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2002-2016年兰州市PM10、SO_2及NO_2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指数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兰州市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沙尘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重污染天数减少,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首要污染物仍以PM10为主,其污染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89%.较重的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11-4月,尤其春季的沙尘天气对空气污染有重要影响.兰州市每3~4 a会出现一个沙尘天气多发年, 3类沙尘天气以浮尘为主;沙尘天气的月、季分布特征明显, 90%以上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沙尘天气的PM10年均质量浓度最高,为非沙尘天气的1.2~5.4倍,平均为2.6倍;沙尘天气的PM2.5年均质量浓度比非沙尘天气高2.4倍, SO_2和NO_2的年均质量浓度差别不大.沙尘天气对兰州市PM10月均质量浓度贡献率较大的月份为3、4月,对PM2.5月均质量浓度贡献率较大的月份则持续至5月. 14 a间3类沙尘天气对PM10日均质量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均为正值,对SO_2和NO_2,除沙尘暴对SO_2的贡献率为正值外,其余均为负值, 2013-2016年浮尘对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平均贡献率为110%,扬沙对PM2.5的平均贡献率为-30%.不同强度的沙尘天气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体现在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北京西北城区2010年春季一次沙尘暴过程PM10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2010年春季北京市西北城区沙尘暴前期、中期及后期可吸入颗粒物样品,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粒度分布软件分析沙尘暴过程中PM10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是一个突然变化的过程,在沙尘期间质量浓度分别增加到1960.68μg/m3、1477.27μg/m3,然后随着沙尘暴的消退逐渐降低,颗粒物质量浓度逐渐减少;对体积——粒度分布的研究表明,无论沙尘暴天气还是非沙尘天气,其体积百分比主要集中在2.5μm以上的较大等效粒径范围内,沙尘暴天气是由于输入了大量的沙尘颗粒,而非沙尘天气的少量大粒径颗粒对体积百分比的影响却很大,导致体积百分比向大等效粒径范围集中;沙尘暴前,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有矿物颗粒、烟尘集合体、球形颗粒和超细未知颗粒,沙尘暴期间,微观形貌类型主要是来源于地壳的矿物颗粒。  相似文献   

3.
采集2010年春季北京市西北城区沙尘暴前期、中期及后期可吸入颗粒物样品,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粒度分布软件分析沙尘暴过程中PM,。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是一个突然变化的过程,在沙尘期间质量浓度分别增加到1960.68μg/in。、1477.27μg/m^3,然后随着沙尘暴的消退逐渐降低,颗粒物质量浓度逐渐减少;对体积——粒度分布的研究表明.无论沙尘暴天气还是非沙尘天气,其体积百分比主要集中在2.5μm以上的较大等效粒径范围内,沙尘暴天气是由于输入了大量的沙尘颗粒.而非沙尘天气的少量大粒径颗粒对体积百分比的影响却很大,导致体积百分比向大等效粒径范围集中:沙尘暴前,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有矿物颗粒、烟尘集合体、球形颗粒和超细未知颗粒,沙尘暴期间,微观形貌类型主要是来源于地壳的矿物颗粒.  相似文献   

4.
某铅锌冶炼厂开放源颗粒物及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铅锌冶炼厂开放源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采用安德森撞击式分级采样器采集铅锌冶炼厂典型工艺段开放源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上Pb、Zn、Fe和Cr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工艺开放源颗粒物中TSP的排放量为459.00~1835.88 g·h-1;重金属元素Pb、Zn、Fe、Cr的排放量分别是19.80~273.61 g·h-1、23.13~156.18 g·h-1、16.54~54.49 g·h-1、2.11~20.17 g·h-1;排放量最大工艺的为原料卸载点;不同工艺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均呈双峰结构,其中除铸铅大气颗粒物峰值都出现在粗粒径范围以外,其他工艺段大气颗粒物在细粒子径段(0.43~0.65μm)和粗粒子径段(4.7~9.0μm)各出现一次峰值。各开放源重金属颗粒粒径频率密度分布图和累计频率分布图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铅、锌、铁和铬的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2.60~8.50μm、2.60~7.30μm、3.90~8.50μm和0.55~4.30μm,开放源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粗粒子中。  相似文献   

