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镁渣作混合材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现在不仅有传统混合材生产的复合水泥,也有新开辟混合材的复合水泥。传统的混合材为高炉水渣、火山灰、粉煤灰、石灰石、炉渣等;新开辟的混合材有磷渣、增钙液态渣、玄武岩、页岩、铬铁渣等,镁渣是金属镁厂提炼金属镁之后排放出的工业废渣,我国在镁渣复合水泥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资料报导很少。制备优良性能的复合水泥,关键在于所使用的不同种类的混合材能够优势互补,本实验拟采用镁渣与矿渣进行复合生产镁渣复合硅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2.
磷渣是电热法生产黄磷时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磷渣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途径主要有两种:从水泥生料配入磷渣煅烧熟料和作为混合材生产水泥。磷渣掺入生料成分中能降低熟料烧成热耗,改善熟料矿物组成,提高熟料及水泥性能;作为混合材生产磷渣水泥时,可通过应用高温灼烧石膏、添加活性激发剂、分别粉磨技术等改善磷渣水泥早期强度低、凝结硬化慢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钒渣是石煤灰渣直接酸浸提钒产生的工业废渣,具有一定的活性。本试验研究钒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设定合理的配比方案和小磨试验,寻找钒渣作为混合材的最佳掺量,根据小磨试验结果指导大磨生产。大磨试验结果表明,钒渣可以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钒渣掺量为6%时可以增加混合材掺量,降低水泥的单位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镁渣作水泥混合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活性、易磨性和水泥的物理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炼铁工业废渣—镁渣作水泥混合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镁渣是一种活性、易磨性均高于矿渣的活性混合材;采用#25硅酸盐水泥熟料,控制水泥中MgO在6%以下时,掺30%镁渣作水泥混合材能够生产出安定性合格的#422水泥。  相似文献   

5.
任素梅  马忠林 《水泥》1997,(9):20-21
1引言国内水泥厂用增钙液态渣作混合材生产水泥时存在下列问题:门)增钙液态渣的活性远小于粒化矿渣,作水泥混合材时只能少掺。掺多时水泥早期强度低,泌水大,致使水泥中熟料用量大,企业成本高,效益差。(2)增钙液态渣易磨性差,粉磨水泥时电能消耗大,不经济。我们通过试验发现,将增钙液态渣活化后作水泥混合材,掺量可由过去25%提高到65%,粉磨水泥时磨机节能10%以上。2活化增钙液态渣的半工业化生产2.工生产用的原材料①增钙液态渣:辽阳第二热电厂排放的工业废渣,它是煤粉和石灰石粉以切向高速喷入立式旋风炉内经1450-1550…  相似文献   

6.
钢渣作混合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厂5000t/d熟料生产线于2004年6月投产,水泥用混合材为:石灰石、煤矸石、石煤渣和水渣,其中以石煤渣和水渣为主。7月下旬水泥出厂,8月就有用户反映水泥用水量偏大,不得不降低石煤渣用量,增大水渣用量。但我们相继从上海、安徽、杭州等地购买水渣,也保证不了生产的连续运转,甚至出现了水渣库空库现象,为此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混合材,经多方努力决定使用钢渣。  相似文献   

7.
钡渣是用重晶石生产钡盐时排放的工业废渣,其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若用钡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可以增加水泥的抗辐射能力,而且因其价格低廉可大幅度降低水泥成本,并从根本上治理钡渣环境污染.但钡渣直接单独作为水泥混合材,尚不能完全满足水泥性能的要求,为此,我们对掺用钡渣作水泥混合材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铬渣作混合材生产水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虹  郑礼胜 《水泥》1996,(3):29-31
对铬渣作为混合材生产水泥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铬渣加入量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铬渣加入量≤25%,达到了325号水泥标准,提高了水泥早期强度并具有良好的抗硫酸盐侵蚀性和抗冻性。  相似文献   

9.
低品位石煤提钒工艺产生大量钒渣尾渣,传统堆放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造成严重生态污染。实验在水泥配料中加入钒渣替代当前比例的粉煤灰、混渣生产32.5等级水泥。研究表明:掺加钒渣可延长水泥凝结时间,对水泥抗压强度影响较小,抗折强度有较小幅度下降,但均符合32.5等级水泥性能指标;钒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可充分消纳废弃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掺加钒渣每吨水泥可降低成本0.3元,工业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因此,钒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铬铁渣的基本性能和作为水泥混合材时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并与粒化高炉矿渣作水泥混合材进行了对比,得出铬铁渣作为水泥混合材的主要特点和适宜掺量。  相似文献   

