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了优选适于0.3×10-3μm2储层最佳井网及开发技术对策、提高单井产量,需要加强地质研究、建立精准的研究区沉积微相模式.从收集到的庄9井区岩心、地质、测井和生产资料出发,按照沉积微相研究内容和要求确定了从单井到剖面、再到平面的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沉积相标志确定研究区沉积相划分方案;运用小波分析技术进行地层划分,通过测井相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技术、交会图技术进行沉积微相识别,在本区开展沉积微相综合研究.研究成果为该油田提高单井产量措施的优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白豹油田白209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划分白豹油田白209井区沉积微相,本文针对白209井区延长组岩心、地质、测井和实际资料情况,采用多种相标志确定该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划分方案,遵循从单井到剖面再到平面的研究思路。利用测井曲线小波分析系数进行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运用测井相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技术、交会图技术进行沉积微相识别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小波系数中第三层细节系数重构的第三层细节信号可以满足白209井区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的要求,灰色沉积微相识别技术在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识别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镇泾油田37口井的岩心资料和EMI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岩性相标志特征,系统地对长81段储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地质-测井的沉积微相模式,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对比和多井连井剖面对比图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相标志物的层次结构分析法和沉积体系分析法,结合测井相分析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相及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绘制了延长组长81段油层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从而划分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利用镇泾油田37口井的岩心资料和EMI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岩性相标志特征,系统地对长81段储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地质-测井的沉积微相模式,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对比和多井连井剖面对比图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相标志物的层次结构分析法和沉积体系分析法,结合测井相分析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相及砂体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丰富川油田地质特征复杂,利用常规方法识别沉积微相存在一定难度和多解性。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建立精准的地层格架,同时联合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技术,优选出适合研究区的沉积微相评价参数,以及确定了评价标准和权系数,并对研究区进行了沉积微相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与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技术在丰富川油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该区沉积微相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其他地区沉积微相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决口扇等。并结合区域沉积相资料、砂体分布特征、岩心微相剖面和测井剖面等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长6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渤海J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的研究目标,对J油田进行了储层精细表征。为了降低沉积相研究中的不确定性,综合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动态认识进行动静结合的沉积微相分析,确定各单砂层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采用基于目标的沉积相模拟方法表征各微相砂体间的接触关系,并基于此建立油田的三维地质模型;提出了基于沉积微相研究的砂体定量化表征方法,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源存在争议,导致对砂体分布的认识不清,限制了油田高效开发。通过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古城三角洲。细分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区主要属于三角洲前缘末梢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河道间以及湖泥五个微相。结合砂体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总结了研究区沉积相模式。并在沉积相模式指导下,对储层微相及砂体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砂体在空间上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南区Es2^上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濮城油田Es2上油藏断块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为低孔、低渗油藏.为了更好地确定剩余油分布规律,将储层沉积相研究深入到沉积微相.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识别沉积相标志,确定Es2上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对其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沉积微相类型.最终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总结了本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相层序及相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南阳凹陷张店油田核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小云陈恭洋  李功权 《河南石油》2005,19(3):8-10,13,i001
沉积相研究是从成因的角度来研究砂体沉积特征和展布特征。通过对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南阳凹陷张店油田核桃园组识别出10余种岩石相类型和8种岩石相组合类型,确定了6种沉积微相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在核二段三角洲相地层建立了二维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不同的沉积时期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和重力流砂体为有利储集相带,为本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成像测井资料在涠洲油田砂砾岩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湾盆地北部2号带扇三角洲河流相砂砾岩体的特殊性使其沉积相研究面临一定的困难。利用FMI资料进行沉积相研究,通过对地层进行长井段的连续观察和描述,获得丰富的岩性、层理、沉积旋回等重要的岩石结构和构造方面的指相标志,对这些相标志加以岩心刻度及分类以建立该区沉积相研究的FMI图版及沉积微相模式;最后在沉积微相的指导下从分类相标志中选取最能反映古水流特征的水流层理,对该类层理进行构造倾角校正,研究古水流及物源方向。该套方法较好地揭示了涠洲油田扇体各相带沉积特征、空间叠置关系及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2.
宋璠  侯加根  张震  苏妮娜 《测井技术》2009,33(6):589-592
沉积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沉积单元,而其沉积特征可以通过测井曲线来反映.以湖泊从发育到消亡的地质作用过程中所影响的地质体域将湖泊相划分为4个亚相:深水湖-半深水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亚相以及湖控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11个微相.通过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彤态与沉积特征的关系,详细分析了陆相湖泊各个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总结出各微相的测井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3.