5.
用ICP-MS测定Ca、Na、Mg、Fe、Al和K等25种元素的浓度,讨论了这些元素的浓度特征、粒径分布以及来源.结果表明,兴隆大气气溶胶中无机元素中Ca、Na、Mg、Fe、Al和K占已测元素总浓度的96%,所有元素均呈现在秋季具有较高的浓度水平.粒径分布显示,本研究中所检测的25种元素几乎均呈现双模态分布,在4.7~5.8μm粒径段出现峰值和在0.43~0.65μm粒径段出现较小的峰值,且以粗粒径段分布为主.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显示,兴隆主要受到地壳源和燃烧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以期为沙尘气溶胶辐射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EDM 164型颗粒物监测仪对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沙尘气溶胶数浓度进行外场观测,获得了典型扬尘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的数浓度采样资料。结果与结论(1)腾格里沙漠东北部地区典型扬沙天气过程中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1时(471μg/m3)和下午16时(500μg/m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与大气压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关系(p<0.01)。(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内(97%),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粗模态内(92%);沙尘气溶胶数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少,质量浓度谱呈明显的双峰型分布,质量浓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粒径4.5和2.75μm处。(3)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可以用粗模态1和粗模态2进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2个模态的峰值所对应的粒度直径分别为2.75和4.5μm。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参数的分析,认识其可能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发现兰州市大气沉降尘粒径主要为10-50μm,各个采样点的PM2.5和PM10贡献突出,说明兰州市颗粒物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兰州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主要为生活燃煤和汽车、工厂产生的废气;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空气搬运作用迁移而来的黄土粉尘等;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是由人为引入或由特大尘暴使大颗粒物近源搬运的结果.不同的功能区中,工业区内污染最大,其次为生活区和其他区.从整体看兰州市的4个行政区内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有较大的相似性,除了受生活、汽车、工业以及黄土高原的影响外,兰州城市整体布局存在较大缺陷,工业区和生活区混杂、密集。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呼和浩特市施工扬尘排放因子和粒径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四维通量法模型要求的施工扬尘排放因子监测方案,2008-2009年对呼和浩特市9个建筑工地和5个背景点进行降尘监测,得出施工降尘量(ΔDF)年均值为31.7t/(km2.30d).采用微孔均匀沉积式碰撞采样器(MOUDI-110)分别采集施工现场大气和工地道路积尘(≤75μm)经实验室再悬浮后的颗粒物,结果表明,施工现场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峰值不确定,再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范围在3.2-5.6μm和10-18μm,PM2.5:PM10:TSP=0.21:0.53:1,施工扬尘是PM2.5的来源之一.呼市施工扬尘PM10排放因子(以建设用地面积表示)为0.133kg/(m2.30d),是美国CARB排放因子的1.42倍,春夏秋冬4季排放因子的比值为1:0.76:0.38:0.36.2006年呼市建筑施工扬尘PM10排放量为2595 t/a.  相似文献   

9.
一、PM相关介绍大气颗粒物质(PM)是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粗分散系(粒径大于10μm)和胶体分散系(0.001-10μm)。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城市不同交通方式通勤者颗粒物暴露水平、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粒径粒子数量浓度分布,利用便携式Grimm11-A粉尘监测仪在2019年1月对高峰期和非高峰期4个时段的交通微环境颗粒物浓度及粒子粒径分布数据进行64次采样。结果表明,自行车通勤者PM暴露剂量最大(PM10、PM2.5和PM1.0分别为2285.6、1312.7以及1035.5 min·μg·m-3),其余依次是出租车、公交车,地铁暴露剂量最小;四种通勤方式中,PM10和PM2.5暴露浓度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之间具有强正相关性,其中,数量浓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2;粒子数浓度主要分布在0.25~0.7 μm之间 (>99%),粒径小于2.5 μm粒子数累计贡献率达99.9%。研究结果有助于通勤者选择低暴露通勤路线。  相似文献   

11.
何敏  李婷  黄艺 《天津科技》2021,(2):80-85
基于西南地区攀枝花市大气监测站5个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数据,整理了2019年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的分布特征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019年攀枝花市PM10、PM2.5的质量浓度年均值分别为52.8±16.2μg/m3和29.2±10.5μg/m3;由PM10与...  相似文献   

12.
对太原市小店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PM2.5,PM5,PM10,TSP)进行采集,并对其浓度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特殊天气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样期间,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PM2.5,PM5,PM10,TSP随月份、季节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特殊气象条件对颗粒物的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西藏民居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集了西藏农村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样品,测得美国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的平均浓度(aρve)为538.41 ng/m3,86.3%的多环芳烃存在于0.43~2.1μm粒径颗粒物上.苯并[a]芘/苯并[gh i]艹北和芘/苯并[a]芘的比值与其他生物质燃烧的特征值有明显差异,可用于表征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牛粪饼等生物质燃烧来源.利用肺沉积模型和WHO/ICRP公布的多环芳烃相对毒性值比较了不同燃料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对人体的致肺癌危险度和不同粒径颗粒物上多环芳烃在人体呼吸系统的沉积量.结果表明,西藏民居室内0.43~1.1μm粒径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在呼吸系统的沉积量中占了最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王晨波 《科技信息》2013,(17):458-459
利用粒径谱仪对正常天气、雾霾天气、烟花燃放和混合污染等四种大气状态下颗粒物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雾霾天气下颗粒物数浓度高,粒径大,高数浓度持续时间长;正常天气下颗粒物数浓度低,粒径小,高数浓度持续时间短;烟花集中燃放条件下,颗粒物的数浓度和粒径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5.
在无锡市崇宁和旺庄环境监测子站,通过对分级颗粒物进行不同季节(2014年4、7、10、12月)的采样,同时对当地颗粒物主要排放源进行采样,并对受体和排放源样品浓度和化学成分进行特征分析,结合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解析无锡市城区和工业区分级颗粒物来源,确定分级颗粒物不同排放源的贡献率.两个观测站点,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143.1μg·m~(-3)(崇宁站)、119.9μg·m~(-3)(旺庄站);PM_(2.1)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1.9μg·m~(-3)(崇宁站)、65.3μg·m~(-3)(旺庄站);PM_(1.1)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3.7μg·m~(-3)(崇宁站)、49.9μg·m~(-3)(旺庄).崇宁站各级颗粒物平均质量浓度均要高于旺庄站,季节差异上,颗粒物浓度在冬季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分级颗粒物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NO_3~-、SO_4~(2-)、OC、NH_4~+、EC、Ca、Cl~-、K、Fe、Al、Na等,通过质量重构方法后最主要的化学组分依次是颗粒态有机物(POM)、硫酸根(SO2-4)、硝酸根(NO-3)、铵根(NH_4~+)、地壳元素(CM)、其它水溶性离子、元素碳(EC)和微量元素.利用CMB模型计算得到,无锡市PM10的排放源主要为二次硝酸盐(18.2%)、二次硫酸盐(17.3%)、土壤扬尘(9.0%),PM_(2.1)最主要的三类排放源依次是二次硝酸盐(26.4%)、二次硫酸盐(22.6%)和电厂燃煤(7.3%),PM_(1.1)的排放主要来自二次硝酸盐和二次硫酸盐,分别可以达到26.6%和22.5%.分级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可以看出,粗粒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扬尘类、汽车尾气和工业过程,细粒径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过程.为了减轻无锡市颗粒物浓度水平,重点是控制燃煤、工业生产活动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要加强城市建设中的扬尘和交通废气控制.  相似文献   

