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藏是典型的岩性油藏,该区域的油藏特点是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通过对康台区长6油藏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油藏分布主要受油源、沉积相以及储层物性等多方面共同影响。本文主要对康台区长6油层储层分布的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寻找低渗透储层中有利于高效储层的控制因素,为油藏的开发提供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延长东部油田浅层水平缝发育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矿场实践及测试统计结果,研究了该类储层裂缝分布规律,总结了不同于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发育油藏的注水开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储层中天然裂缝在物性较好的区域更易连续、成片集中分布。天然裂缝发育集中和连续区域的油井压裂破裂压力也相对较低,更易形成水淹区域;水平缝发育油藏注水开发中,裂缝发育区域周围的油井注水易形成多方向连片水淹,治理难度大,水驱效果较差。实践表明,水平缝发育油藏单靠平面井网优化难以有效避免注入水沿油井水窜,需寻求注采位置与沉积韵律和裂缝系统的纵向优化配置。研究成果对浅层水平缝发育低-超低渗透油藏有效注水开发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定边油田张崾岘区域焦掌油区定4801井区延93油藏,分布较为广泛,砂体较为稳定,可作为重点开发油藏规划部署注水开发。结合该井区开发历史与现状,通过资料分析对比,对油藏有利区做出判断,为新建产能提供可靠依据,为油田下一步同类油藏开发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分布范围广,开发难度大,是目前油田产能建设的重要区域,由于形成了一整套开发技术,如精细油藏描述和地质建模技术、储层综合评价和横向预测技术、精细注采调控技术等的应用,实现了油藏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本文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了超低渗透油藏实现高效开发的配套系列技术,将对大规模开发超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油藏工程法结合综合地质精细描述技术,对王场油田王30井区油藏在纵向和平面的分布特征及剩余地质储量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其地质上具有地层倾角大、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平面上原油粘度变化大的特点;开发上具有典型普通稠油油藏开发特征:油水初期含水上升快,没有无水采油期,油水分异作用明显、平面指进现象严重且层间出力不均;该区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储层物性差的层及井网控制程度低的区域,计算了剩余地质储量。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调整部署建议,将王30井区分为主力层和非主力层进行开采,为高含水后期稠油油田挖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复杂断块油藏复合驱增油效果及其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层系多、断块尺寸小、层间非均质性严重以及笼统注水开发波及效果差等特点,采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分析和物理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和复合驱开发效果以及剩余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井网密度、油井类型以及布井方式等因素对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和复合驱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存在影响.对于平面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和复合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远离主流线的两翼部位和注采关系不完善的边角区域,通过增加井网密度或采用水平井等技术措施可以改善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和复合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可以达到10%左右.这些研究认识对复杂断块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老井综合挖潜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油藏石油资源潜力巨大,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低渗透油藏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在开发特征上主要表现为:注入水方向性明显、采油指数降低、储层不同程度的堵塞,通过油藏模拟和检查井取心观察表明;剩余油分布主要集中在河道砂主体两侧、注水水线两侧、井网不完善区域.在系统分析低渗透油藏中后期开发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对长庆油区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认识,提出了相应的老井挖潜对策:缝内转向压裂技术、油井堵水技术、酸性压裂液技术,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这些老井综合挖潜技术的应用对挖掘油藏潜力,提高长庆低渗透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陆梁油田头屯河组复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陆梁油田头屯河组油藏幅度低、油层薄以及低孔、低渗等特点,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并针对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天然能量、注采比、采油速度、井网适应性等不同方案进行了指标预测和优选。该项研究对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一西严重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超  何芬 《石油知识》2004,(4):17-18
中原油田明一西块纵向和平面非均质严重,油水分布规律性不强。作者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油田开采历史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了剩余油的富集区域,这对该断块油藏后期开发调整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玮  王鹏  徐宁  皮富强 《石化技术》2024,(1):157-159
