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织物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的各种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征.将热湿传递性能研究分为单纯热湿传递和综合热湿传递,对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进行了讨论.从微气候参数评价方法、生理学评价方法、心理学评价方法及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及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体体表热湿实验,采集了10名从事骑行运动或体育训练的女性在骑行过程中体表温度和湿度数据,经过分析得出了在骑行过程中人体皮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骑行运动人体表面的热湿分区.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女性躯干温度高于下肢温度,其中前胸点和背部温度高于初始体温3%,臀部散热情况较差;前胸、背部和腋下是骑行过程中出汗量较大的部位.同时结合骑行运动特点得出了女性体表热湿分区图.  相似文献   

3.
平均辐射温度与辐射供暖、辐射供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人体热舒适方程,推导出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平均辐射温度变化与空气温度变化的关系,指出在保证人体热舒适相同的条件下,平均辐射温度的变化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变化为负正比关系,且其变化的绝对值相同,分析了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节能性及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很多,如简单物理指标评价,衣内微气候参数评价,出汗假人评价值,真人生理学评价,真人心理学评价等。本文主要从人体生理学,衣内微气候参数方面对在夏季服装热湿舒适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中利用人工气候仓,高精度衣内微气候测量仪对穿着不同服装的人体生理参数进行了测量。用主因子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各种面料的物理性能,各受试者生理参数的差异;同时对人体主观感觉与服装物理参数,人体  相似文献   

5.
就严寒地区冬季外窗附近较低的平均辐射温度的变化对人体的热舒适影响进行讨论.经计算,室内距外窗0.5 m处的平均辐射温度可比空气温度低3℃;在衣物热阻较小、空气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平均辐射温度的变化,对人体的热舒适影响会较大;当PMV的绝对值大于1的时候,平均辐射温度的变化对人体热舒适影响会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了大麻/棉混纺T恤、纯棉T恤、纯涤T恤在运动中且出汗潮湿的情况下的穿着舒适性.采用的主观实验为对运动中的实验员进行问卷调查;客观实验为测量人体的体表温度与服装内部温度的变化.主观问卷结果显示人体在穿着大麻/棉混纺T恤时主观舒适度高;客观结果显示人体在穿着大麻/棉混纺T恤时的体表温度及衣内温度相对变化幅度较小.客观测试结果与主观调查结果相一致性说明了人体在运动出汗的过程中,穿着大麻/棉T恤的人体衣内微环境相对稳定,舒适度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热湿工况下使用工位辐射空调的人体热舒适情况,在人工环境实验室内,通过改变环境背景温度来影响人体的热感觉,并采用热感觉投票(TSV)作为评价标准,重点研究了人体头部、躯干、上肢、下肢以及整体热感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背景环境参数超出舒适范围,但使用工位辐射空调能维持受试者的舒适状态,即背景温度稳定在28 ℃时,平均整体热感觉投票值低于+0.2;背景温度为30 ℃时,受试者热感觉仍能满足ASHRAE规范中规定的80%可接受范围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温环境中,人体服装要反复经历吸湿(汗)——放湿——干燥过程.通过在高温环境中穿着不同材质服装的人体运动实验,测得了人体皮肤温度、微气候区的温湿度、人体代谢量、汗液蒸发率以及主观感觉值等诸多参数,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人体高温静立状态下服装的吸湿性对服装热湿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在高温运动状态下由于运动造成空气对流效应,织物的厚度和透气性对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具有显著影响,此时应选择轻薄和透气性良好的服装.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非均匀热辐射环境中局部辐射温度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利用温冷感实验和中国人体热调节模型,研究了局部辐射温度与局部和整体热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头部、手部、脚部的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04、0.441、0.461,对整体热感觉影响显著;在冬季室内设计温度为16.0℃的供暖工况和夏季室内设计温度为28.0℃的供冷工况下,当脚部和头部的辐射温度分别为23.3℃和23.2℃时,人体的热舒适度可分别达到Ⅱ级和Ⅰ级;当室内风速为0.1m/s、相对湿度为50%,人体代谢量为1met,服装热阻冬季为1.2clo,夏季为0.7clo时,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人体等热舒适度线,并得到了局部环境空气温度与辐射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辐射冷板与新风承担不同负荷比例时,室内热湿环境差异导致人体舒适度不同,而两者负荷的有效配比既可实现室内良好热舒适性,又能降低空调能耗.文章以墙壁辐射供冷—贴附射流加导流板送风系统的办公室为模型,利用CFD软件模拟了在新风承担不同负荷比例时,室内不同高度的温度、速度、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室内不同位置的热舒适度.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值模拟短管内常物性高温介质的辐射与对流耦合换热,研究了壁面热流及介质内的热流分布特征,考察了介质辐射作用对热流分布的影响,管内流动为层流正在发展流,介质为吸收发射性灰介质,换热与流动同时发展,采用离散坐标法求解圆柱坐标系下的辐射传递方程,以获得辐射换热项,并将该项作为耦合换热能量方程的源项处理,采用控制容积法离散能量方程和N-S方程,并用SIMPLEC算法进行失代求解,结果表明,高温介质辐射不仅对壁面热流和局面努谢尔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而且使介质内径向热流分布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煤气化辐射废锅内高温气固两相流动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水冷壁上的灰渣沉积过程采用熔渣沉积反弹模型描述。结果表明:灰渣沉积主要发生在辐射废锅的中下部,射流区流速和温度在距离底部5.5 m处迅速衰减,灰渣厚度和导热热阻在此处迅速增加,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在此处迅速下降;随着入口温度的升高,壁面沉积厚度和导热热阻逐渐升高,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由于温差的影响也逐渐升高;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壁面沉积厚度和导热热阻逐渐下降,对流辐射复合换热系数和传热系数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3.
精确求解人体与环境表面间的角系数是研究辐射空调房间内人体辐射散热与热舒适的基本前提。结合角系数与有效辐射面积的离散公式,推导出人体与环境表面辐射角系数的数值模拟结果修正式,得到了中国人三维坐姿人体模型。在分别对坐姿人体与顶板、壁面、地板间的角系数模拟求解后发现,坐姿人体前后具有较大的方向性,人体对前方环境表面的角系数大于人体对后方环境表面的角系数。将角系数的数值模拟解与半解析解进行比较,对于顶板与垂直壁面,半解析解与模拟解较为吻合;对于地板,半解析解与模拟解存在较大的误差,并对半解析解进行了相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14.
燃煤锅炉省煤器灰污监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火电燃煤锅炉各受热面污染程度的在线监测以及吹灰的优化运行,本文以省煤器为研究对象,基于热量平衡的原理,以清洁因子为受热面污染程度的衡量指标,建立了省煤器受热面的灰污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变工况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增加了辐射换热子模块。最后利用离线数据对模型进行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of flame spreading over thermally thin combustibles in microgravity is essent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ire safety in spacecraft.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heat transfer ahead of the flame from the flame to the unburned fuel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lame propagation and can be affected by ambient pressure; as a result, the flame spread rate changes as the ambient pressure changes. Fernandez-Pello et al.[1] correlated the flame spread rate and Damkohler number, and found that in n…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利用黑体凸起结构强化钢厂热锻压炉炉膛辐射传热的数值研究.采用Gambit软件设计出模拟炉膛段,利用Fluent软件对炉膛段内辐射传热过程进行了耦合数值模拟,获得了炉膛内烟气的流场、温度场以及锻钢表面辐射热流密度.分析了炉壁表面黑度以及不同凸起结构对辐射传热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炉膛内壁黑度以及加装凸起辐射元件对炉膛内辐射传热有显著的强化作用.通过Gambit模拟改变辐射元件的尺寸、形状,得到最佳的安装方案可以提高炉膛内烟气15%的辐射传热效率.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地板辐射采暖稳态传热数学模型,引入一个传热因子来考虑加热管对地板的传热.先求解出加热管到地面的传热热阻,然后根据房间热负荷求出地板表面温度和回水温度,在12个工况下将地板表面温度和回水温度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地板表面温度的误差在10%以内,表明模型合理,并给出地板表面温度计算的通用公式.  相似文献   

