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接地网的雷电冲击响应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分析发、变电站接地网在雷电流作用下的性能,提出了一种近似于工频情况下的节点电压法的模型,并借助软件求取接地网格在雷电流冲击响应下的电气参数。该模型借助电网络理论中节点电压法,考虑了接地导体周围土壤火花放电对雷电暂态效应、非线性火花效应和导体间互感的影响,对接地导体的土壤放电击穿建立基于分布、时变电路参数的等效电路模型,同时此法对接地网在大冲击电流作用下性能的动态趋势预测提供一种思维方法。分析了针对不同地网结构、不同雷电流注入点等因素情况下的接地网冲击特性。边角注入时,注入点周围电位、散流电流、轴向电流均关于注入点所在对角线对称分布。中心点注入时,地表电位分布关于中心点对称。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分析变电站接地网的冲击特性,以某35 k V变电站接地网为依托,设计和定制了接地网模型,通过模拟接地网导体变细、断裂和脱焊等典型故障,对不同冲击电流波形及不同注入点时的接地网冲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同一注入点而言,冲击电流波形的波头时间越短,冲击接地电阻越大。当冲击电流波形相同时,电流从接地网边角注入所得冲击接地电阻最大;从接地网中心注入时,冲击接地电阻最小。当接地网存在故障时,冲击接地电阻较正常工况均有所增大,但增大程度与故障类型及冲击电流波形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接地网设计及准确评估接地网状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雷击杆塔时经接地体泄散的雷电流在杆塔周围地面产生的电位分布及其影响,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在半球形接地池中对不同幅值冲击电流作用条件下几种典型形状杆塔接地极周围的地面电位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得了相应的等电位分布曲线。将所得电位分布曲线按模拟比进行换算后,估算出接地极附近地面可能作用于人体的暂态跨步电压。通过对...  相似文献   

4.
《四川电力技术》2007,30(1):34-34
工频接地阻抗测量的常用方法是IEEE推荐使用的电位降法,基于此,国内的实际操作中,测量方法大致采用远离法和补偿法。但冲击接地阻抗的测量国内外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理论。为此,通过数学模型建立目标函数,利用最优化方法--变度量法较精确地求出双指数函数中的参数;借助于傅氏级数把双指数函数转化为很多正弦函数的和。转化结果表明,冲击电流与工频电流类似,冲击接地电阻可按类似工频接地阻抗测量的方法测量;冲击电流下电压和电流引线间的互感比工频电流下大很多,冲击电阻测量时不能忽略引线间的互感。  相似文献   