富县M区自勘探以来,对长8油藏特征了解较少。为阐明其油藏分布规律,在大量资料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沉积微相、储层特征及油藏特征进行分析,预测油气勘探有利区,为该区的下步详细勘探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曹妃甸油田群河流相底水油藏是渤海海域已开发的一类重要油藏类型,采用不规则水平井井网开发,目前大多数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但采收率偏低,亟需理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指导油田下步综合调整。曹妃甸油田群新近系馆Ⅲ油组下段储量大、开发井多,是一个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的小气顶低幅构造强底水油藏。通过静态地质资料和动态生产资料相结合,认为微构造形态和小断距断层等构造因素、河漫滩成因夹层、油水界面差异、油田早期开发理念、目前开发井网等5大因素控制了研究区剩余油分布。在以第2期夹层为界的上、下开发层系中,剩余油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上开发层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环井网不完善区域,下开发层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西部的油水界面较低及井网不完善区域、中部的水平生产井和气油界面之间、第4期主力夹层下部构造高部位以及距开发井较远的断层附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官三注水开发深入,水驱开发矛盾逐步显现严重制约该断块后续开发。通过精细研究断块油水分布特征、油藏类型等,为二次开发井网调整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平面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特征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断块油藏多目标生产优化方法。通过将多目标优化算法应用到断块油藏注采优化过程中,对油藏不同部位设置各自的优化目标,从而实现不同部位各自独特的优化策略并同时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断块油藏模型中进行测试,对不同区域占优结果进行方案选取,对比生产数据变化情况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发现该方法能够使油藏不同部位均能达到各自的预期目标,有效的改善了油藏的平面矛盾。该研究成果对断块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油藏水淹机理与测井响应实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于注水开发20多年的老油区,地下情况和剩余油分布已经变得十分复杂。提出分层、分区块进行水淹层评价,以A油田B区主力油藏M9砂体为例,对油藏水淹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为油藏水淹层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HX地区长4+5油层组成藏控制因素不清、影响后续勘探及开发有利区筛选的问题,在钻井、试油及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区域构造研究成果,首次对长4+5油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性油藏是研究区长4+5油层组最主要的油藏类型,单个油藏规模较小,纵向上多个单油藏叠合发育,错叠、拼接形成多个分布零散的复合含油有利区。油藏物性区块差异明显,南部油藏物性优于北部,渗透率与试油产量没有相关性。烃源岩分布对长4+5成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基底断裂及附近区带存在石油运移至长4+5成藏的优势通道,决定着油藏的分布,是成藏的主控因素,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应围绕基底断裂及附近区带展开。  相似文献   

16.
文13西块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原油田文13西块纵向和平面非均质严重,油水分布规律性不强。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油田开采历史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出了剩余油的富集区域。同时还设计了4个开发方案,通过对比分析,推荐出最优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7.
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先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受构造、沉积微相、流体分布、注采井网和注采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局部区域生产恶化。开展注采结构调整研究表明,对于油藏储量丰度低的区域调整为排式注采井网可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采收率从39.2%提高至42.9%;而油藏丰度高的区域则采用加密调整的方式可取得较好开发效果,采收率从37.2%提高至43.6%.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L油田油藏类型为厚层海相砂岩油藏,由于井少且未开发,取心有限,难以准确描述厚砂体内部隔夹层的分布规律,而储层内部不稳定分布的夹层又是影响开发方案制定的最关键地质因素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物性分析,在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类比珠江口盆地已开发的厚层砂岩油藏隔夹层分布特征,总结出研究区隔夹层的分布模式,并结合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定量地表征研究区隔夹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夹层分为顶钙、层内钙、层内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4类。研究成果对L油田开发方案中井型及井网部署的确定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有效规避地质油藏风险。  相似文献   

19.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是油藏晚期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数的特点,结合油藏工程学有关原理,提出了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并在双河油田437块进行了精心的试井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及油水井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研究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油富集带位于井间一定区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对于高含水开发后期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新认识,对老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1油藏东部、北部被边水圈闭,西部、南部为岩性尖灭,属于构造-岩性油气藏,沉积主体主要为来自东北部无缘的末端扇沉积,含油砂体主体以末端扇的分流河道砂体和近水道漫溢砂体沉积为主。油藏内部构造复杂,含油区域多受断层封闭,但为一套油水系统。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油藏内部油、水分布变得异常复杂,控制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较多,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测井、沉积相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该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指出了油藏调整挖潜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