16.
于2007-11-2008-10对长沙市郊区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采用TEOM 1400a进行实时监测,以揭示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郊区颗粒物污染相当严重,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20.8±47.7) μg/m3,明显超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秋、冬季节质量浓度高于夏季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受城市交通密度的影响显著,峰值分别出现于9:00与18:00附近,与早晚交通高峰期吻合;PM10质量浓度在工作日与周末存在明显差异,夏季周末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工作日质量浓度,而冬季则相反;颗粒物PM10与PM2.5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我国现行采用的PM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城市空气质量仍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冬季大气PM10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兰州市区(东方红广场)2005年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微观形貌、数量-粒度和体积-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大气PM10主要包括燃煤飞灰、烟尘集合体、矿物和未知颗粒四种类型,其中燃煤飞灰在数量上占优势(61.7%),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在体积上占优势(43.6%和41.4%)。在数量-粒度分布上,粒径小于0.3μm的PM10占总颗粒物数量的78.6%,以燃煤飞灰为主(55.7%)。在体积-粒度分布上,粒径1~5μm之间的PM10占总体积的53%,主要是矿物颗粒和烟尘集合体(31.1%和19.6%)。综上可见,2005年冬季兰州市大气污染以燃煤污染为主,是今后大气环境防治中的主要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8.
燃煤锅炉烟尘颗粒物中PM_(2.5)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澄清发电厂和工业锅炉联合除尘设备的烟尘排放特征,特别是PM2.5排放规律,选取太原市6台不同类型、容量和除尘方式的燃煤锅炉,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采集的烟尘(颗粒物)进行粒径测定,讨论分析PM2.5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除尘设施前后颗粒物分布规律不同,除尘器前PM2.5呈单峰分布,最大峰值为60~70μm;除尘器后PM2.5呈多峰分布,最大峰值为12~17μm;除尘设施对粒径较大颗粒物的去除率明显高于细颗粒物,对细小颗粒物的除尘效率随锅炉容量的增大而增大;电袋复合除尘器对PM2.5去除率最高,其次为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太原市燃煤锅炉PM2.5排放因子范围为0.06~0.52kg/t,锅炉负荷越大,除尘率越高,PM2.5排放因子越小。研究结果可为山西省煤烟尘污染控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为获知影响燃煤锅炉烟尘颗粒物中PM2.5排放的因素及采取相应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上海大气颗粒物中悬铃木致敏花粉蛋白Pla a3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工程手段表达Pla a3蛋白,并利用该致敏蛋白免疫大鼠,制备出单一致敏原的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分析上海大气颗粒物中Pla a3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颗粒物中总蛋白质量浓度在1.1μm的粒径段内最高,为2.5~3.0μg/m3;Pla a3蛋白主要分布在7.0μm的粒径段内,其平均质量浓度为7.5 pg/m3,但在1.1μm粒径段内的质量浓度最低.在上述分析结果基础上,将进一步探讨颗粒物中主要有害组分与致敏蛋白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嘉兴协鑫环保热电75 t/h工业锅炉为例,讨论电除尘器改造和运行降低PM10和PM2.5(粒径低于10和2.5μm的颗粒物)的排放。单室四电场电除尘在传统单相高压电源供电下,电除尘出口PM10和PM2.5的排放可达120.4~219.7和9.6~22.3 mg·Nm-3,在本体检修和采用4台三相高压电源改造后,电除尘出口的PM10和PM2.5出口质量浓度可分别降至6.0~17.0和1.8~3.3mg·Nm-3,电除尘出口PM2.5与PM10的比例通常在35%~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