11.
高钛渣用于水泥混合材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高钛渣的矿物组成、活性系数,探讨了高钛渣的粉磨细度对水泥的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等影响,而且分析了不同助磨剂的作用效果,以及高钛渣对水泥强度、水化产物的影响,得出高钛渣用于水泥混合材的实验基础.采用单掺与复掺的方式,比较得出可用于生产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不同掺量和配比.结果表明:高钛渣不会对水泥的水化产物产生不利影响,粉磨较细的高钛渣更有利于水泥水化产物产生的包裹效应,使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增加水泥强度;使用助磨剂的条件下,掺入30%的高钛渣,并与粉煤灰及高炉渣复掺,混合材总掺量达到40%,可满足P·C32.5R级水泥生产;使用助磨剂的条件下,掺入10%的高钛渣,并与粉煤灰及高炉渣复掺,混合材总掺量达到20%,可满足P·O42.5R级水泥生产.  相似文献   

12.
《水泥》1982,(7)
Цемент水泥(苏联)多种成分配料的水泥,其生产工艺和经济分析 81.10.1~3活性矿物混合材及其应用 81.10.6~8以高炉矿渣为混合材的波特兰水泥81.10.8~10含碳酸盐混合材水泥的性能81.10.10~12粉煤灰水泥的水化和硬化 81.10.12~14霞石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 81.10.15含矿物混合材的特种水泥 81.10.16~17多种成分配料的水泥的力学——化学活化  相似文献   

13.
铝渣是生产净水剂硫酸铝而产生的废渣,经调查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渣质量基本上能满足水泥生产需要,经过试验研究和进行短期、长期环保观察,用这种材料生产的水泥不仅符合国家混合材掺量要求,而且对人体无害。淮南特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尝试用铝渣配料磨制复合水泥,获得了成功,到2004年4月份正式投产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转炉钢渣能否作为混合材的课题对宝钢转炉钢渣进行了一些理化研究,并且探讨与其它混合材一起掺入水泥中生产混合水泥的可能性。试验证明,用钢渣、沸石及矿渣等作为为混合材,其掺量达50%左右时,仍可生产出425号钢渣混合水泥。由对电杆与多孔楼板等制品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超过相应规范所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磷渣在水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论述了磷渣的产生及应用,尤其是在水泥工业中作为混合材的应用,指出了磷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的改善状况,以及作为混合材带来的水泥早期强度低和缓凝现象,并分别给出了解决方法,并对其机理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严波 《水泥》1996,(9):32-34
硫酸渣作混合材生产水泥严波,徐志石家庄市建工集团公司水泥厂(050000)我厂长期以来由于工艺设备较落后,储仓、棚库少,均化措施跟不上等原因,出磨水泥安定性合格率1993年全年325号水泥为55%,425号水泥为30%,给正常的生产运转造成了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还原铬渣做水泥混合材的可行性。研究对比了掺加还原铬渣前后两种水泥制品的各种性能指标,得出了还原铬渣替代水泥混合材的最佳掺加量。结果表明,还原铬渣掺加量为水泥总质量的3%时,各项数值均符合GBl75—1999标准。水泥制品溶出的六价铬远远小于废水最大允许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张旭 《水泥技术》2023,(1):62-67+73
通过实验研究了在生料中掺加镁渣对熟料煅烧、辊磨系统运行及用作非活性混合材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和生产实践表明,生料中的镁渣掺量≥8.0%时,可明显改善生料易烧性,大幅提高熟料的抗压强度;镁渣中含有少量Ca F2,可起到矿化剂和晶种的作用,可改善生料易烧性;用镁渣代替水泥中的石灰石和炉渣等非活性混合材,可提高水泥3d抗压强度,但不会影响水泥的抗收缩性能。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水泥中掺加不同混合材粉煤灰、矿渣、锰渣、炉渣后对水泥干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试验条件下,掺不同混合材的水泥干缩率不同,掺粉煤灰的干缩率最小,掺炉渣的干缩率最大,掺粉煤灰优于掺矿渣,掺锰渣优于掺炉渣。同时确定了对水泥干缩率影响最小的生产水泥配料方案,P·O42.5水泥干缩率控制指标应不大于0.070%。  相似文献   

20.
宋子新 《水泥》2009,(1):46-48
0引言 在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中,不同企业根据使用混合材的种类、性质等,使用适合本企业的组分检测控制方法,例如:烧失量法、还原值法、耗酸值法和计量测试法等。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对通用水泥使用的混合材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即以矿渣、石灰石、粉煤灰、火山灰和砂岩为主,取消了粒化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和粒化高炉钛矿渣等混合材料以及新开辟的混合材料的附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