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中大部分微塑料来源于塑料的破碎和降解,随地表径流进入水环境。微塑料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易吸附毒害有机物加剧对环境和生物体不良影响。主要综述了微塑料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微塑料及其污染物对淡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防止塑料微粒污染需要经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处理技术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江南水乡22条小型淡水河流,研究了微塑料(粒径<5 mm)的丰度、粒径、颜色和形状分布,调查了微塑料污染水平。研究发现,微塑料丰度为3.50~12.00个/L;就颜色而言,黑色微塑料占比最高,达到30.79%,高于蓝色(28.57%)、无色(21.59%)和红色(19.05%);就形状来说,纤维占比最高,达到85.40%,高于颗粒(5.40%)、薄膜(3.80%)和碎片(5.40%)。微塑料粒径主要集中在30~40μm,占比为26.25%。可见,苏州古城区22条河流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微塑料污染。这为进一步了解内陆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变化规律,以及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6)
为了解河北省唐山市祥云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微塑料分布情况及其污染程度,于2020年7—8月对其表层海水的微塑料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祥云湾海洋牧场共检出8个颜色3种类型的微塑料,主要是蓝色和黑色的纤维类、薄膜类和颗粒类,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尼龙(PA)等;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微塑料粒径主要集中在1 mm及以下,分别占各自区域总数的74.85%和74.15%;人工鱼礁区微塑料平均丰度为(0.82±0.16)个/L,对照区平均丰度为(0.88±0.33)个/L,2个区域微塑料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污染负荷指数均<1。研究表明,祥云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微塑料分布特征一致,微塑料丰度受粒径影响较大,粒径越小丰度越大,祥云湾海洋牧场微塑料处于轻微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由于尺寸小、使用量大、处置不当以及在环境中难以被彻底降解等特性而在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近年来,海洋和淡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成为日益关注的全球热点问题。研究这种新型污染物的首要问题是将微塑料从复杂的环境介质中分离鉴定出来。目前已有各种微塑料检测分析流程,但为使不同研究结果间具有可比性,亟需统一、标准的微塑料分离提取和鉴别定量方法。在系统综述常见且可靠的分离提取步骤(如密度分离、筛分、过滤、消解)、鉴别定性方法(如热分析和光谱分析)、统计定量方法(如目检统计、荧光分析和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展望。结合光谱分析的染色荧光法在快速、准确地评估环境中微塑料污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微塑料进入水体后其表面会逐渐形成生物膜。微塑料携带的污染物及生物膜中潜在的致病菌加重了微塑料的环境危害,且微塑料可能随原水进入水厂影响水质安全,因此对水中附着生物膜的微塑料的去除显得尤为重要。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以微塑料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混凝法对在自然水体中滞留一段时间的聚苯乙烯(PS)微塑料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当PAC投加量为60 mg/L、pH为7时,对滞留9 d的PS微塑料达到58.4%的最佳去除率。此外,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塑料的去除效率。微生物表面所带的负电荷有利于微塑料与混凝剂水解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团聚体,从而促进沉淀。Zeta电位表明混凝过程中发生了电荷中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PS微塑料与混凝剂在混凝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研究混凝去除附着生物膜的微塑料的效果及机理对保证供水安全、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因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学效应,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长期存留在环境中的微塑料会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而吸附了污染物的微塑料被生物摄食后,随着污染物的解吸释放,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毒性。同时,微塑料还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随着微生物的附着增多,会在微塑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与微塑料吸附行为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塑料降解菌并对3种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3种微塑料为唯一碳源,筛选潜在降解菌,采用形态观察、透射电镜观察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生物量、重量损失、培养液pH以及FTIR-ATR和SEM分析了3种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的3株为Bacillus sp.,Microbacterium sp.,Chryseobacterium sp.。对3种菌株的混合培养物进行了50 d的生物降解实验,结果显示,PE、PP、PS三种微塑料的重量损失分别为8.7%、6.3%和12.5%且pH显著下降;FTIR-ATR显示出现了新的官能团;SEM观察发现微塑料表面出现侵蚀。  相似文献   

8.