延长探区上古生界石千峰组千5段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查明其沉积环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大量钻井、测井及岩心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识别出千5段典型相标志,并据此分析其沉积微相类型和特征,明确了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研究表明,延长探区千5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靖边-横山-子洲-吴堡一线为界,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南部则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改道频繁,在横向上往复迁移,在纵向上多期叠置,形成了大规模的砂岩沉积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4.
针对薄砂层地区油气勘探中,地震资料分辨率达不到储层预测的精度,又无测井资料进行直接预测的情况,为了降低勘探风险,必须进行储层的预测和圈闭的综合评价。在吐哈盆地胜南合作区块的滚动勘探中,采用了精细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对勘探目标区各小层沉积微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层的砂体分布图;将各层砂体中水下分流河道主力砂体提取出来,编制了各小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加图。通过对叠加图中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加情况的分析,确定了优势储层分布区域。以砂体分布为基础,结合油藏断层的封闭性、油气运移的优势路径,对各砂体发育区所在的圈闭进行了成藏风险评价,提出了勘探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勘探风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及其在QHD32-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反演参数地质意义的多解性以及分辨率的限制给利用地震反演预测河流相储层单砂体带来很大困难。研究发现,地层的纵波速度、密度和波阻抗等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符合一定的数学规律,且这些规律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据此提出了针对砂体预测的"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将地震反演结果转化为反映储层沉积微相特征的参数剖面,通过预测砂体发育的优势沉积微相实现对单砂体的预测,为地震反演资料能够应用于面向油藏开发的单砂体预测和沉积微相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该项技术在QHD32-6油田应用结果与井点符合率达到90%,预测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6.
砂质辫状河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河流相储层常具有较难描述的几何结构,这往往可归结为砂体伴随着复杂的沉积环境:在开采过程中,主要流动路径是通过砂岩进行的,在特定的井位构形下,砂岩的连通性和非均质性对于油气采收率至关重要。以FJC油田砂质辫状河Y9储层为实例,采用确定性内插与随机模拟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揭示了河流相叠置砂岩分布连通性和传导性的一般特征由于具有多个沉积微相分布的储层属性参数有较大差别,通过沉积微相的条件约束模拟,合理体现了微相内地质特征的相似性,使地质模型更符合实际。利用流动单元识别原理和方法,划分出表征不同存储性和渗流性的流动单元,从宏观角度阐明砂体内部剩余油的分布,反映出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内在联系。应用表明,三维建模在揭示砂体空间非均质性方面具有优势,对其它油田同类储层精细描述和潜力分析研究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尔及利亚Zarzaitine油田下泥盆统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及利亚Zarzaitine油田下泥盆统F4层油藏已开发了40多年,但对其储集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却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油田剩余油挖潜和开发调整方案的整体部署。综合应用沉积岩石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全面分析了F4层的岩石学性质、沉积构造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古生物特征等,认为F4层的沉积相为陆隆一半深海环境下重力流沉积的海底扇。工区内仅发育海底扇中扇亚相和下扇亚相,从中扇近端到远端、末端直到下扇亚相,重力流逐渐从碎屑流向颗粒流、液化流、低密度浊流演化,最终演化为牵引流。从下到上,F4层的沉积相平面分布从“中扇为主、下扇为辅”演化为“中扇发育、下扇消亡”,最终转变为“中扇缩小、下扇扩大”。分析认为海平面从下降到上升是该区沉积微相空间变化的主控因素。图4参18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粉砂岩为主的低渗透储层,提出了以专家系统为基础的专家经验参数逻辑法进行沉积微相识别.该方法利用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以定性参数为主,辅以定量参数进行综合判别,摆脱了单纯数理统计逻辑判别的缺点;测井资料与相邻探井岩心、录井资料的匹配丰富了测井解释的地质意义;分形理论的应用加强了微相判别的准确性;在大北特低渗透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对于粉砂岩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C51井区葡萄花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从上至下发育PⅠ1、PⅠ2两套砂组,平均砂岩厚度分别为2、5m,砂体横向分布局限,现有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足以区分两套砂组,虽然钻井资料能够准确识别单砂体,但无法刻画井间砂体变化。为此,通过精细对比研究区内18口井钻遇的砂体,掌握葡萄花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作为评价、优选地震属性切片的参考依据;从目的层段的连续沿层切片中确定体现砂组展布特征的反射时间;依据选定切片对应时间确定砂组的地震属性提取窗口,优选地震属性;基于地震属性平面图,确定砂组的沉积微相;在砂组展布和沉积微相约束下优选参数,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垂向分辨率,精细刻画砂组的空间展布。预测结果精细刻画了两套砂组的空间展布,并且认为PⅠ2的砂岩厚度较大,适合储气库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沉积相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单井相分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比的沉积相模糊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对相标志进行预处理选择了一系列用于相识别的数字特征,建立了湖泊三角洲不同微相单元的数值模式,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