5.
垂直接地体冲击电流作用下接地电阻的测量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用冲击电流发生器对垂直接地体冲击接地电阻进行了试验 ,分析了试验中各种干扰的影响 ,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特性,获得真型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试验数据,采用便携式的冲击电流发生器对现场还未挂线的杆塔进行试验,获取杆塔自然接地、人工接地以及两者组合接地方式下电气性的冲击特性随冲击电流峰值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冲击接地电阻随冲击电流幅值变大而减小;自然接地装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降低冲击接地电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取消人工接地装置提供了有效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高压电器》2016,(9):98-102
为有效分析变电站接地网的冲击特性,提高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确保人身安全,文中以35 kV变电站用典型接地网为依托,基于量纲相似原理设计和定制了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的两种接地网模型,通过模拟接地网导体变细、断裂和脱焊等典型故障,对接地网模型的冲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接地网的冲击特性随冲击电流波形、注入点不同有较大差异,且规则接地网的暂态散流特性优于不规则接地网;对同一冲击电流注入点,冲击电流波形的波头时间越短,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越大;冲击电流从接地网中心注入时,对应的冲击接地电阻最小;此外,接地网存在典型故障时,冲击接地电阻较之正常工况均有所增大,但增幅与冲击电流波形的波头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当雷电冲击电流经接地网泄放入地时,会对接地网造成严重腐蚀,从而威胁建筑物、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为了得到雷电冲击电流对接地网腐蚀速率的影响,本文基于热等效性利用交流工频电流来模拟雷电流,通过长期试验测量了不同位置、不同电流下接地网的腐蚀率,得到了模拟雷电流对接地网腐蚀率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测量接地电阻的方式分析了电流和土壤对接地网腐蚀的综合影响,最后,论文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接地网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接地网的腐蚀率是由土壤性质和电流综合决定的,施加模拟雷电流会大大增加接地网的腐蚀程度,未施加电流的接地网腐蚀机理为微电池腐蚀,施加电流的接地网腐蚀机理为电解腐蚀,其中,电解腐蚀对接地网腐蚀的影响大。本文所得结论可为接地网的安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中作者介绍了接地变压器的特点和雷电冲击试验方法,对一起干式接地变压器雷电冲击试验过程中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故障原因,并对故障点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0.
应用节点电压法和电磁场理论,建立变电站接地网模型,得到不同频率下接地网频率特性,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雷电冲击下时域响应。模型考虑了接地导体电阻、自感、电容及导体间互感,分析了电流注入点、土壤结构及接地体材料等因素对冲击接地阻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EMTP预测变电所接地网雷电暂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根据雷电流频率下的接地体通用数学模型搭建了EMTP接地体单元模型,并就某500kV变电所实际接地网建立仿真模型,仿真预测该地网的雷电暂态效应;然后优化设计500kV变电所接地网,给出了相应参考数据。仿真试验表明,优化设计垂直接地体和不等间距布置局部接地网,可有效降低接地网中单位长度的雷电流感应电位差,均匀接地网电位分布,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接地装置暂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接地装置暂态特性概率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接地装置冲击电流作用下暂态特性提供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变电所受雷击时接地网中地电位分布不均的问题。运用ATPDraw软件仿真分析接地网的雷电暂态效应。首先,根据单根接地体的通用数学模型搭建ATPDraw接地体单元模型。然后对某500kV变电所实际接地网建立仿真模型,仿真计算其雷电暂态效应。根据工程需要,搭建保护小室附近局部接地网的模型,模拟雷电暂态效应对保护小室接地的影响与危害。并提出改进该接地网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4.
影响绝缘子雷电冲击特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利会 《广东电力》2008,21(5):23-25
结合线路运行中绝缘子雷击故障的特点,对绝缘子悬挂方式、均压环的形状及均压环的布置方式进行了耐雷电冲击特性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并联绝缘子串的雷击击穿电压较单串时低;开口状均压环的均压效果和引弧效果均优于闭口状均压环;均压环的开口方向与导线垂直时,可保护绝缘子和导线。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接地网暂态模型计算效率及建模灵活性,保证其计算精度,基于场路结合思想推导了接地网暂态建模及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有效计及了接地导体间电磁互耦作用,可准确计算接地网不同频率电流及冲击电流作用时的暂态响应。采用该方法对接地网不同频率电流作用下的接地阻抗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接地网雷电流作用下暂态电位分布进行了计算,绘制了三维电位分布图。经与电磁场模型计算结果及接地网现场暂态电位分布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XLPE电缆变压器绕组的暂态外端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XLPE电缆变压器和传统变压器的绕组暂态特性试验的比较和分析 ,指出前者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外部端口特性与频率有关 ,波前时间内电缆绕组表现为一段波阻抗约为 2 10Ω的长线 ,波前时间后主要表现为其总的对地电容。为该种新型变压器的设计、保护及试验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包头地区电网500 kV网架的建设,包头将形成以500 kV为主网架、220 kV分区供电的网架结构。结合包头地区电网规划,对地区未来网架的暂态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古城变电站220 kV母线三相短路故障、兴城双回220 kV线路故障、达旗—滨河双回220 kV线路故障时,系统存在暂态稳定问题;通过采取切机、联切负荷措施后,系统可恢复稳定运行。另外,针对威俊变电站与500 kV主网架联系比较薄弱的问题,提出了对包头地区东部网架结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利用瞬时性绝缘接地故障的选线来监测中压配电网绝缘状态的新思路。通过对瞬时绝缘接地故障的相位和频率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分解的小波特征频段选取方法,阐述了利用小波特征频段信号的暂态无功功率选线判据。最后搭建了瞬时性绝缘接地故障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可靠地选择出瞬时性绝缘故障线路。  相似文献   

19.
单相接地故障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出现比较频繁,尽快地选出故障线路对电网运行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暂态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系统不同工况,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暂态选线方法,即智能的选择是应用小波变换中信号奇异性检测故障突变方法还是用小波包分析的瞬时极性比较法,两种方法扬长避短,从而达到最佳选线目的。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准确地实现单相故障选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