《建材发展导向》2004,2(2):37-37
PVC塑料水管、PVC门窗型材料、PVC吊顶材料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现代建筑和家庭装修,然而这种美观轻巧的材料却可能正在威胁着你的健康。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介绍,PVC塑料中的铅主要来自其中的热稳定剂铅盐。专家研究发现,铅污染进入人体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污染的空气由呼吸道吸入;二是通过食物和饮水由口进入。最新研究发现,含铅盐的PVC塑料给水管在使用过程中,重金属铅会从管道中析出,直接造成饮用水的污染。如果一些家庭、幼儿园或者小区使用了含铅的塑料自来水管道,会直接导致饮用水铅污染。据介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0)
水质处理是自来水供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居民饮用水的清洁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本文主要阐述了自来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自来水解决水质污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中有机物与浊度之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来水有机污染问题,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水体有机物的分析过去多考虑整个水体系,而对在水相、沉降物和不同粒径悬浮物中的分布则涉及不多。我国饮用水质标准将自来水浑浊度定为3度,在日本、美国、西欧等国多将其控制在1度左右,可见发达国家对此指标的重视。 对天津自来水及其源水的长期检测中,发现有机物的种类和总量与浑浊度明显相关。本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6)
《塑料成型原理及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借鉴"微课"所彰显的特点与优势,充分利用知识点碎片化,实施教学改革。微课教学,优化了教学的互动,可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就《塑料成型原理及工艺》课程微课教学的课程安排、实施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探究《塑料成型原理及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北斗 《砖瓦世界》2004,(8):49-49
PVC塑料水管、PVC门窗型材料、PVC吊顶材料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现代建筑和家庭装修,然而这种美观轻巧的材料却可能正在威胁着你的健康。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说,PVC塑料中的铅主要来自其中的热稳定剂铅盐。铅污染进入人体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污染的空气由呼吸道吸入;二是通过食物和饮水由口进入。含铅盐的PVC塑料给水管在使用过程中,重金属铅会从管道中析出,直接造成饮用水的污染。如果一些家庭、幼儿园或者小区使用了含铅的塑料自来水管道,会直接导致饮用水铅污染。据介绍,目前含有铅盐的塑料给水管已经…  相似文献   

13.
在自来水水质投诉中,有关红虫的投诉占了很大一部分。对华南某市A区近10年自来水红虫的投诉处理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及分析,并结合红虫的孵化实验,探讨红虫污染形成的原因,总结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混凝是净水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微塑料在原水中客观存在。以聚苯乙烯(PS)为例,分析了微塑料对混凝过程中浊度去除效果、絮体大小和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剂投加量为14 mg/L时,微塑料的存在导致浊度去除率降低了7.1%,絮体大小与分形维数也相应降低;当投加量增加至26 mg/L时,微塑料可使浊度去除率提高0.8%,达到95.2%,分形维数增大至1.587,絮体粒径无明显变化。说明在混凝剂投加量较低时,微塑料的存在对浊度去除效果、絮体粒径及分形维数有负面影响,但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继续提高,负面影响减弱,微塑料的存在甚至还可以促进浊度去除和分形维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自来水水质的不稳定性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是管网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自来水中水质生物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各影响因子对细菌繁殖的限制作用及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自来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过去了,但中国很多严重的环保事件却还留在人们的心头,比如: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华北地区的地下水污染、某些国有企业长期污染土壤和水体、多地自来水供应由于污染事故中段等。虽然"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已经在减缓"是业内共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厂水源受污染的情况,通过静态搅拌试验,对用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原水时,粉末活性炭种类的选择、投加点以及投加量的确定及与混凝剂的配合等问题进行研究。实验证实该技术对微污染水源中有机物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
微发泡仿木塑料的研制及其推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发泡仿木塑料有类似木材细胞“微泡”结构,因而可钉、可锯,且外观、手感、密度和木材类似,还有防潮、防虫蛀、阻燃、无需油漆等优于木材的特点。推广使用可以达到节省木材、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目的。阐述该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技术关键,指出吸热型发泡剂的使用和国产FRSJ60/30单螺杆挤出机是技术关键,而选择适宜的温度、压力和剪切速率等加工工艺条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来水行业作为一项公用事业,一直被称作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垄断行业,是市场经济的边疆。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进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更加快了我国自来水行业民营化的进程。山东省长岛县政府根据本县自来水经营的实际情况,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引进蓬莱市蓬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营长岛县城区自来水管道供水项目,经营期限30年。2006年8月18日,烟台市首家民营自来水供水企业"长岛县海泉供水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自公司成立至今,总的来说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但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可忽视。笔者通过新公司成立三年来的运作情况发表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低成本、高效截留微塑料的途径,以污水处理流程末端的二沉池单元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二沉池的3个运行参数(进水微塑料浓度、污泥浓度和水力负荷)和2种配水方式(周进周出、中进周出)对3种典型微塑料颗粒(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截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二沉池的运行参数和改变其配水方式,可有效提高二沉池对微塑料颗粒的截留率,采用中心进水方式可将PE和PP微塑料颗粒的截留率提升近20%,二沉池出水中的微塑料颗粒以对人类更为有害、等效直径<35μm的颗粒为主。同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提出了不影响污水处理厂主体工艺的优化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