分离、纯化和筛选,并与原始菌种同时制备麸曲和麦曲,并对其进行糖化力和液化力的测定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筛选后的菌株糖化力和液化力均高于原始菌株。  相似文献   

12.
我国黄酒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黄酒酿造是利用酒药(小曲),酒曲(麦曲、红曲)中多种有益微生物参于糖化发酵。由多种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共同作用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构成了黄酒特有的色,香,味,格。该文对黄酒酿造过程的麦曲功能,淋饭酒母,主酵,后酵工艺及黄酒中风味形成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由3株曲霉(黄曲霉QJ、黄曲霉JP和白曲霉ZZH)制得的米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利用3种米曲制得的红薯酒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筛选得出酿造红薯酒的最佳糖化菌种为黄曲霉QJ.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实验室前期从福建红曲黄酒酿造用曲中分离及台湾生物资源研究及保存中心(BCRC)的不同丝状真菌菌株(黑曲霉AN19、黄曲霉AF20、米曲霉AO35、米根霉RO45、黑曲霉BCRC31494、黄曲霉BCRC31654、米曲霉BCRC30222和米根霉BCRC32229)的产酶性能,从中筛选出产液化酶、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较高的4株菌株:黄曲霉AF20、米根霉RO45、黑曲霉BCRC31494和米曲霉BCRC30222。将此4株丝状真菌菌株分别进行单一和两两混合发酵糯米,研究其产酶及产糖性能。结果表明:接种纯种米根霉RO45到糯米培养基中,测得的液化酶活力和还原糖产量最高,然而整个发酵过程蛋白酶活力始终较低;米根霉RO45与米曲霉BCRC30222混合发酵,不仅保持较高的液化酶活力和还原糖产量,还能够显著提升发酵体系中的蛋白酶活力。本研究结果对于黄酒传统酿造工艺的改进和优良产酶菌株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黍米在清爽型红曲黄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海渤  王异静 《酿酒》2008,35(2):100-102
使用纯种小曲和红曲为糖化发酵剂酿造清爽型红曲黄酒,研究黍米对酿造黄酒风味物质及氨基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糯米为酿造原料并添加部分黍米,可使黄酒醇香柔和,清爽自然。  相似文献   

16.
陈宝良  赵光鳌  寿泉洪  刘俊 《酿酒》2009,36(3):27-30
采用单因素多水平的实变化特点,对提高白酒酒质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葛根清爽型黄酒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粳米,糯米,葛根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黄酒酿造工艺和结合酿酒新技术生产葛根保健营养清爽型黄酒。探讨了原辅料的特性、原料配比、糖化发酵剂、发酵温度、时间、工艺技术和产品风味对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糯米、葛根的配比为1:1:0,5,并在酿造中以粳米制淋饭酒母,糯米蒸煮放凉喂饭,葛根加工酶解制浆喂加,主酵温度30℃~32℃,时间2d,然后在16℃~18℃后发酵45d,经压榨、过滤、杀菌、贮存、勾兑而成的葛根保健清爽黄酒,风味独特,并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从淋饭酒母搭窝糖化期中分离出许多能直接利用淀粉的酵母(拟内孢霉和丝孢酵母以外的酵母)。优选1株酵母,将其编号为DS57;研究了DS57酵母的性能,鉴定为糖化酵母。并介绍了糖化酵母的作用和一些其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