18.
大型城市河流对城市气候影响的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得到夏季城市河流对热气侯的具体影响,采用定点观测方法,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在夏季最热月份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实测,得出夏季各下垫面及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各辐射通量的变化关系.数据分析显示:白天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其他下垫面温度及大气温度.晴朗天气,地表温度比江面上空大气温度约高14qc,固定测点处水温低于河道上方的环...  相似文献   

19.
金属蜂窝夹芯板辐射导热耦合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金属蜂窝夹芯板,研究了其在气动加热条件下的非稳态传热行为.基于高温传热学原理,通过传热机制分析,建立了蜂窝夹芯板的导热-辐射一维瞬态耦合传热数学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控制容积法,结合蒙特卡罗法,发展形成了求解该类辐射导热耦合传热问题的数值方法,并给出了蜂窝夹芯板当量热导率和典型边界条件下金属蜂窝夹芯板瞬态温度场、非加热面热响应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典型算例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在预报蜂窝结构热响应方面是有效的,而且较之Swann-Pittman半经验关系式,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艾青  夏新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11):1766-1768,1772
针对机载雷达舱瞬态温度场的分析与计算问题,引入壁面热流函数,简化了雷达舱外复杂的热边界条件,针对雷达舱内电子设备热物性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工程计算方法.分析了雷达舱内辐射-导热-对流耦合换热作用,建立了雷达舱动态热平衡方程,在结合雷达舱环控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求解舱内设备之间的辐射换热,采用热网络法求解雷达舱内的耦合换热,获得了雷达舱内的瞬态温度场,分析了不同初始状态及飞行工况对雷达舱瞬态温度场的影响,为机载雷达舱设计及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